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形切口与"Mercedes-Benz切口"在脐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心形切口与"Mercedes-Benz切口"(三瓣法)2种设计方案在脐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脂肪整形科收治的于腹壁成形术中行脐成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心形切口组和"Mercedes-Benz切口"组,术中分别应用心形切口或"Mercedes-Benz切口"行脐成形术。术后观察脐部有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对术后6个月的新脐美学效果进行评分(总分3~15分,分值越高表示美学效果越好);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术后6个月的瘢痕情况进行评分(0~18分,分数越高表示瘢痕情况越严重)。术后对患者进行脐形态满意度调查,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3个等级。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9例应用心形切口、16例应用"Mercedes-Benz切口"行脐成形术,2组年龄分别为(32.3±2.7)岁、(33.7±2.3)岁。术后6个月随访时,心形切口组的脐美学效果总分高于"Mercedes-Benz切口"组[(13.3±0.7)分vs. (12.7±0.5)分, P<0.05],VSS评分低于"Mercedes-Benz切口"组[(2.6±0.8)分vs. (3.4±0.9)分, P<0.05]。脐成形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心形切口组比较满意3例、非常满意16例,"Mercedes-Benz切口"组比较满意2例,非常满意14例。 结论:与经典"Mercedes-Benz切口"设计相比,心形切口设计方案能在脐成形术后获得形态更佳、更自然的新脐,以及更隐形的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保留Scarpa筋膜的双钳夹改良术式在腹壁整形手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Scarpa筋膜的双钳夹改良术式在腹壁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脂肪整形一科收治全腹壁整形手术女性患者26例,年龄26~50岁,平均36.9岁。分为皮瓣钳夹组12例和Scarpa筋膜钳夹组14例。记录两组患者腹壁整形术的手术时间(不包括吸脂时间)、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与皮瓣钳夹组相比,Scarpa筋膜钳夹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6 min,较皮瓣钳夹组(平均手术时间153 min)明显降低(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血清肿以及切口感染情况,术后切口愈合等级均为Ⅰ/甲级。 结论:保留Scarpa筋膜的双钳夹改良术式可降低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可吸收倒刺线在腹壁整形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可吸收倒刺线在腹壁整形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8至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接受腹壁整形术的患者,应用可吸收倒刺线缝合切口,作为试验组;回顾性纳入2021年1至7月同一单位未应用可吸收倒刺线缝合切口的腹壁整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基本信息、切口缝合时长、术后切口并发症、瘢痕等情况进行队列研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试验组纳入20例女性患者,年龄31~5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3.2±2.5)kg/m 2,随访6~8个月;对照组纳入18例女性患者,年龄32~55岁,BMI为(23.9±3.7)kg/m 2,随访6~12个月。试验组切口长度为(36.5±4.5)cm,对照组为(35.0±3.4)c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切口缝合时长为(51±7)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98±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术后切口延迟愈合2例[10.0%(2/20)],原因均为脂肪液化;对照组术后切口延迟愈合3例(3/18),1例因脂肪液化、2例因线结排异反应引起,2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为(5.9±1.3)分,对照组为(5.6±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术后腹部外形良好,无腹壁膨隆、腹壁疝等发生,随访期间未出现异常瘢痕增生。 结论:应用可吸收倒刺线缝合腹壁整形术切口能够显著缩短缝合时间,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缝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壁整形技术在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壁整形技术在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行下腹壁恶性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重建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45~62岁,病灶大小7 cm ×10 cm~25 cm × 29 cm。对于无张力或中等力度下创缘可对拢者,直接以腹壁整形术缝合切口;对于腹壁皮瓣组织量绝对不足者,联合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对于腹壁皮瓣组织量相对不足者,可以斜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至下腹部,供区以腹壁整形术直接拉拢缝合。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观察局部有无复发、淋巴结转移及皮瓣存活情况。结果:22例中4例单独应用腹壁整形技术修复缺损,10例应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加腹壁整形技术修复缺损,8例应用腹壁整形技术修复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术后随访1~12个月,22例患者修复效果满意,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皮瓣存活良好,腹壁形态及功能满意。结论:腹壁整形技术具有供区损伤小,组织利用率高,皮瓣血供可靠的优点,在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中灵活应用,可获良好的形态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腹壁整形术后经腹直肌前鞘鞘内置管连续泵注罗哌卡因镇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腹壁整形术后腹直肌前鞘鞘内置管连续泵注罗哌卡因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全腹壁整形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不同的镇痛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给药,舒芬太尼100 μg +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泵注速度为2 ml/h,连续泵注48 h,锁定时间15 min,Bolus:0.5 ml;研究组术后行腹直肌鞘内下行置管,连续泵注0.262 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泵注速度为2 ml/h,连续泵注48 h,锁定时间15 min,Bolus:0.5 ml。研究组的置管方式:直视下于腹直肌前鞘内单侧放置导管,于脐平面以下2 cm做切口,导管进入该切口后,向下延长3 cm左右达弓状线以下,导管另一端从脐周穿出,连接镇痛泵。记录术后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恶心、躁动、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的患者满意度。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男9例,女47例,年龄27~5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2级,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33 kg/m 2,腹直肌分离范围为3~7 cm。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48 h的疼痛VAS评分降低[(3.9±1.5)分vs. (5.2±1.4)分, 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2.9±0.3)次vs. (3.9±0.4)次, P<0.0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 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30/30)vs. 42.3%(11/26), P<0.05]。 结论:经腹直肌前鞘鞘内置管连续泵注罗哌卡因可以有效减轻全腹壁整形术后腹壁的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住院期间患者舒适度和术后1个月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壁整形术后腹腔镜新脐入路治疗卵巢肿物的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腹壁整形术后患者发现卵巢肿物并选择新脐与原腹壁整形瘢痕手术入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腹腔镜术前评估患者腹壁整形术后状态,并结合相关文献,与患者充分沟通后,选择新脐与原腹壁整形瘢痕入路开展手术。结果:腹腔镜穿刺入路选择新脐与原瘢痕入路,顺利建立气腹,完整剥除卵巢肿物,术中病理结果为交界性卵巢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 BOT),术后第2日出院,1周后随访,切口愈合良好,术后1个月随访,体象量表评分(body image scale, BIS)5分,美容评分(cosmetology score, CS)23分。结论:腹壁整形术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选择新脐与原腹壁整形瘢痕入路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腹壁脂膜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分类及防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腹壁脂膜切除术是帮助肥胖人群去除腹壁多余皮肤和脂膜的功能性手术,该术式改善腹壁外形的效果显著,让肥胖患者受益匪浅,因此手术需求日趋增多.然而,在肥胖患者中实施腹壁脂膜切除术后,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报道,对腹壁脂膜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防己黄芪汤应用于腹壁整形术后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评估防己黄芪汤应用于腹壁整形术后早期对皮瓣充血消退、减少早期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就诊于笔者医院需要进行腹壁整形的就医者3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就医者腹壁松弛程度选择对应术式.实验组术后服用防己黄芪汤28 d,对照组术后予以口服等量无任何药理作用的安慰剂.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腹部轮廓评分、炎性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实验组相比,实验组就医者术后2个月及术后6个月腹部轮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实验组中就医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防己黄芪汤可以减轻就医者炎性反应水平,从而提高术后早期恢复效果.结论:防己黄芪汤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的作用,在手术初期尽早进行干预可减轻术后就医者炎性反应,改善术区血瘀水肿的状态,提高术后整体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Correction of Contour Deformity Using Reverse Abdominoplasty Combined with Mini-Abdominoplasty
编辑人员丨2023/8/6
To the Editor:Excessive weight loss usually contributes to apparent abdominal contour deformity.Abdominoplasty is the optimal solution for wall laxity,excess skin,and diastasis of the rectus abdominis.[1] Reverse abdominoplasty,a partial procedure,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orrecting upper epigastric skin laxity and is usually performed after prior liposuction or conventional abdominoplasty.[2] In cases with apparent skin laxity,residual contour deformity of the upper abdominal wall also remain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omment to "Correction of Contour Deformity Using Reverse Abdominoplasty Combined with Mini-Abdominoplasty"
编辑人员丨2023/8/6
It was a great pleasure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read the article with title "Correction of Contour Deformity Using Reverse Abdominoplasty Combined with Mini-Abdominoplasty" reported by Yang et a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