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焦点散光IOL植入和双焦点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切开术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双焦点散光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和双焦点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切开术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拟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且角膜散光度数为0.75~2.50 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7例。患者均行单眼白内障手术。根据自愿原则,其中32例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AcrySof IQ ReSTOR Toric IOL作为ART组,35例患者植入AcrySof IQ ReSTOR IOL联合角膜缘松解切开术(LRIs)作为LRIs组。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近视力(UNVA)、对比敏感度和阅读功能等检查,对残余散光进行Alpins矢量分析,并通过视觉质量量表对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行综合评估。阅读功能检查采用Radner-Vissum测试进行。术后视觉质量评估采用美国国家眼科研究院屈光不正生活质量量表。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别计算2组多因素校正后视觉质量量表各项分数,并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与ART组相比,LRIs组差异向量[(0.52 ±0.45)D vs.(0.79±0.53) D, t=-3.30, P=0.003]、误差值[(-0.17±0.68)D vs.(-0.37±0.74)D, t=5.24, P<0.001]、错位角绝对值[(-3.39±38.62)° vs.(-2.86±24.71)°, t=-2.10, P=0.036]、矫正指数(0.79±0.71 vs. 0.64±0.73, t=2.04, P=0.045)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RT组成功指数(0.47±0.36)小于LRIs组(0.6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 P=0.023)。2组术后对比敏感度(包括明视和暗视)、阅读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RT组患者视远脱镜率得分为87.49±15.56,高于LRIs组患者(78.98±1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2, P=0.048),其余视觉质量亚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ART植入和ReSTOR联合LRIs均能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散光并解决患者术后视近、视远的脱镜需求。ART植入矫正散光客观效果更好,但2种术式在改善患者主观视觉质量方面,尤其在近距离用眼方面效果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内障术中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矫正角膜散光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白内障术中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FSAK)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术前规则角膜散光为0.75~2.00 D且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患者89例(89眼)。所有患者按照术前角膜散光轴位分为顺规散光组(90°±30°)、逆规散光组(180°±30°)及斜轴散光组(45°±15°、135°±15°)。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及弧形角膜切开术使用Lensx平台。观察患者总体和顺规、逆规散光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的变化及分布情况。使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总体及各亚组术前、术后的散光差异;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顺规散光组及逆规散光组的差异;散光变化的分析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 结果::纳入的89例(89眼)患者中,顺规散光组38例,逆规散光组44例,斜轴散光组7例。所有患者角膜水平径为(11.48±0.57)mm,垂直径为(10.66±0.60)mm。患者总体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相比术前有显著改善( Z=8.01、-7.49, P<0.001)。总体术前角膜散光为(1.28±0.33)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0.67±0.37)D,散光矫正量为(0.61±0.33)D。顺规及逆规散光组角膜散光矫正量分别为(0.48±0.27)D、(0.74±0.34)D。总体及顺规、逆规散光组术后平坦轴角膜曲率均有明显升高,而陡峭轴角膜曲率则出现明显下降。矢量分析法显示总体散光矫正指数为0.63±0.30,平坦指数为0.58±0.30,成功指数为0.51±0.25,误差角为-1.83°±12.59°。逆规散光组矫正效果最佳,矫正指数为0.81±0.25,平坦指数为0.75±0.26,成功指数为0.40±0.24;顺规散光组次之,矫正指数为0.42±0.21,平坦指数为0.39±0.21,成功指数为0.63±0.21。 结论::白内障术中FSAK矫正术前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同的弧形切口设计方式在逆规散光中取得了更好的疗效,角膜直径可能是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远视伴高度散光的矢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观察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远视伴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1至2023年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行同种异体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远视伴高度散光的患者20例(21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SE)。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散光指标,包括目标矫正散光(TIA)、手术矫正散光(SIA)、差异矢量(DV)、误差大小(EM)、误差角度(EA)、矫正指数(CI)及成功指数(IOS)。结果: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BCVA依次为0.50±0.29、0.48±0.31、0.47±0.31、0.46±0.32均优于术前BCVA 0.52±0.31( F=2.44, 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术眼BCVA均无下降,其中有9只眼(42.9%)的BCVA提高1行及以上。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67±0.83)D、(0.64±0.50)D、(0.60±0.40)D、(0.52±0.49)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72.65, P<0.05)。术后6个月,矢量分析指标:TIA、SIA、DV平均值分别为2.21 D×2°、1.86 D×3°、0.35 D×2°,EM、EA分别为(-0.59±0.35)D、1.57°±8.13°,其中5只眼(23%)的EA为0°,12只眼(57%)的EA在5°内,19只眼(90%)的EA在15°内。CI及IOS值分别为0.79±0.14及0.30±0.11。 结论: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中高度远视伴高度散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矢量分析法评价TICL 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采用矢量分析法和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QIRC)量表评估散光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 V4c)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9-01/2022-12在我院眼科近视手术中心行TICL V4c植入术的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55例90眼.术后随访1 a,观察裸眼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等情况,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评估散光矫正效果,并采用QIRC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 a,98%术眼UDVA达到甚至优于术前BCVA,手术安全性指数为1.11±0.14,有效性指数为1.11±0.15;97%术眼散光的误差角度在±15.以内,散光的矢量分析结果显示散光矫正指数为0.83±0.13,误差角度为1.00°± 4.49°,成功指数为0.21±0.15.术后1 a,纳入患者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总高阶像差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QIRC量表总分明显高于术前(P<0.001),且QIRC量表总分的增加量与术前球镜度数呈正相关(rs=0.215,P<0.05),提示术前近视程度越高,TICL植入术后生活质量提高越显著.结论:TICL V4c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安全有效,且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矢量分析法比较SMILE与TOPO-LASIK矫正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TOPO-LASI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在三二○—医院自愿接受、选择矫正手术方式且近视散光均≤-2.50 D的患者81例(111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S组)48例(66眼)和TOPO-LASIK组(T组)33例(45眼).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视力、显然验光、角膜地形图等检查.比较两组术前的验光结果;采用Alpins方法进行矢量分析,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 T组手术前平均等效球镜(SE)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散光柱镜度及轴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以及术后6个月,S组和T组的平均裸眼视力(UDVA)均有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S组的球镜与柱镜度均高于T组,柱镜轴位低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S组球镜度高于T组,柱镜轴位低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和T组的SE、柱镜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术后1周差向量(DV)矢量值及术后6个月DV矢量值及CI值均显著低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T组术后6个月的DV的矢量平均值分别为0.14 Ax 165、0.91 Ax 84,CI分别为0.95、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和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术式在矫正高度散光方面均安全、有效,但SMILE在矫正高度散光时存在欠矫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SMILE切口大小对患者术后散光及高阶像差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大小的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散光效果及高阶像差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的近视散光患者99例(99眼).其中行2 mm切口 SMILE者48例作为2 mm切口组,行3 mm切口 SMILE者51例作为3 mm切口组,均选取右眼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和高阶像差.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散光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3个月的球镜度、柱镜度和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 mm切口组与3 mm切口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0.8的眼数分别为48眼(100.00%)和49眼(96.08%).散光矢量分析结果显示,各散光矢量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 mm切口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大(均为P<0.05).3 mm切口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水平彗差、垂直彗差、球差和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大(均为P<0.05).2 mm切口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垂直彗差、球差和总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3 mm切口组(均为P<0.05).结论 两种不同大小切口的SMILE在矫正近视散光方面皆是安全且有效的.术后3个月时,2 mm切口SMILE对角膜的垂直彗差、球差和总高阶像差的影响优于3mm切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散光术后散光的矢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分析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治疗近视散光的效果,探讨影响散光矫正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TransPRK矫正近视散光且术后坚持随访3个月的患者99例(167眼),分成低散光组(-0.25-0.75 D)和相对高散光组(-1.00-4.75 D).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对手术前后散光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和评估,手术前后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影响散光矫正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前主觉验光球镜度为(-3.57±1.22)D,散光度为(-0.93±0.62)D.术后3个月主觉验光球镜度为(+0.12±0.25)D,散光度为(-0.04±0.23)D.目标矫正散光量绝对值(|TIA|)为(0.86± 0.58)D,手术矫正散光量绝对值(|SIA|)为(0.87±0.59)D,误差量绝对值(|DV|)为(0.10±0.21)D,误差值(ME) (0.01±0.17)D,误差角(AE)(1.49±13.27)°,矫正指数(CI)为0.98±0.33.|SIA|与|TIA|呈正相关(r=0.94,P<0.001).|AE|与|DV|呈正相关(r=0.83,P<0.001).ME与|SIA|呈正相关(r=0.23,P<0.001).2组DV|、ME和CI相似;低度散光组的|AE|为5.78°±16.34°,相对高散光组为1.8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4).术后37只患眼(22.0%)有残余散光,其中60%的患者手术前后轴向改变量大于30°,发现术前散光轴变化呈逆时针改变,转轴度为-2.30°±45.88°.结论:TransPRK对散光的矫正效果与散光大小和轴向矫正的准确性关系密切,为了减少术后散光,需提高术中矫正散光大小和轴向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矫正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矫正效果.方法 选取33例(36眼)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0.75 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来矫正角膜散光.术前测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散光.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弧形切口直径为9 mm,深度为90%.术后3个月时复查患者角膜散光、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并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进行散光分析,主要观察以下矢量数据,即目标诱导散光向量、手术诱导散光向量、差异向量和矫正指数.结果 术前患者角膜散光为(1.16±0.35)D,术后3个月下降到(0.54±0.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裸眼远视力为0.81±0.42,术后3个月提高到0.26±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76±0.30,术后3个月提高到0.0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进行矢量分析显示,目标诱导散光向量为0.80~2.20(1.16±0.35)D,手术诱导散光向量为0.40~1.80(1.07±0.40)D,差异向量为0.20~1.00(0.54±0.22)D.矫正指数为0.89±0.35,理想值为1,提示总体为少许欠矫.大部分患眼(32眼)角度误差在15°范围内.成功指数平均值为0.47,提示还残留部分散光未得到矫正.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得到散光矫正的成功率为53.0%.变平效果平均值为0.94,变平指数平均值为0.83.结论 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能有效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角膜散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矢量分析法比较SMILE与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矢量分析法比较角膜标记的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未角膜标记的SMILE以及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行SMILE及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的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球镜≥-1.0 D、柱镜≥-1.5 D)41例(82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组:角膜标记的SMILE组17例(34眼)、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12例(24眼)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12例(24眼).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利用Alpins矢量分析方法计算目标矫正散光量(TIA)、手术矫正散光量(SIA)、差异矢量、矫正指数、成功指数、误差角度(AofE)、变平指数等指标.结果 角膜标记的SMILE组术后UCVA、等效球镜度、残余散光度分别为(-0.040±0.020)logMAR、(-0.02±0.51)D、(-0.06±0.35)D,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分别为(-0.062±0.043)log-MAR、(-0.07±0.38)D、(-0.07±0.44)D,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分别为(-0.054±0.038)logMAR、(-0.06±0.48)D、(-0.25±0.56)D,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标记的SMILE组、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误差角度绝对值(|AofE|)分别为1.39±3.03、2.24±4.13、-1.81±4.88,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大于角膜标记的SMILE组、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与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矫正指数、成功指数、变平指数三组之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中各组的|SIA|与|TIA|均呈正相关(均为P<0.001),术后3个月三组的成功指数与|AofE|、差异矢量与|AofE|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 角膜标记及未角膜标记的SMILE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均具有安全性、有效性.角膜标记的SMILE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比未角膜标记的SMILE在控制散光轴向误差方面的准确性更好,可提高散光的矫正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比较两种散光型人工晶状体对散光矫正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两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04/07在北医三院行眼科手术的35例50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其中,20例25眼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623T(Rayner组),15例25眼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Toric(Alcon组).比较术后3mo,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残余散光度、人工晶状体旋转度数、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客观散射指数、不同对比度下的客观视力)、NEI VFQ-25量表评分的差异.散光矢量分析运用Alpins分析法.结果:Rayner组术后平均裸眼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分别为0.17±0.20和0.08±0.15,Alcon组分别为0.21±0.16和0.10±0.11(P>0.05);Rayner组术后平均残余散光度为(-0.57±0.24)D,Alcon组为(-0.50±0.28)D(P>0.05);两组术后3mo人工晶状体旋转稳定性、散光矢量分析、各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yner组NEI VFQ-25量表评分为85.16±5.91,Alcon组为82.08±6.16(P>0.05).结论:两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Rayner 623T和Alcon Acrysof Toric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