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链非编码RNA ABHD11-AS1通过调节miR-542-3p/MAP3K11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BHD11-AS1(long non-coding RNA ABHD11-antisense RNA1,LncRNA ABHD11-AS1)通过调节miR-542-3p/MAP3K11对胃癌(gastric cancer,GC)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胃癌细胞BGC-823常规培养后依次分为si-NC组、si-LncRNA ABHD11-AS1组、si-LncRNA ABHD11-AS1+miR-NC inhibitor组、si-LncRNA ABHD11-AS1+miR-542-3p inhibitor组、si-LncRNA ABHD11-AS1+miR-542-3p inhibitor+si-con组和ABHD11-AS1+miR-542-3p inhibitor+si-MAP3K11组。预测并验证LncRNA ABHD11-AS1/miR-542-3p/MAP3K11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qRT-PCR检测胃癌细胞中LncRNA ABHD11-AS1、miR-542-3p、MAP3K11 mRNA水平,Transwell法检测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MAP3K11、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ncRNA ABHD11-AS1和miR-542-3p、miR-542-3p和MAP3K11靶向关系被验证。与si-NC组[(184.09±17.32)和(87.64±7.54)]比较,si-LncRNA ABHD11-AS1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68.35±6.21)和(28.23±3.05)( P均<0.05)];与si-LncRNA ABHD11-AS1+miR-NC inhibitor组[(75.39±7.08)和(31.26±3.15)]比较,si-LncRNA ABHD11-AS1+miR-542-3p inhibitor组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升高[(138.24±12.58)和(61.23±5.86)( P均<0.05)];与si-LncRNA ABHD11-AS1+miR-542-3p inhibitor+si-con组[(145.33±13.09)和(65.45±6.08)]比较,si-LncRNA ABHD11-AS1+miR-542-3p inhibitor+si-MAP3K11组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108.36±9.87)和(145.33±13.09)( P均<0.05)]。 结论:下调LncRNA ABHD11-AS1调控miR-542-3p/MAP3K11轴可抑制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146a基因rs2910164 G/C多态性与miR-146a异常表达与胃癌风险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iR-146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910164 G/C是否影响miR-146a的表达并改变其对胃癌的易感性。方法:选取53例胃癌患者和6株胃癌细胞株(AGS、BGC-823、HGC27、MKN-28、MKN-45和SGC-7901),采用Taqman定量PCR检测miR-146a的表达,构建miR-146a过表达细胞模型,探究miR-146a过表达对胃癌细胞AGS生长的影响,然后对417例胃癌患者和420名无癌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检测miR-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基因分型采用Taqman等位基因判别法;用Taqman对65例已知基因型胃癌患者的成熟和pri-miR-146a转录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iR-146a在53例胃癌和6种胃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miR-146a的过表达通过抑制AGS细胞G1/S期转变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GG基因型受试者相比,携带GC/CC基因型的受试者患胃癌的风险显著降低;与GG基因型相比,GC/CC基因型miR-146a G/C SNP显著提高成熟miR-146a水平。结论:miR-146a的下调在胃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miR-146a基因rs2910164多态位点可通过影响成熟miR-146a的加工过程而降低胃癌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AGS叶酸受体α表达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对人胃癌细胞叶酸受体α(FRα)表达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BGC823、AGS,用10、20、40、80 μmol/L DATS处理BGC823细胞48 h,5、10、20、40 μmol/L DATS处理AGS细胞48 h,以6 μmol/L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处理细胞作为表观遗传研究的阳性对照,以未经DATS处理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AT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情况。在DATS处理BGC823、AGS细胞48 h后,换无DATS细胞培养液培养不同时间,检测FRα蛋白表达变化。采用6 μmol/L TSA或40 μmol/L DATS处理BGC823细胞和AGS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Rα、HDAC1和HDAC2以及组蛋白H3赖氨酸9位点乙酰化修饰(H3K9ac)和组蛋白H4赖氨酸5位点乙酰化修饰(H4K5ac)蛋白表达水平。应用BGC823细胞接种BALB/c裸鼠,建立移植瘤模型,DATS组裸鼠腹腔注射10 mg/kg DATS 16 d后,提取荷瘤组织蛋白,进行靶蛋白表达的检测;对照组注射等量0.9% NaCl溶液。结果:BGC823和AGS细胞经梯度浓度DATS处理后细胞FRα蛋白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上调( F=65.68, P<0.01; F=26.65, P<0.01)。撤除DATS后,BGC823和AGS细胞FRα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并恢复至初始水平( F=74.57, P<0.01; F=30.92, P<0.01)。随着DATS处理浓度的增加,BGC823、AGS细胞凋亡率均增加( F=32.95, P<0.01; F=38.97, P<0.01)。BGC823、AGS细胞经TSA处理后FRα蛋白表达分别上调约4.5倍( t=-12.62, P<0.01)和3.6倍( t=-10.00, P<0.01)。分别经40、20 μmol/L DATS作用后,BGC823和AGS细胞FRα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均 P<0.01),HDAC1、HDAC2的表达受抑制(均 P<0.01),H3K9ac和H4K5ac的乙酰化修饰水平升高(均 P<0.01)。裸鼠荷瘤实验显示,给药后第16天,DATS组移植瘤体积小于对照组[(214±39)mm 3比(577±98)m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6, P<0.01)。与对照组相比,DATS组移植瘤组织FRα蛋白表达上调约2倍( t=-5.29, P<0.01),HDAC1和HDAC2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 t=9.36, P<0.01; t=9.88, P<0.01)。 结论:DATS以剂量依赖和可逆性方式上调人胃癌BGC823、AGS细胞FRα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DATS影响肿瘤细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6751-3p在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6751-3p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细胞株(MGC803、BGC823、SGC7901、HS-746T)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miR-6751-3p的表达水平。将miR-6751-3p表达水平最低的胃癌细胞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转染miR-NC和miR-6751-3p模拟物。qRT-PCR检测两组细胞miR-6751-3p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CCK-8法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miR-6751-3p过表达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通过Deepbase v2.0和microRNA.org在线网站预测miR-6751-3p的潜在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6751-3p过表达细胞靶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相比,miR-6751-3p在胃癌细胞株中表达明显下调( P<0.05),表达水平最低的细胞株是MGC803细胞( 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6751-3p过表达可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能力( 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MGC803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65.14±5.65)%和(23.40±6.78)%。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GC803细胞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 t=4.73, P<0.001)。在线网站预测miR-6751-3p的靶基因可能是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miR-6751-3p可互补结合FABP5信使RNA(mRNA)( 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6751-3p过表达可抑制MGC803细胞中 FABP5基因的表达( t=4.01, P<0.01)。 结论:胃癌细胞株中miR-6751-3p呈低表达,miR-6751-3p过表达可通过下调 FABP5基因能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小RNA-1-3p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3p在胃癌(G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1-3p对G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GC患者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3p在GC组织及癌旁组织、人GC细胞系(MKN-45、BGC823、AGS、MGC803、SGC7901)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3p表达水平与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miR-1-3p的表达水平对G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p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永生基因4(BAG4)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miR-1-3p在G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0.815±0.060)低于癌旁组织 (1.604±0.140, t=5.922, P<0.01),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均 P<0.05)。miR-1-3p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风险比( HR)=0.519,95%可信区间( CI):0.259~0.953, P<0.05)。过表达miR-1-3p组G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 t=9.089, P<0.01),敲低miR-1-3p后得到了与之相反的结果( t=8.783, P<0.01)。BAG4是miR-1-3p潜在的靶基因。下调miR-1-3p可逆转si-BAG4对GC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 结论:miR-1-3p通过靶向BAG4的表达调控GC细胞的增殖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沉默miR-4320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4320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miR-4320在4种胃癌细胞株(MGC803、HS-746T、SGC7901、BGC823)中的表达情况。将携带miR-4320干扰片段的重组慢病毒和空白慢病毒感染MGC803细胞,设为si-miR-4320组和NC组。噻唑蓝比色法和Transwell小盒实验分别检测下调miR-4320后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生物信息学软件RNAhybrid预测miR-4320目的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320与目的基因的靶向关系。分别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4320目的基因的表达。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4种胃癌细胞株miR-4320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 P<0.01)。NC组和si-miR-4320组MGC803细胞中miR-4320表达分别为8.19±1.00和1.09±0.31,miR-4320干扰片段显著降低miR-4320的表达( P<0.01)。si-miR-4320组MGC803细胞的吸光度明显低于NC组( P<0.05),迁移能力明显低于NC组( P<0.01)。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 SOCSI)是miR-4320的目的基因( P<0.01)。与NC组相比,si-miR-4320组SOCS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P<0.01)。 结论:miR-4320在胃癌细胞株中表达升高,下调miR-4320的表达能够通过诱导SOCS1基因表达,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沉默KLF11表达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KLF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用RT-PCR检测KLF11 mRNA表达,通过小分子RNA干扰抑制胃癌细胞BGC823中KLF11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相关指标蛋白和Wnt/β-catenin的改变;采用酶标仪检测Caspase3酶活性。结果:KLF11 mRNA在胃癌组织相对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升高( t=11.38, P<0.05),其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有关(均 P<0.05);沉默KLF11表达后,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受抑制( F=19.56, P<0.05);G 0/G 1期细胞数目增多[(41.40%±0.98%)比(66.53%±1.01%), F=32.69, P<0.05],并且凋亡率升高[(41.44%±1.59%)比(15.42%±0.86%), F=35.35, P<0.05];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上升( F=23.33、33.63,均 P<0.05),β-catenin、Bcl-2、CyclinD1、CyclinE蛋白表达降低( F=22.21、16.24、26.75、33.42,均 P<0.05),Caspase3酶的活性增加( F=16.56, P<0.05)。 结论:KLF1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下调其表达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LXDC2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PLXD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GEPIA和TCGA数据库,分别筛选在胃癌中高表达(tumor/normal>2)以及与胃癌临床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进行重合分析,通过热图分析及高表达预后差原则确定研究目的基因。采用qRT-PCR法和免疫印迹检测目的基因在30例临床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通过转染干扰siRNA敲低目的基因表达后,利用MTT法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周期实验分别验证目的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检测分析与目的基因共表达参与的信号通路,探索目的基因在胃癌中发挥功能的潜在分子机制,并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胃癌组织中PLXDC2 mRNA(5.62±1.35)和蛋白(4.13±0.35)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4.22±0.86)和蛋白(1.24±0.23)水平(均 P<0.001);随着胃癌恶性程度增加,PLXDC2表达逐渐升高,且具有高表达预后差的临床特征( P<0.05)。转染培养5d时,siPLXDC2#1组(0.41±0.05)和siPLXDC2#2组(0.35±0.07)BGC-823细胞增殖速率较siCTL组(0.58±0.08)显著减缓( P<0.01)。siPLXDC2#1组(0.49±0.07)和siPLXDC2#2组(0.21±0.04)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siCTL组(1.00±0.01)( F=218.773, P<0.001),细胞周期显著阻滞在G1期。siPLXDC2#1组和siPLXDC2#2组细胞中p-PI3K和P-AKT水平均较siCTL组显著降低(均 P<0.001),总PI3K和AKT表达不变。在siPLXDC2组细胞中共转染pcDNA3.1-PLXDC2,显著逆转了siPLXDC2对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细胞水平基本恢复至正常。 结论:胃癌中PLXDC2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调控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加快细胞周期进程,进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irc_0009910在胃癌细胞中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胃癌细胞中circ_0009910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qRT-PCR检测胃癌细胞系BGC823、SGC7901、AGS、MGC803、MKN45中的circ_0009910表达水平,在BGC823、AGS细胞中采用circ_0009910 siRNA转染敲降circ_0009910,验证转染效果;在circ_0009910敲降的BGC823、AGS细胞中,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平板法检测集落形成、Transwell检测迁移和侵袭、western-blotting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GC823、SGC7901、AGS、MGC803、MKN45中的circ_0009910相对表达水平为(7.238±0.895)、(5.023±0.786)、(4.184±0.356)、(8.561±1.026)、(3.478±0.301),较正常胃癌显著升高( P<0.01),siRNA转染敲降circ_0009910后,BGC823、AGS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目、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 P<0.01),N-cadherin、Snail蛋白的相对表达降低,而E-cadherin表达增加。 结论:circ_0009910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及EM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癌中miRNA-522-3p的表达及其靶向抑制RSU1表达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iRNA-522-3p(miR-522-3p)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RSU1表达的调控,以及体外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山西白求恩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确诊的5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522-3p的相对表达水平。将胃癌MGC-803细胞和BGC-823细胞分为miR-522-3p抑制剂组(转染miR-522-3p抑制剂)和空载体组(转染空载体),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522-3p和RSU1的靶向相关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SU1蛋白的变化。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miR-522-3p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4±0.31比0.48±0.22, t=2.93, P<0.05)。不同肿瘤长径和病理分级的胃癌组织中miR-522-3p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体外实验表明,48、72 h时miR-522-3p抑制剂组MGC-803细胞、BGC-823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均下降(均 P<0.05),MGC-803、BGC-823细胞转染miR-522-3p抑制剂后,能抑制MGC-803、BGC-823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22-3p能靶向结合RSU1的3'UTR,并影响其荧光活性;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miR-522-3p抑制剂可促进RSU1蛋白的表达。 结论:miR-522-3p可能通过调控RSU1表达参与胃癌的进展,其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