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响应面法优化涡旋辅助提取胆木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工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胆木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涡旋辅助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方法对乙醇浓度、涡旋转速、液料比等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参数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生物碱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5%,涡旋转速1500 r·min-1,液料比60 mL/g,涡旋时间1 min,该条件下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实际提取率为3.85 mg·g-1,与理论模拟值(3.82mg·g-1)接近.结论 该提取方法简便、快速、提取率高,适用于胆木生物碱的提取,研究结果为胆木的产业化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酒黄精炮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对黄精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最佳工艺参数.方法 研究于2023年1—5月开展.以黄精外观性状、醇浸出物、多糖含量等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试验进行响应面综合实验,运用BBD-RSM,探索黄精饮片润制时间、蒸制时间、焖制时间等对其品质的影响,优选炮制工艺参数及炮制设备.结果 通过拟合模型,外观性状评分、醇浸出物含量、黄精多糖含量预测值分别为72.31分、64.86%、12.96%,优选黄精最佳酒制工艺为润制时间1.5 h、蒸制时间5.5 h、焖制时间1.0 h;蒸制设备拟选用回转式蒸药机,干燥设备拟选用敞开式烘干箱.结论 所优选酒黄精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为酒黄精炮制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响应曲面法优化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制备工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案、响应曲面设计法(RSM)优化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考察其物理表征及热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和饱和水溶液法,以挥发油与微球投料比、微球与水投料比、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包合率为响应值,建立回归模型,优化制备工艺。通过显微、红外、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稳定性试验,表征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结果: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与微球投料比为1∶10( V∶m)、微球与水投料比为1∶15(m∶ V)、温度41 ℃,平均包合率为62.21%,平均产率为85.24%。物理表征和热稳定试验表明包合物成功且热稳定良好。 结论:优化所得的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 2萃取红参多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红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红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 2萃取法提取红参多糖,考察料液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红参多糖提取的影响。运用Box-Behnken Design法对红参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Logit法计算红参多糖对DPPH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 50),研究其抗氧化活性。 结果:以红参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最优提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1.12 ℃、萃取压力20.64 MPa、萃取时间128.37 min、料液比1∶25.61 g/ml,红参多糖得率为36.89%。3组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条件下红参多糖得率相对误差在5%范围内。红参多糖质量浓度为25 μg/ml时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IC 50为10.97 μg/ml。 结论:优化的红参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靠,红参多糖抗氧化活性较强,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冬凌草甲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优化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纳米粒处方(ORI-PLGA-NPs),并进行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ORI-PLGA-NPs处方;HPLC法测定冬凌草甲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采用PKSolver软件拟合出药物的药动学参数特征.结果 ORI-PLGA-NPs最佳处方为:PLGA用量476.1 mg,水相/油相7.5∶1,泊洛沙姆188(P188)质量浓度0.85%,此时包封率92.9%,粒径184.2 nm.大鼠单剂量静脉注射ORI-PLGA-NPs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半衰期为(0.29±0.03)h;消除半衰期为(15.17±4.26)h;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为(9.84±1.35)μg·h/mL,清除率为1.24 L/(kg·h).结论 响应面分析法可用于ORI-PLGA-NPs处方研究,ORI-PLGA-NPs能延长ORI体内循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加红生化方提取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加红生化方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阿魏酸含量及配方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试验验证.结果 优化后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测得的阿魏酸的含量为0.584 mg·g-1,浸膏得率为18.15%,综合评分为98.13(RSD=0.39%),与预测值98.92接近,偏差为0.80%.结论 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预测性良好,可为加红生化方相关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炒紫地榆炮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优化炒紫地榆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以没食子酸、鞣花酸、儿茶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的综合评分值为考察指标,以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和翻炒频率为单因素,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炒紫地榆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 炒紫地榆的影响因素顺序为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翻炒频率;优化后的炒紫地榆炮制工艺为炒制时间20 min,炒制温度105 ℃,翻炒频率每分钟30次.验证结果与预测值之间的RSD为1.71%.结论 该试验的方法学考察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单,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可用于炒紫地榆炮制的优选,可为炒紫地榆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正交设计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制备工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比较不同原料配方对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感官指标的影响、不同复合稳定剂配方对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利用正交设计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的原料配方及稳定剂配方.方法 以当归多糖为原料,研制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当归多糖、甜菊糖苷、柠檬酸添加量的原料配比对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感官指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果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的复合稳定剂对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最终确定该饮料的优选配方参数.结果 在当归多糖添加量10.0%,甜菊糖苷添加量0.035%,柠檬酸添加量0.20%时获得了感官评分为(66.333±3.055)分的饮料原料;在此基础上果胶添加量0.015%,海藻酸钠添加量0.080%,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20%时获得了沉淀率预测值为2.272%,实际值为(2.339±0.111)%的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结论 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共同优化的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工艺合理可行,并成功制备出了棕色、澄清、酸甜适宜的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瘟化湿颗粒制备工艺优化及其质量一致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优化清瘟化湿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数为影响因素,黄芩苷含量、连翘苷含量、出膏率、挥发油体积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成型工艺.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物理指纹图谱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不同批次间颗粒质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 10 倍量水提取 2h,提取 3 次,综合评分为0.9914 分;最佳成型条件为糊精-麦芽糊精-微晶纤维素(1∶1∶1),药辅比 1∶0.8,润湿剂 85%乙醇.10 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有 18 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 0.997,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 0.99.结论 该工艺合理可行,不同批次清瘟化湿颗粒质量稳定,可用于进一步完善该制剂的质量一致性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芩滑石颗粒成型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优化黄芩滑石颗粒成型工艺.方法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辅(糊精)药比、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影响因素,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辅药比 1∶1,乙醇体积分数 75%,乙醇用量 38%,在 50℃下干燥 30 min,综合评分为 98.92 分.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黄芩滑石颗粒的成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