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性氧-线粒体途径在亚砷酸钠诱导L-0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 2)通过活性氧(ROS)蓄积及线粒体损伤诱导人肝细胞L-02凋亡的作用,为砷中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为对照组、NaAsO 2组(10 μmol/L NaAsO 2)、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5 mmol/L NAC)、NaAsO 2 + NAC组(10 μmol/L NaAsO 2、5 mmol/L NAC),培养24 h。分别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JC-1染色法、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和细胞凋亡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细胞色素C蛋白(Cyt-C)、线粒体DNA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OXⅣ)mRNA、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各组间细胞内ROS水平(3 857 392.33 ± 44 928.39、4 515 288.00 ± 32 660.64、3 670 150.67 ± 101 987.69、4 035 235.67 ± 99 995.30),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2.16 ± 0.54、7.95 ± 0.52、2.70 ± 0.29、1.01 ± 0.23),细胞总凋亡率(1.45 ± 0.03、4.27 ± 0.17、1.87 ± 0.12、2.52 ± 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62.62、159.81、112.70, P均< 0.05);各组间Caspase3、Cyt-C、COXⅣ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9.20、7.33、14.87, P均< 0.05);各组间活化Caspase3(cleaved-Caspase3)、Cyt-C、COX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31.42、8.01、83.30, 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NaAsO 2组L-02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细胞总凋亡率明显增高( P均< 0.05);Caspase3、Cyt-C mRNA和cleaved-Caspase3、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均< 0.05),COX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 P均< 0.05)。与NaAsO 2组比较,NaAsO 2 + NAC组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细胞总凋亡率明显下降( P均< 0.05);Caspase3 mRNA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均< 0.05),Cyt-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均< 0.05),COX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均< 0.05)。 结论:NaAsO 2可刺激L-02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发线粒体去极化,引发线粒体损伤,使Cyt-C向线粒体外释放增加,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Caspase3蛋白酶而引起L-02细胞发生凋亡,这有可能是砷致肝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胺碘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经过3代培养的HUVEC接种于96孔板,加入0、10、20、30或60 μmol/L胺碘酮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以0 μmol/L组细胞活力为100%,计算各加药组的相对细胞活力。选择可将细胞活力降至70%左右的胺碘酮浓度用于后续各项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该浓度胺碘酮作用不同时间(6、12、24、36、48 h)对HUVEC活力的影响。以加入该浓度胺碘酮培养的HUVEC为实验组,不加入者为对照组,采用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白细胞介素10(IL-10)、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水溶性四氮唑-1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微板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经10、20、30、60 μmol/L胺碘酮作用24 h的各加药组HUVEC活力与对照组(100%)相比分别为(88.82±2.64)%、(74.96±1.75)%、(64.95±2.10)%和(18.57±0.65)%,各加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加药组之间两两比较均 P<0.01。选择30 μmol/L胺碘酮用于后续实验。经30 μmol/L胺碘酮作用6、12、24、36、48 h的各实验组HUVEC活力与对照组(100%)相比分别为(90.19±1.88)%、(82.81±2.51)%、(75.33±1.37)%、(65.76±1.85)%和(47.01±3.29)%,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实验组之间两两比较均 P<0.01。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8.59%比16.34%, P<0.01),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以及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1),而抗凋亡蛋白Bcl-2和抗炎因子IL-10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P<0.01)。 结论:胺碘酮可导致HUVEC损伤,这种损伤作用随胺碘酮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胺碘酮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导致HUVEC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疏肝解郁安神方干预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究疏肝解郁安神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1 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9 例(疏肝解郁安神方+西医常规治疗+心理疏导治疗),对照组 8例(西医常规治疗+心理疏导治疗),疗程为 1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清代谢物,筛选潜在的差异代谢物,预测与疏肝解郁安神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病人具有相似的代谢谱特征;通过二级质谱分析,最终共得到 26个二级差异代谢物.与干预前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病人代谢谱相比,疏肝解郁安神方干预后,黄芩苷、漆黄素、N5-L-1-羧乙基-L-鸟氨酸、5-羟色胺、乌头酸盐、半胱氨酸硫酸酯、5-2-羟乙基-4-甲基噻唑 7个代谢物在中药干预后表达水平上调;N-[(3a,5b,7a)-3-羟基-24-氧代-7-(亚砜基)胆聚糖-24-基]-甘氨酸、L-赤霉素、十一烷酸、瓜氨酸、壬酸、氧化苯乙烯 6个代谢物在中药干预后表达水平下调;同时对获得的 26 个二级差异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富集到 46 条代谢通路,富集度最为显著的 4 条通路分别为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柠檬酸循环、胆汁分泌、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结论: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了疾病和中药复方干预后机体内代谢产物变化,从代谢终端产物层面阐述了疏肝解郁安神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作用机制,为后续试验的开展和新药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N-乙酰半胱氨酸预防硝酸酯耐药的实验效果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建立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MN)耐药动物模型,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预防硝酸酯耐药的实验效果,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质量(2500± 200)g,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组、耐药组和NAC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予用药;常规组经胃管灌服ISMN 25 mg,1/d;耐药组灌服ISMN 25 mg,1/12 h;NAC组同时灌服ISMN 25 mg和NAC 100 mg,1/12 h.7 d后处死所有实验兔,取腹主动脉,每5 mm剪为数段,分别检测血管环舒张反应以及血管组织总巯基(T-SH,微量酶标法)、超氧阴离子(O2-,化学比色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法)、丙二醛(MDA,硫代巴比妥酸法)、内皮素-1(ET-1,双抗体夹心法)和亚硝酸盐(NO2-,硝酸还原酶法)水平.结果 随着硝酸甘油(GTN)浓度的递增,各组腹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幅度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耐药组血管环的舒张幅度均明显小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对照组、常规组和NA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GTN浓度增至10-4mol/L时,对照组、常规组和NAC组的舒张幅度分别达到(98.91±1.99)%、(95.59±3.97)%和(93.18±6.36)%;而耐药组仅达到(63.62±6.03)%,明显低于其他3组.T-SH含量和SOD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NAC组、常规组和耐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之相反,O2-、MDA、ET-1和NO2-含量由高到低则依次为耐药组、常规组、NAC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口服NAC可通过增加血管组织的巯基含量、抑制ISMN诱发的氧化应激和缩血管物质的生成来预防硝酸酯的耐药性,进而充分发挥其扩血管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法测定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辅料和抑菌剂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中辅料和抑菌剂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 SyncronisaQ(250mm×4.6mm,5μmn)色谱柱,以乙腈-水(磷酸调pH值为2.2)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0nm,进样量10μL,测定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中L-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依地酸二钠、焦亚硫酸钠、苯酚、羟苯甲酯、羟苯丙酯和苯甲醇含量.结果 各成分之间能有效分离,L-半胱氨酸在0.09882~1.976mg/mL、亚硫酸氢钠在0.4948~9.896mg/mL、依地酸二钠在0.03980~0.6766mg/mL、苯甲醇在0.7603~15.21 mg/mL、苯酚在0.09722~1.944mg/mL、羟苯甲酯在0.05045~1.009mg/mL、羟苯丙酯在0.01562~0.3124mg/mL和焦亚硫酸钠在0.9061~6.041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89.51%、91.18%、109.62%、103.38%、101.17%、99.64%、100.28%和132.96%,RSD(n=6)分别为4.1%、1.7%、13.0%、0.3%、0.3%、1.8%、1.0%和2.8%.结论 建立了较为准确高效的测定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中辅料和抑菌剂的HPLC方法,为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源H2S通过减轻低温光抑制增强黄瓜幼苗耐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津优3号’黄瓜(Cucumis sativus)为试材,叶面喷施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H2S合成抑制剂氨氧基乙酸(AOA)、清除剂次牛磺酸(HT)或去离子水(对照),研究H2S对低温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初期,黄瓜幼苗叶片的内源H2S与L-/D-半胱氨酸脱巯基酶(L/DCD)活性快速升高,4或6h后降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黄瓜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漏率(EL)和冷害指数逐渐增加,NaHS处理的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对照,而AOA和HT处理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低温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下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暗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和果糖-1,6-二磷酸酯酶(FBPase)活性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和初始荧光(Fo)趋于升高.与对照相比,NaHS处理的Pn、Gs、Tr,RuBPCase和FBPase活性,以及ΦPSⅡ和Fv/Fm均较高,Ci和Fo较低,而AOA和HT处理的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酶活性及荧光参数多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黄瓜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NaHS处理的SOD、POD、CAT、APX和GR活性及GSH和As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AOA和HT处理的低于对照或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H2S受低温胁迫诱导,外源H2S可通过减轻低温光抑制增强黄瓜幼苗耐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氨基酸代谢PET-CT探针L-[S-11C-甲基]-蛋氨酸的全自动合成及质量控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氨基酸代谢显像剂L-[S-11C-甲基]-蛋氨酸([11C]-MET)全自动合成、质量控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医用回旋加速器轰击氮氧混合气体,生产出的[11C-]与57%氢碘酸生成[11C]-碘代甲烷,高纯氮气推动[11C]-碘代甲烷与[11C]-MET前体L-高胱氨酸硫内酯反应,生成[11C]-MET,经纯化,灭菌最终得到[11C]-MET注射液.薄层色谱法对[11C]-MET进行放射化学纯度(RCP)检测.肿瘤患者行[11C]-MET PET-CT扫描.结果 最终合成产物[11C]-MET的RCP> 95%,3 mg的L-高胱氨酸硫内酯可获得未校正合成效率约为35%.结论 使用国产碳-11碘代甲烷合成模块以及碳-11多功能合成模块的组成化学合成模块实现液相法转移[11C-]两步法合成[11C]-MET,合成时间短,合成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D36在棕榈酸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主要探讨分化抗原簇36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36)在棕榈酸(palmitic acid, PA)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发现PA可使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凋亡显著增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对BODIPY FL C16的摄取,结果表明CD36在星形胶质细胞摄取PA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采用钙离子荧光染料和实时荧光记录系统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发现PA进入细胞后可通过IP3受体(inositol trisphosphate receptor, IP3R)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内钙释放和内质网钙衰竭.采用CM-H2DCFDA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发现PA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ROS水平显著增加.CD36抑制剂N-油酰基硫代琥珀酰亚胺 (sulfo-N-succinimidyloleate, SSO)可以减少PA的摄取及其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钙超载和ROS水平升高.IP3R抑制剂二苯基硼酸-2-氨基乙酯(2-aminoethyl diphenylborinate, APB)可以抑制PA引起的钙超载和ROS水平升高.SSO、APB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 NAC)对PA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下降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CD36介导PA进入星形胶质细胞,进而引起钙超载和氧化应激,导致细胞凋亡.CD36可能成为保护星形胶质细胞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儿童紫癜性肾炎证候学标记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运用超高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 (UPLC-MS/MS) 分析儿童紫癜性肾炎热伤肾络证尿液代谢物, 开展中医证候学标记物研究.方法:收集紫癜性肾炎患儿热伤肾络证、非热伤肾络证及健康儿童的尿液, 利用UPLC-MS/MS检测分析其代谢指纹谱, 用主成分分析 (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OPLS-DA) 判别分析图谱, 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值 (VIP) 和非参数检验分析筛选, 确定组间差异性代谢物.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紫癜性肾炎患儿尿中雌酮、色氨酰蛋氨酸、苯丙精氨酸、磷脂酰胆碱、胆甾-3, 7, 12, 25四醇-3-葡糖苷酸、乙酰乙酸、N2, N2-二甲基鸟苷含量降低 (P<0.05), 精氨酰丝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含量升高 (P<0.05);热伤肾络证患儿尿中苯丙精氨酸、L-蛋氨酸、雌酮、色氨酰蛋氨酸含量下降 (P<0.05);醛固酮、均聚L-精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含量升高 (P<0.05) .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与健康小儿尿液代谢物具有差异性, 儿童紫癜性肾炎不同证型间存在代谢标记物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血压患者胱硫醚-β-合酶、硫化氢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胱硫醚-β-合酶(CBS)、硫化氢(H2S)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对116例高血压患者,测量其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四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检测CBS、H2S水平和CIMT.依据Hcy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和非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比较两组Hcy、血脂、CBS、H2S、CIMT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与CI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CIMT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CBS、H2S水平均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Hcy与CIMT呈正相关(r=0.752,P<0.05);CBS、H2S与Hcy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3、-0.698,均P<0.05),与CIMT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8、-0.779,均P<0.05).结论 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明显.高血压患者的CBS、H2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有望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