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机融合 11C-蛋氨酸PET/MRI在原发性、残留/复发性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异机融合 11C-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1C-MET PET)/MRI 对疑似原发性、残留/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6月—2022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PET中心行异机融合 11C-MET PET/MRI的65例疑似原发性或残留/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13~71(40.6±15.2)岁。疑似原发性脑胶质瘤的初诊患者41例纳入初诊组,脑胶质瘤手术/放射治疗后疑似肿瘤残留/复发患者24例纳入复诊组。初诊组于治疗前、复诊组于治疗结束1个月后,接受 11C-MET PET/CT与MR扫描,两种检查均于同日内完成,并进行PET/CT与MRI的异机融合。评估PET与MRI各序列及PET/MRI融合图像特征,于AW 4.6后处理工作站测量并计算病灶的标准化最大摄取值(SUVmax)、靶与非靶比值(T/N)、肿瘤代谢体积(MTV)等PET半定量参数,以及脑血流量(CBF)、表观弥散系数(ADC)与胆碱/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比值(Cho/NAA)等MRI半定量参数。以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或经长期临床或影像学随访所获的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评估并比较异机融合 11C-MET PET/MRI、 11C-MET PET/CT或MRI诊断原发性脑胶质瘤和术后残留/复发性胶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比分析初诊组内良性与恶性病变患者间、恶性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间,以及复诊组内肿瘤残留/复发与治疗后改变患者间MR图像特征、PET和MRI半定量参数。 结果:(1)初诊组: 11C-MET PET/MRI对原发性胶质瘤诊断的灵敏度(91.7%)高于MRI(66.7%),特异度(94.1%)高于 11C-MET PET/CT(64.7%),准确度(92.7%)高于 11C-MET PET/CT(75.6%)与MRI(73.2%)。7例良性病变患者与34例恶性病变患者间,瘤周水肿、强化特征与占位效应分级等MR图像特征比较,SUVmax、T/N、CBF、Cho/NAA等半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病变患者间瘤周水肿、占位效应与强化特征等MR图像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2)复诊组: 11C-MET PET/MRI对残留/复发性胶质瘤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100%、95.8%)均高于 11C-MET PET/CT(86.7%、79.2%)和MRI(66.7%、70.8%)。15例肿瘤残留/复发患者与9例治疗后改变患者间SUVmax、MTV、T/N、CBF、Cho/NAA等半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异机融合 11C-MET PET/MRI在发现与勾勒原发性或残留/复发性脑胶质瘤病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诊断效能优于 11C-MET PET/CT或MRI单独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3N-NH 3、 11C-MET及 18F-FDG PET/CT显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与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 13N-NH 3、 11C-蛋氨酸(MET)及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疑似脑胶质瘤患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90例临床怀疑脑胶质瘤患者[男54例,女36例;年龄(40.0±14.0)岁],均行 13N-NH 3、 11C-MET及 18F-FDG PET/CT显像。所有患者经组织病理或随访确诊。对获得的图像进行视觉分析[病灶放射性摄取高于对侧正常脑实质为阳性(+),等于/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为阴性(-)]和半定量分析[以病灶(L)最大标准摄取值(SUV)除以对侧白质(WM)平均SUV,得到L/WM比值为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显像方法及三者联合应用对脑肿瘤的诊断效能和区分高低级别胶质瘤的能力。 结果:90例患者中,高级别胶质瘤30例、低级别胶质瘤27例、非胶质瘤脑肿瘤10例、非肿瘤性病变(NNL)23例。视觉分析中, 13N-NH 3、 11C-MET及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脑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62.7% (42/67)、94.0% (63/67)和35.8% (24/67),特异性分别为95.7% (22/23)、56.5% (13/23)和65.2% (15/23),准确性分别为71.1%(64/90)、84.4%(76/90)和43.3% (39/90);三者联合使用时,以 11C-MET/ 13N-NH 3/ 18F-FDG的+/+/+、+/+/-和+/-/-代谢模式为肿瘤病变诊断标准,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提高至73.9%(17/23)和88.9%(80/90),灵敏度仍为94.0% (63/67)。半定量分析中,L/WM比值ROC曲线分析示, 13N-NH 3和 11C-MET PET/CT显像诊断脑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64.2%(43/67)和89.6%(60/67),特异性分别为100%(23/23)和69.6%(16/23),AUC分别为0.819和0.840( z=-0.316, P>0.05)。 13N-NH 3、 11C-MET及 18F-FDG PET/CT显像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的准确性分别为86.0%(49/57)、87.7%(50/57)和93.0%(53/57),AUC分别为0.896、0.928和0.964( z值:-0.554~1.334,均 P>0.05)。 结论:13N-NH 3 PET/CT显像鉴别脑肿瘤与NNL特异性高,但灵敏度较低; 11C-MET检测脑胶质瘤的灵敏度最高,但与 18F-FDG一样,在NNL中有摄取。 13N-NH 3、 11C-MET及 18F-FDG PET/CT显像均可用于脑胶质瘤的分级评估,联合使用有助于脑胶质瘤的准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1C-MET-PET/CT成像对脑胶质瘤1p/19q共缺失状态预测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研究1p/19q共缺失状态与蛋氨酸(methionine,MET)摄取之间的关系,探讨11C-MET-PET/CT对脑胶质瘤1p/19q共缺失状态是否具有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56例新诊断的神经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1C-MET-PET/CT检查,术后均进行1p/19q共缺失的荧光毛细管电泳分析及组织病理学分析,并对11C-MET-PET/CT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采用IBM 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1p/19q共缺失患者相比,非1p/19q缺失患者的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和平均标准摄取值更高.在世界卫生组织Ⅱ级胶质瘤的亚组分析中,1p/19q共缺失患者的肿瘤/正常组织比最大值及平均值均较高,且纹理分析参数Entropy和DiffEntropy也较高.结论:胶质瘤1p/19q共缺失状态与蛋氨酸摄取之间存在相关性,非1p/19q缺失患者蛋氨酸摄取能力可能更强.11C-MET-PET/CT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对各类型胶质瘤1p/19q共缺失状态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常用11C标记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PET-CT/MR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通过探测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个人的局部代谢功能.目前最常用的PET显像剂是 18F-脱氧葡糖(简称 18F-FDG或FDG),但遗憾的是 18F-FDG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不足,而 11C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缺陷.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11C标记化合物为 11C-乙酸盐、11C-胆碱、11C-蛋氨酸、11C-CFT,基于此,文章分别综述了近年来四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设备采用住友CFN系列合成模块,编写程序后全自动合成,规避了操作人员被辐射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11C-蛋氨酸PET/CT在脑干胶质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11C-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 (MET-PET/CT)在判断脑干胶质瘤(BSG)级别(WHO分级)和指导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头颅MRI疑诊为BSG的患者63例.其中20例仅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和MET-PET/CT检查;43例行肿瘤切除术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于MET-PET/CT的多模态导航组(21例)和基于MRI导航组(22例).比较MET-PET/CT的相关参数[MET的标准化最大摄取值(SUVmax)、平均摄取值(SUVmean)、最大摄取比(TBRmax)、平均摄取比(TBRmean)及总体摄取值(TLMU)]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差异及其诊断BSG级别的准确性,比较不同导航方法切除高级别胶质瘤比率的差异.结果 63例中,WHO分级为低级别胶质瘤者26例,高级别者37例.术前行MET-PET/CT检查的41例结果显示,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比较,高级别胶质瘤者的SUVmax、SUVmean、TBRmax、TBRmean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LM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SUVmax、SUVmean、TBRmax、TBRmean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准确度分别为70.7%(29/41)、63.4%(26/41)、80.5% (33/41)、73.2% (30/41);特异度均为91.7%(11/12).多模态导航组切除高级别胶质瘤的比率为81.0%(17/21),高于MRI导航组的36.4% (8/22) (P =0.005).43例手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9(0.3 ~25.6)个月,多模态导航组与MRI导航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个月对比14.1个月,P=0.289).结论 MET-PET/CT的参数与肿瘤的级别有关,诊断肿瘤级别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与MRI导航比较,多模态导航能指导切除更多的高级别肿瘤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延髓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模态融合技术在提高延髓胶质瘤的切除程度及保护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延髓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多模态融合技术将其分为传统组(即采用传统影像学技术和显微外科手术,共23例)和多模态组[即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11C-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1C-MET-PET/CT)、术中导航、结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显微外科手术,共2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肿瘤生长方式、术前肿瘤体积、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术后病理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模态组的肿瘤平均切除程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分别为(86.7±26.7)%、(61.8±32.9)%,P=0.007];多模态组术后1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保留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分别为34.8%、69.6%,P=0.018);术后1周呼吸机使用率和胃管保留率,传统组与多模态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6例的随访时间为0.6 ~37.0个月,平均(12.9±11.4)个月.术后3个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保留率和胃管保留率,传统组与多模态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呼吸机使用率,传统组与多模态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1.8%、5.0%,P=0.027).结论 多模态融合技术可在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的情况下提高延髓胶质瘤的切除程度;还可降低术后近期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保留率,促进患者术后远期呼吸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氨基酸代谢PET-CT探针L-[S-11C-甲基]-蛋氨酸的全自动合成及质量控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氨基酸代谢显像剂L-[S-11C-甲基]-蛋氨酸([11C]-MET)全自动合成、质量控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医用回旋加速器轰击氮氧混合气体,生产出的[11C-]与57%氢碘酸生成[11C]-碘代甲烷,高纯氮气推动[11C]-碘代甲烷与[11C]-MET前体L-高胱氨酸硫内酯反应,生成[11C]-MET,经纯化,灭菌最终得到[11C]-MET注射液.薄层色谱法对[11C]-MET进行放射化学纯度(RCP)检测.肿瘤患者行[11C]-MET PET-CT扫描.结果 最终合成产物[11C]-MET的RCP> 95%,3 mg的L-高胱氨酸硫内酯可获得未校正合成效率约为35%.结论 使用国产碳-11碘代甲烷合成模块以及碳-11多功能合成模块的组成化学合成模块实现液相法转移[11C-]两步法合成[11C]-MET,合成时间短,合成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状旁腺核素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潜在破坏性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手术是其唯一治愈方法.过去近20年来甲状旁腺手术方式发生了改变,常规双侧颈部探测不再是唯一的手术方式.鉴于甲状旁腺核素显像能特异性定位甲状旁腺手术位置、寻找异位甲状旁腺及多腺体疾病,其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是核医学医师、内分泌及内分泌外科医师互相协作的成果,文章强调了在任何PHPT手术前行甲状旁腺显像的重要性,即使是常规双侧颈部探查也应这样执行;讨论了甲状旁腺切除术的优缺点、甲状旁腺核素显像指导手术利弊;讨论了持续或复发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再次手术界定腺体范围的最优策略;陈述了新型PET示踪剂的潜在应用价值,特别是18F-氟代胆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射相关因素对11C标记正电子显像剂注入有效活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用11C核素标记的正电子显像剂11C-胆碱(11C-choline)、11C-蛋氨酸(11C-methylmethionine,11 C-MET)、11C-乙酸盐(11C-sodium acetate,11C-ACE)、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F-苯基)托烷[11C-methy-N-2β-carbomethoxy-3β-(4-fluoropheny) tropane,11C-βCFT]等进行PET/CT检查,在蛋白质合成、脂肪酸代谢、受体及配体和神经递质显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已广泛应用的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起到互补或相互印证的作用[1-6],因此近年来应用逐渐普及,但与18F标记的显像剂相比,11C半衰期很短,仅有20.34 min,其放射性活度的变化速率较快,因此研究注射前放射性活度的测量时机和静脉注射方法对实际注入的有效活度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1C-蛋氨酸PET/CT联合MRI在弥漫内生型脑干胶质瘤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11C-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 (MET-PET/CT)联合头颅MRI在弥漫内生型脑干胶质瘤(DIPG)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病理学诊断为DIPG的患者41例.术前患者均行MET-PET/CT和头颅MRI检查.MET-PET/CT的测量参数包括:肿瘤代谢体积(MTV)、标准化最大摄取值(SUVmax)、标准化平均摄取值(SUVmean);MRI的测量参数包括:肿瘤增强体积(EV)、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显示的体积(FV).影像学检查后2周内,33例患者行开颅肿瘤切除术,8例行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术后27例行放疗和(或)化疗.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分析MET-PET/CT及MRI相关参数等对DIPG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41例患者中,24例(58.5%) FLAIR呈高信号,39例(95.1%)MRI上显示强化灶,均有MET-PET/CT摄取增高(100.0%).41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1 ~2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4(12.0 ~16.7)个月.随访截止时20例存活,21例死亡.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18岁和行辅助放化疗是预后的保护因素,而SUVmax、SUVmean、EV及肿瘤级别增高是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EV(HR=2.983,95% CI:1.074 ~ 8.284,P=0.036)、肿瘤级别(HR=7.568,95% CI:2.029~28.229,P=0.003)及辅助放化疗(HR=0.212,95% CI:O.078~0.582,P=0.003)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ET-PET/CT结合MRI有助于DIPG的诊断以及评估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