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收集并回顾分析2017年1月以来77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改良的Blumgart吻合(改良组),42例行传统的Blumgart吻合(传统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改良组平均完全吻合时间(36.9±4.7)min,传统组为(39.0±6.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临床性胰瘘(B级和C级)发生率为11.4%(4/35),传统组为21.4%(9/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住院时间(10.7±4.9)d,传统组为(14.5±5.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lumgart吻合术简化和促进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的建立,临床性胰瘘的发生率与传统组相似,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Blumgart法胰肠吻合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Blumgart法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1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实行改良Blumgart法吻合,55例行常规Blumgart法吻合,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数据、肝功能、胰腺情况、手术结果、并发症差异。结果:两组术前资料(体质指数、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平均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改良组较常规组总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改良组较常规组术后总胰瘘发生率、生化瘘发生率更低(均 P<0.05),两组术后B/C级胰瘘和胆漏、出血、感染、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改良Blumgart法胰肠吻合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与常规Blumgart法相比,吻合方式更简单、省时,而术后合并症包括B/C级胰瘘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小肠血管瘤致消化道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65岁,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半月余”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术前MRI示:胆总管下段癌可能大,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中使用导管对黏膜法行胰肠吻合,胆肠使用可吸收缝线连续吻合,术中出血量约300 ml。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90.0 g/L。当晚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血压偏低,为88/53 mm Hg,心率:103次/min,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腔引流管均引出淡血性液体,胃管引出少量暗血性液体,急诊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9.0 g/L,急诊CT示:部分肠腔扩张伴高密度内容物。考虑输入襻出血可能性大(图1),保守治疗1 h后复查血红蛋白:58.0 g/L。急诊手术探查止血。腹腔内无明显积液、感染。首先打开胃肠吻合口,发现大量暗血性积液和暗血性血凝块,胃腔内无明显出血点,考虑出血来源于输入襻。打开胆肠吻合口,可见输入襻内大量鲜血及血凝块,但无明显吻合口周围出血,胆道内无出血。判断出血在输入襻内,但原因不明。拆除胰肠吻合,未见吻合口出血,切除输入襻,于对系膜缘切开输入襻,见一长径约5 mm动脉管壁(图2)。按照Child法重建,胰肠吻合采用Blumgart法,胰管内置入引流管,导管对黏膜无法吻合,采用两侧荷包将胰管引流管固定,并行外引流;胆肠吻合采用5-0 PDS线连续吻合,置入T管,长臂至肝管前方另戳孔引出。术后病理示:肠管黏膜扎线处部分区黏膜缺失,缺失处黏膜层至肌层可见局部血管样组织增生伴退变、炎性渗出、出血坏死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周围部分肠黏膜腺体增生,黏膜下纤维及血管组织增生伴充血、出血及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另见部分胃黏膜。术后出现胰瘘、胃排空延迟,无其他并发症,于初次术后第33天顺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导管对黏膜联合贯穿交锁封闭式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对黏膜联合贯穿交锁封闭式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采用胰腺导管对黏膜联合贯穿交锁封闭式胰肠吻合行LPD的连续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总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胰瘘、胆瘘、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病率、病死率)、病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中12例成功施行LPD,1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308.6 ± 61.7)min,胰肠吻合时间(26.7 ± 4.3)min,术中出血(188.1 ± 94.2)ml,术中输血2例,术后出现生化瘘1例,未发生B级、C级胰瘘,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4.2 ± 3.5)d,术后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无Clavien 3级以上并发症发生及30 d再入院、死亡病例。结论:胰腺导管对黏膜联合贯穿交锁封闭式胰肠吻合方式可有效降低LPD后胰腺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安全、可靠的胰肠吻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简化一步法"Blumgart胰肠吻合术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因胰头肿瘤和远端胆管癌等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简化一步法"Blumgart胰肠吻合技术,围手术期出现生化瘘15例(10.7%),B级胰瘘7例(5.0%),无C级胰瘘发生,临床相关胰瘘发生率为5.0%。我们认为"简化一步法"Blumgart胰肠吻合法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更适用于全腹腔镜下胰管空肠吻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单中心初步经验:附1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胰腺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胰腺外科医生开始关注并开展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DPPHR).本研究总结LDPPHR治疗胰头良性或交界性肿瘤的相关手术经验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21年8月—2022年8月10例行LDPPH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 例患者中,男性 5 例,女性 5 例;平均年龄(50.20±18.87)岁.均顺利完成LDPPHR,胰肠吻合方式均为改良Blumgart吻合方式;平均手术时间 441.5(310~54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0(100~300)mL.1例患者术中输注2 U去白悬浮红细胞和400 mL新鲜冷冻血浆,其余患者术中均未输血.A级胰瘘4例、B级胰瘘5例、C级胰瘘1例,均在充分腹腔冲洗以及引流后出院;腹腔出血1例,在手术止血后未再次出血,后顺利出院;胆汁漏1例,在充分引流以及加强营养后出院;胃排空延缓 2 例,予以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并予以肠内营养对症治疗,后拔除营养管出院.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Ⅰ级6例,Ⅱ级3例,Ⅲb级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10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3.1(13~43)d.术后病理均为胰头部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病变.结论:LDPPHR应用于胰头部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病变中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保留了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对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患者胰瘘发生率、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12月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单一术者完成的23例行改良Blumgart吻合的PD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其中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adical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组10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恢复后全部出院.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等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RPD组的手术时间长于OPD组[(429±77.5)min vs (288.5±35.9) min,P< 0.001)],住院费用较高[(16.2±2.6)万元vs(12.7±2.8)万元,P=0.006)],但术中出血量更少[(105.0±72.5) ml vs (276.9±136.3) ml,P=0.002)],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早[(1.8±0.7)dvs(2.9±1.0)d,P=0.010)],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6.0±6.0)d vs (25.7±14.5)d,P=0.043)];两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RPD组有1例(10%)B级胰瘘,OPD组有2例(15.4%)B级胰瘘,两组的胰瘘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710).结论 机器人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PD安全可行,术后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与目的:胰肠吻合技术与方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目前尚未确定哪种胰肠吻合方式在降低术后PD的发生率上具有绝对优势,本研究探讨笔者团队设计的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PD术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1月55例PD术中采用传统空肠套入式胰肠吻合的患者(传统组)与2017年2月-2019年8月53例PD术中采用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的患者(改良组)行回顾性历史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总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病理以及胆瘘、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在胰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改良组均较传统组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改良组生化漏4例(7.5%),B/C级胰瘘3例(5.7%);传统组生化漏12例(21.8%)、B/C级胰10例(18.2%);改良组术后无发生腹腔出血和腹腔感染的病例,且无死亡病例,而传统组腹腔出血8例,腹腔感染7例,死亡4例.结论:PD术中采用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可有效降低术后胰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这一结论仍需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作进一步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不同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96例不同胰肠吻合法在P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2例,A组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B组采用Blumgart吻合法,C组采用改良Blumgart吻合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行LSD-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各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及胰肠吻合时间比较,C组0.05),但B组、C组患者术后生化瘘及B级胰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评分比较,B组、C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在PD中采用Blumgart吻合法及其改良法不仅简化了手术操作,而且有效降低了术后胰瘘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改良Blumgart吻合法相较于Blumgart吻合法操作更为简便,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与目的: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也是人为较可控的因素,当前胰肠吻合方式有很多但均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探讨一种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PD术中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3月99例行P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术中采用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改良组)、35例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肠黏组),36例采用胰肠端侧全口吻合(全口组),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改良组、肠黏组、全口组的平均胰肠吻合时间分别为(10.01±0.67)min、(26.52±0.99)min、(15.97±0.67)min,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另外两种吻合方式(均P<0.001);改良组、肠黏组、全口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21.4%、22.8%、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出血量、胃排空延迟腹腔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管直径<3 mm是导致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04).结论: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能缩短胰肠吻合时间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对胰肠吻合方式的有效改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