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改变的影响因素以及NLR与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35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依据NLR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低NLR组(NLR<2.3,46例)、中NLR组(NLR≥2.3~≤4.3,45例)、高NLR组(NLR>4.3,44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无创心脏血流动力指标。结果:(1)通过对不同NLR组患者资料的比较,发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fide,NT-proBNP)( F=4.485, P=0.013)、总胆红素( F=6.085, P=0.003)、白蛋白( F=3.695, P=0.027)在不同NL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NLR与NT-proBNP、总胆红素、白蛋白均有相关性( r值分别为0.267、0.256、-0.243, P值分别为0.002、0.003、0.005);(3)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HF患者NLR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T-proBNP、总胆红素、白蛋白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39、0.223、0.247、-0.213, P均<0.05);(4)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NLR与心输出量( r=-0.173, P=0.045)、心指数( r=-0.175, P=0.042)、LVEF( r=-0.278, P=0.001)、最大射血速率(maximum ejection velocity,AMPC)( r=-0.207, P=0.016)、收缩指数( r=-0.214, P=0.013)、收缩功能指数(hearther index,HI)( r=-0.179, P=0.038)、左心室每分作功(cardiac work,CW)( r=-0.235, P=0.006)、心功能指数(cardiac work index,CWI)( r=-0.244, P=0.004)呈负相关。 结论:NT-proBNP、总胆红素、白蛋白、LVEF是影响CHF患者NLR的因素,NLR对CHF的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预测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烧伤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烧伤患者,并分离10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然后分析CR-KP的耐药程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常见的耐药基因,并通过质粒接合试验验证耐药基因的存在,同时分析膜孔OmpK36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0株菌种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PCR的结果显示全部耐药菌携带NDM基因,4株携带KPC基因,此外,仅有少部分的耐药菌携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和AmpC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大部分接合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存在耐药,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提示接合菌的膜孔OmpK36蛋白表达量减少。结论:烧伤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质粒介导的NDM基因插入以及膜孔OmpK36蛋白表达量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2016年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2016年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O)的耐药基因构成情况及相关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CR-ECO菌株,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和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进行表型确证,并采用llumina HiSeq进行二代测序,分析其耐药基因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共收集CR-ECO非重复菌株16株,经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携带IMP-4基因5株,IMP-26基因1株,NDM-1基因1株,NDM-5基因4株,NDM-13基因2株。16株菌株中检测出AmpC酶和(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及各类外排泵基因,11株CR-ECO出现OmpC膜孔蛋白基因缺失;多位点序列分型、血清学分型呈多样化。结论: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2016年CR-ECO的耐药机制主要以产IMP型或NDM型碳青霉烯酶同时合并AmpC酶和(或)ESBL为主。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可快速了解菌株在基因水平上的分子生物学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的手术并发症监控模式构建及其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病案首页数据建立手术并发症监控模式,并分析其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广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以绩效考核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数据为核心要素,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框架构建手术并发症监控模式。通过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病案首页采集系统,收集该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的手术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同期出院手术患者人数。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月变化百分比( MPC)和平均月变化百分比( AMPC)。 结果:医院自2021年5月开始实施手术并发症监控模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从2021年6月的2.55%下降至2022年6月的0.82%, MPC为-5.58%( P=0.024),优于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的变化情况( MPC=0.18%, P=0.755)。 结论:医院构建的手术并发症监控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优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流程和决策模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气道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ICU收治的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RKP肺炎患者(研究组)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肺炎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10 d患者比例、肺炎克雷伯菌检出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入院前卧床>1个月患者比例、28 d病死率〕、基础疾病及器官功能衰竭情况等;比较两组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2016至2019年4年间肺炎克雷伯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部感染CRKP的危险因素,并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年龄更大〔岁:81.5(72.0,86.0)比78.0(71.0,80.5)〕,APACHEⅡ〔分:25.00(20.00,34.00)比19.00(14.00,23.25)〕和机械通气>10 d〔63.2%(182/288)比12.8%(10/78)〕、肺炎克雷伯菌检出前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75.69%(218/288)比30.77%(24/78)〕、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79.86%(230/288)比41.03%(32/78)〕、使用≥2种抗菌药物〔80.90%(233/288)比29.49%(23/78)〕、入院前卧床>1个月〔40.97%(118/288)比11.54%(9/78)〕的比例及WBC 〔×10 9/L:9.72(6.41,14.69)比7.57(5.84,12.61)〕、CRP 〔mg/L:74.45(36.30,158.88)比39.22(13.68,92.51)〕、PCT〔μg/L:3.87(0.82,19.24)比0.51(0.25,5.71)〕和28 d病死率〔21.5%(62/288)比10.3%(8/78)〕更高,白蛋白〔g/L:24.1(18.3,28.6)比30.1(23.8,35.1)〕水平更低,机械通气时间更长〔d:16.5(9.0,19.0)比7.0(5.0,1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5.76%(103/288)比11.54%(9/78)〕、恶性肿瘤〔18.06%(52/288)比5.13%(4/78)〕及伴有肾衰竭〔31.94%(92/288)比11.54%(9/78)〕、休克〔51.74%(149/288)比19.23%(15/78)〕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016至2019年4年间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以2019年最高(分别为88.17%、86.02%),均以2016年最低(分别为70.65%、57.6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以2018年最高(86.32%),以2016年最低(59.78%);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以2016年最高(76.09%),以2018年最低(53.68%)。研究组耐药株对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2.99%比62.82%、49.31%比17.95%、75.69%比60.26%、81.25%比64.10%、80.21%比58.97%、91.32%比60.26%,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COPD、严重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0 d及肺炎克雷伯菌检出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因检测显示:CRKP中含有TEM、KPC、AmpC、aac(3)-Ⅱ、ant(3")-Ⅰ、qnrS等多种耐药基因。TEM的检出率最高(为74.00%),qnrA检出率最低(为6.67%)。 结论:ICU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出现CRKP与多种因素相关,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规范的使用,提高血白蛋白水平,以减少CRKP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与超声心动图一年随访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39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与超声心动图基线与1年随访对比研究,比较两者在HFpEF诊断、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力衰竭前瞻队列研究入选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入组的139例HFpEF患者基线及1年随访资料,研究对象年龄30~80(64.0 ± 12.3)岁,其中男63.31%(88/139),女36.69%(51/139),吸烟者占56.8%(79/139),采用自身前后对照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内容包括:血压(BP)、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 min步行试验(6MWT);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标包括: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收缩力指数(iIC)、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血管最大扩张速度(AMPC)、左室射血时间(LVET)、左室等容扩张期(LVLVIVRT)、射血前期与左室射血时间比值(PEP/LVET)、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做工指数(LCWI)变化以及超声心动图监测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检测结果,探讨两者在HFpEF诊断、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NT-proBNP、eGFR、6MWT的1年随访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创血流动力学:SV、EF、CI、IC 1年随访结果均较基线时显著提升[(73.39 ± 29.47)ml比(63.39 ± 30.08)ml、(64.87 ± 9.16)%比(61.81 ± 9.02)%、(3.06 ± 1.10)ml/(min·m 2)比(2.62 ± 1.06)ml/(min·m 2)、(0.039 ± 0.037)L/s比(0.028 ± 0.015)L/s]( P<0.05),而PCWP 1年随访较基线下降[(9.21 ± 3.34)mmHg(1 mmHg=0.133 kPa)比(9.87 ± 3.1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指标AMPC、LVET、LVIVRT、PEP/LVET、LVEDP、LCWI的1年随访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超声心动图:LVEF的1年随访时较基线显著提高[(63.53 ± 8.39)%比(61.02 ± 7.16)%]( P<0.05),而E/e’的1年随访较基线显著下降[12.89 ± 5.86比14.32 ± 6.61]( P<0.05);其余指标LVEDd、LVEDs、IVSD的1年随访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流动力学指标SV、EF、CI、IC、PCWP有可能成为反映HFpEF早期诊断、监测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超声心动图与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相结合更能全面地反映HFpEF心肌重塑以及心功能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逆转肺炎克雷伯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性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高压氧(HBO)逆转肺炎克雷伯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集的肺炎克雷伯菌3株,均表现为AmpC(头孢菌素酶)和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随后将3个菌株均分为对照组和HBO组,随后将其培养于不同浓度的三、四代头孢菌素中,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菌株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平板计数法检测菌株活性。此外,提取菌株中的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采用头孢他啶、头孢匹罗三维实验法和纸片确证扩散法分别对菌株中的AmpC和ESBLs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O处理后,3个菌株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MIC值降低,活性降低,HIF-1α的表达降低( P<0.05);此外,HBO处理明显降低了AmpC和ESBLs的检出率。 结论:HBO处理能够明显逆转肺炎克雷伯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HIF-1α通路被抑制及AmpC、ESBLs检出率的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mpC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及136种中药材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建立一种AmpC酶抑制剂的快速筛选方法,为治疗由耐药菌传播引起的感染提供筛选依据.方法 以阿维巴坦钠为阳性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反应体系的吸光度变化,通过6种不同底物的筛选比较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并对136种中药提取物进行筛选评价.结果 最佳体系为波长489 nm、底物质量浓度0.1 mg/mL、酶浓度400 U/mL、温度30℃、反应时间300 s.136种中药水提物中有12种中药水提物对AmpC酶的抑制率大于70%,其中桑寄生、赤芍、红景天、千斤拔、石见穿5种中药水提物的抑制率大于80%;添加桑寄生可明显提高青霉素的协同抗菌效应,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由2 mg/mL降低至0.8 mg/mL.结论 建立的AmpC酶抑制剂筛选方法快速、高效、可信度高,中药是抗耐药菌感染治疗的重要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碳青霉烯酶抑制剂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效能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评估迪尔碳青霉烯酶抑制剂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产不同基因型碳青霉烯酶的效能.方法 收集 2018-2020 年广东省中医院临床分离的 73 株非重复 CRE.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联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以及碳青霉烯酶抑制剂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10 种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以PCR为金标法,评估两种表型试验的临床效能.结果 mCIM试验阳性 54 株,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 20 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 34 株,符合率为 98.63%(72/73).碳青霉烯酶抑制剂检出 56 株产碳青霉烯酶,产A类酶 22 株,产B类酶 34 株.1 株产OXA-181 的摩根摩根菌为假阴性,2 株不产碳青霉烯酶、高产头孢菌素酶 DHA 的 CRE 为假阳性.碳青霉烯酶抑制剂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8.18%(54/55)和 88.89%(16/18),符合率为 95.89%(70/73).结论 mCIM联合eCIM无法区分A类和D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酶抑制剂符合率较 mCIM联合 eCIM试验稍低,能有效鉴别 A类和 B类酶,但在 D类酶和高产 AmpC酶的CRE检测上仍存在不足.碳青霉烯酶抑制剂与 mCIM/eCIM联合能更全面地实现碳青霉烯酶分型,精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携带NDM-1基因ST571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某医院儿科分离的6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型和相互间的同源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对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和金属酶E条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菌株是否携带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等耐药基因,并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多位点序列(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验证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6株肺炎克雷伯菌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所有菌株改良Hodge和金属酶E条试验均阳性,且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其中5株菌,分别携带NDM-1、SHV-11、DHA-1、oqxA和fosA3基因.另外1株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携带KPC-2、CTX-M-65、TEM-1和OXA-1基因.5株携带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有4株的PFGE带型相同,且都为ST571型,另一株为ST76型,带型与前4株不同.结论 新生儿病房中存在携带NDM-1、SHV-11、DHA-1、oqxA和fosA3基因的ST571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