-
鼻中隔偏曲的形态矫正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形态的矫正方法。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玫瑰医疗美容医院对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矫正,其中男11例,女36例,年龄18~43岁,平均23岁。术中保留L形支架后切取鼻中隔软骨,先通过对偏曲对侧的鼻中隔软骨进行划痕及软骨移植等措施,对鼻中隔背侧偏曲进行应力性和容积性矫正,再根据鼻中隔尾侧不同偏曲情况进行矫正。(1)Ⅰ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尾侧向一侧弧形弯曲时,于弯曲软骨凹面作划痕,一侧放置软骨板条,形成单侧夹板矫正弯曲。(2)Ⅱ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自后角向前角方向呈直线倾斜偏曲时,于尾侧偏曲方向的对侧将移植物自前鼻嵴向前放置,保证前角位置居中,作容积性矫正。(3)Ⅲ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自前鼻嵴脱出并偏向一侧,鼻中隔尾侧直线偏曲或弧形弯曲时,将后角自错位点剥离并复位于前鼻嵴上,尾侧过长时予适当切除,根据尾侧的软骨强度及偏曲倾向行软骨加强移植。(4)Ⅳ类:前鼻嵴本身位置偏向一侧,鼻中隔后角连接于错位的前鼻嵴上时,保留约2 mm的软骨于前鼻嵴上方后,从前鼻嵴前方离断尾端并向中线复位,移位距离较大时在断端错位间隙内填充小软骨。如原前鼻嵴过于突出可予以凿除。根据尾侧端强度及偏曲倾向作软骨加强移植。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本组47例,Ⅰ类8例,Ⅱ类13例,Ⅲ类5例,Ⅳ类21例。平均随访1年3个月,1例Ⅱ类、2例Ⅳ类患者在术后1~3个月内出现偏曲的复发,于术后半年进行二次调整后基本达到满意;1例Ⅲ类患者术后一侧鼻腔通气不畅,检查为该侧下鼻甲肥大,后行下鼻甲肥大矫正术后缓解;余4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鼻背与鼻尖及鼻小柱基本居中,鼻孔双侧基本对称,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将鼻中隔L形支架背侧和尾侧按不同偏曲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可有效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形态畸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闭合式切口联合伞形支架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式切口及伞形支架方式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为52例患者行自体肋软骨综合鼻整形术,男4例,女48例,平均年龄26.7岁(18~42岁),均采用双侧鼻内切口行伞形支架搭建的手术方法,术中充分分离双侧下外侧软骨,暴露鼻中隔软骨,通过搭建伞形支架以纠正鼻小柱退缩及鼻尖突出度不够等鼻美学缺陷。所有患者术前、后拍照,并在随访期间通过网络或电话完成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52例患者术后即刻显示术前鞍鼻、鼻头肥大、鼻尖不突出、鼻小柱退缩等鼻美学缺陷得以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出血等短期并发症。30例患者获6~15个月随访,并同时完成术后满意度调查。术前鼻额角141.29°±5.61°,术后137.67°±5.27°;术前鼻唇角89.53°±10.56°,术后94.90°±5.88°;术前鼻尖角86.60°±7.09°,术后80.42°±5.47°;术前鼻小柱-小叶角48.82°±7.32°,术后44.63°±2.51°;术前鼻尖突出度与鼻长之比0.48±0.07,术后0.54±0.07;术前小叶与鼻小柱长度之比1.74±0.36,术后1.22±0.21。术前、后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面诊中患者鼻尖无明显偏曲、下旋、翘曲。术后满意度调查显示,术后3~6周内肿胀基本消失,未发生明显通气障碍、感觉异常及嗅觉减退等功能后遗症,大部分患者对美观及功能结果满意。 结论:闭合式切口联合伞形支架搭建的手术方式操作简单,闭合式切口允许术中随时进行支架评估调整,术后无鼻小柱切口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东亚人鼻尖肥大的成因与分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鼻尖肥大是指宽大、鼻尖表现点不明显且间距较大的鼻尖形态异常,在东亚人群中广泛存在,其矫正需建立在充分了解其解剖学成因和分型的基础之上。鼻尖肥大的成因是复杂的,可以大致分为软组织性肥大和软骨性肥大,前者包括软组织肥厚、鼻尖韧带支撑结构异常、穹隆间脂肪垫存在,后者主要是由于鼻尖软骨(包括内侧脚、中间脚和外侧脚)形态异常所致。该文就鼻尖肥大的成因与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重点着眼于东亚人鼻尖肥大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推顶式支架结构在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手术中采用推顶式支架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行自体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双侧鼻下外侧软骨边缘切口联合鼻小柱切口,术中采取第6肋软骨雕刻成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和鼻尖覆盖移植物一体化支架,以及鼻中隔延长移植物,将鼻小柱支撑移植物与鼻中隔延长移植物前后处于同一平面缝合、搭建推顶式支架,并置入鼻背假体,以纠正鼻部美学缺陷。采用Adobe Photoshop CS 6.0对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面部像进行处理及测量,获取鼻额角、鼻尖角、鼻唇角、鼻小柱-小叶角、鼻尖突出度与鼻长度比、鼻尖下小叶与鼻小柱长度比等数值,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鼻整形效果评价量表(ROE)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术前、术后鼻部指标测量值及量表评分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53例患者,男4例,女49例,年龄18~45岁,平均25.6岁。其中49例为初次鼻整形手术,4例为鼻修复手术。5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出血等短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鼻额角、鼻尖角、鼻唇角、鼻小柱-小叶角、鼻尖突出度与鼻长度比值、鼻尖下小叶与鼻小柱长度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说明鼻部低平、鼻头肥大等美学缺陷均得以改善,鼻尖无明显偏曲、上旋或下旋。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4~6周内肿胀基本消失,未发生明显通气障碍、感觉异常及嗅觉减退等症状;VAS和ROE量表术前评分分别为(6.1±0.5)分和(10.5±1.6)分,术后分别为(7.6±0.4)分和(21.3±2.1)分,明显高于术前( P<0. 01),患者对鼻部美观及功能结果表示满意。 结论:采用推顶式支架结构进行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手术,可减少远期软骨支架偏曲及鼻尖上旋或下旋的风险,可获得更加接近正常解剖的鼻小柱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阀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鼻阀是调节鼻腔气流的关键部位,轻度的外鼻阀或内鼻阀解剖异常即有可能引起鼻腔通气障碍。鼻阀功能障碍的原因除了鼻中隔偏曲和下鼻甲肥大外,还包括一些可能引起外鼻形态改变的结构异常,如鼻翼塌陷、张力鼻、鼻尖下垂等,但这些问题常被耳鼻咽喉科医生所忽略。本篇文章旨在介绍鼻阀的结构,分析鼻阀功能障碍影响通气的原因,并探讨鼻阀功能障碍的诊断方法和恢复鼻通气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头肥大矫正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鼻头肥大的判断及矫正的手术效果。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重庆美莱整形美容医院整形外科入选鼻头肥大、鼻翼形态欠佳患者60例(男10例,女50例;年龄18~48岁,平均29岁)进行手术矫正。根据支架构建不同设定A组30例,取自体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单/双侧)耳软骨作为支架;B组30例,取右第6/7肋软骨作为支架。于术前、术后24个月,测量鼻尖突出度,鼻长度,鼻宽度,鼻翼基底宽度,鼻尖两顶点间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鼻尖突出度,鼻长度明显增加( t值分别为20.831、13.029,均 P<0.05),鼻宽度,鼻翼基底宽度,鼻尖两顶点间距离明显缩小( t值分别为8.461、11.877、16.122,均 P<0.05)。经6个月至2年随访,60例患者除2例因鼻翼矫正不足欠满意,1例因伤口愈合不良欠满意, 2例失访外,其余55例形态满意。 结论:以鼻头调整为主,突出鼻尖表现点,调整与鼻头相关的鼻梁、鼻翼等亚单元、改善颧部、额部,颏部等面部比例和高光阴影对照等表现,从视觉上缩小鼻头,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塑鼻尖上区致密真皮纤维结构矫正鼻头肥大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塑鼻尖上区致密真皮纤维结构矫正鼻头肥大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于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伴鼻头肥大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术患者57例,男1例,女56例,年龄18~53(29±6)岁。术中对鼻尖上区致密真皮纤维结构用水平划痕重塑,行鼻头表现点处真皮深层内缝线固定的方法。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鼻尖上区有无拱形及鼻尖向上移位。结果:57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近远期无明显变化。其中1例女性出现鼻尖上移,其余56例患者均无鼻尖上移及上转折区拱起。结论:重塑鼻尖上区致密真皮纤维结构使鼻头肥大患者术后鼻尖上区过渡自然、形态优美、鼻头结构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尖肥大的形成机制和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鼻尖肥大是临床上常见的鼻尖形态异常之一,其发生机制不尽相同,矫正方法多种多样。正确认识鼻尖肥大的发生机制,才能制定合理、全面的治疗方案。该文对鼻尖肥大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以期对鼻整形医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孔基底与鼻翼基底联合切除矫正鼻翼肥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鼻孔基底与鼻翼基底联合切除矫正鼻翼肥大的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对鼻翼肥大的患者32例,女29例,男3例;年龄18~40岁。用鼻孔基底与鼻翼基底联合切除的方法进行矫治,切除鼻翼基底时保留小叶前庭皮肤,切除鼻孔基底三角形皮肤,在肌肉浅层对鼻翼皮瓣进行松解后向内收缝合。其中18例同时做了鼻尖、鼻背塑形,14例行单纯行鼻翼缩小术。术前后测量鼻翼最膨出点间距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2例患者随访6个月,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出血及感染,鼻孔形态良好,未产生鼻槛切迹,瘢痕不明显。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鼻翼膨出点间距自(39.4±1.1) mm减少到(36.6±0.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 P<0.05),满意率90.6%。 结论:鼻孔基底与鼻翼基底联合切除矫正鼻翼肥大效果满意,可作为矫正鼻翼肥大的术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尖肥大的形成机制和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鼻尖肥大是临床上常见的鼻尖形态异常之一,其发生机制不尽相同,矫正方法多种多样。正确认识鼻尖肥大的发生机制,才能制定合理、全面的治疗方案。该文对鼻尖肥大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以期对鼻整形医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