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ECT/CT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 99Tc 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84, 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9.76、15.95,均 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谢性骨病组多为肋骨痛(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1 , P<0.05)。骨转移瘤组患者的年龄和ALP、LDH水平均高于代谢性骨病组,而血钙水平则低于代谢性骨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9, Z=-2.28、-3.65, t=-5.96,均 P<0.05);而2组患者在血磷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在SPECT全身骨显像的显像模式、SPECT/CT融合显像中的骨质破坏类型、临床表现、局部骨痛部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2.71~13.07,均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小、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大,乳腺癌组患者血钙水平最高,肺癌组患者LDH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43、5.13, H=13.47,均 P<0.05);血磷和AL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41, H=6.28,均 P>0.05)。 结论:超级骨显像病因中以骨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患者在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灶处 99Tc m-MDP 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有差异, 99Tc m-MDP SPECT/CT在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患者骨盆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至12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临床疑似有骨转移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71例,年龄29~86(48.8±14.5)岁。将患者分为原发盆腔肿瘤组(63例)和非原发盆腔肿瘤组(85例)。所有患者在首次行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后,对骨盆的异常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或)影像学检查(SPECT、CT、SPECT/CT、MRI)随访6个月至1年,通过随访结果,比较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符合率、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个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 结果:SPECT平面骨显像共检出309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23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77.3%(239/309),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2.9%(208/22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7.3%(34/44)。SPECT/CT融合显像共检出367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34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5.1%(349/367),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8.4%(299/30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7.7%(50/57)。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在诊断符合率、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0.595、28.795、4.546,均 P<0.01)。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盆病变中检出的病灶数多于SPECT平面骨显像,原发盆腔肿瘤组检出病灶数多于非原发盆腔肿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385, P=0.036)。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以SPECT/CT最高(84%,52/62),其余依次为SPECT(79%,48/61)、MRI(76%,47/62)和CT(65%,39/60),其阳性预测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492, P=0.003)。 结论:与SPECT平面骨显像相比, 99Tc m-MDP SPECT/CT可以提高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和原发性盆腔肿瘤骨转移灶的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9Tc m-MDP全身骨显像受检者外照射剂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受检者对非核医学科人员的外照射剂量,以有效减少非受检者的受照辐射剂量。 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 99Tc m-MDP全身骨显像的51例受检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22~91(62.23±13.36)岁。所有受检者注射925 MBq 99Tc m-MDP后,根据饮水1000 mL后0.5 h内有无排尿分为排尿组(n=39)和未排尿组(n=12),检测注射药物后0.5、1、2、3、4、6 h时受检者腹部和头部水平距离0.5、1、2、4、6 m处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和累积剂量当量。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多次测量的不同时间、不同距离辐射剂量当量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样本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 结果:排尿组受检者在腹部水平距离0.5、1、2、4、6 m处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均低于未排尿组[(40.29±4.67)μSv/h对(77.29±10.71)μSv/h、(15.22±1.64)μSv/h对(29.48±4.56)μSv/h、(4.15± 0.47)μSv/h对(7.45±1.07)μSv/h、(1.32±0.10)μSv/h对(2.63±0.31)μSv/h、(0.45±0.05)μSv/h对(0.78±0.15)μSv/h],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5.148~5.251,均 P<0.001)。排尿组受检者腹部和头部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均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3105.426~5397.675,均 P<0.001);排尿组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当量率随着药物注射后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与排尿组受检者腹部水平距离0.5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148.51±13.83)μSv]相比,1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55.85±5.22)μSv]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5.610, P<0.001);与排尿组受检者头部水平距离0.5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132.74±12.95)μSv]相比,1 m处6 h的累积剂量当量[(49.88±4.72)μSv]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438, P<0.001);排尿组受检者的累积剂量当量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99Tc m-MDP全身骨显像对于非核医学科人员的照射剂量远远小于国内、国际法律规定限值(个人年有效剂量当量≤1 mSv),与注射药物后3 h的受检者距离1 m以上即可避免大部分额外辐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鉴别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较三相骨显像鉴别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疑似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行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的70例患者[男27例、女43例,年龄(69.5±10.5)岁]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术中所见或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标准,评价三相骨显像及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在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中的诊断价值。采用 χ2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70例患者中,确诊假体周围感染34例(48.6%,34/70),假体松动36例(51.4%,36/70)。三相骨显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32/34)、77.8%(28/36)、85.7%(60/70)、80.0%(32/40)和93.3%(28/30);联合SPECT/CT后的诊断效能分别为94.1%(32/34)、94.4%(34/36)、94.3%(66/70)、94.1%(32/34)、94.4%(34/36);特异性及准确性有明显提高( χ2值:4.167和4.167,均 P=0.031)。 结论: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对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骨外软组织肿瘤摄取 99Tc m-MDP的特点与肿瘤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骨显像中骨外软组织肿瘤摄取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的特点,以及其与肿瘤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骨显像的33例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12例,年龄3个月~10岁。根据病理学结果将肿瘤类型分为母细胞瘤、间叶组织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3大类。根据骨显像等影像学结果,将骨外软组织肿瘤的最高放射性浓聚程度从低到高分为"+"、"++"和"+++",分析骨显像的特点及其与肿瘤病理学的关系。软组织肿瘤摄取 99Tc m-MDP的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illis H秩和检验。 结果:33例患儿中母细胞瘤26例(78.8%,包括神经母细胞瘤15例、肾母细胞瘤6例、肝母细胞瘤4例和胰母细胞瘤1例)、间叶组织肿瘤5例(15.2%,包括骨肉瘤肺转移灶3例、恶性肾外横纹肌样瘤1例和左大腿脉管瘤1例)和生殖细胞肿瘤2例(6.0%),软组织肿瘤的3种类型摄取 99Tc m-MDP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1.993, P=0.369)。所有患儿骨外软组织肿瘤骨显像内部特点为钙化、坏死和其他特点(含有骨化基质或实性肿块无明显坏死及钙化),摄取 99Tc m-MDP为"+"的6例(6/33,18.2%)、"++"的11例(11/33,33.3%)和"+++"的16例(16/33,48.5%),肿瘤内钙化伴坏死、钙化、坏死和其他原因引起的 99Tc m-MDP摄取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 2.313, P=0.315)。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摄取 99Tc m-MDP为"+"的6例(18.2%,包括母细胞瘤5例、间叶组织肿瘤1例)、"++"的11例(33.3%,包括母细胞瘤9例、间叶组织肿瘤2例)和"+++"的16例(48.5%,包括母细胞瘤12例、间叶组织肿瘤2例、生殖细胞肿瘤2例)。 结论:骨显像时患儿骨外软组织肿瘤摄取 99Tc m-MDP多提示为恶性肿瘤,以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其程度与组织病理学分类无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 99Tc 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行胸部肿瘤放疗后全身骨显像所示椎体对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的摄取变化及其与临床放疗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进行胸部肿瘤放疗前后行全身骨显像的110例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58.2±11.9)岁]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肿瘤因素及放疗计划等,通过半定量分析将骨扫描所示结果分为椎体摄取正常组和椎体摄取异常组。按照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进行分组:60~120 d组(23例)、121~180 d组(30例)、181~240 d组(27例)、241~365 d组(30例)。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椎体对 99Tc m-MDP摄取的改变及其与临床放疗因素的相关性;计算(T/N 前)-(T/N 后)/(T/N 前)(T为靶区受照中心3个完整椎体的 99Tc m-MDP摄取值,N为靶区外3个正常椎体的 99Tc m-MDP摄取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椎体对 99Tc m-MDP摄取变化率的最佳诊断阈值。 结果:110例患者中,48例(43.6%)出现椎体局部对 99Tc m-MDP摄取减低,出现摄取异常的椎体受照剂量为1039.5~ 4488.7(2139.5±839.8)cGy,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最短为61 d,最长为326 d,中位时间为160 d;余62例(56.4%)患者椎体对 99Tc m-MDP摄取未见异常。椎体 99Tc m-MDP摄取减低程度与总放疗剂量( χ2=4.401, P =0.036)、放疗次数( χ2=2.241, P =0.027)、椎体受照剂量( χ2=5.913 , P=0.015)及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 χ2=12.542 , P=0.013 )有统计学相关性,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单次放疗剂量、计划靶体积、计划靶体积剂量、椎体受照体积及放疗靶区中心至椎体中心的距离无统计学相关性;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的组间比较发现,60~120 d、120~ 180 d组分别与181~240 d、241~365 d组相比,椎体对 99Tc m-MDP的摄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850~15.429,均 P<0.05 ),时间间隔<180 d出现椎体 99Tc m-MDP摄取异常的患者较多,占总摄取异常组的66.7%(32/48)。半定量分析评估椎体对 99Tc m-MDP摄取异常的灵敏度为74.6%,特异度为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椎体 99Tc m-MDP摄取异常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161。 结论:放疗后行骨显像的时间越早,椎体损伤的检出率越高;椎体摄取 99Tc m-MDP的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椎体放射性损伤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核素显像在戈谢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戈谢病(GD)是溶酶体贮积病,与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下降导致其底物葡萄糖脑苷脂在巨噬细胞溶酶体内贮积有关。该病罕见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和漏诊,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早期诊断、临床评估、定期监测对GD酶替代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研究显示,核素显像在GD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核素显像在GD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9Tc m-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照射剂量的估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估算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产生的照射剂量。 方法:选取2019年9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 99Tc m-MDP骨显像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24~82(55.1±12.8)岁。在静脉注射 99Tc m-MDP 15 min后,使用核辐射监测探测仪测量距离患者1.0 m和0.3 m处的剂量当量率(DR)。根据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提出的人类社会活动模式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 99Tc m-MDP在人体的代谢模型,计算 99Tc m-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的照射剂量。 结果:64例患者的DR(1.0 m)为15.9~32.7(22.6±3.6) μSv/h、DR(0.3 m)为70.8~154.2(105.5±20.9) μSv/h。与 99Tc m-MDP骨显像患者白天接触的家庭成员的照射剂量为13.3~27.4(18.9±3.0) μSv;夜间同床共寝的家庭成员的照射剂量为78.2~170.3(116.5±23.4) μSv;单位工作同事的照射剂量为17.6~36.2(25.0±4.0) μSv;邻座乘客的照射剂量为219.9~478. 8(327.5±65.7) μSv。核医学技师每接触1例 99Tc m-MDP骨显像患者的照射剂量为3.9~8.5(5.8±1.2) μSv。 结论:99Tc m-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的照射剂量远低于相应人群的照射剂量限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9Tc m-MDP在兔股骨损伤修复中分布变化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骨显像剂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在骨损伤修复不同阶段的分布状况。 方法:用电钻股骨凿孔的方法,制作兔股骨损伤模型共30只,根据骨损伤修复的不同阶段(第1、2和3周)分成A、B和C组,每组10只。在骨损伤修复不同阶段的最后1 d行股骨SPECT/CT显像,得到实验侧和对照侧感兴趣区(ROI)放射性计数,计算靶/本底比值(T/B)。应用磷屏成像分析3组模型标本光强度,放射自显影观察 99Tc m-MDP在骨细胞的具体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SPECT/CT显像示A、B和C组的放射性计数T/B分别为1.16±0.14、1.39±0.23和1.1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83, P<0.01)。A、B和C组实验侧(50.00±12.45、59.50±12.83和55.10±9.26)的最大放射性计数均高于对照侧(43.20±9.57、50.00±12.30和44.30±6.50; t值:3.24,2.28和5.77,均 P<0.05)。磷屏成像示A、B和C组股骨标本的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 324.67±6 481.50、60 950.33±9 781.72和43 905.00±4 957.92; F=8.25, P=0.02)。放射自显影观察到在骨修复的不同阶段, 99Tc m-MDP在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均有分布。 结论:在骨损伤修复的不同阶段, 99Tc m-MDP均有显著的分布浓聚,提示其在骨组织中浓聚机制除与羟基磷灰石的化学吸附作用外,还存在其他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9Tc m-MDP全身骨显像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筛查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发生急慢性腰背部疼痛时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筛查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急慢性腰背部疼痛行 99Tc m-MDP全身骨显像的104例老年性O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其他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71例,年龄62~88 (78.8±7.7)岁。将患者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42例)、70~79岁组(43例)和≥80岁组(19例);根据疼痛发作时间分为急性疼痛组(78例)和慢性疼痛组(26例)。参考X射线检查结果,分析所有患者的 99Tc m-MDP全身骨显像图像,计算其对新鲜OVCF的检出率。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99Tc m-MDP全身骨显像对104例老年性OP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为72.1% (75/104),急性疼痛组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高于慢性疼痛组[87.2%(68/78)对26.9%(7/26), χ2=35.209, P<0.001],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分别为66.7% (28/42)、76.7%(33/43)、73.7%(1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01, P>0.05)。在3个年龄组患者中,发生急性疼痛的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均高于发生慢性疼痛的患者[83.9%(26/31)对18.2%(2/11)、88.6%(31/35)对25.0%(2/8)、91.7%(11/12)对42.9%(3/7), χ2=12.948、11.398、5.456,均 P<0.05]。已检出的新鲜OVCF中累及单个椎体的患者占80.0%(60/75),累及2个及2个以上椎体的患者占20.0%(15/75)。 结论:99Tc m-MDP全身骨显像在老年性OP患者发生腰背部疼痛(特别是急性腰背部疼痛)时对新鲜OVCF具有临床筛查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