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腺病毒介导的东亚钳蝎氯毒素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工合成东亚钳蝎氯毒素(Ad-rBmK CTa)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设置3.5×10 9、7.0×10 9、3.5×10 10pfu/ml三个效价梯度Ad-rBmK CTa组,分别作用于U251细胞24、48、72 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不加入细胞和Ad-rBmK CTa)、阴性对照组(只加入U251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感染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表达情况。 结果:Ad-rBmK CTa作用于U251细胞24 h后感染效率达90%以上。随着Ad-rBmK CTa效价升高,作用相同时间的U251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均 P<0.01);随着时间延长,同一效价Ad-rBmK CTa作用的U251细胞增殖抑制率亦逐渐升高(均 P<0.01)。7.0×10 9 pfu/ml Ad-rBmK CTa作用于U251细胞48 h后,G 0/G 1期细胞比例为(40.7±0.8)%,S期和G 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5.7±0.6)%、(23.6±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225.119, P<0.01)。7.0×10 9 pfu/ml Ad-rBmK CTa作用于U251细胞24、48、72 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4±1.4)%、(19.2±1.7)%和(22.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9.470, P<0.01)。7.0×10 9 pfu/ml Ad-rBmK CTa作用于U251细胞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结论:Ad-rBmK CTa可能作用于DNA损伤诱导的G 1/S检测点,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 0/G 1期,从而抑制U251细胞的体外增殖,但其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氯离子 -通道直接或间接受到抑制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年昆明地区住院儿童腺病毒所致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流行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全年在昆明市6家三甲医院儿科住院的467例腺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患儿的基本特征、流行病学特点、混合感染情况和腺病毒基因型别。根据病情轻重将诊断为肺炎的患儿分为重症腺病毒肺炎(SAP)组和普通腺病毒肺炎(GAP)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 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SAP组的高危因素。 结果:共有15 635例患儿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检出腺病毒阳性患儿467例,检出率2.99%。其中男284例、女183例,年龄2.4(1.1,3.9)岁,其中<0.5岁44例(9.4%),0.5~<1.0岁59例(12.6%),1.0~<3.0岁176例(37.7%),3.0~<7.0岁150例(32.1%),7.0~14.0岁38例(8.1%)。腺病毒感染高发月份为10—12月份,占全年总检出的51.6%(241/467)。226例(48.4%)检出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其中172例(76.1%)以混合单一病原体感染,检出的262株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108株(41.2%)。144例(30.8%)患儿行PCR基因分型,检出腺病毒3、7亚型74例(51.4%),腺病毒1、2、6亚型65例(45.1%)。467例腺病毒感染病例中,320例(68.5%)诊断为肺炎,82例(17.6%)为上呼吸道感染及咽扁桃体炎,65例(13.9%)支气管炎、喉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320例腺病毒肺炎中,SAP组 56例,死亡2例(3.6%),GAP组 264例。SAP比GAP组患儿年龄更小[17(11,42)比24(14,44)月龄, Z=2.222, P=0.026],热程更长[8(5,14)比6(3,9)d, Z=3.380, P<0.01],有早产史及基础疾病的比例更高[19.6%(11/56)比6.1%(16/264)、26.8%(15/56)比10.2%(27/264),χ 2 =8.965、11.109,均 P<0.05],且SAP组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MB、乳酸脱氢酶均高于GAP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 OR=3.284,95% CI 1.079~9.993, P=0.036)、有基础疾病( OR=3.284,95% CI 1.079~9.993, P=0.036)、热程≥10 d( OR=2.523,95% CI 1.195~5.328, P=0.015)、C反应蛋白≥50 mg/L( OR=3.156,95% CI 1.324~7.524, P=0.010)与SAP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结论:昆明地区住院儿童腺病毒的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2019年度未出现爆发流行现象。腺病毒感染以3、7亚型为主,秋冬季好发,主要引起肺炎,早产、基础疾病,热程长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体外靶向性转染大鼠缺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AdHIF-α1)在大鼠缺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中的转染情况,为AdHIF-1α治疗缺氧的BMEC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建立大鼠BMEC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并用含100 μmol/L二氯化钴(CoCl 2)的维持培养液培养,制成BMEC缺氧模型;然后将AdHIF-1α转染入缺氧的BMEC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蛋白的转染情况。 结果:AdHIF-lα转染入缺氧的BMEC后,分别在12 h、24 h、48 h、72 h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HIF-lα的转染情况,结果显示,12 h开始出现少许荧光,光密度值( A值)0.13±0.01;24 h荧光表达有所增强, A值0.46±0.03;48 h荧光表达最明显, A值0.97±0.05;72 h可见荧光减弱, A值0.38±0.02;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邻时间点 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25.88、40.00、46.28,均 P<0.01)。 结论: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能成功转染至缺氧的BME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腺病毒肺炎是我国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也是目前造成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降低儿童腺病毒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此文就儿童腺病毒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叙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脑缺氧后神经元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调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染对缺氧后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HIF-1α的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制备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模型及缺氧模型。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转染和重组腺病毒空载体(Ad)转染正常及缺氧细胞;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缺氧组(Hypoxia)、AdHIF-1α基因转染组、Ad组。(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HIF-1α/Ad转染情况;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在12 h、24 h、48 h及72 h观察各实验组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用Ad/AdHIF-lα转染缺氧的神经元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48 h时荧光表达最明显。Western blot检测经AdHIF-1α基因转染组各时间点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加,12 h有阳性表达,24 h表达有所增加,48 h达高峰,持续到72 h开始下降,与缺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5),Ad组与缺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IF-1α基因转染能明显提高缺氧神经元中HIF-1α的表达量,有可能对缺氧后的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特异基因1修饰树突状细胞杀伤效应及安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修饰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乳腺癌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将表达Bcsg1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转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诱导针对Bcsg1(+)乳腺癌细胞SKBR-3的靶向性CTL.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细胞表面分子及CTL活化标志;免疫荧光法检测活化后CTL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水平;细胞毒实验检测不同来源CTL对SKBR-3体外杀伤效应;对CTL细胞及培养液中残留DC及残留rAAV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rAAV/Bcsg1组DC细胞高表达CD80(90.34±1.57)、CD83(85.14±1.54)、CD86(82.36±1.38)、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HLA-DR)(78.16±1.13),与n-rAAV/Bcsg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AAV/Bcsg1组DC诱导CTL活化程度明显上升;转染组CTL分泌IFN-γ[(2 616.53±163.81) pg/ml]、IL-4[(437.36±46.33) pg/m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0);在效靶比为40∶1时,对靶细胞杀伤率为(85.40±8.48)%,对非靶细胞杀伤率仅为(24.50±4.15)%;CTL制剂残留DC极少且CTL细胞及培养液未检出残留rAAV基因.结论 rAAV/Bcsg1转染DC能诱导出针对Bcsg1抗原的高效靶向杀伤性CTL,且无rAAV基因残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群发7型腺病毒肺炎42例临床特点及基因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7型腺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7型腺病毒株(CHN/BeiJing/2018)的基因组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27日至2018年2月28日北京某兵营群发性7型腺病毒肺炎病例42例,均为男性,年龄20~ 25岁,平均(21±2)岁.收集BALF并用试剂盒提取其中的腺病毒DNA,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将所得序列与国内外已知流行株进行在线比对.应用Mega 6.0软件基于A~F腺病毒不同亚属全基因组绘制系统进化树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42例中38例表现为流感样症状,36例发热,41例咳嗽,38例咳痰,12例出现胸痛,5例合并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出现一过性痰中带血,3例出现喘息,肺部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仅3例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8例患者肌酸激酶明显升高(肌酸激酶>400U/L),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4例合并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80 mmHg(1mmHg=0.133 kPa),未出现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胸部影像学可见斑片状渗出或实变影,双肺各叶段均可受累,以肺下叶多见.10例合并流感病毒感染,32例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本次分离株基因组与国内外已知流行株(19BOVLB/Volg ograd/Rus/2014及0901HZ/ShX/CHN/2009)基因组覆盖率为100%,同源性为99%,基因片段无明显插入或缺失,未见关键位点碱基突变;进化分析提示该病毒株与2012年湖北荆门分离的7型腺病毒株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7型腺病毒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轻型肺炎,呈自限性,对症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引起本次腺病毒肺炎的7型腺病毒流行株与其他国内外流行株基因组相比无明显突变,提示7型腺病毒可以在外界环境中长期存在,导致散发病例或在小范围内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Respiratory Adeno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from Novem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in Xining City, China
编辑人员丨2023/8/6
Human adenoviruses (HAdVs) belong to the genus Mastadenovirus, family Adenoviridae, and can cause respiratory tract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fections, as well as ocular infections in humans. Till date, a total of 84 unique genotypes of AdV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classified as human Mastadenovirus species A to G, and specific type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clinical symptoms, epidemiological settings, and demographic risk group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省四种蝙蝠携带病毒组
编辑人员丨2023/8/5
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已被确认是人畜共患病毒的重要自然宿主.贵州省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资源丰富,包括了2亚目7科19属65种,但在其携带病毒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全面.本文基于病毒宏基因组学和sRNA病毒检测,对贵州省广泛分布的大蹄蝠(Hipposiderideros armiger)、三叶蹄蝠(Aselliscus wheeleri)、贵州菊头蝠(Rhinolophus rex)和皮氏菊头蝠(R.pearsoni)携带的病毒进行注释及鉴定.通过分析得到所携带病毒的种类;并比较了贵州省与云南省和广西省3个地区翼手目携带病毒在种类上的差异.结果 显示,在4种蝙蝠中检测出脊椎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4大类,共计53科111属170余种病毒,其中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病毒9科10属46种,如:人疱疹病毒1型病毒(Human herpesvirus1)、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 virus)、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等相关的病毒.贵州省与云南省和广西省3个地区的蝙蝠所携带病毒种类比较发现,只有腺病毒科(Adenoviridae)和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均存在于3个省份的蝙蝠体内,说明病毒种类在不同地域分布的蝙蝠种类中存在较大的差异.贵州省分布的大蹄蝠、三叶蹄蝠、贵州菊头蝠和皮氏菊头蝠携带病毒的种类较多,其病毒种类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开展贵州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石家庄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及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调查石家庄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及流行特征,为当地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治疗的10079例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资料.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鼻炎分泌物中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cal virus,RSV),副流感病毒-1型(Parainfluenza virus-1,PIV-1),副流感病毒-2型(Parainfluenza virus-2,PIV-2),副流感病毒-3型(Parainfluenza virus-3,PIV-3),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IFV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B,IFVB)和腺病毒(Adenoviridae,ADV).结果 10079例患儿中,阳性检测例数2527例,阳性率为25.07%,检出率由高到低为IFVA(29.01%),RSV(25.96%),PIV-3(19.51%),PIV-1(10.96%),ADV(6.17%),IFVB(3.56%)和PIV-2(3.21%).春夏秋冬四季检出率依次为20.22%,16.19%,11.91%和5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5.411,P=0.001).各年龄段检出率不同,1~3岁患儿呼吸道感染率发生最高(3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8.227,P=0.001).男女儿童检出率依次为63.08%和3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71,P=0.012).结论 石家庄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IFVA,RSV和PIV-3.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季节间流行特征均不相同,要对当地儿童做好针对性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