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PP及柯氏模型优化"互联网+中医护理"护士培训的行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以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context,input,process and product,CIPP)及柯氏模型为导向的"互联网+中医护理"岗前培训评估体系的行动研究是否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培训效果。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2019至2020年211名"互联网+中医护理"护士为研究对象,组建行动小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收集的资料,行动小组构建"互联网+中医护理"培训方案、"互联网+中医护理"编制要求、"互联网+中医护理"流程的案例优化方案和"互联网+中医护理"的评价模型。培训结束后通过成绩比较、发放自制调查问卷,比较护士知识技能和相关态度、对培训项目总的反应和感受,以及主管领导、医护人员、服务对象对护士工作表现的评价。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培训后理论成绩为(85.16±6.22)分、案例考核成绩为(81.22±7.03)分,高于培训前理论成绩(61.23±12.90)分、案例考核成绩(59.54±14.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自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护士培训后理论知识技能、相关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培训过程中、培训结束时对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实施、培训保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培训后,主管领导、医护人员、服务对象对护士工作表现的评价在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工作过程、学习能力等方面均有改善,改善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行动研究是一种有效地持续改善护理培训的研究方法,基于CIPP及柯氏模型通过行动研究构建的"互联网+中医护理"护士优化方案可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评估指标体系。方法:该研究为定性研究。2023年9—12月,以背景-投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型(CIPP模型)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指标体系,遴选北京市从事临床医学教学管理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专家20名,通过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制定最终的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95.0%、95.0%。3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均>0.70。第1轮专家函询的指标重要性、可行性协调系数分别为 0.123和0.100(均 P<0.001),第2轮分别为0.064和0.068(均 P>0.05),第3轮分别为0.149和0.221(均 P<0.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评估指标包括资质与条件、教学组织与制度、师资队伍、运行管理和质量监控5项一级指标,基本条件、科室设置、教学设施、教学组织、教学制度等11项二级指标和资质、规模、必备科室、条件科室、基本教学设施等25项三级指标。5项一级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资质与条件(0.333)、教学组织与制度(0.167)、师资队伍(0.167)、运行管理(0.167)、质量监控(0.167);11项二级指标中,权重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基本条件(0.163)、科室设置(0.104)、教学组织(0.084)、师资要求(0.084)、基层实践轮转管理(0.084);25项三级指标中,权重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资质(0.083)、质量监控过程(0.082)、规模(0.081)、必备科室(0.053)、条件科室(0.051)。 结论:该研究构建了北京市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IPP评估模型在耳鼻喉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耳鼻喉科低年资护士培养中实施基于CIPP评估模型构建的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8年4月—2020年5月接受培训的80名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4月—2019年3月接受传统培训的4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5月接受基于CIPP评估模型构建的专科护士培养方案培训的4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耳鼻喉科核心能力及培训合格率。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培训合格率为92.50%(37/40),对照组合格率为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CIPP评估模型构建的专科护士培养方案,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继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使医院长久发展,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IPP模型结合整合式带教在肿瘤内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决策导向评价模型[背景(contex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和成果(product)评价,简称CIPP],结合整合式带教在肿瘤内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参与规范化培训的98名规培生纳入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49名规培生予以常规带教,观察组49名规培生予以CIPP模型结合整合式带教。比较两组规培生的出科成绩和主观学习效果评价,并且评估观察组规培生培训前、培训后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规培生的理论测试成绩、实践操作测试成绩、总分均上升( t=2.95、17.04、3.55; P=0.004、<0.001、0.001);培训实施后观察组规培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培训后( t=2.89、3.55、3.37、3.20、3.13、2.67、3.06、3.13; P=0.005、0.001、0.001、0.002、0.002、0.009、0.003、0.002);观察组规培生主观学习效果评价评分高于对照组( t=3.46、3.56、2.83、2.85、2.57、3.07; P=0.001、0.001、0.006、0.005、0.012、0.003)。 结论:基于CIPP模型结合整合式带教可以提高肿瘤内科规培生的出科成绩,改善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主观学习效果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IPP理论视角下助产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构建助产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决策导向型评估模型(CIPP)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和课题小组讨论初步形成助产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于2023年4~7月,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来自全国6个省份的21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构建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5和0.82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21、0.234(P<0.05),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最终构建的助产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在CIPP理论视角下构建的助产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客观评价助产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CIPP模型的全科基层实践基地指导医师门诊教学能力提升项目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基层实践基地指导医师的门诊教学能力是关系到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多个地区开展了社区全科师资培训项目,但缺少采用综合方法评价项目实施情况的相关研究.目的 探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的实施现状与阻碍因素,为制定问题导向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和策略支持.方法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1 月,基于CIPP模型,使用内容分析法、专家会议法、深度访谈法、专家评分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 4 个方面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评估.结果 政策文件分析和文献回顾结果表明,社区师资培训是受到国家卫生政策大力支持的医疗人才培养计划,且目前在国内已有广泛的实践基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制度基本涵盖了社区全科师资培训的内容和过程规范,基层实践基地制定的考核和激励制度缺乏实施细则,2021 年 5 月—2022 年 1 月,10 名基层指导医师共完成了 57 人次社区教学门诊,每人参加4~7轮次,人均门诊教学能力评价得分从第1轮次的(78.6±5.7)分提升至第7轮次的(87.8±4.5)分.基层指导医师和全科住院医师对"教学场地与设备""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的满意度均超过90%,但基层指导医师对"教学激励制度"的满意度仅为20%.参与项目培训的受访者反映目前存在的主要阻碍因素是"教学相关激励制度不健全""教学门诊患者招募困难"与"培训内容适用性不足".结论 "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初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下一阶段的培训中需要结合基层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持续地改进培训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培训评估模型应用于医学培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介绍了柯氏模型和CIPP模型在医学培训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分析各模型在不同评估层次的具体应用情况,旨在为培训评估模型的应用提供参考.提出在医学培训中联合应用柯氏模型和CIPP模型进行评价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集中救治护理应急培训方案构建及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集中救治护理应急培训方案并推进实践,为建立健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人员培养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CIPP模型的背景、输入、过程、产出评估及柯式模型的行为层、结果层评价,构建护理人员"岗前-在岗"两阶段双向式培训方案,对1318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储备及在岗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结果 1318名护理人员均参与隔离病区工作,无护理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入隔离病区1周后812名护理人员发回调查问卷,对培训满意731人(90.02%),认为能够胜任隔离病房岗位工作773人(95.20%).结论 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岗前-在岗"两阶段双向式应急培训能快速培养胜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的护理人员,提升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国内外社会急救培训评估情况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前全球心脏骤停率高,但是幸存率较低.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抢救,患者的存活率将大大提高.各国各地都正在开展公众的急救培训,对于这些急救培训,需要有系统的、科学的工具来进行评估.目前所提出的系统性培训评估模型包括Kirkpatrick的四层次模型、Kaufman的五层次评估、CIPP模型、CIRO方法和Phillips的五层次ROI框架模型.而目前国内外用于急救培训评估的模型主要是Kirkpatrick的四层次模型,但是相关研究依旧比较缺乏,且评估的具体内容差异较大.未来的研究需要利用既定的培训评估模型制定针对社会急救培训的评估内容,针对不同模型的不同层次制定具有信度效度的统一量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