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小军治疗淋巴瘤常用角药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角药,由来已久,代有发挥.夏小军教授针对淋巴瘤虚、痰、瘀之三因为患,提出了"三角互害,三角同治,三角遣药"之辨治理论,活用天蓝苜蓿-墓头回-龙葵、鸡血藤-首乌藤-钩藤、菟丝子-山茱萸-补骨脂、麻黄-柴胡-肉桂、黄芪-当归-山药等5 组角药,凸显了三焦如锥、三角平衡、三角循环、三角旁达、三角固本等组方优势,临证常事半功倍.本文总结归纳夏教授运用角药辨治淋巴瘤经验,旨在彰显夏师遣方用药特色,进一步传承发扬其学术思想经验,指导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澳洲茄碱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凋亡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龙葵活性成分澳洲茄碱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C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PC9细胞,设对照组(0 μmol/L)及澳洲茄碱不同剂量组(0、2、5、10、15、20、25 μmol/L),CCK-8试剂盒检测澳洲茄碱对PC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MRE检测线粒膜电位;caspase3/7活性试剂盒联合GreenNuc? Caspase-3/Annexin V-mCherry染色检测caspase-3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给药处理或者使用PTEN抑制剂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澳洲茄碱干预24、48、72 h后,PC9细胞的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经澳洲茄碱干预24 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升高(P<0.05);caspase-3/7活力、活细胞Caspase-3活性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而PTEN、Bax蛋白表达上调(P<0.05);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 澳洲茄碱可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通路及其上游蛋白活性而抑制PC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现代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已成为严重威胁全球中老年男性健康的疾病之一,是最常见的中老年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占男性肿瘤的十分之一.研究发现中医药在干预抗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现代机制研究进展.通过从前列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相关通路机制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 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rapamycin target protein,PI3K/AKT/mTOR)、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通路(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otch 信号通路、分泌型糖蛋白(Wnt)/β-链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Ecretory glycoprotein/β-catenin,Wnt/β-catenin)、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Smads,TGF-β/Smads)等信号通路及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s,AR))、中药有效成分[姜黄素(Curcumin)槲皮素(Quercetin)、和厚朴酚(Honokiol)、重楼皂苷Ⅰ(Polyphyllin Ⅰ)]、单味中药(龙葵、白花蛇舌草、灵芝、薏苡仁)和中药复方(TCM-1、CFF-1、周氏芪凌方、西黄丸)对前列腺癌的干预等方面归纳整理,展现出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独特优势,以期为中医药抗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澳洲茄碱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综述澳洲茄碱(solasonine)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澳洲茄碱对于肝癌、胃癌、肺癌、白血病、胰腺癌和大肠癌等疾病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迁移侵袭、诱导铁死亡、抑制糖酵解和降低癌细胞耐药性,可以调控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Hh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等的信号转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龙葵-肿节风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寻龙葵-肿节风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龙葵-肿节风药对活性成分;在TTD、DrugBank、Pharmgkb等疾病靶点数据库搜索汇总出胃癌基因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龙葵-肿节风药对活性成分—胃癌交集靶点"关系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得出核心靶点.同时利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从宏观角度分析核心靶点,并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主要成分-核心靶点结合活性.结果 我们确定了龙葵-肿节风药对主要的药物活性成分主要是槲皮素和β-谷甾醇;核心靶点分别为AKT1、TNF、IL6、TP53和IL1B.KEGG富集分析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可能是重要的通路.GO分析提示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对异生刺激的反应等;参与的分子功能包括转录因子结合、蛋白质均二聚活性、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等;涉及的细胞组分主要是膜筏、转录调节复合体、质膜蛋白复合物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研究表明,龙葵-肿节风药对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AKT1、TNF、IL6、TP53和IL1B等靶点,进而调控PI3K-Akt通路、炎症等相关通路,从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本研究为后续开展龙葵-肿节风药对抗胃癌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氧化应激基因构建肝细胞癌预后模型及潜在中药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诊断延迟和不良预后的肿瘤.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氧化应激基因的HCC预后模型,并探索与该模型相关的中药成分.方法 研究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集(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数据集,鉴定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以及Lasso回归分析,构建一个用于预测HCC患者预后的模型.利用Coremine Medicine数据库预测模型基因潜在的相关中药成分,并进行归经和性味聚类以及分子对接分析.验证试验:采用MTT法检测预测中药马钱子和龙葵水提液对Hep3B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检测马钱子和龙葵水提液对细胞中SCL7A11 蛋白水平的调控.结果 在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中,EZH2和SLC7A11 基因可用于构建预后模型.预测模型模型基因相关的中药主要归肝经、味苦和性寒.分子对接分析表明,龙葵中的 5'-甲氧基松脂素和马钱子中的马钱子碱N-氧化物分别与SLC7A11 的 247 号丙氨酸(Affinity=-11.0)和 198 号赖氨酸(Affinity=-10.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实验证实,马钱子和龙葵水提取物对Hep3B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并减少了Hep3B细胞中SLC7A11 蛋白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个基于氧化应激基因的个体化HCC预后模型,并预测了与模型基因相关的潜在中药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体外实验验证探讨龙葵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龙葵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利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和文献挖掘等方法收集龙葵的活性成分7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与乳腺癌相关靶基因110个,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潜在靶点导入STRING 11.5数据库中获取PPI网络,使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694个结果.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28个结果(P<0.05),涉及癌症、PI3K/Akt、MAPK等相关的信号通路.运用AutoDock-vina 1.1.2软件对龙葵中的7种关键活性成分,梣皮树脂醇、β-胡萝卜素、谷甾醇、薯蓣皂苷元、澳洲茄碱、胆固醇及槲皮素与潜在靶点AKT1、ESR1、EGFR、SRC、MAPK1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预测的关键成分薯蓣皂苷元与核心靶点AKT1和EGFR等具有较好的结合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薯蓣皂苷元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薯蓣皂苷元可调控EGFR、AKT1以及p-AKT1蛋白的表达,同时薯蓣皂苷元可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综上结果表明,龙葵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等过程相关,且通过两个关键靶基因AKT1和EGFR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龙葵腺毛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龙葵(Solanum nigrum L.)四叶一心期叶片及茎表皮腺毛的种类、分布,探究了不同类型腺毛的起源、生长、成熟、分泌、衰老等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征;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了龙葵腺毛成分、分布,为龙葵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龙葵腺毛分为单细胞头腺毛和多细胞头腺毛两类,前者主要分布于茎表面和叶上下表皮,后者主要分布于茎表面的单细胞头腺毛之间、叶脉及叶边缘;(2)龙葵腺毛发育起始于表皮细胞突起,单细胞头腺毛顶端生长,具1~4个柄细胞,4种类型;多细胞头腺毛可再分为1层、2层与3层多细胞头腺毛,另具3种特殊类型;(3)龙葵成熟腺毛具分泌能力,通过皮下空间的物质积累导致腺毛头细胞表面形成突起、包块、破口,最终释放分泌物;而头细胞与柄细胞随即皱缩、衰老.(4)超微结构显示,腺毛头细胞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极为丰富,合成代谢及分泌活动活跃,产生大量包裹嗜锇物质的囊泡,囊泡与细胞壁融合,进而将嗜锇物质转移至细胞壁并积累,随后储存在角质层下的皮下空间直至分泌释放;(5)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腺毛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蛋白质、酚类和多糖,头细胞中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蛋白质、酚类和中性多糖,柄细胞中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笑民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王笑民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用药规律进行探究.方法:收集王笑民教授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历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18.0 统计软件进行频数、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等,对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168 例,男82 例,女86 例,年龄33~83 岁,症状以咳嗽、咳痰、眠差等常见,中医辨证以瘀毒、相火妄动、脾虚等多见.纳入中药处方424 首,涉及药物181 味,高频中药29 味,归经以肺、肝、脾为多,药性以寒、微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多见.聚类分析得到5 个药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 条,白花蛇舌草-龙葵-白英-半枝莲-车前子,柴胡-法半夏-白芍,生黄芪-防风-炒白术常联合使用.症-证-药关联分析得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瘀毒证最为常见,常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车前子.结论:王笑民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重在从肺、肝、脾论治,以清肺解毒、活血通滞、疏肝醒脾为治,明确邪正辨证关系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紫龙金片主要成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初步探究紫龙金片主要成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并提取紫龙金片主要成分(黄芪、当归、龙葵、丹参、半枝莲和郁金)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以及OMIM数据库筛选出NSCLC相关基因作为疾病靶点.将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疾病和药物共同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3.9.0软件CytoNCA插件筛选并明确紫龙金片主要成分治疗NSCLC的关键作用靶点.利用"clusterProfiler"R包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对核心靶点及其相应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通过筛选得到的药物有效活性成分175个,作用于860个靶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共800个.通过Cytoscape3.9.0软件蛋白互作网络的拓扑分析确定 SRC、RELA、ESR1、HSP90AA1、EP300、STAT3、PIK3R1、AR、CREBBP、EGFR、EZH2、HRAS、MAPK1、MAPK3、JUN、HDAC1和PTPN11等可能是复方紫龙金片作用于NSCLC的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的GO功能富集得到了 1 505个条目,包括生物过程1 330个、分子功能117个、细胞组分58个.KEGG通路富集得到144条通路,大多涉及癌症相关的途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了紫龙金片主要成分治疗NSCLC的基本药理作用,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