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区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是河流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探究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分布模式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8月,基于环境DNA技术对黄河流域济南段山区河流进行生物监测.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将该山区河流分为低干扰区、中干扰区和高干扰区,分析不同干扰区环境因子、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分布特征,并识别其影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因子中电导率(EC)、总氮(TN)和硝态氮(NO3--N)均值呈现出高干扰区>中干扰区>低干扰区的趋势.②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群落稳定性指数(ICV)和凝聚力指数(|负凝聚力|/正凝聚力)均在中干扰区最高.③氨氮(NH3-N)和生物群落组成变化分别与d(r=0.67,P<0.05)和物种丰度S(r=0.52,P<0.05)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④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EC、NH3-N和NO3--N是显著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环境因子;S和d是显著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生物因子.其中,EC、NH3-N和d有利于群落趋于稳定;高浓度的NO3--N和较低的S虽然不利于群落稳定,但会促进群落的种间竞争关系.研究揭示了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可为今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麻疹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兔抗血清的制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核蛋白(N),免疫家兔后制备兔抗MV N抗血清,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 以MV-S191疫苗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N基因3个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MV-N1、pGEX-MV-N2和pGEX-MV-N3,分别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N-末端带有GST标签的融合蛋白GST-MV-N1、GST-MV-N2和GST-MV-N3,纯化后,分别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初次免疫)、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混合,乳化均匀后各免疫1只雌性家兔,共免疫6次,采集全血,分离血清获得兔抗MV N抗血清,Western blot法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鉴定其特异性.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 pGEX-MV-N1、pGEX-MV-N2 和pGEX-MV-N3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GST-MV-N1和GST-MV-N3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42 000和39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度分别为96%和85%,而上清和沉淀中均未见GST-MV-N2融合蛋白的表达;兔抗MVN3抗血清能特异性识别MV-S191感染细胞后表达的N蛋白,且特异性高于兔抗MV-N1抗血清.结论 成功制备了兔抗MV N抗血清,为重组MV疫苗的研发以及MV结构蛋白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于计量单位等表示方法的说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根据有关规定,我们对来稿中有关计量、浓度等表示方法有统一要求,望作者参照执行.1时间表达: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例:3 d、19 h、20 min、5 s,不用3天、19小时、20分钟、5秒.2人体及动物内压力测定的计量单位: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cmH2O为计量单位,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cmH2O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于计量单位等表示方法的说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根据有关规定,我们对来稿中有关计量、浓度等表示方法有统一要求,望作者参照执行.1 时间表达: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例:3 d、19 h、20 min、5 s,不用3天、19小时、20分钟、5秒.2 人体及动物内压力测定的计量单位: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cmH2O为计量单位,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cmH2O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构建兔软骨脱落细胞三维支架及与干细胞相容性评价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制备不同浓度的兔软骨脱落细胞支架,并评估其理化性能和干细胞的相容性,为软骨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Percoll密度分离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学鉴定和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检测.从兔膝、股关节中切取软骨片,进行物理粉碎、反复冻融以及各种酶混合消化脱细胞.为比较并观察不同浓度脱细胞支架的理化性能差异,设计3组支架,浓度分别为100%(A组)、50%(B组)、30%(C组),每组3只.将第3代PKH26示踪的BMSCs接种于最适浓度支架上培养1周,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流式技术检测BMSCs表面抗原,CD44、CD90呈阳性表达,CD45阴性表达;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钙结节;软骨诱导阿利新蓝染色见软骨结节呈蓝色;3组支架经苏木素-伊红(HE)、甲苯胺蓝染色后未观察到明显细胞形态.样本脱细胞后的DNA浓度与未脱支架的指标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糖胺聚糖含量较正常值稍偏低.3组支架两两比较孔径、吸水膨胀率、孔隙率、支架断裂强度、杨氏模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细胞与支架共培养后细胞附着良好.结论 Percoll密度分离法可获取高纯度的兔BMSCs;应用混合脱细胞方法脱细胞较彻底.B组支架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的最适方案.体外培养的BMSCs在B组支架生长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烧烫伤创面深度智能检测模型P-YOLO的建立及测试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和计算机语言设计烧烫伤创面深度智能检测模型并予以测试,验证该模型对烧烫伤创面图像检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接受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烧烫伤患者伤后48 h内创面照片共492张,重置照片顺序并编号。由两名执业3年以上的副主任医师采用图像标注工具LabelMe对照片中的目标创面进行标记并判定其严重程度,严重程度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扩充数据集至2 952张,按照7∶2∶1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在Python 3.10.0版本下,提出并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烧烫伤创面深度智能检测模型P-YOLO,通过多批次训练调整并优化网络参数。经过测试得到该模型在数据集上的各项指标参数,如查准率、召回率以及在不同交并比(IoU)下的平均精度均值等,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相应的F1指数曲线和混淆矩阵。结果:(1)经测试,所设计的P-YOLO智能检测模型对Ⅰ度、Ⅱ度和Ⅲ度烧烫伤创面识别的查准率分别为0.962、0.931及0.886,召回率分别为0.849、0.828及0.857,F1指数分别为0.902、0.876及0.871。(2)混淆矩阵显示,P-YOLO模型检测Ⅰ度、Ⅱ度和Ⅲ度烧烫伤创面的准确度分别为0.86、0.87及0.91。(3)当IoU阈值为0.5时,P-YOLO模型检测Ⅰ度、Ⅱ度和Ⅲ度烧烫伤创面的平均精度均值为0.893、0.885及0.838。在所有类别创面中,P-YOLO模型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为0.872。(4)与Faster R-CNN、YOLOv5及YOLOv7检测模型相比,P-YOLO模型具有最高的平均精度均值,检测效果最优。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检测模型P-YOLO整体检测准确率和可靠性较高,能够提高烧伤科医师对烧烫伤创面深度的诊断准确度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保留前列腺分叶沟间组织对术后顺行射精功能的保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保留精阜前方1 cm及周围的组织(保射精技术)与保留分叶沟间的组织(程氏保射精技术)的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对术后射精功能的保护差异,并对提出的程氏保射精技术做解剖定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7例有性活动且射精功能正常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年龄(63±5)岁,手术均为同一术者先后采用保射精技术的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Ep组)与程氏保射精技术的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Cheng's组)治疗BPH,其中Ep组14例,Cheng's组13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7.2±1.2)个月;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包括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及射精情况调查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PSS、QOL、Qmax、RUV、IIEF-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术后3个月内、7个月后顺行射精均为29%;Cheng's组术后3个月内、7个月后顺行射精均为92%。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保留前列腺分叶沟间的组织对术后顺行射精功能的保护在近期随访中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联合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普雷沃氏菌致肺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普雷沃菌(Prevotella)致肺脓肿鉴定诊断和治疗思路。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例肺脓肿患者,经厌氧培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Autof ms1000 、16S核糖体DNA (ribosomal DNA, rDNA)基因序列分析、胸腔脓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明确病原菌,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Autof ms1000鉴定菌株为普雷沃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解肝素普雷沃菌(NR044633.1) 98.517%, mNGS明确病原菌为普雷沃氏菌属26%,梭杆菌属13%,棒杆菌属7%。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3 g联合奥硝唑0.5 g/d二次静点抗感染,症状明显好转,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复查胸部CT右下肺高密度影基本吸收。结论:普雷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厌氧菌,多发生在机会性感染,易误诊漏诊,建议尽早进行mNGS明确病原体。经典微生物培养联合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可提高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精准抗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W型肝脏悬吊技术在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W型肝脏悬吊技术在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连续收治的64例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W型肝脏悬吊技术,即使用prolene线通过缝合结合悬吊的方式在左肝下方(膈顶与肝胃韧带之间)形成一个"W形"的网状结构以阻挡肝脏,观察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中肝外叶及肝圆韧带悬吊效果理想,术区显露效果良好。手术时间为(140.9±33.2)min,肝脏悬吊时间为(2.7±0.2)min,术中失血(34.6±14.1)ml,术后住院(7.6±3.7)d。21例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升高,第3天开始明显下降;其中有6例术后第5天肝功能指标仍然升高,其余58例术后第5天肝功能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无肝脏悬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W型肝脏悬吊技术安全可行,不仅可以有效悬吊肝脏及肝圆韧带,还可以牵引扩大食管裂孔,或有助于迷走神经肝支的保护、降低下纵隔的手术操作及食管空肠吻合的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肺癌相关转录本1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喉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肺癌相关转录本1(LUCAT1)喉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喉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喉癌细胞系AMC-HN-8随机分为lncRNA对照组、lncRNA LUCAT1 KD 和 lncRNA LUCAT1 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 lncRNA 对照、lncRNA LUCAT1 短发卡RNA(shRNA)和lncRNA LUCAT过表达质粒,转染72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3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swell实验分析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RNA沉淀分析lncRNA LUCAT结合蛋白.蛋白质免疫应激分析lncRNA LUCAT结合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荧光定量PCR分析HIF-1α靶基因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喉癌组织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1.65±0.2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0,P<0.05).lncRNA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和EDU阳性率[1.71±0.12、(74.17±8.13)%]明显高于 lncRNA LUCAT1 KD 组[0.71±0.09、(45.50±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90、5.665,P<0.05).lncRNA 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和 EDU 阳性率[1.71±0.12、(74.17±8.13)%]明显低于 lncRNA LUCAT1 组[1.87±0.08、(87.8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6、3.980,P<0.05).lncRNA 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116.83±8.61)、(93.17±4.62)个]明显高于 lncRNA LUCAT1 KD 组[(68.33±10.15)、(49.33±7.1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4、12.650,P<0.05).lncRNA 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和 EDU 阳性率[(116.83±8.61)、(93.17±4.62)个]明显低于 lncRNA LUCAT1 组[(143.83±7.28)、(132.83±7.2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6、11.300,P<0.05).HIF-1α 蛋白与 lncRNA LUCAT1 存在相互作用.lncRNA 对照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水平(0.97±0.10、0.93±0.06、1.67±0.11)明显高于 lncRNA LUCAT1 KD 组(0.38±0.10、0.36±0.51、0.5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0、16.170、8.560,P<0.05).VEGF、PDK1 和 GLUT1 表达水平(0.97±0.10、0.93±0.06、1.67±0.11)明显低于 lncRNA LUCAT1 组(1.55±0.14、1.51±0.11、1.4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0、11.140、4.584,P<0.05).结论 lncRNA LUCAT1在喉癌组织呈高表达,通过与HIF-1α结合,调节下游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喉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