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金龙补肾合剂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金龙补肾合剂防治高糖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综合征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索TCMSP和相关文献获得金龙补肾合剂中枸杞子、金樱子、龙眼肉、大枣、绞股蓝、罗汉果、母丁香药物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在线数据库获得代谢综合征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获得金龙补肾合剂和代谢综合征的交集靶点,采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9.0中Cyto NCA插件筛选度值前50位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 6.8在线分析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高糖高盐高脂饲料喂养20周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金龙补肾合剂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金龙补肾合剂组灌胃金龙补肾合剂1.8 ml/kg,阳性对照组灌胃二甲双胍溶液90 m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干预4周。观察大鼠体重、腹围及空腹血糖变化,检测大鼠血脂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肝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IL-1β、IL-6水平,采用qRT-PCR检测肝组织肝激酶B1(LKB1)、AMPK、Akt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下调乳酸脱氢酶A(LDH-A)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p-LKB1、LKB1、p-AMPK、AMPK、p-Akt1、Akt1蛋白表达。结果:获得金龙补肾合剂主要活性成分141个,841个作用靶点,代谢综合征靶点18 763 个,得到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82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73条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HIF-1信号通路等。实验结果显示,金龙补肾合剂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降低,大鼠肝脏糖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血清ATP水平升高( P<0.05),IL-1β、IL-6水平降低( P<0.05);肝组织LKB1、AMPK、Akt1、CPT1A mRNA水平升高( P<0.05),LDH-A mRNA水平降低( P<0.05),p-LKB1/LKB1、p-AMPK/AMPK及p-Akt1/Akt1比值升高( P<0.05)。 结论:金龙补肾合剂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改善代谢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LKB1/AMP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以心脾相关理论治疗脾胃病的思路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从心脾相关理论源流、心脾关系辨析出发,探讨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认为心脾相关理论萌芽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完善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在相互关系方面,心脾通过经络、五行、气血、精神情志相关,并在现代研究中的脑-肠轴学说中得到验证.在病因病机方面,火衰土虚、心火乘脾、心脾两虚、心胃不和是心脾相关理论中的最常见的脾胃病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时,可针对各个病机分别以益火补土、泻心扶脾、补心健脾、调心安脾为核心治疗方法.在用药方面,以附子、干姜、桂枝、炙甘草温补心 阳,以黄芪、黄连补脾泻火,以黄芪、人参、龙眼肉、当归补心健脾,以首乌藤、玫瑰花、合欢皮等调养心神以安脾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比利时杜鹃花类黄酮3'-羟化酶(F3'H)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类黄酮 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是植物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探究比利时杜鹃花(Rhododendron hybridum Hort)F3'H基因的功能及表达特性.[方法]以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及盛花期的根、茎、叶为实验材料,从比利时杜鹃花转录本数据库中筛选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关键酶类黄酮 3'-羟化酶基因序列信息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反转录(RT-PCR)技术克隆RhF3'H基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比利时杜鹃花花瓣不同时期的花青素含量,利用RT-qPCR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花瓣和成熟期的不同组织进行RhF3'H基因表达量分析;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过表达载体35S:RhF3'H-GFP重组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验证;构建p1302-RhF3'H过表达载体对比利时杜鹃花花瓣进行侵染.[结果]成功获得比利时杜鹃花RhF3'H基因长度为 1 557 bp,编码 518 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F3'H结构域,属于P450 超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比利时杜鹃花RhF3'H与龙眼和荔枝F3'H蛋白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显示,RhF3'H在比利时杜鹃花不同花瓣时期和根、茎、叶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不同花瓣发育时期中,盛开期和衰败期中RhF3'H基因的表达量较高,与花青素含量结果相一致;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RhF3'H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成功构建P1302-RhF3'H瞬时过表达载体,相较于CK和p1302,p1302-RhF3'H在杜鹃花花瓣中显著高表达,其花青素含量也显著增加.[结论]RhF3'H基因在花瓣细胞膜中表达,表达模式与花青素积累趋势一致;过表达RhF3'H基因促进了花青素的合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炮制撷英
编辑人员丨2024/6/8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药物炮制的内容非常丰富,在药物的净制方面,主要有麻黄去节、桂枝去皮、蜈蚣去头、竹茹的入药部位等;在药物的切制方面,主要有茯苓切片、用隔纸焙代替植物叶片使乳香、没药去油、五味子捣碎、石类药物轧细等;在矿物药炮制方面,主要有石膏、代赭石、赤石脂均宜用生品不需煅制,朱砂人工合成者不宜入药,并列举了玄明粉与黑锡丹的制作方法;动物药的炮制方面,龙骨、牡蛎、石决明、水蛭、全蝎均主张用生品,并列举了血余炭的制作方法;毒性药物的炮制方面,主要有鸦胆子不可使皮破并宜装入龙眼肉中吞服,市售半夏要漂去矾味并阐述了制作半夏的方法,拟定了马钱子新的减毒增效炮制方法;药物炒炭方面,除血余炭外,鲜用炒炭药物;药物发酵方面,认为麦芽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酒曲调气破癥的作用较神曲强,但是神曲性更平和,更适于健胃消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龙眼肉调节肠道菌群和BDNF-TrkB通路抗AD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信号通路探讨龙眼肉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龙眼肉水提取物,采用D-半乳糖(140 mg·kg–1,ip)/AlCl3(20 mg·kg–1,ig)联合诱导建立小鼠AD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16S-rDNA测序检测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磷酸化Tau蛋白(p-Tau)、BDNF、TrkB和p-TrkB表达.结果:龙眼肉缩短了AD小鼠的逃避潜伏期(P<0.01);增加了其平台穿越次数、停留时间和停留时间百分比(P<0.001);降低了AD小鼠海马APP、p-Tau蛋白水平(P<0.05);改变了AD小鼠粪便微生物在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层面上的多样性差异,以属水平为例,使异常升高的拟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科_UCG-014属、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属、理研菌科RC9_gut_group属、瘤胃梭菌属和瘤胃球菌属_1丰度显著降低(P<0.05),鼠杆菌属和毛螺菌科_UCG-001属丰度显著升高(P<0.01);并且提高了BDNF、p-TrkB及p-TrkB/TrkB相对表达(P<0.05).结论:龙眼肉可以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调节菌群多样性、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抗AD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龙眼肉多糖对Aβ诱导耐受的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究龙眼肉多糖(LAPs)对Aβ诱导耐受的小胶质细胞(BV2)吞噬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4 μmol·L-1 Aβ处理(48+24)h诱导细胞成为耐受模型,使用LAPs 0.8、1.6 mg·mL-1 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吞噬功能及mTOR抑制剂(Rapa)和HIF-1α抑制剂(BAY)对LAPs作用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p-Akt及HIF-1α蛋白表达.结果 经Aβ处理的BV2细胞增殖率和目的蛋白表达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吞噬能力降低(P<0.05,P<0.01);LAPs能逆转上述指标变化,并且其提高吞噬功能的作用可被抑制剂阻断(P<0.05,P<0.01).结论 LAPs能提高Aβ诱导耐受的BV2细胞吞噬功能,作用途径可能与其促进耐受BV2细胞的增殖、提高其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有关,并涉及PI3K/Akt/mTOR/HIF-1α信号通路的激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孙伟正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全国名中医孙伟正教授依据"酸甘化阴"的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守正创新,辨证化裁,自拟由熟地黄、黄芪、五味子、当归、炙甘草、大枣、龙眼肉、酸枣仁、乌梅、煅皂矾等药物组成的陶壶饮,治疗缺铁性贫血即中医萎黄病.在对"酸甘化阴"的内涵、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酸甘化阴方剂陶壶饮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作用机理和疗效,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土壤碳组分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其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值得关注.为探讨果林种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广州垛基果林湿地内种植黄皮(Clausena lansium)(HP),龙眼(Dimocarpus longan)(LY)、杨桃(Averrhoa carambola)(YT),龙眼和黄皮间种(LH),杨桃、龙眼和黄皮间种(YLH)共5种种植类型下的表层(0~20 cm)土壤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总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惰性碳(NLC)含量都有影响,LY的SOC含量最高(22.6 g/kg),显著高于YLH(P<0.05),且NLC含量显著高于LH和YLH(P<0.05).NLC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YT的MBC含量显著高于LY、HP、LH(P<0.05),且MBC/SOC显著高于HP、LY(P<0.05).YLH模式下,土壤DOC含量和DOC/SOC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LH的ROC/SOC显著高于HP和LY,而NLC/SOC显著低于HP和LY.岭南垛基果林湿地中单独种植龙眼和黄皮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而混合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活性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地形和历史干扰对西双版纳勐仑地区热带森林林冠高度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以机载激光雷达为研究手段,结合1981和2021年的全色照片,利用多元回归树的方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子保护区的热带森林林冠高度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勐仑子保护区西片森林可根据林冠高度结构差异而分为7类,其中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和河漫滩林;潜在辐射强度、海拔、地形垂直曲率、坡度以及1981和2021年影像亮度平均值是影响林冠高度结构聚类的主要因子.以番龙眼为主要优势种的热带季节雨林在沟谷和低地地段占有最大的分布范围,而山脊和干扰迹地上则以短刺锥为优势种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次生林地段林冠表面极为平整,结构上明显区别于天然林,30多年前的轮歇农业活动至今仍对森林外貌有着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氯虫苯甲酰胺对荔枝蒂蛀虫不同虫态的室内毒力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为害荔枝和龙眼的重要害虫,其为害的隐蔽性增加了防治难度.为了探索安全、有效的药剂防治手段和明确氯虫苯甲酰胺的适合施药时期,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以防控荔枝蒂蛀虫常用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为对照药,采用喷雾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 100、10、1、0.1和0.01 mg/L的5个浓度梯度下,氯虫苯甲酰胺对荔枝蒂蛀虫卵、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以及对成虫的触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的5个浓度梯度对产后24 h、48 h和72 h蒂蛀虫卵孵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对蒂蛀虫初孵幼虫的毒力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10倍,对荔枝蒂蛀虫初孵幼虫的LC50分别为3.32 mg/L和38.78 mg/L.而在100 mg/L浓度下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成虫触杀的校正死亡百分率最高分别为34.36%和77.35%.综上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较强的杀卵活性和杀初孵幼虫活性,在荔枝生产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鉴于其对成虫的触杀作用不强,故建议在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高峰期和初孵幼虫期使用,以期将荔枝蒂蛀虫于发生为害之前进行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