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有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伴有11号染色体长臂(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Burkitt-like lymphoma with 11q aberration,BLL-11q)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和2021年就诊的2例BLL-11q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右颈部包块,生长迅速,切除送检。Ann Arbor分期为ⅠA和ⅡA期。镜下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性生长的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细胞形态一致,“星空”现象明显,类似于Burkitt淋巴瘤。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CD20、CD79α、PAX5、CD10和Bcl-6,部分中等阳性表达C-MYC和MUM-1,CD3、Bcl-2、CD30和TDT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均>95%,EBER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MYC、Bcl2、Bcl6断裂,11q23.3扩增和11q24.3缺失。2例患者均行化疗,随访10~22个月,均获得完全缓解、无病生存。结论:BLL-11q是一种罕见的生发中心B细胞性淋巴瘤,伴有第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且缺乏MYC基因重排,应与Burkitt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伴有IRF4重排的大B 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等鉴别,在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基础上诊断依靠基因学检测,可能有更好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具有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具有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Burkitt-like lymphoma with 11q aberration,BLL-11q)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的6例BLL-11q,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BER原位杂交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临床信息并进行随访。结果:6例BLL-11q患者免疫功能均正常,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0~38岁,中位年龄29岁。6例均发生于淋巴结,且均位于头颈部。Ann Arbor分期5例为Ⅰ~Ⅱ期,1例为Ⅳ期。淋巴结结构大部分或全部破坏,肿瘤细胞弥漫性增生浸润,其中4例类似Burkitt淋巴瘤,2例形态介于Burkitt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不能分类,核分裂象多见,凋亡及坏死明显,5例可见“星空”现象。肿瘤细胞均弥漫性强表达CD20、CD10及bcl-6,Ki-67阳性指数均>95%,1例CD21染色可见滤泡树突状细胞(FDC)网。不同程度的表达C-MYC。CD3、bcl-2、MUM1、CD30、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均为阴性。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bcl-2、bcl-6分离均为阴性,11q23.3获得伴11q24.3丢失均为阳性,其中1例出现11q23.3的扩增。同时,本组病例进行了IgH及IRF4基因分离探针的检测,6例病例均为阴性。随访时间4~19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BLL-11q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瘤,形态及免疫表型类似Burkitt淋巴瘤,但缺乏MYC基因重排,存在特征性的11q异常,应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伴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BLL-11q)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2例BLL-11q,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BLL-11q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2岁和15岁,Ann Arbor分期ⅠA期和ⅣA期。镜下淋巴结结构被破坏,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弥漫浸润,“星空”现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20、CD10、bcl-6阳性,C-MYC少量弱阳性,bcl-2、MUM1、CD3、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阴性,Ki-67阳性指数>95%,EBER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MYC基因断裂阴性,同时特征性出现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11q23.3位点发生扩增,伴11q24.3位点发生缺失)。其中1例标本行二代测序法检测到包括TP53、GNA13、DDX3X、PCLO、CREBBP、ERBB4、ALK在内的7个相关基因变异。2例患者依据Burkitt淋巴瘤NCCN指南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和17个月。结论:对于MYC重排阴性的高级别Burkitt样淋巴瘤,需考虑到BLL-11q新的实体亚型。该疾病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过程上与经典Burkitt淋巴瘤相似,但具有独特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基因突变谱可能不同于Burkitt淋巴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6,X,der(X)t(X;Y)(p22.31;q11.23)伴反复不良妊娠史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女,26岁。结婚2年,2021年10月19日因"异常妊娠2次"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既往2次妊娠分别于孕20周和18周发生胎死宫内。患者15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间隔23 d。体格检查:身高145 cm,体质量46 kg,乳房发育正常,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内膜厚约1.0 cm,右卵巢3.5 cm × 1.3 cm × 2.1 cm,左卵巢:3.4 cm × 2.9 cm × 2.6 cm,两侧均有8 ~ 9个0.3 ~ 0.5 cm的卵泡。卵泡期内分泌检查:泌乳素0.64 nmol/L(参考值范围0.08 ~ 1.00 nmol/L);孕酮2.0 nmol/L(参考值范围0.50 ~ 4.4 nmol/L);雌二醇1773 pmol/L(参考值范围124.8 ~ 1468.0 pmol/L);卵泡生成素7.56 U/L(参考值范围2.8 ~ 14.4 U/L);促黄体生成素14.68 U/L(参考值范围1.1 ~ 11.6 U/L);睾酮0.95 nmol/L(参考值范围0.14 ~ 3.46 nmol/L)。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初步判定为46,X,der(X)t(X;?)(p22.3::?)?(图1A),der(X)染色体短臂末端连接来源不明的片段,形态类似Y染色体长臂。为证实未知片段的来源,对其中期染色体进行C显带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显带提示染色体短臂存在大片段的异染区,疑似来自Y染色体长臂(图1B);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患者的der(X)染色体短臂未见RP11-366M24(Xp22.31)信号(图1C),而可见RP11-214M24(Yq11.23)信号(图1D)。综合上述结果,判断患者的核型为46,X,der(X)t(X;?)(p22.3::?).ish der(X)t(X;Y)(p22.31;q11.23)(RP11-366M24-,RP11-214M24+)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的儿童成熟B细胞淋巴瘤11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伴11号染色体长臂(11q)异常的儿童成熟B细胞淋巴瘤(M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伴11q异常的MBC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儿童MBCL患者中男9例,女2例,中位年龄9(2~13)岁,中位病程1.8(0.5~24)个月。临床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鼻塞、打鼾4例,腹部疼痛2例,呼吸困难1例。病理形态呈伯基特淋巴瘤样7例,滤泡性淋巴瘤样2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样2例。所有患者均无中枢神经系统、骨髓累及,B超及PET/CT等影像学评估未见广泛转移,1例有巨大瘤灶。修订国际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分期系统(IPNHLSS)Ⅱ期4例,Ⅲ期5例,Ⅳ期2例。11q探针检测显示,5例11q增益,3例11q缺失,3例增益和缺失同时存在。FISH显示3例患者C-MYC基因阳性,伴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8例,伴11q异常的伯基特淋巴瘤3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版儿童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A组化疗1例、B组2例、C组8例,早期评估疗效均完全缓解;B组及C组于中期评估后降低化疗强度,2例化疗中,其余9例中位随访32(6~45)个月均无事件生存。结论:伴11q异常的儿童MBCL发病率低,临床症状轻、进展慢,行FISH检测存在11q异常,无MYC、BCL2、BCL6重排为其重要诊断要点,降低化疗强度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父源性平衡易位致胎儿染色体缺失/重复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孕妇 26岁,G 1P 0,妊娠24周,因超声提示胎儿心脏增大、心轴左偏、室间隔缺损和胸腺发育不良来我中心咨询。夫妻双方发育及智力均正常,系非近亲结婚,否认毒物、放射线等接触史,孕妇本人为α-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携带者,丈夫自诉患有青光眼。本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10126),在夫妻双方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常规进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胎儿核型显示3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附加不明来源的片段(图1A),CMA结果为arr[GRCh38]1q32.1q44 (204 920 404-248 930 485)×3,11q24.3q25 (129 820 835-135 067 522)×1(图2A、2B),即1q32.1q44区存在44.01 Mb的重复,11q24.3q25区存在5.24 Mb的缺失。考虑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可能由亲代的平衡易位所致,遂对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孕妇的核型为46,XX,inv(3)(p12q21)(图1B),丈夫核型为46,XY,t(1;11)(q32.1;q24.3)(图1C)。胎儿的核型最终修正为46,XN,inv(3)(p12q21)mat,der(11)t(1;11)(q32;q24)dpa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第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易与罗氏易位混淆的t(14;21)(p13;q21)染色体平衡易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 女,31岁,孕2产0,2018年9月孕50天人工流产一次,后未避孕,未孕。2020年3月外院造影示左侧输卵管通畅,右侧输卵管远端阻塞。2020年11月在外院接受试管婴儿治疗,妊娠70余天流产。流产组织检测示21号染色体长臂部分重复[dup(21)(q21.1-q22.3)(27.68 Mb)(20 438 130-48 119 895)]。进一步检查夫妇双方核型,患者为46,XX,der(14;21)(q10;q10),+mar[97]/45,XX,der(14;21)(q10;q10)[3],其丈夫核型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胎儿染色体复杂易位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孕妇 26岁,G 3P 0。曾于2016和2018年胎停2次,自述第2胎染色体拷贝数为45,X,合并染色体12q24.21-q24.33区19.22 Mb重复。本次妊娠孕20 +3周因"不良孕产史"于2022年5月11日来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孕妇及其丈夫表型及智力均未见异常,否认遗传病家族史。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2(论)第045号]。在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样本,两管经培养、胰酶消化与G显带染色后制片,在油镜下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至少5个,胎儿核型为45,XY,der(2),der(12),-21(图1)。孕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与胎儿相似(图2),其丈夫拒绝接受染色体检查。对孕妇的外周血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显示12号染色体部分长臂易位至2号染色体短臂末端,21号染色体易位至12号染色体长臂,且存在假双着丝粒(图3)。综合上述结果,确定其染色体核型为45,XX,t(2;12)(pter;q24.21)psu dic(12;21)(q24.21;q10)。另一管羊水经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检测范围内未发现致病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染色体11q中间缺失致发育迟缓1例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1例11号染色体长臂新发中间缺失患儿的临床表型和相关遗传学病因.方法 1例中度发育迟缓患儿,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全基因组DNA,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全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查阅Decipher、OMIM、DGV等数据库,分析其遗传学检查结果.结果 该例患儿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患儿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del(11) (q13.5q21),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为arr[hg19]11q13.5q21(76752340_93065447)×1,缺失片段大小为16.313Mb;查阅数据库未发现该缺失片段.结论 该患儿11号染色体长臂中间缺失为新发缺失,可能与患儿中度发育迟缓的临床表型相关,从而导致其发育受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