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收集并回顾分析2017年1月以来77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改良的Blumgart吻合(改良组),42例行传统的Blumgart吻合(传统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改良组平均完全吻合时间(36.9±4.7)min,传统组为(39.0±6.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临床性胰瘘(B级和C级)发生率为11.4%(4/35),传统组为21.4%(9/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住院时间(10.7±4.9)d,传统组为(14.5±5.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lumgart吻合术简化和促进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的建立,临床性胰瘘的发生率与传统组相似,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LPE)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64例)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9例)收治,经术前影像学或术中发现的原发直肠肿瘤侵犯全直肠系膜切除层面以外、及侵犯邻近组织脏器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cT4b)并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PE)治疗的共计173例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行LPE的患者为LPE组,91例行开放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OPE)的患者为OPE组,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以及1、3年累计局部复发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除新辅助治疗外,LPE和OPE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PE组手术时间(319.3±129.3)min,短于OPE组的(417.3±155.0)min( t=4.531, P<0.001),术中出血175(20~2 000)ml,少于OPE组的500(20~4 500)ml( U=2 206.500,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PE组与OPE组患者肿瘤R 0切除率分别为98.8%和94.5%(χ 2=2.355, P=0.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E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3%(15/82),低于OPE组的37.4%(34/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727, P=0.005);术后手术部位感染LPE组和OPE组分别为7.3%(6/82)和23.1%(21/91)(χ 2=8.134, P=0.004),腹部伤口感染分别为0和12.1%(11/91)(χ 2=10.585, P=0.001),泌尿系感染分别为0和6.6%(6/91)(χ 2=5.601, P=0.030);LPE组住院时间12(4~60)d,短于OPE组的15(7~87)d( U=2 498.000, P<0.001)。中位随访时间,LPE组40(2~88)个月,OPE组59(1~130)个月。LPE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3%、76.0%和62.5%,OPE组则分别为91.2%、68.9%和57.6%;LPE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8%、64.9%和59.7%,OPE组则分别为76.9%、57.8%和52.7%;LPE组1年、3年累计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1%和14.1%;OPE组则分别为8.0%及15.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于LARC患者,与开腹手术相比,LPE并未降低手术根治性和远期肿瘤学疗效,且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围手术期发并症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穿刺肾周筋膜悬吊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后腹腔入路行肾部分切除术,手术视野暴露不佳,会导致手术难度和损伤风险增加。本研究28例T 1a期肾肿瘤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均采用经皮穿刺肾周筋膜悬吊技术暴露术野,术中无腹膜损伤者,无增加套管,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76.5±20.3)min,出血量(92.1±18.7)ml,肾动脉阻断时间(19.5±4.3)min,术后均无出血、感染、血尿等并发症。该技术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而且操作简单,增加了手术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是可以探索应用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在地市级医院常规开展LPD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351±42)min,术中出血量(280±212)ml,术后住院天数(16±8)d;7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其中血管楔形切除5例,肠系膜上静脉节段切除、端端吻合1例,肠系膜上静脉节段切除、人工血管重建1例。术后32例(20.5%)发生并发症,8例患者发生了两种并发症,再手术7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果表明掌握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能,术中精细操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在地市级医院常规开展LPD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胃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近30年历史。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化及患者对美容需求的不断提高,单孔腹腔镜技术应运而生。自2010年首次报道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以来,其手术安全性逐渐得到了初步证实,但此结果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与传统腹腔镜胃癌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因此备受外科医师青睐。同时,由于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长、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目前针对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仍存在着难点、争议和困惑,本文将就此展开回顾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放射性直肠损伤(RP)是盆腔放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当RP出现梗阻、穿孔、瘘、顽固性直肠出血等严重晚期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放疗后腹盆腔可能广泛粘连,解剖层次消失,手术难度大,目前病变肠管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在慢性RP(CRP)中的应用仍缺乏经验借鉴。本研究初步探讨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C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CRP晚期并发症行腹腔镜Parks手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放疗后出现CRP严重晚期并发症,包括:重度顽固性便血(血红蛋白<70 g/L)、重度顽固性肛门疼痛(疼痛数字评分>7分)、直肠狭窄、直肠穿孔和直肠瘘;(2)术前行结肠镜、盆腔MRI和(或)胸腹盆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排除标准:(1)术前或术中诊断肿瘤复发;(2)腹腔镜探查后仅行造口术;(3)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4)病历资料不完整。Parks手术步骤:(1)腹腔镜探查:排除肿瘤复发,明确放射性损伤肠管范围,于肉眼判断近端无明显水肿增厚、无放射性损伤改变的近端乙状结肠处做标记。(2)腹部操作:打开乙状结肠直肠右侧系膜,离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向内侧头侧拓展Toldt间隙,游离左半结肠外侧,打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游离脾曲,从后方、两侧及前方分离直肠至最低点,转会阴部操作。(3)会阴部操作:于病变下缘1 cm全层切开直肠壁,充分分离直肠周围间隙至与腹腔相通,将直肠及乙状结肠经肛门拖出,于肉眼评估正常肠管处切断,移除病变肠管,行结肠肛管吻合。(4)行保护性造口。对入组病例总结手术、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 s或 M( P25, P75)表示。 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50,56)岁,18例患者原发肿瘤为宫颈癌。因放疗致直肠阴道瘘9例,顽固性肛门疼痛9例(其中合并直肠深溃疡7例),顽固性便血合并直肠深溃疡1例。18例完成Parks手术,中转开腹1例。中位手术时间215(131,270)min,中位出血量50(50,1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11,2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b级及以上者)3例,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膀胱尿道瘘导致盆腔感染、急性肾衰(Ⅳa级),是术后30 d内并发症;另有2例为造口脱垂并旁疝(Ⅲb)。7例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狭窄3例。全组患者手术1年后CRP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5例实现造口回纳。结论:腹腔镜Parks术治疗CRP晚期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直肠症状;但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清CXCL8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清CXC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2例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组(B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术后不同时刻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血清CXCL8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患者术后4 、8、24 h VAS评分均低于A组[(2.8±0.6)分比(4.2±1.2)分、(2.1±1.0)分比(3.4±1.1)分、(1.8±0.4)分比(2.5±0.7)分,均 P<0.05],B组患者术后4 、8、24 h Ramsay镇静评分则均高于A组[(4.3±1.2)分比(2.7± 0.7)分、(3.5±1.1)分比(2.2±1.0)分、(2.4±0.9)分比(1.6±0.6)分,均 P<0.05]。B组患者术后2、24、48 h血清CXCL8水平均低于A组[(78±16)ng/ml比(87±19)ng/ml、(68±14)ng/ml比(75±15)ng/ml、(52±10)ng/ml比(61±13)ng/ml,均 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36)和13.9%(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下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时输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增加镇静效果,降低血清CXCL8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目前对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开展本研究,旨在为临床上科学防范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胃镜病理、超声内镜、腹部CT或PET-CT证实为进展期胃癌(临床分期为Ⅱ~Ⅲ期);(2)术前经多学科讨论评估适合行新辅助化疗;(3)术前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未合并其他肿瘤;(4)新辅助化疗完成后行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术。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80岁;(2)基础疾病较多,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3)残胃癌,既往行胃部手术者;(4)临床病理资料缺失。根据以上标准,共收集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新辅助化疗后全胃切除术的14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09例(77.9%),女性31例(22.1%),年龄(56.9±11.4)岁,体质指数(23.3±3.1)kg/m 2。新辅助化疗方案分别为SOX(替吉奥+奥沙利铂)、XELOX(希罗达+奥沙利铂)、SP(顺铂+替吉奥)、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及口服单药替吉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与临床病理及新辅助化疗相关因素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总体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全组有35例(25.0%)术后30 d内出现Clavien-Dindo分级≥Ⅱ级术后并发症,4例(2.9%)出现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分别为1例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例腔静脉血栓,1例胸腔积液;还有1例围手术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 P=0.011)、新辅助化疗次数( P=0.027)、肿瘤长径( P=0.021)及术后病理有无血管侵犯( P=0.033)与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有关(均 P<0.05),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方式与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无关( P=0.9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5 kg/m 2(OR=3.294,95% CI:1.343~8.079, P=0.009)与新辅助化疗次数<4次(OR=2.922,95% CI:1.217~7.016, P=0.016)是影响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4%与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5);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7.4%与52.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587)。 结论:对于体质指数高以及新辅助化疗次数较少的拟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需注意权衡手术风险,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与术后并发症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孔腹腔镜腹膜后清创术在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3例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残余感染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观察组)实施单孔腹腔镜腹膜后清创引流术。3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清创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死亡3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结肠瘘、切口疝、胃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患者随访6.0~48.0个月,观察组无新发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患者新发糖尿病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腹膜后清创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治疗胰腺癌中的价值和争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癌曾被认为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禁忌证,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大型胰腺外科中心由度过学习曲线的外科医师开展,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提供高分辨率的术中探查视野和独特的操作视角,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并减少肿瘤的术中转移,进而推进术后辅助治疗的开展,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学习曲线漫长,患者生存结局不确定,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现有的文献报道和作者团队的经验,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于胰腺癌治疗的价值和争议,并就提升我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开展水平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