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囊蛋白-1调节铁死亡介导的线粒体稳态改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肾功能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微囊蛋白-1(caveolin-1,Cav-1)通过调节铁死亡介导的线粒体稳态来对2型糖尿病(T2DM)伴发高血压大鼠肾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HR+T2DM组、pCDNA3.1(+)-NC组和pCDNA3.1(+)-Cav-1组,每组10只.测定大鼠收缩压、空腹血糖值(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浓度、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肌酐、尿素氮含量,并计算尿清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肾组织中亚铁离子(Fe2+)、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氢乙锭(DHE)荧光染色法检测肾组织中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JC-1法)检测肾组织中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x-CT蛋白表达.结果 SHR+T2DM组收缩压(189.46±7.51)mmHg、FBG(23.46±1.28)mmol/L、FINS(1.62±0.15)mU/L、HOME-IR(1.52±0.13)、GHbA1C(689.31±45.81)nmol/L、血肌酐(83.69±4.25)mmol/L、尿素氮(19.32±2.54)mmol/L、UACR(76.51±8.09)、Fe2+(0.45±0.05)mg/g、丙二醛(58.32±3.26)nmol/L、活性氧含量23.46±1.84均高于对照组[(110.34±5.26)mmHg、(5.12±0.94)mmol/L、(0.68±0.07)mU/L、0.31±0.04、(310.48±23.26)nmol/L、(32.08±3.61)mmol/L、(6.89±1.86)mmol/L、8.31±0.94、(0.13±0.02)mg/g、(15.68±2.15)nmol/L、1.31±0.23],SOD活性(11.56±1.62)U/mg、MMP水平0.25±0.03、GPX4(0.35±0.04)和x-CT蛋白0.51±0.06表达均低于对照组[(35.61±2.17)U/mg、0.62±0.08、1.00±0.10、1.00±0.09](P<0.05);和SHR+T2DM组相比,pCDNA3.1(+)-Cav-1组收缩压(136.27±6.09)mmHg、FBG(10.37±1.05)mmol/L、FINS(0.91±0.10)mU/L、HOME-IR(0.64±0.08)、GHbA1C(426.17±25.94)nmol/L、血肌酐(51.36±3.87)mmol/L、尿素氮(10.71±2.18)mmol/L、UACR(38.62±4.18)、Fe2+(0.18±0.03)mg/g、丙二醛(21.39±2.64)nmol/L、活性氧含量5.47±1.06均明显降低,SOD活性(29.83±1.94)U/mg、MMP水平0.51±0.06、GPX4(0.86±0.09)和x-CT蛋白0.91±0.08表达升高(P<0.05).结论 Cav-1可通过抑制铁死亡来维持线粒体功能的稳态,进而对T2DM合并SHR大鼠的肾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网膜素-1、硫氧还蛋白1、小窝蛋白-1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血清网膜素-1(Omentin-1,OMTN)、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微创血肿清除术82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30d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48例)、预后不良组(n=34例),比较2组入院时血清OMTN、Trx1、Cav-1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Graeb脑室出血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预测价值,分析入院时各指标不同水平患者不良结局的危险度.结果 预后良好组OMTN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Trx1、Cav-1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不良组入院时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Graeb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Trx1、Cav-1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与Graeb评分呈正相关,OMTN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与Graeb评分负相关;各指标单独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均>0.6,但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857(P<0.05);入院时OMTN、Trx1、Cav-1高水平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0.242、2.462、3.440倍.结论 HICH患者入院时OMTN水平降低,血清Trx1、Cav-1水平升高,各指标联合检测对预后不良预测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评估HICH患者预后情况的辅助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Cav-1、YKL-40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陷窝蛋白1(Cav-1)与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组(<5 cm 3)、中梗死组(5~10 cm 3)和大梗死组(>10 cm 3),选择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av-1、YKL-40水平,并分析脑梗死体积与血清Cav-1、YKL-40水平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v-1与YKL-40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情况,分析血清Cav-1、YKL-40与预后之间相关性。 结果:不同梗死体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v-1、YKL-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 P<0.001)。血清Cav-1、YKL-40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r=0.854, P=0.004; r=0.867, P=0.00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Cav-1(以21.78 μg/L为诊断截断值)联合YKL-40(以158.69 ng/ml为诊断截断值)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5.59%,约登指数为0.532,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0.741~0.932),显著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 P<0.05),诊断效能最佳。随访8个月和12个月时,联合诊断结果阳性组患者发生死亡的比例以及mRS评分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 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v-1、YKL-40呈显著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对于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窝蛋白3在小鼠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小窝蛋白3(Cav-3)在小鼠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在体实验: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野生型小鼠16只,体质量18~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8):对照组(Control组)和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另取Cav-3 KO小鼠8只为Cav-3 KO+糖尿病心肌病组(Cav-3 KO+DCM组)。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100 mg/kg的方法制备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8周时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小鼠左心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随后处死小鼠取心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果。离体实验:小鼠来源的HL-1心肌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6):正常糖培养组(NG组)、高糖组(HG组)和高糖+甲基-β-环糊精组(HG+β-CD组)。高糖模型采用专用培养基加入50%葡萄糖至终浓度达到30 mmol/L,持续培养36 h。采用LDH、CCK8试剂盒评估细胞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与HL-1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结合免疫球蛋白(BiP)、C/EBP同源蛋白(CHOP)及剪接型X-box结合蛋白1(XBP1-s)的表达。 结果:在体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DCM组和Cav-3 KO+DCM组小鼠进食量、饮水量及心脏质量/体质量增加,EF和FS降低,LVESD和LVEDD升高,心肌BiP、CHOP和XBP1-s表达上调,Cav-3表达下调( 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与DCM组比较,Cav-3 KO+DCM组EF和FS降低,LVESD和LVEDD升高,心肌BiP、CHOP与XBP1-s表达上调,Cav-3表达下调( 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离体实验:与NG组比较,HG组和HG+β-CD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LDH活性升高,BiP、CHOP与XBP1-s表达上调,Cav-3表达下调( P<0.05);与HG组比较,HG+β-CD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LDH活性升高,BiP、CHOP和XBP1-s表达上调,Cav-3表达下调( P<0.05)。 结论:Cav-3表达下调会加重小鼠糖尿病心肌损伤,其机制与内质网应激过度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细胞转录组在晚期肺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晚期肺腺癌患者肿瘤细胞异质性,探索肿瘤细胞亚群转录组特性以寻找个体特异的治疗方案。方法:从人类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肺腺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芯片编号GSE123902,包含收集于2018年至2019年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手术切除的8例原发肺癌组织,3例脑转移样本,1例骨转移样本,1例肾上腺转移样本。过滤、鉴定并分离肿瘤细胞,对表达数据进行标准化、降维处理并根据表达模式对细胞进行聚类,利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探索不同肿瘤细胞亚群的表达特性。结果:共分离Ⅳ期肺腺癌原发灶肿瘤细胞211个,脑转移灶肿瘤细胞965个,骨转移灶肿瘤细胞659个,肾上腺转移灶肿瘤细胞14个。样本间比较涉及肿瘤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侵袭转移相关的基因和基因集,例如骨转移组明显上调的波形蛋白(VIM,logFC=3.185,校正后的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膜微囊蛋白-1(CAV-1,logFC=2.757,校正后的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样本分析中,脑转移和骨转移灶中均鉴定出耐药相关细胞亚群,存在多个耐药相关基因上调,包括脑转移细胞亚群中上调的载脂蛋白2(LCN2, logFC=1.822,校正后的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转移细胞亚群中上调的趋化因子1(CXCL1,logFC=1.604,校正后的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肿瘤细胞异质性,可为晚期肺腺癌患者寻找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ACNA1E基因突变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的重要病因之一为离子通道基因变异,其中包括 CACNA1E基因突变。 CACNA1E相关DEE病例首次报道于2018年,突变类型包含新发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及移码突变,但突变位点及类型与表型关系不明确,现对已报道的 CACNA1E相关DEE病例进行归纳,进一步探索 CACNA1E相关DEE临床表型与基因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之间的关系,同时回顾 CACNA1E相关DEE的可能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进展,为DEE的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柏调控铁死亡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柏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Herb数据库筛选黄柏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蛋白,并使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名称转化为基因ID。在GenCards、OMIM、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RA疾病靶点。利用FerrDb数据库收集铁死亡在激动物、抑制物和标志物3方面的基因。然后,利用Venny平台获取黄柏活性成分靶点基因、RA靶点基因和铁死亡相关基因的交集基因,并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RA-铁死亡"网络图。使用String和DAVID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PyMOL、AutoDock Vina软件和RCSB PDB数据库对活性成分与关键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11个黄柏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固醇、苦楝酮、烛毒素A、黄柏呈、掌叶大黄二蒽酮A、黄连宁、鬃毛酮、Kihadalactone A、尼洛替星、豆甾醇)和34个交集基因(PTGS2、AR、JUN、PRKCA、TGFB1、EGFR、CDKN1A、MAPK1、RB1、IL6、TP53、HIF1A、HSPA5、HMOX1、CAV1、IFNG、ALOX5、PTEN、NFE2L2、PARP1、PPARA、GSTM1、MTOR、PIK3CA、MDM2、MAPK8、GSK3B、SIRT1、DHODH、EZH2、AKR1C2、AKR1C1、STAT3、MAPK3)。预测得到TP53、JUN、STAT3、HIF1A、PTEN、SIRT1、EGFR、MTOR、MAPK3、AR 10个黄柏调控铁死亡抗RA的可能作用靶标,介导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药物的反应、HIF-1、FoxO和ErbB等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途径,从而对抗RA的发生及进展。对接结果显示,关键基因与其对应的黄柏活性成分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结论:黄柏可能通过铁死亡效应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种作用机制治疗R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沉默小窝蛋白1对棕榈酸作用下的胰岛β细胞存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1)对棕榈酸作用下的胰岛β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Cav1沉默的小鼠胰岛素瘤NIT-1细胞株和小鼠原代胰岛(Cav1-shRNA组),以空载体病毒组作为对照组(Ctrl-shRNA),并设空白对照组,各组均分别加入脱脂牛血清白蛋白和棕榈酸(0.5 mmol/L)处理24 h及48 h,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及Hoechst33342/碘化丙啶(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采用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棕榈酸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0.89±0.10比0.24±0.04, t=13.49, P<0.01),P18、P19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1.00±0.09比1.30±0.04、1.00±0.04比1.37±0.13, t=5.28、4.71,均 P<0.05;0.87±0.04比1.48±0.05、1.02±0.06比1.41±0.07, t=16.50、7.33,均 P<0.0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6、Caspase-9和Caspase-1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1.00±0.04比1.57±0.08、1.01±0.15比1.57±0.20、1.02±0.19比1.57±0.09, t=11.04、3.88、4.53,均 P<0.05),蛋白表达也明显上调(0.86±0.10比1.28±0.11、0.69±0.01比0.86±0.06、0.70±0.02比1.18±0.01, t=4.89、4.84、37.18,均 P<0.01)。而Cav1-shRNA+棕榈酸组细胞存活率较Ctrl-shRNA+棕榈酸组显著上升(0.53±0.10比0.26±0.08, t=4.71, P<0.01),P19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1.53±0.18比0.66±0.04、1.48±0.05比0.70±0.02, t=8.17、25.09,均 P<0.01);Caspase-6、Caspase-7、Caspase-9和Caspase-12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1.82±0.11比1.03±0.07、1.43±0.24比0.42±0.15、1.41±0.22比0.51±0.18、1.45±0.18比0.42±0.13, t=5.48~10.49,均 P<0.01),蛋白表达也下调(0.99±0.14比0.63±0.11、0.90±0.14比0.62±0.04、0.90±0.02比0.60±0.04、1.30±0.01比0.65±0.04, t=3.50~27.31,均 P<0.01)。 结论:Cav1沉默可以通过影响胰岛β细胞Caspase家族,促进其增殖、减少棕榈酸作用下的β细胞凋亡,保护脂毒性下胰岛β细胞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嗜酸乳杆菌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嗜酸乳杆菌改善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假伤组、TBI组、TBI+嗜酸乳杆菌组,每组30次。TBI组、TBI+嗜酸乳杆菌组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TBI后肠动力不足模型,假伤组只开颅骨骨窗不进行打击。假伤组及TBI组灌胃0.5 ml嗜酸乳杆菌培养基,TBI+嗜酸乳杆菌组灌胃0.5 ml嗜酸乳杆菌混悬液(约含菌1×10 10CFU)。各组每天灌胃1次,其余时间自由饮食水。分别在伤后1,3,7 d取末端回肠组织(距离盲肠1.5 cm),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20 kDa肌球蛋白轻链(p-MLC20)水平,ELISA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活性及L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Cav1.2)、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兰尼碱受体3(RyR3)蛋白表达。 结果:(1)TBI组1,3,7 d的p-MLC20水平为(530.6±101.5)ng/ml、(566.8±86.9)ng/ml、(635.2±129.6)ng/ml,较假伤组的(813.7±148.9)ng/ml、(802.6±151.2)ng/ml、(805.5±139.9)ng/ml显著降低( P均<0.05);而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p-MLC20水平为(790.7±59.4)ng/ml、(769.8±85.4)ng/ml、(731.8±82.9)ng/ml,显著高于TBI组( P均<0.05)。(2)TBI组1, 3, 7 d的MLCK活性为(29.4±5.0)U/L、(31.2±3.4)U/L、(30.7±2.4)U/L,明显弱于假伤组的(44.9±6.1)U/L、(44.6±1.7)U/L、(45.1±3.7)U/L( 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MLCK活性为(35.2±3.1)U/L、(38.7±3.9)U/L、(34.7±2.9)U/L,较TBI组明显增强( P均<0.05)。(3)TBI组1, 3, 7 d的Cav1.2表达量为(1.7±0.4)ng/L、(2.3±0.4)ng/L、(2.9±0.5)ng/L,明显低于假伤组的(5.8±0.6)ng/L、(5.6±0.6)ng/L、(5.7±0.7)ng/L ( 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Cav1.2水平为(2.8±0.6)ng/L、(4.7±0.6)ng/L、(4.9±0.5)ng/L,较TBI组明显升高( P均<0.05)。TBI组1, 3, 7 d的IP3R表达量为(12.4±2.5)μg/L、(15.7±3.0)μg/L、(16.3±3.1)μg/L,明显低于假伤组的(30.3±3.0)μg/L、(31.9±2.6)μg/L、(32.1±1.7)μg/L( 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 d的IP3R表达量为(13.1±1.9)μg/L,与TBI组的(12.4±2.5)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BI+嗜酸乳杆菌组3 d和7 d的IP3R表达量为(18.4±2.4)μg/L、(22.9±2.8)μg/L,较TBI组明显升高( P均<0.05)。TBI组1,3,7 d的RyR3表达量为(30.8±4.4)pg/ml、(29.1±3.6)pg/ml、(27.9±2.9)pg/ml,明显低于假伤组的(43.5±3.2)pg/ml、(44.9±2.9)pg/ml、(44.2±2.0)pg/ml ( 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RyR3表达量为(33.3±2.5)pg/ml、(30.4±2.3)pg/ml、(30.2±2.4)pg/ml,与TB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嗜酸乳杆菌可提高TBI小鼠肠道平滑肌p-MLC20水平,增强MLCK活性,促进Cav1.2、IP3R、RyR3表达,从而保证钙依赖性通路信号的正常传导,可能是其改善TBI小鼠肠道平滑肌收缩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兔抗长爪沙鼠免疫球蛋白G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兔抗长爪沙鼠免疫球蛋白G1(IgG1)和IgG2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用于蛋白质免疫印迹(WB)和ELISA检测。方法:利用质粒-大肠埃希菌系统分别高效表达密码子优化的长爪沙鼠免疫球蛋白IgG1和IgG2重链恒定域CH2和CH3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分离并纯化获得相应的兔多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后分别作为一抗应用于WB和作为二抗应用ELISA。结果:IgG1和IgG2重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可高效表达并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I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4 800和21 200,与预期相符。其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可诱导兔产生相应的多克隆抗体,HRP标记后用于WB可以特异性地识别重组蛋白长爪沙鼠IgG1-CH23和IgG2-CH23,用于ELISA能检测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长爪沙鼠后诱导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结论:成功制备了兔抗长爪沙鼠免疫球蛋白IgG1和IgG2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为长爪沙鼠特异性抗体血清学检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