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在透析通路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在透析通路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因血透通路血栓行Angiojet血栓清除治疗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临床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42±21)min。抽吸时间(35±18)s,内瘘闭塞长度(8±5)cm,所有患者均在抽吸后进行球囊扩张治疗。术后首次透析流量平均(270±15)ml/min;平均住院时间(2.0±1.5)d。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及其他严重合并症。5例患者扩张后造影可见扩张局部假性动脉瘤形成,无特殊处理。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术后6个月初级通畅率85%,次级通畅率87%。结论:使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进行透析通路的血栓清除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可反复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ngioJet改进入路治疗全下肢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通过改进入路一期清除腘静脉血栓提高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全下肢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31例通过改进穿刺入路对急性全下肢型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采用对侧股静脉入路26例,另5例采用小腿深静脉入路。29例吸栓前先喷注尿激酶,7例进一步行导管溶栓治疗,26例行髂静脉球囊扩张,14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平均住院时间为(7.6±1.8) d,总体血栓清除率Ⅱ级(50%~99%)16例(51.6%)、Ⅲ级(100%)15例(48.4%)。31例患者有30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7个月,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3.3%,血管闭塞的5例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为16.7%(5/30)。结论:通过改进入路采用机械吸栓治疗全下肢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一期清除腘静脉血栓,改善流入道血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站式"干预模式对AngioJet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一站式"干预模式对AngioJet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并行"一站式"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消肿率、静脉通畅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应用"一站式"干预模式针对干预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能够有效优化其术中情况,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机械吸栓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分析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能否改善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恩泽医院收治的急性髂股型DVT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机械吸栓(PMT)组48例和单纯抗凝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及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MT组患者治疗后1及6个月的VEINES-QOL/Sym问卷评分分别为[(65.04±1.34)分/(70.60±2.03)分、(77.79±1.64)分/(78.14±1.63)分],高于单纯抗凝组[(60.44±1.65)分/(65.33±2.44)分、(73.32±2.12)分/(73.94±1.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3.679、14.463、11.743、11.640,均 P<0.05);远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PMT组与单纯抗凝组(33.3%比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6)。 结论:相对于急性下肢DVT形成的单纯抗凝治疗,AngioJet PMT治疗能明显改善DVT患者近期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胡桃夹综合征并发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45岁,企业职员,因左腰背部疼痛1 d于2022年6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查腹部CT示:左肾静脉增粗,密度不均匀增高,肾静脉血栓?本院复查肾动脉CTA示:左肾静脉-腔静脉开口区静脉血栓形成,左肾轻度肿胀,伴肾周明显渗出(图1,2)。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480 ng/ml(正常范围<243 ng/ml),肌酐116.9 μmol/L(正常范围57~97 μmol/L)。术前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并发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4000 IU q12 h抗凝治疗,入院第3天局麻下行经皮左肾静脉Angiojet导管吸栓溶栓术+肾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左肾静脉置管溶栓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下腔静脉、左肾静脉造影术(图3,4),术中Angiojet导管型号为波科Solent Omni,球囊为波科Charger 12 mm×40 mm球囊,溶栓导管为多侧孔溶栓导管,定位于左肾静脉内,术后经溶栓导管持续微泵泵入尿激酶行局部溶栓治疗,局部溶栓治疗持续2 d,使用剂量为30万U尿激酶配入50 ml生理盐水,微泵泵入速度为2 ml/h,抗凝治疗同前。入院第4天复查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35.3 s(正常范围15.8~24.9 s),D-二聚体1 736 ng/ml。肾功能:肌酐104.7 μmol/L。入院第5天复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2 096 ng/ml。肾功能:肌酐101.9 μmol/L,局麻下行经皮左肾静脉取栓术+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图5)。入院第6天复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597 ng/ml。肾功能:肌酐99.7 μmol/L。提示血栓负荷量减少,肾功能较前改善,抗凝溶栓效果可,入院第8天患者恢复可并顺利出院,出院后停用低分子肝素,改为利伐沙班片15 mg 2次/d口服,3周后改为利伐沙班20 mg 1次/d口服。出院后1个月,患者本院门诊复查肾功能:肌酐117.5 μmol/L,D-二聚体降至正常。出院后6个月,患者至当地医院查肾动脉CTA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出院后8个月至当地医院复查肾功能:肌酐107 μmol/L。随访可见肌酐长期平稳,未见加重。出院后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乌司他丁辅助AngioJet血栓抽吸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拟行AngioJet血栓抽吸术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AngioJet抽吸术)、B(乌司他丁辅助的AngioJet抽吸术)两组。A组患者术后溶栓情况有效率显著低于B组(79.2%比95.6%),且下肢消肿率显著低于B组(均 P<0.05)。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8.9%低于A组的27.1%( 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改善,且B组均优于A组(均 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指标均显著改善,且B组优于A组(均 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乌司他丁对LEDVT患者行AngioJet抽吸术术后出血、血栓复发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支肠系膜动脉慢性闭塞引起的肠系膜缺血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61岁,因“脐周疼痛4年,加重半年”由外院转诊我院。入院时有典型的慢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三联症:餐后疼痛,畏食,体重下降。4年间体重下降达20 kg。外院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提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开口处闭塞,伴有大量侧支动脉形成”(图1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腹腔干闭塞;肠系膜下动脉闭塞。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行腹腔动脉造影证实肠系膜3支动脉开口处完全闭塞,因无入路遂放弃血管腔内治疗。改为开放手术,选择逆行旁路术,手术方式:肠系膜上动脉中段-右髂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图1B),术后患者腹痛症状很快缓解,体重增加,复查CTA人工血管通畅(图1C)。半年后患者突发腹痛,CTA提示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图2A),遂行右髂-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Angiojet吸栓术,术中导丝经人工血管逆行通过肠系膜上动脉开口至腹主动脉(图2B、2C),遂进一步行球囊扩张+肠系膜上动脉支架置入术(Lifestent 8 mm×60 mm裸支架1枚)(图2D),人工血管予以旷置,术后门诊复查(图2E),人工血管及支架均通畅,无腹痛症状,截止目前患者已术后2年多,人工血管由于双向血流已逐渐闭塞,但肠系膜上动脉支架仍保持通畅,不影响肠道血供,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腿深静脉入路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全下肢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小腿深静脉入路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治疗全下肢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通过患侧小腿深静脉穿刺入路对全下肢型急性DVT患者进行PMT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至少接受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常规给予压力梯度袜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及其后每年进行随访。主要终点指标为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术后12个月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次要终点指标包括血栓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率、出血并发症率、术后12个月的中重度PTS发生率。结果:共31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31~80(63±14)岁,其中男16例,女15例,左下肢DVT 23例,右下肢DVT 8例。采用腓静脉穿刺15例,胫前静脉穿刺6例,胫后静脉穿刺10例。其中合并导管溶栓治疗9例,髂静脉球囊扩张25例,髂静脉支架置入10例。总体血栓清除率Ⅱ级19例(61.3%)、Ⅲ级12例(38.7%)。1例(3.2%)胫前静脉穿刺入路患者发生穿刺点血肿,经加压包扎后好转,无其他出血相关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全部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随访时间为(22±9)个月。术后12个月髂股静脉的一期通畅率为77.4%(24/31);术后12个月PTS的发生率为16.1%(5/31),中重度PTS的发生率为3.2%(1/31)。结论:通过小腿深静脉入路行PMT治疗全下肢型急性DVT安全有效,可以一期清除腘静脉远端及小腿流入道血栓,PTS的发生率低,可作为全下肢型急性DVT腔内治疗的首选入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械抽吸术治疗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报道1例肾移植术后1个月发生移植肾静脉血栓受者,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术治疗11 d血肌酐降至111 μmol/L,下肢肿胀明显缓解,术后随访肾功能稳定,治疗效果良好。为临床治疗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髂静脉狭窄继发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影像学变化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为髂静脉狭窄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实验性器具研发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将12只波尔山羊编号后采用随机目数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4只),建立50%、70%、90%髂静脉狭窄模型。采用球囊阻断髂静脉、注射凝血酶诱导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采用机械血栓清除系统(AngioJet)清除血栓,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静脉管腔及内膜变化,多组数据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数据之间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A组和B组山羊凝血酶诱导技术成功率均为100%(8/8),所有山羊经凝血酶诱导后均发生髂静脉血栓形成。C组1只山羊出现髂静脉闭塞,另2只山羊单独用凝血酶诱导血栓失败,辅助球囊损伤内膜后成功诱导血栓形成。A、B两组取栓后管腔通畅、显影良好,术后髂静脉内膜较术前增厚( t=-9.21, P<0.01)。 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50%~70%的慢性髂静脉狭窄中,采用球囊阻断联合凝血酶注射具有更高的建模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