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后发生肺孢子菌肺炎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例1 男,33岁,因诊断寻常型天疱疮11个月,气喘2周于2020年7月就诊。患者于2019年确诊为寻常型天疱疮,予甲泼尼龙60 ~ 100 mg/d与硫唑嘌呤200 mg/d治疗。因病情反复改为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于2020年5月21日和2020年6月5日分别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 g。甲泼尼龙初始剂量为100 mg/d,第3、11、16、30天分别减量至80、60、48、40 mg/d,30 d时皮损基本消退。第1次应用利妥昔单抗5周后(此时甲泼尼龙40 mg/d),患者出现气喘,活动后明显,偶伴有干咳。家族史和既往史无特殊。体检:体温36.6 ℃,全身未见水疱。各系统检查无异常。胸部高分辨率CT示:两肺间质性肺炎,两肺上叶局限性肺气囊。实验室检查:利妥昔单抗治疗前CD4 + T细胞429.45个/μl(参考值200 ~ 1 820个/μl,下同),CD19 + B细胞481.45个/μl(50 ~ 670个/μl),免疫球蛋白(Ig)M浓度为0.63 g/L(0.4 ~ 2.3 g/L),治疗后CD4 + T细胞354.54个/μl,CD19 + B细胞0.49个/μl,IgM 0.629 g/L。淋巴细胞计数0.59 × 10 9/L[(1.1 ~ 3.2) × 10 9/L];乳酸脱氢酶604 U/L(120 ~ 250 U/L);真菌β-D-葡聚糖试验236.1 pg/ml(< 60 pg/ml,阴性);病毒8项(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乙肝表面抗体定量、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和曲霉菌免疫学试验均阴性;动脉血气分析正常。送检支气管肺组织特殊染色:阿新蓝染色阴性,吉姆萨染色阴性,六胺银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PAS)阴性;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结果提示,可疑致病菌主要有耶氏肺孢子菌、白念珠菌、人类疱疹病毒4型(EB病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运脾泻肺化痰汤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黏蛋白5AC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运脾泻肺化痰汤对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黏蛋白5AC (mucin5ac, MUC5AC)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7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联合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予卵清白蛋白、氢氧化铝混合液1 ml致敏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实验第16天开始灌胃,运脾泻肺化痰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40、20、10 g/kg运脾泻肺化痰汤,西药组灌胃羧甲斯坦片150 mg/kg,联合组灌胃运脾泻肺化痰汤20 g/kg、羧甲斯坦片150 mg/kg, 1次/d,连续灌胃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3含量;行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情况;行过碘酸雪夫染色(PAS)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EGFR、MUC5AC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EGFR、MUC5AC 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联合组大鼠IL-13、TNF-α水平降低( P < 0.05) ,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 P <0.05) ,肺组织EGFR [(0.466±0.023)、(0.354±0.047)、(0.667±0.066)、(0.553±0.065)、(0.290±0.033)比(0.782± 0.047) ]、MUC5AC [(0.424±0.022)、(0.313±0.033)、(0.603±0.051)、(0.495±0.041)、(0.243±0.024)比(0.806±0.090)]蛋白表达降低( P<0.05) ,EGFR[(2.302±0.321)、(2.549±0.623)、(3.084±0.453)、(2.585± 0.314)、(1.810±0.379)比(4.101±0.567) ]、MUC5AC [(3.243±0.742)、(3.283±1.064)、(4.419±0.572)、(3.817±0.637)、(2.469±0.424)比(5.840±0.661) ]mRNA水平降低( P<0.05)。 结论:运脾泻肺化痰汤可抑制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其机制可能与EGFR/MUC5AC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肺灌洗治疗婴儿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婴儿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报道201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肺泡蛋白沉积导致呼吸衰竭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检查及全肺灌洗治疗方法;并以"whole lung lavage""pediatric""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全肺灌洗""儿童""肺泡蛋白沉积"为检索词,检索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4月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3月龄,因"咳嗽、气促伴口唇青紫1周"入院。查体示肝脾肿大。血常规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96 g/L),白细胞、血小板及C反应蛋白正常。白蛋白偏低(31 g/L),天冬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115 U/L);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6 600 U/L),铁蛋白显著升高(>4 500 μg/L),血氨轻度升高(165 μmol/L)。胸部CT显示两肺透光度减低,斑片状高密度影及磨玻璃样影。基因检查显示SLC7A7基因存在突变(c.625+1G>A)。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过碘酸希夫反应(PAS染色)阳性。患儿诊断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肺泡蛋白沉积症。行左右肺全肺灌洗治疗后患儿顺利撤机,脱离吸氧并出院。文献检索共11篇,中文0篇、英文11篇,纳入21例患者,进行全肺灌洗后呼吸功能好转者占76%(16/21)。结论:全肺灌洗可有效改善婴儿肺泡蛋白沉积导致的呼吸衰竭,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且操作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黏液和黏膜屏障探究楹树皂苷对乙醇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探究楹树皂苷对乙醇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SD大鼠实验前 24 h禁食不禁水,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水,阳性药组灌胃雷贝拉唑钠溶液(40 mg·kg-1),受试物组灌胃不同剂量的楹树皂苷溶液(3、10、30 mg·kg-1),30 min后正常对照组灌胃 1.5 mL水,其余各组均灌胃等体积 95%乙醇造模,6 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胃.统计出血面积,计算溃疡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胃组织病理改变;高碘酸-席夫(PAS)染色检测胃黏膜表面黏液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胃黏膜磷脂和氨基己糖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碳酸氢根转运体、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检测分泌型黏蛋白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阳性细胞.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胃组织表面光滑无出血点,模型组大鼠胃溃疡指数为 35±11,楹树皂苷在 3、10、30 mg·kg-1剂量下对大鼠胃溃疡的抑制率分别为 46%(P<0.01)、85%(P<0.001)、100%(P<0.001).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结构破坏严重,无法观察到黏液层.与模型组相比,楹树皂苷组大鼠胃黏膜表面黏液层完整,黏液中磷脂和氨基己糖含量显著增加,分泌型黏蛋白MUC5AC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碳酸氢根转运体SLC26A3 和CFTR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核转录因子c-Jun磷酸化显著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 表达量明显降低,同时检测到MMP-8 内源性抑制剂(TIMP-1)表达升高,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量明显增加.结果表明楹树皂苷一方面通过上调分泌型黏蛋白MUC5AC以及磷脂和氨基己糖含量,同时提高碳酸氢根转运体SLC26A3 和CFTR的表达水平来增强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阻止MMP-8过度活化,从而减少Occludin和ZO-1的降解来增强黏膜屏障功能.即楹树皂苷在黏液屏障和黏膜屏障 2 个方面共同发挥抗胃溃疡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红景天苷调控RAGE/JAK1/STAT3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基于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酪氨酸激酶 1(janus activated kinase 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探讨红景天苷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小鼠DN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景天苷低剂量(20 mg·kg-1)组、红景天苷高剂量(100 mg·kg-1)组、二甲双胍(140 mg·kg-1)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每日灌胃相应药物或溶剂1次,持续10周,每2周测定体质量、日饮水量,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末次给药结束后,进行口服糖耐量测试,收集24 h尿液、血清及肾组织样本.采用生化法检测 24 h 尿蛋白(24 hours urinary total protein,24 h-UT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表达;试剂盒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 AGEs、羧乙基赖氨酸(carboxyethyllysine,CEL)、羧甲基赖氨酸(carboxymethyllysine,CML)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RAGE蛋白表达以及JAK1、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FBG,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of glucose,AUCG),饮水量,肾脏指数,24 h-UTP,肾小管损伤评分,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占比,血清中Scr、BUN、TG、LDL-C、AGEs、CEL、CML水平,肾组织中MDA含量,α-SMA、vimentin、AGEs、RAGE蛋白表达及JAK1、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血清HDL-C水平,肾组织SOD、CAT、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高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P<0.05或P<0.01).该研究表明,红景天苷可通过抑制AGEs介导的RAGE/JAK1/STAT3信号轴活性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肾脏纤维化,发挥治疗DN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解毒活血汤调控YAP/ACSL4通路抑制铁死亡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解毒活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是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根据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热毒瘀滞病机从古方中筛选出应用临床数十年的有效方剂,该文拟从调控铁死亡(ferroptosis)角度阐释解毒活血汤对AKI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 32 只雄性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 4 组:正常组、模型组及解毒活血汤低、高剂量组,每组 8 只.由于临床AKI的治疗普遍以支持或替代疗法为主,尚无特效药,故该实验未设置阳性药物组.解毒活血汤低剂量组对应 0.5 倍的临床等效剂量,高剂量组则对应临床等效剂量,予以每日晨间灌胃,连续干预 7 d;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分别灌以相应体积的纯水.给药第 5 天时,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按 20 mg·kg-1 的剂量腹腔注射顺铂溶液进行造模,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造模72 h后取材,留取小鼠血清及肾脏组织,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以评价小鼠肾脏功能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肾损伤分子 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的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法观察肾脏糖原沉积变化;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肾组织铁沉积水平;生化比色法检测肾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 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 3(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3,LPCAT3)及Hippo通路关键分子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YAP在肾组织中的定位与相对表达;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CSL4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顺铂诱导的AKI小鼠血清中Scr、BUN、KIM-1水平显著升高;肾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显著萎缩坏死脱落,肾小管刷状缘消失,管内大量蛋白管型填充,小管空泡样变性,肾间质增宽且可见水肿,肾脏结构严重损伤,肾小管损伤评分显著升高;肾组织部分区域有明显的铁沉积;肾组织GSH含量、SOD及CAT活力显著降低;同时,肾组织中铁死亡标志分子ASCL4、LPCAT3 显著升高,GPX4 显著降低,YAP显著上调.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解毒活血汤可有效保护肾脏功能,降低Scr、BUN、KIM-1水平,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及糖原沉积和铁沉积;提升肾组织中GSH含量、SOD及CAT活力.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解毒活血汤组AC-SL4、LPCAT3 及YAP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而GPX4 水平显著升高.综上,解毒活血汤可以通过调控YAP/ACSL4 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对顺铂诱导的AKI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达格列净对腺嘌呤诱导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评估达格列净在高尿酸血症肾病(HN)小鼠中的保护作用和潜在的机制.方法 选用8 周龄雄性ICR背景小鼠,利用高腺嘌呤饲料诱导HN模型,予以达格列净干预.小鼠分为以下 4 组:正常组(n=8)、腺嘌呤组(n=8)、正常+达格列净组(n=8)和腺嘌呤+达格列净组(n=6).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和乳酸脱氢酶的水平;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肾纤维化和NLRP3 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腺嘌呤诱导的HN小鼠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和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给予达格列净治疗的腺嘌呤肾病小鼠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和乳酸脱氢酶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均发现,腺嘌呤诱导的HN小鼠肾中α-SMA表达显著上调,经过达格列净的治疗,肾中α-SMA得到明显抑制(P<0.05).MASSON染色显示,腺嘌呤肾病小鼠肾间质纤维化(13.25±0.21)较正常组(1.49±0.12)严重(P<0.05),经过达格列净的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程度(8.66±0.78)较腺嘌呤组明显缓解(P<0.05).腺嘌呤诱导的HN小鼠肾中NLRP3 和Caspase-1 表达显著上调和活化(P<0.05),经过达格列净的治疗,肾中NLRP3 和Caspase-1 的活化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有效减轻HN小鼠肾功能的恶化、肾间质纤维化和炎症浸润,这种保护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 炎症小体的活化而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白花丹素介导sirt1-FOXO1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白花丹素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2 相关酶(sirt)1-叉头框蛋白(FOX)O1 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12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N组、白花丹素低剂量组、白花丹素高剂量组、EX-527 组(sirt1 抑制剂,5 mg/kg)、白花丹素高剂量+EX-527 组,每组 20 只.检测大鼠 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β2 微球蛋白(β2-MG)及肾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测定大鼠左肾指数;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测肾脏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sirt1-FOXO1 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N组 24 h尿蛋白、FBG、Scr、β2-MG水平、左肾指数、MDA、IL-1β、IL-6水平均显著升高,肾组织匀浆SOD、CAT水平、肾组织sirt1、FOXO1 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与DN组相比,白花丹素低、高剂量组 24 h尿蛋白、FBG、Scr、β2-MG水平、左肾指数、MDA、IL-1β、IL-6 水平均显著降低,肾组织匀浆SOD、CAT水平、肾组织sirt1、FOXO1 蛋白显著升高(P<0.05);EX-527 组 24 h尿蛋白、FBG、Scr、β2-MG水平、左肾指数、MDA、IL-1β、IL-6 水平均显著升高,肾组织匀浆SOD、CAT水平、肾组织sirt1、FOXO1 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EX-527 可部分削弱白花丹素高剂量对DN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缓解作用.结论 白花丹素可能通过激活sirt1-FOXO1 通路,缓解DN大鼠氧化应激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益肺散结丸缓解小鼠癌因性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研究益肺散结丸对荷瘤小鼠骨骼肌重量、强度、病理形态、糖原和脂质含量以及代谢强度的影响,以探究益肺散结丸治疗荷瘤小鼠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只雌性ICR小鼠通过腹腔注射小鼠Lewis肺腺癌细胞建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益肺散结丸治疗组(4 g·kg-1·d-1,共21d),8只/组,并设正常组(n=8).记录小鼠体质量、腓肠肌重量,前肢握力试验测试肌肉强度,液质联用分析益肺散结丸入血成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血糖、血清胰岛素浓度和血清及腓肠肌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腓肠肌病理形态,转录组学测序分析腓肠肌病理过程中涉及的信号通路变化,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腓肠肌糖原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腓肠肌脂质含量,腺苷三磷酸酶染色观察腓肠肌代谢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腓肠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和P-AKT水平,试剂盒检测腓肠肌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肌红蛋白含量.结果 益肺散结丸增加荷瘤小鼠的骨骼肌强度及腓肠肌重量(P<0.001),降低腓肠肌损伤标志物(P<0.01).转录组学测序及入血成分显示,益肺散结丸改善荷瘤小鼠腓肠肌损伤的机制可能与炎症浸润、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相关(P<0.05).实验结果显示,益肺散结丸降低血清和腓肠肌炎症因子水平(P<0.05)及腓肠肌的促炎细胞浸润,增加腓肠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P-AKT水平,提高糖原和脂质含量以及代谢水平.结论 益肺散结丸可能通过降低炎症性胰岛素抵抗缓解癌因性骨骼肌萎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碘酸钠诱导大鼠视网膜退行性改变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探讨碘酸钠(NaIO3)诱导大鼠视网膜退行性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SD 大鼠2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30 mg.kg-1 NaIO3 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变模型.继续饲养21 d,检测大鼠视网膜电图(ERG),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差异蛋白情况.结果 ERG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暗适应0.01ERG、暗适应3.0ERG、暗适应3.0 振荡电位以及明适应3.0ERG 和明适应3.0 闪烁光反应b 波振幅分别比对照组降低79.98%、81.64%、76.08%、61.68%、5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细胞层数减少,尤其是外核层、内核层结构紊乱,呈现明显的波浪形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SOD 和CAT 活性分别下降12.51%和14.08%,MDA 含量增加5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GO 分析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上调的80 个蛋白,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在调控基因表达(positive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炎症反应(inflammatory response)、衰老(aging)以及对白细胞介素(IL)-6 的细胞反应(cellular response to interleukin-6)等方面具有显著性.18 个下调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非常集中,主要表现在视觉感知(visual perception)、对光刺激的反应(response to light stimulus)、光转导(phototransduction).KEGG 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光转导(phototransduction)、蛋白酶体(proteasome)、JAK-STAT 信号通路(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细胞内吞(endocytosis)、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等通路.结论 NaIO3 可通过特异性氧化应激引发炎症与免疫过程,同时抑制视网膜光转导通路,诱导视网膜退行性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