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超声定向药透电疗在脾虚湿阻型5-氟尿嘧啶相关腹泻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中医超声定向药透电疗对于脾虚湿阻型5-氟尿嘧啶(5-FU)相关腹泻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有100例接受了5-FU联合化疗,并出现了脾虚湿阻型腹泻的症状,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化疗方案采用FOLFOX方案(5-FU+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IRI方案(5-FU+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对于重度腹泻患者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超声定向药透电疗,化疗方案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体成分分析指标、生化指标,使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I)评分量表评定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再统计分析两组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无失访病例,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虚湿阻型5-FU相关腹泻患者经中医超声定向药透电疗后人体脂肪含量、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超声定向药透电疗在脾虚湿阻型5-FU相关腹泻的应用效果显著,腹泻的发病率大幅度减少,而且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人体组织学和生物学检测指标,从而极大地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电针"足三里"减轻大肠癌小鼠化疗后肠黏膜损伤及其对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大肠癌荷瘤小鼠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肠黏膜损伤的减轻作用及对结肠组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化疗后肠黏膜损伤的部分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T26组、5-FU组、非穴组和足三里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采用大肠癌CT26细胞皮下注射种植移植瘤;5-FU组、非穴组和足三里组腹腔注射 5-FU(5 mg/mL)溶液,每 3 d注射 1次,共 7次.足三里组和非穴组小鼠在每次给予5-FU腹腔注射后进行电针,足三里组电针双侧"足三里",非穴组电针双侧非穴,每次 5 min,3 d治疗 1次,共治疗 21 d.治疗结束后评估小鼠腹泻指数,测量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黏膜病理形态,测量结肠绒毛长度;生化分析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TUNEL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X蛋白(Bax)阳性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T26组小鼠腹泻指数、结肠长度、结肠绒毛长度、MDA含量、SOD活性、GSH-Px活性、细胞凋亡率、Bax、Bcl-2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T26组比较,5-FU组小鼠腹泻指数升高(P<0.01),结肠长度及结肠绒毛均缩短(P<0.01),结肠组织MDA含量升高(P<0.05),SOD和GSH-Px活性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Bax阳性表达升高(P<0.05),Bcl-2阳性表达率降低(P<0.01).与 5-FU组比较,足三里组小鼠腹泻指数降低(P<0.01),结肠长度及结肠绒毛均增长(P<0.01),结肠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SOD和GSH-Px活性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Bax表达降低(P<0.05),Bcl-2表达升高(P<0.01);非穴组小鼠结肠绒毛长度增长(P<0.01),结肠组织SOD、GSH-Px活性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减轻大肠癌荷瘤小鼠5-FU化疗后肠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结肠组织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穿心莲内酯对5-Fu所致大鼠化疗性肠黏膜炎的预防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究穿心莲内酯对5-氟尿嘧啶(5-Fu)所致大鼠化疗性肠黏膜炎(CIM)的预防治疗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Swiss Target Prediction、SuperPred、Genecards和OMIM等数据库,获得穿心莲内酯作用靶点及CIM疾病相关靶的交集并作为潜在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其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语言编程软件包对其进行GO功能及KEGG富集分析,Cytoscape分析其网络拓扑结构,最终筛选出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双歧三联活菌片,700 mg/kg)、穿心莲内酯低剂量组(3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对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相应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给药10 d.给药第6天时,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分别注射5-Fu 30 mg/kg,持续5d.每日观察记录大鼠体质量、腹泻情况;末次给药后第2天处死动物,摘取肝脏和脾脏,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 穿心莲内酯治疗CIM的潜在靶点有190个.在PPI网络中,筛出STAT3、TNF、IL6等20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相关条目2 315条、分子功能相关条目184条及细胞组分相关条目101条,主要涉及氧化应激反应、MAPK级联的正调控和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77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涉及HIF-1、TNF、Toll样受体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与关键核心靶点STAT3、TNF、IL-6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腹泻严重,脏器指数降低,肠道组织损害严重,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下降率减少,腹泻评分减少,脏器指数升高,末端回肠组织损害程度较小,且血清中的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能通过多个靶点对5-Fu所致大鼠化疗性肠黏膜炎发挥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等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超声介导下中药经穴渗透疗法与5-氟尿嘧啶相关脾虚湿阻型腹泻肠道菌群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索超声介导下中药经穴渗透疗法与5-氟尿嘧啶(5-FU)相关脾虚湿阻型腹泻肠道菌群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就诊的5-FU致脾虚湿阻型腹泻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超声介导下中药经穴渗透疗法.利用16srDNA V3-V4 区测序及分析技术对各组粪便样本进行测序并分析肠道菌群的改变,使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能力变化.结果:两组均无失访病例,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相关脾虚湿阻型腹泻患者的肠道菌群经超声介导中药渗透治疗后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AlPha多样性、Morganella菌属、主坐标分析法(PCoA)、heatmaP聚类图、总体有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超声介导下中药经穴渗透疗法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修复肠道屏障,从而改善5-FU相关脾虚湿阻型腹泻,降低5-FU相关脾虚湿阻型腹泻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冯正权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临证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化疗相关性腹泻是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一种常见消化道副反应,常会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有效血容量不足,营养不良以及继发性感染而影响化疗效果,严重腹泻者致使化疗中断.其中5-Fu、紫杉醇、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等是导致腹泻的常见化疗药物[1].这些药物通过损伤胃肠道黏膜层使肠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和隐窝细胞不成比例的增加和非典型增生,破坏微绒毛细胞的重吸收功能,肠腔液体增加,最终导致小肠内吸收和分泌的功能失去平衡而腹泻[2 ~ 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FOLFIRIN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改良FOLFIRINOX(mFOLFIRINOX)方案为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mFOLFIRINOX方案化疗的20例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资料,每3个化疗周期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并观察相关毒副反应.mFOLFIRINOX方案为奥沙利铂60 mg/m2,伊立替康150 mg/m2,5-FU400 mg/m2静脉推注、2400 mg/m2持续静脉输注.主要研究终点为中位生存时间,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病).[结果]20例患者中,4例患者因不符合入组标准被排除,共有1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全组中位年龄为55岁(43~67岁),男性7例,女性9例.中位化疗周期为4.5个(3~15个).5例获得部分缓解, 9例稳定,2例进展,客观反应率为31.3%(5/16).中位随访时间为14.1(2.7~24.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6个月(95%CI,11.36~21.84),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0%和55.6%.3例患者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mFOLFIRIN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氟尿嘧啶诱导小鼠化疗性肠黏膜炎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小鼠化疗性肠黏膜炎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5-FU单次或连续5 d腹腔注射给予小鼠,每日观察小鼠体重、腹泻情况,并分别于末次给药后72 h或24 h,观察小鼠外周血象及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单次或连续5 d给予5-FU后,各剂量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及体重降低,外周血象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明显降低(P< 0. 05或P< 0. 01),其中单次给药400 mg/kg组、连续给药50,100 mg/kg 组出现明显的肠黏膜炎病理特征,100 mg/kg 组剂量过高,死亡率达100%.结论 单次或连续5 d给予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其中单次给药以400 mg/kg为合适剂量,连续5 d给药以50 mg/kg为合适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FU治疗药物监测现状及其与结直肠癌化疗毒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5-氟尿嘧啶(5-FU)治疗药物监测(TDM)现状及其与结直肠癌(CRC)化疗毒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5-氟尿嘧啶""氟尿嘧啶""治疗药物监测""药动学""结直肠癌""大肠癌""化疗""毒性反应""不良反应""5-FU""TDM""Colorectal cancer""Chemotherapy""Toxic reac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7年10月),就国内外5-FU TDM的开展现状及其与CRC患者化疗毒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 021篇,其中有效文献42篇.5-FU在体内的代谢行为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二室开放模型,取血时间宜在静脉滴注开始后18~30 h,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免疫分析法等.国外5-FU的TDM开展相对成熟,已基本证实了基于TDM指导5-FU剂量调整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而我国有关5-FU TDM的研究还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临床开展有限.普遍接受的5-FU治疗窗范围为20~30 mg·h/L,其化疗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等,且大多数文献证实,根据TDM结果及药动学参数调整5-FU用药剂量可有助于降低CRC患者腹泻、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其与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尚无统一结论.由于5-FU远期毒性(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等)发生率较低且出现时间相对较晚,故基于TDM指导5-FU给药与远期毒性的相关性研究仍较少.此外,现有研究多针对欧美人群展开,国内研究多为小样本试验,数据有限.因此,仍应不断加强5-FU TDM的临床实践,不断积累我国CRC患者的用药数据,以便为其提供更低毒、更高效的化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药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leucovorin,LV)联合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FOLFOXIRI)方案与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CAPRINOX)方案一线应用于晚期不可切除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诊治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为一线化疗,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45例为FOLFOXIRI方案组,28例为CAPRINOX方案组,根据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转化根治性切除率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种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FOLFOXIRI方法的ORR、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R0切除的比例与CAPRINOX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 vs. 57.1%,7.7个月vs. 9.6个月,24.4% vs. 17.9%;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疲乏、恶心、呕吐、腹泻、脱发、转氨酶升高和周围神经毒性,FOLFOXIRI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5/45),CAPRINOX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1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结论:FOLFOXIRI和CAP?RINOX均是一线治疗mCRC的有效方案,三药联合方案近期疗效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XELOX和FOLFOX化疗方案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毒副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XELOX和FOLFOX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法,将12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的FOLFOX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Cap)+奥沙利铂(L-OHP)的XELOX化疗方案.采用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和毒性评价标准(CTC)评估两组实体瘤疗效和毒副反应情况.结合2年随访,统计两组预后生存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STO22)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胃癌患者均成功完成化疗,无化疗相关性死亡.观察组肿瘤缓解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与对照组比较(51.67%vs.46.67% 、86.67%vs.8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程度I~II度,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2年生存率和QLQ-STO22量表9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LOX和FOLFOX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相当,毒副反应略有不同,但均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