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腔恶性肿瘤辅助放疗后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现状:一项基于三期随机临床试验的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放射治疗是盆腔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既往对放射治疗后出现肠道的放射性损伤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盆腔恶性肿瘤辅助放疗后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加强对放射性肠损伤研究的关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分析STARS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0806117)数据库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病例数据。纳入2008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和术后治疗的848例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纳入标准:(1)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宫颈鳞癌、宫颈腺癌及宫颈腺鳞癌;(2)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至少有下列不良因素之一: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切缘阳性、淋巴脉管浸润或宫颈肌层深部间质浸润;(4)术后接受过盆腔放射治疗;(5)同意并能够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及有智力或认知障碍的患者。全组848例患者在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均进行了放射治疗。盆腔放疗剂量为1.8 Gy/d或2.0 Gy/d,每周5次,总剂量45~50 Gy。563例患者在术后6周内开始放射治疗,其中282例患者采用单纯辅助放疗,281例患者采用同期放化疗方案(单药顺铂);285例患者采用序贯放化疗方案(TP方案,紫杉醇+顺铂)。观察术后辅助放疗期间的急性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慢性期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总体生活质量状况、以及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情况。其中消化道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问卷3.0(EORTC QLQ-C30),功能领域和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症状或问题越多,生活质量越差;分别于患者放疗前(即手术治疗结束后1周)、术后辅助放疗期间、全部治疗结束后的12个月和24个月进行评估。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定义为放疗结束后>3个月时消化道症状不能好转或者改善,分级标准参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标准4.0版(NCI-CTCAE 4.0版)中的胃肠道部分。结果:848例患者放射总辐射剂量为(47.8±4.6)Gy。术后辅助放疗期间,急性期胃肠道反应症状包括恶心(46.0%,390/848)、呕吐(33.8%,287/848)、便秘(16.3%,138/848)及腹痛(10.3%,87/848)。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分别回收问卷346份和250份,QLQ-C30调查问卷显示,恶心或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得分均较放疗前(手术后1周)和术后放疗期间改善(均 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逐步提高[放疗前,手术后1周:59.7(0.0~100.0)分,术后放疗期间:63.1(0.0~100.0)分,全部治疗结束后12个月:75.2(0.0~100.0)分,全部治疗结束后24个月:94.1(20.0~120.0)分, H=253.800, P<0.001]。完成全部治疗结束后12个月时,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为9.8%(34/346),其中97.1%(33/34)为1~2级不良事件,表现包括腹痛、便秘、便血、腹泻;1例(0.3%)出现频繁腹泻>8次/d,为3级不良事件。全部治疗结束后的24个月,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为9.6%(24/250),并未随着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χ 2=0.008, P=0.927)。1例3级腹泻患者症状未见改善。 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期间,常见的治疗相关性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便秘、腹痛和腹泻;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各种消化道症状明显好转,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且随时间延长不能明显改善,值得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辐射防护中药复方归芪益元膏对12C6+束辐射右肺致左肺旁效应损伤大鼠保护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观察辐射防护中药复方归芪益元膏(Guiqi Yiyuan Ointment,GQYY)对12 C6+束辐射右肺致左肺旁效应损伤大鼠的作用,从NOD 样受体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通路探讨其机制.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7 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抑制剂组[200 mg·kg-1,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西药组[140 mg·kg-1,氨磷汀(amifostine,AMI)],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灌胃GQYY 4.8、2.4、1.2 g·kg-1).4 Gy 12 C6+束一次性右肺(铅板屏蔽其余部位)照射建立辐射旁效应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肺组织活性氧(rea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NLRP3、ASC、caspase-1、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泡壁明显增厚、水肿,肺泡腔明显变窄,肺泡壁和肺泡腔充满红细胞、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左右肺组织ROS水平均升高,血清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NLRP3、ASC、caspase-1、p-NF-κB p65/NF-κB p65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肺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其中抑制剂组和西药组肺泡腔体积增大,间质变薄,整体炎性改变程度降低,中药高、中剂量组存在少量肺泡壁断裂,中药低剂量组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也有所减轻;各给药组左、右肺ROS水平均降低,血清MDA水平下降,SOD水平上升;各给药组NLRP3、ASC、caspase-1、p-NF-κB p65/NF-κB p65 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GQYY能有效减轻辐射及旁效应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ROS介导的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归芪益元膏对重离子辐射旁效应损伤大鼠Bax、Bcl-2及外周血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归芪益元膏对重离子辐射旁效应损伤大鼠Bax、Bcl-2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辐射组和中药组.中药组预先给予归芪益元膏灌胃2周(3.28g·kg-1·d-1)后辐射组和中药组大鼠右肺予2Gy12C6+离子束单次照射,正常对照组不予照射.照射后24h处死各组大鼠,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大鼠肺肾组织中Bax、Bcl-2蛋白及mRNA表达,检测外周血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射组大鼠肺肾组织中Bax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P<0.05),Bel-2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P<0.05),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含量均下降(P<0.05).与辐射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肺、肾组织中Bax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P<0.05),Bcl-2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P<0.05),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归芪益元膏可以减轻重离子辐射旁效应诱导的肺、肾细胞凋亡,保护外周血象,从而发挥其对重离子辐射旁效应损伤的防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归芪益元膏对重离子辐射旁效应损伤大鼠肺肾组织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归芪益元膏对重离子(12C6+)辐射旁效应损伤大鼠肺肾组织中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NC组)、单纯辐射组(RO组)、中药组(CM组),后两组按照射后处死时间分为6、12、24h亚组,每组6只.CM组预先用归芪益元膏灌胃2周,NC组和RO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RO组和CM组大鼠右肺给予2Gy 12C6+离子束单次照射,NC组不照射.于照射后6、12、24h处死各组大鼠,RT-qPCR及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右肺、左肺、左肾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RO组大鼠右肺、左肺、左肾caspase-3、caspase-9mRNA表达在照射后6、12、24h均明显升高,而蛋白表达仅在照射后24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组大鼠右肺、左肺、左肾caspase-3、caspase-9mRNA及蛋白表达较同时间点的RO组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归芪益元膏可抑制大鼠肺肾组织caspase-3、caspase-9表达的上调,从而减轻重离子辐射诱导的体内旁效应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转录组学的归芪益元膏对12C6+束辐射损伤大鼠肺肾旁效应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归芪益元膏对123C6+束辐射损伤大鼠旁效应的防护机制.方法:采用12C6+束照射大鼠右侧肺部构建辐射损伤动物模型,分层随机分为单纯辐射组、归芪益元膏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取大鼠的左肺、左肾组织以提取总RNA,IlluminaHiSeq平台测序,检测各组大鼠所有基因转录本的差异表达,筛选出与旁效应保护相关的基因及代谢途径.结果:给予归芪益元膏能改善12C6+束辐射损伤大鼠旁效应,转录数据分析显示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外基质、细胞-细胞黏附连接、钙离子、白细胞介素-1、4、8等蛋白基因表达上调/下调.结论:归芪益元膏对12C6+束辐射损伤大鼠旁效应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电离辐射响应及癌症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汤对12C6+离子辐射脑损伤模型鼠Bcl-2/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黄芪汤对12C6+离子辐射脑损伤模型鼠脑组织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2,Bcl-2)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黄芪汤防辐射机制.方法 5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辐射模型组,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18,9,4.5 g?kg-1?d-1).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预先给予黄芪汤灌胃2周,单纯辐射模型组和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于灌胃第8天给予4Gy 12C6+离子束单次照射,正常对照组不予照射.辐射后第7天处死各组大鼠.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Bax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辐射模型组体质量和脑系数均显著降低,脑组织Bcl-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Bax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NF-κB的蛋白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单纯辐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疏松,核固缩、深染及神经细胞周围间隙增宽.与单纯辐射模型组相比,黄芪汤中、高剂量组脑系数和脑组织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黄芪汤高剂量组体质量和脑组织Bcl-2的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黄芪汤各干预组的NF-κB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caspase-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高剂量组Bax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也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及脑组织排列疏松等情况较单纯辐射组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黄芪汤对12C6+离子辐射所致大鼠脑损伤具有一定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组织Bcl-2/NF-κB信号通路的Bcl-2蛋白表达,抑制其Bax、caspase-3和NF-κB蛋白表达来减轻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芪汤对12C6+辐射脑损伤模型鼠细胞因子、外周血象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黄芪汤对12C6+辐射脑损伤模型鼠脾脏细胞因子、外周血象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揭示其防辐射分子机制.方法:5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辐射模型组,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黄芪汤18.0、9.0、4.5g·kg 1·d-1,灌胃2周.干预7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脑组织给予4Gy 12C6+离子束单次照射,辐射后7d处死各组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ELISA测定大鼠脾脏IL-1 β、1L-2和IL-6的含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肾组织Survivi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辐射模型组体质量、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脾脏IL-2含量、外周血象WBC和RBC数量和肾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而脾脏IL-1β和IL-6的含量均升高(P<0.05,P<0.01);单纯辐射模型组肾小球系膜细胞明显增生,肾小管间质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肾小管管腔狭窄、不规则.与单纯辐射模型组比较,黄芪汤高剂量组体质量、脾脏IL-2含量和PLT数量均显著升高,脾脏IL-1β和IL-6含量均下降,黄芪汤低、中剂量组PLT数量则显著减少,黄芪汤中、高剂量组肾组织Survivin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外周血WBC和RBC数量均显著升高,黄芪汤各干预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升高(P<0.05,P<0.01);黄芪汤高剂量组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情况显著改善,肾小管轮廓清晰.结论:黄芪汤对12C6+辐射脑大鼠诱发的旁效应脏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肾组织的细胞凋亡和调节外周造血系统,促进体质量恢复来达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芪汤对延缓12C6+离子辐射致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黄芪汤抑制12C6+离子辐射脑模型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分子保护机制.方法:5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辐射模型组,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和单纯辐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d),黄芪汤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黄芪汤18、9、4.5 g/(kg·d),连续给药2周.7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给予4Gy 12C6+离子束单次照射,辐射后第7日处死各组大鼠.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的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大鼠肾脏Bcl-2、Bax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脏Bcl-2、Bax、Caspase-3和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辐射模型组体重和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血清IL-6的含量显著升高,肾脏Bcl-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Bax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NF-κB的蛋白表达也显著升高(P<0.01),单纯辐射组肾小球系膜细胞明显增生,肾小管间质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肾小管管腔狭窄、不规则.与单纯辐射模型组相比,黄芪汤高剂量组体重和肾脏指数均明显升高,黄芪汤各干预组肾脏Bcl-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黄芪汤中、高剂量组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各干预组血清IL-6的含量显著降低,肾脏Bax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肾脏NF-κB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或P<0.01),黄芪汤高剂量组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情况明显改善,肾小管轮廓清晰.结论:黄芪汤对12C6+离子辐射脑模型鼠的肾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归芪益元膏对12C6+束辐射旁效应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归芪益元膏对12C6+束辐射旁效应(RIBE)肺损伤大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7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辐射24 h组、归芪益元膏+辐射24 h组、归芪益元膏24 h组、辐射7 d组、归芪益元膏+辐射7 d组、归芪益元膏7 d组,每组10只.各归芪益元膏组和归芪益元膏+辐射组照射前14d给予归芪益元膏灌胃,空白对照组和各辐射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4 d后,各辐射组及归芪益元膏+辐射组大鼠右肺予4 Gy 12C6+束单次照射(仅暴露右肺部位),空白对照组与各归芪益元膏组不照射,照射后持续灌胃给药至24 h、7 d时间点处死大鼠,收集双肺组织,HE染色观察左右肺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检测左右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左右肺组织中TGF-β1、p-Smad3、Smad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及各归芪益元膏组双肺肺泡结构正常.辐射24 h组双肺肺泡间隔增大,炎性细胞浸润.归芪益元膏+辐射24 h组双肺部分肺泡间隔断裂,部分炎性细胞浸润.辐射7 d组肺泡间隔断裂明显,肺泡腔不规则扩大,炎性细胞浸润,左肺浸润程度较右肺轻.归芪益元膏+辐射7 d组无纤维增生,肺泡腔内无充血,左肺损伤程度较右肺轻.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辐射24 h组和辐射7 d组大鼠左右肺组织中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Smad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右肺Smad6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左肺Smad6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左右肺组织中Smad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辐射7 d组大鼠左右肺组织中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辐射24 h组(P<0.05),存在时间效应.与相同时间点辐射组比较,各归芪益元膏+辐射组大鼠左右肺组织中TGF-β1 mRNA和蛋白、p-Smad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mad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芪益元膏对辐射旁效应肺损伤大鼠具有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肺组织中TGF-β1、p-Smad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Smad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芪汤基于miR-93和miR-140-5p介导的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对12C6+辐射下丘脑损伤的防护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黄芪汤对12C6+辐射脑损伤大鼠下丘脑组织中miRNA的基因表达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芪汤对重离子辐射损伤的防护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模型组,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18、9、4.5 g·kg-1·d-1),灌胃2周.干预7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脑组织给予4 Gy 12C6+离子束单次照射,辐射后7 d处死各组大鼠.HE染色观察垂体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检测下丘脑组织IL-1 β、IL-6的分泌情况;RT-PCR法检测下丘脑中miRNA与TLR4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下丘脑中TLR4、MyD88、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辐射模型组比较,黄芪汤高剂量组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IL-6水平及miR-93、TLR4的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miR-140-5p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1),黄芪汤各剂量组中TLR4、MyD88、NF-κB p65以及p-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黄黄汤高剂量组核固缩、深染现象明显减轻,偶见凋亡小体.Pearson分析表明,下丘脑中miR-93与TLR4蛋白、mRNA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正线性相关性(P<0.01),而miR-140-5p与TLR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呈现负线性相关性(P<0.01).结论:黄芪汤可能是通过抑制miR-93的过度表达和促进miR-140-5p的表达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其下游的炎症级联反应,减轻重离子辐射后造成的下丘脑损伤,发挥抗辐射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