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碎补抑制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的成骨细胞焦亡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骨碎补(rhizoma drynariae,Rhd)对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成骨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内构建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用Rhd进行灌胃,给药 8 周后称重,取股骨组织和血清.HE染色观察髓腔内脂肪堆积状态.体外构建成脂-成骨细胞共培养系统,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观察钙化结节的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se,ALP)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和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共培养下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s)焦亡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能力相关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 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 1 型胶原蛋白(collagen-1,COL-1).选择NLRP3 特异性抑制剂MCC950 作为阳性对照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1)、效应蛋白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IL-1β和IL-18 的表达.结果 OVX小鼠髓腔内发生骨质流失伴大量脂肪堆积,Rhd灌胃可以有效缓解这一趋势.在成脂-成骨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环境抑制了OBs活性和OBs中ALP 活性及矿化结节,抑制了RUNX2、BMP2、COL-1 蛋白表达,并且诱导焦亡发生,提高了LDH释放量和PI染色细胞阳性率,以及上调NLRP3、CASP-1、GSDMD、IL-1β和IL-18 蛋白表达水平.而这一趋势在Rhd干预后得到逆转.结论 大量脂肪堆积引起的脂毒性可以抑制OBs活性并通过激活NLRP3 炎症小体诱导OBs焦亡,而Rhd可能通过抑制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以抑制OBs焦亡和炎性反应,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otch受体表达升高诱导前列腺癌患者CD8 + T细胞功能衰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PCa)患者CD8 + T细胞中Notch受体的表达,分析Notch信号通路对PCa患者CD8 + T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PCa患者45例、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41例和健康对照者30名。分选外周血CD8 +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 + T细胞中Notch1~4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素抑制剂(GSI)刺激CD8 + 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程序性死亡分子(PD)-1和CTLA-4阳性细胞比例变化。建立CD8 + T细胞与PCa细胞系LAPC4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培养体系,通过检测靶细胞的死亡比例和细胞因子分泌评估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CD8 +T细胞的杀伤功能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或配对 t检验。 结果:PCa患者CD8 +T细胞中Notch1~4 mRNA相对表达量(5.22±1.04、2.79±0.91、9.74±3.38、1.63±0.8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0.87±0.17、1.03±0.17、1.24±0.21、1.26±0.08)和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0.87±0.15、1.05±0.14、1.27±0.19、1.26±0.16)(均 P<0.05)。PCa患者CD8 +T细胞存在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均 P<0.000 1),PD-1:19.3%±5.4%和CTLA-4:11.7%±3.9%阳性细胞比例升高,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中PCa患者CD8 +T细胞诱导LAPC4细胞死亡比例下降(28.8%±6.4%比37.2%±2.6%, P=0.015),γ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降低[(61.7±10.6)ng/L比(88.6±20.2)ng/L, P=0.003 2]。使用GSI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PCa患者CD8 +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均 P<0.01),PD-1 +CD8 +T细胞和CTLA-4 +CD8 +T细胞的比例降低。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中PCa患者CD8 +T细胞诱导LAPC4细胞死亡比例(34.3%±7.2%, P=0.000 2),IFN-γ分泌水平亦升高[(88.4±33.6)ng/L, P=0.008 3]。 结论:PCa患者Notch受体表达升高诱导CD8 +T细胞功能衰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显微注射法构建胶质母细胞瘤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显微注射方法构建胶质母细胞瘤(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观察该模型肿瘤组织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方法:GBM组织和脑肿瘤旁组织标本(定义为正常脑组织)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过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株(hiPSCs)培养24 d构建大脑类器官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蛋白标志物的表达,评估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过的患者来源的GBM单细胞或U-251 MG细胞株注射到培养约30 d的大脑类器官中,构建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HE染色等方法观察GBM细胞在大脑类器官中的增殖及浸润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GBM融合大脑类器官中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及BrdU的表达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形态及结构变化。将10 μmol/L TMZ加入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及GBM肿瘤类组织中培养48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两种模型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1)hiPSCs培养至第24天,形成具有明确芽和分层边缘的块状组织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该结构阳性表达前脑、脑室样结构、前额叶皮质及海马的标志蛋白FOXG1、N-cadherin、Auts2及Frizzled 9,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标志蛋白TUJ1。(2)荧光显微镜下及HE染色均显示肿瘤细胞在大脑类器官内快速增殖,呈浸润性生长。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与大脑类器官比较,GBM融合大脑类器官的肿瘤细胞中,MMP2和MMP13的表达明显增加,Fibronectin、MMP3及MMP9的表达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MP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FAP和BrdU的表达水平均增高(均 P<0.05)。(3)TMZ处理48 h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GBM类肿瘤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GBM融合大脑类器官。 结论:采用显微注射方法能够成功构建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该模型中的肿瘤组织对TMZ的敏感性低于GBM肿瘤类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绿色荧光裸小鼠髓源巨噬细胞的极化培养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为适应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需要而在其自身极化层面上发生谱系变化模型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TME中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提供参考。方法: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并已建成近交系的Foxn1 nu.B6-CAG-EGFP/SU裸小鼠骨髓细胞,分别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CSF-1)、IFN-γ+LPS、IL-4诱导下,培养出M0、M1和M2亚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和极化蛋白,并进一步与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共培养。 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原始骨髓细胞和条件培养基培养出的M0、M1和M2都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后,普通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11C和CD206标志蛋白表达都呈阳性,CD68只在M1巨噬细胞上为弱阳性,CSF-1和CSF-1R在各亚型细胞上都呈强阳性。在共培养的干细胞球体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细胞浸润,并发生了吞噬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绿色荧光裸小鼠的髓源性巨噬细胞谱系模型,包含M0、M1和M2亚型,都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表达共同的标志蛋白和极化相关蛋白,具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功能,可用于与肿瘤细胞之间相生相克表征的研究,特别是需要示踪研究时,可通过巨噬细胞发出的绿色荧光进行识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膜透析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及血清和透出液sICAM-1、PCT、CRP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透出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研究组)和64例PD未发生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对照组).分析研究组致病菌分布;比较两组血清、透出液sICAM-1、PCT、CRP水平,分析血清、透出液sICAM-1、PCT、CRP水平对PD感染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62例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63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组血清、透出液sICAM-1、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PCT、CRP水平联合检测对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单独检测,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71%,特异度为92.19%;透出液sICAM-1、PCT、CRP水平联合检测对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AUC值高于单独检测,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71%,特异度为93.75%.结论 PD患者感染性腹膜炎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病与sICAM-1、PCT、CRP水平变化有关,且三者联合检测对其预测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纤维化体外细胞模型研究的概况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纤维化的发病率和不良结果发生率高,在治疗方面尚未有公认特异有效的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剂,缺乏稳健且具有代表性的肝纤维化体外模型是阻碍抗肝纤维化药物研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总结肝纤维化体外细胞模型研发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基于肝星状细胞的诱导激活、细胞共培养及3D模型共建的肝纤维化体外模型,同时还基于肝窦内皮细胞展望了建立肝纤维化体外模型的潜在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微小RNA-200a通过Wnt/β-连环蛋白通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来源外泌体miR-200a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收集从4周龄SD大鼠(福建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取的BMMSCs来源外泌体,与从新西兰兔提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提取BMMSCs来源外泌体,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确外泌体对EMT的影响。构建过表达和低表达miR-200a的BMMSCs,分别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各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肾小管上皮细胞中miR-200a与β-catenin基因CTNNB1是否直接结合。使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高剂量外泌体组E-cadherin表达水平较低剂量组更低(0.51±0.09比0.78±0.12, t=3.115, P<0.05),而N-cadherin(2.05±0.22比1.40±0.13, t=6.478, P<0.001)和Vimentin(1.01±0.13比0.75±0.12, t=2.987, P<0.05)表达水平高于后者。高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E-cadherin表达水平较低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降低(0.71±0.09比1.48±0.14, t=4.751, P<0.05),而N-cadherin(1.55±0.12比0.75±0.10, t=11.603, P<0.01)和Vimentin(0.88±0.07比0.37±0.04, t=6.039, P<0.05)表达水平前者较后者更高。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标志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量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0.21比0.92±0.15, t=0.130, P>0.05),而低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p-GSK3β、β-catenin和T细胞因子-1(TCF-1)表达水平均高于高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1.89±0.17比1.15±0.12, t=4.125, P<0.05;1.32±0.09比0.74±0.15, t=4.962, P<0.05;0.96±0.08比0.38±0.05, t=6.740,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野生型β-CTNNB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miR-200a组细胞荧光活性显著低于miR-NC组(0.51±0.07比0.98±0.08, t=13.251,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突变型β-CTNNB1的细胞中,miR-200a组细胞荧光活性与miR-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0.05比0.96±0.07, t=0.247, P>0.05)。 结论:BMMSCs来源外泌体miR-200a通过直接作用β-catenin基因CTNNB1,降低β-catenin表达,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激活,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向日葵花粉微胶囊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膀胱癌膀胱灌注化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向日葵花粉微胶囊作为膀胱灌注药物载体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天然向日葵花粉经脱脂、空心化、涂覆海藻酸盐等处理后最终制备出向日葵花粉微胶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的形态特征。体外实验中将小鼠膀胱癌MB49细胞分为花粉共培养组与对照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测定细胞活力,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变化。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作为模拟药物装载进入花粉,测试花粉微胶囊的缓释效果。体内实验选用BALB/c-Nu裸鼠用MB49细胞建立原位膀胱癌模型,用吉西他滨或花粉微胶囊装载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治疗效果。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样本 t检验。 结果:CCK-8试验结果表示花粉在不同的浓度与时间上对MB49细胞没有显著细胞毒性( P>0.05);ELISA实验结果显示花粉微胶囊促进MB49细胞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1.230±0.208) pg/ml比(0.670±0.208) pg/ml( t=3.297, P<0.05);IL-6(2 027.00±64.29) pg/ml比(1 550.00±70.00) pg/ml( t=8.693, P<0.05);IL-8(26.330±1.528) ng/ml比(22.900±1.054) ng/ml( t=3.200, 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99.670±3.512) pg/ml比(75.670±7.024) pg/ml, t=5.293, P<0.05]分泌,而海藻酸钠涂层减弱这一作用[IL-2(0.830±0.153) pg/ml比(1.230±0.208) pg/ml( t=3.354, P<0.05);IL-6(1 770.00±62.45) pg/ml比(2 027.00±64.29) pg/ml( t=4.966, P<0.05);IL-8(27.700±1.852) ng/ml比(26.330±1.528) ng/ml( t=0.990, P>0.05);TNF-α(88.670±8.505) pg/ml比(99.670±3.512) pg/ml, t=3.200, P<0.05]。药物释放曲线显示海藻酸盐涂层显著延长向日葵花粉微胶囊的药物释放时间[80%(600 min比5 min), t=70.730, P<0.05]。体内实验结果证实,向日葵花粉组小鼠膀胱肿瘤病变数量显著低于直接灌注组(2.20±0.83比5.60±1.14, t=4.176, P<0.05)。 结论:本研究证明天然向日葵花粉粒在膀胱癌膀胱灌注疗法中作为药物输送载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膀胱灌注中一种有希望的新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水来源的外泌体对卵巢上皮性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干性特征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腹水来源的外泌体对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OCS-LC)干性特征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1)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诱导卵巢癌细胞系A2780细胞生成OCS-LC,并采用成球实验、分化功能实验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鉴定OCS-LC的成球克隆生长、定向分化潜能、干性标志物CD 133表达等干性特征。(2)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卵巢癌来源外泌体(OCDE),包括卵巢癌患者腹水来源及A2780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即腹水来源外泌体(ADE)及细胞来源外泌体(CDE)],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法测量外泌体粒径、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特异性蛋白分子热休克蛋白70(HSP-70)、CD 63、CD 9的表达等方法对外泌体ADE和CDE进行鉴定。(3)将ADE和CDE分别与OCS-LC共培养,即ADE+OCS-LC组、CDE+OCS-LC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与OCS-LC共培养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观察3组OCS-LC的成球周期、最大球直径及成球率,评估各组OCS-LC的成球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3组OCS-LC的干性标志物CD 13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OCS-LC中干细胞转录因子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Nanog mRNA的表达;穿膜小室(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3组OCS-LC的侵袭能力。 结果:(1)OCS-LC的鉴定:成球实验显示,OCS-LC单细胞悬液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可二次成球生长;分化功能实验显示,OCS-LC细胞球在含血清培养基中改变生长方式,分化成呈贴壁生长的A2780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OCS-LC中CD 133阳性( CD133+)细胞的比例为(18.9±0.9)%,显著高于其对照(即A2780细胞)的(0.6±0.5)%( t=38.570, P<0.01)。(2)OCDE的鉴定:透射电镜下观察,外泌体ADE和CDE均可见清晰的脂质双层膜结构,一侧呈凹陷的半球形或杯托样;NTA法测量显示,外泌体粒径主要在30~100 nm范围,平均粒径67.2 nm;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特异性蛋白分子HSP-70、CD 63、CD 9均呈阳性表达。(3)共培养后,成球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ADE+OCS-LC组、CDE+OCS-LC组OCS-LC均可继续成球生长,其中ADE+OCS-LC组细胞呈现两种生长方式,大部分细胞继续维持干性成球生长,小部分细胞出现分化,呈贴壁生长;3组OCS-LC的成球周期分别为(15.3±1.5)、(10.3±0.6)、(6.7±0.6) d,细胞球最大直径分别为(100.3±3.2)、(145.2±5.1)和(170.0±2.1) μm,成球率分别为(1.05±0.20)%、(4.15±0.10)%和(10.45±0.25)%,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且CDE+OCS-LC组分别与ADE+OCS-LC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ADE+OCS-LC组,CDE+OCS-LC组OCS-LC细胞球中呈绿色荧光的 CD133+细胞数依次增多,3组OCS-LC细胞球中 CD133+细胞比例[分别为(26.6±1.5)%、(46.2±2.1)%和(58.4±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87.588, P<0.05),且CDE+OCS-LC组较ADE+OCS-LC组更高( t=6.753,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ADE+OCS-LC组、CDE+OCS-LC组OCS-LC中Oct-4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12、3.46±0.24、4.03±0.31,Nano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7、1.57±0.32、2.66±0.15,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且CDE+OCS-LC组均显著高于ADE+OCS-LC组( P均<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ADE+OCS-LC组、CDE+OCS-LC组的侵袭细胞数依次增多,分别为(30±5)、(102±4)、(210±7)个,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20.800, P<0.05),且CDE+OCS-LC组显著高于ADE+OCS-LC组( t=23.202, P<0.05)。 结论:卵巢癌ADE能够增强和维持OCS-LC的干性特征,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但CDE优于AD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通过与TLR2结合负向调控巨噬细胞免疫功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尿素酶B(UreB)是幽门螺杆菌疫苗设计的重点候选抗原,本研究拟探究UreB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用重组UreB蛋白刺激小鼠骨髓来源M0型巨噬细胞,经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巨噬细胞凋亡、极化和抗原提呈分子表达;共培养试验、CFSE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增殖及IFN-γ表达水平。构建UreB截短体,NanoBiT和免疫共沉淀检测UreB与TLR2结合表位。 结果:UreB可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并逆转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同时,UreB也能抑制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分子MHCⅡ和CD86的表达,并进而抑制CD4 +T细胞增殖和IFN-γ表达。分子机制研究表明UreB主要依赖于C端7个氨基酸残基与TLR2结合发挥以上调控作用。 结论:本研究证实UreB可通过C端7个氨基酸残基与TLR2结合发挥免疫负调控功能,有助于以UreB为基础的幽门螺杆菌疫苗设计及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