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中心六年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特点及血培养阳性菌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7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血培养阳性菌株及药敏结果。结果:127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134株细菌或真菌,以革兰阴性菌株为主,占67.16%(90/134)。革兰阴性菌中以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38.81%(52/134)和20.15%(27/134),而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占8.21%(11/134),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10.45%(14/134)。患儿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静脉血糖及动脉血乳酸较正常值均明显升高;革兰阳性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革兰阴性菌感染及真菌感染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降钙素原在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革兰阳性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但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仅有50%。革兰阴性菌株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仅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到50%;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类及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敏感率高,仅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 唑的耐药率为50%。真菌菌株不多,大部分抗真菌药物对血培养阳性真菌均有效。 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患儿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对一般抗生素耐药性较高,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其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可疑临床感染孕产妇微生物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可疑临床感染孕产妇微生物菌群结构、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为孕产妇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针对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和住院的可疑临床感染孕产妇微生物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产科门急诊患者及住院患者检出的病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菌株鉴定,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从3 225例孕产妇的3 781个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出4 086株阳性菌株,其主要来源于分泌物标本1 670个(44.17%),包括宫颈分泌物767个、外阴阴道分泌物423个、会阴伤口分泌物318个和宫腔分泌物117个。所有菌株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1 728株(42.29%)],其次为酵母菌属[901株(22.05%)]、链球菌属[429株(10.50%)]、肠球菌属[377株(9.23%)]和葡萄球菌属[300株(7.34%)]。肠球菌属在阳性菌中的占比由2016年的第5位升高至2019年的第3位,而葡萄球菌属由2016年的第4位降至2019年的第5位。药敏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均大于90%,但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敏感率均低于35%。所有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均>98%,但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均<56%。2016年至2019年期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钠及头孢曲松敏感性无明显变化,约为65%。白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及氟康唑的敏感率由90%左右逐渐下降至56%左右。肠球菌属中以粪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及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90%。结论: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可疑感染孕产妇最常见菌,对头孢呋辛钠及头孢曲松保持较稳定敏感性。白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及氟康唑的敏感性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相对较高的耐药率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随时间变迁,肠球菌属在所有阳性菌中占的比例明显上升,与此同时葡萄球菌属反而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鼠疫耶尔森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建立鼠疫菌MIC测定方法,掌握常用抗生素对鼠疫菌的抑菌范围,为鼠疫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Labor Standard Institution,CLSI)药敏试验方法中的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硫酸卡那霉素、硫酸链霉素、头孢曲松钠、氨苄青霉素钠、氯霉素、盐酸壮观霉素、头孢呋辛钠、盐酸四环素共11种抗菌药物对118株鼠疫菌的MIC,并计算MIC 50、MIC 90(能抑制50%、90%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以纸片扩散法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观察两者的一致性。118株鼠疫菌分离自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由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保存。 结果:检测的118株鼠疫菌,未发现具有单个或多个抗菌药物抗性的菌株,与纸片扩散法结果一致,并获得11种抗菌药物对118株菌的MIC 50、MIC 90。 结论:成功建立了鼠疫菌MIC测定方法,该方法能高通量测定抗菌药物对鼠疫菌的MIC,评价鼠疫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实验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烧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的单中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单中心烧伤病房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对细菌耐药有无影响。方法: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烧伤病房近9年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细菌标本采集自2010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者的创面、导管、血液、粪便、尿液、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用规定日剂量频数(DDDs)/(1 000人天)来统计。结果:(1)细菌检出构成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第一位,但对糖肽类抗菌药物都敏感。2018年肺炎克雷伯菌(19.8%),铜绿假单胞菌(11.9%),鲍曼不动杆菌(11.5%)为革兰阴性菌前三位;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构成比显著上升( R2=0.861, P<0.001)。(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 R2=0.447, P=0.049)、环丙沙星( R2=0.663, P=0.008)耐药率显著上升;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 R2=0.999, P=0.018)、美罗培南( R2=0.999, P=0.023)、环丙沙星( R2=1.000, P=0.010)耐药率显著上升;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没有显著变化。(3)美罗培南( R2=0.492, P=0.035)使用强度显著上升,环丙沙星使用强度显著下降( R2=0.572, P=0.018)。(4)碳青霉烯类使用强度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胞哌酮舒巴坦( r=0.733, P=0.02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r=0.684, P=0.042)、头孢呋辛( r=0.821, P=0.023)、头孢他啶( r=0.741, P=0.022)、亚胺培南( r=0.718, P=0.029)、美罗培南( r=0.690, P=0.040)、阿米卡星( r=0.750, P=0.020)耐药率呈正相关。(5)环丙沙星使用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头孢他啶( r=-0.751, P=0.020)、环丙沙星( r=-0.873, P=0.002)耐药率呈负相关,与肺炎克雷伯菌的头孢呋辛( r=-0.767, P=0.044)、头孢他啶( r=-0.712, P=0.031)、亚胺培南( r=-0.780, P=0.013)、美罗培南( r=-0.793, P=0.011)、环丙沙星( r=-0.871, P=0.002)、磺胺甲 唑/甲氧苄啶( r=-0.793, P=0.011)耐药率呈负相关。 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会诱导肺炎克雷伯菌产生多重耐药;从环丙沙星用药强度与细菌耐药性变化看,单纯强制限制某种抗菌药物使用策略可能不能恢复细菌对它的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起广泛耐药伤寒暴发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一起广泛耐药伤寒暴发的临床特征,为耐药性伤寒诊治提供经验。方法:纳入2022年1月27日至2月15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就诊的7例广泛耐药伤寒确诊患者。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敏感试验、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7例广泛耐药伤寒患者中,男3例,女4例,其中1例为孕妇(妊娠32周),年龄为(29.8±6.8)岁,范围为22~42岁。发热7例,热程为6~20 d,腹泻5例,无玫瑰疹、淡漠面容及相对缓脉等伤寒特异性表现。4例并发肠出血,6例并发肝功能损伤。6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消失/减少,2例白细胞计数降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示,7株伤寒沙门菌株均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喹诺酮类、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7例患者入院前均有抗菌药物使用史,入院后1例予静脉滴注头孢唑肟治疗7 d,出院后予头孢克肟口服7 d序贯治疗;6例患者予静脉注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14 d。经治疗,所有例患者的血/粪便培养均转阴,好转出院。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脾脓肿。7例患者均为北京市同一公寓住户,且潜伏期内公寓有断水及水质浑浊异味现象,考虑为水源性传播引起的伤寒暴发。结论: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伤寒典型临床表现缺乏,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上升,广泛耐药伤寒应选用适当抗菌药物并延长抗感染疗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莫西沙星前房注射预防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POE)是一种罕见的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033%~0.11%。近几年有大量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系列病例分析研究指出,白内障术毕前房注射抗生素可有效降低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其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头孢呋辛、万古霉素和莫西沙星。由于全球各地POE致病菌种类、抗生素的可获得性、成本效益等因素存在差异,药物的选择也存在很大差异。前房内注射抗生素引起的不良事件屡见发生,包括过量注射头孢呋辛导致的黄斑水肿、视网膜血管渗漏和葡萄膜炎,万古霉素引起出血性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等并发症。莫西沙星作为第4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性眼内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本文着重归纳了近5年前房注射抗生素预防POE研究结果,就莫西沙星在细菌性眼内炎预防、药物安全性、前房药物持续时间以及成本效益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含头孢呋辛方案治疗青霉素过敏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含头孢呋辛与含阿莫西林的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的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头孢呋辛在青霉素皮试阳性的 H. pylori感染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H. pylori专病门诊接受 H. pylori初次根除治疗的患者共498例,根据青霉素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结果分为两组,即阿莫西林组(含阿莫西林)和头孢呋辛组(含头孢呋辛)。阿莫西林组纳入394例患者,治疗方案为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阿莫西林胶囊1 g、克拉霉素缓释片500 mg,2次/d,口服。头孢呋辛组纳入104例患者,治疗方案为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头孢呋辛酯片500 mg、克拉霉素缓释片500 mg,2次/d,口服。治疗时间均为14 d,治疗结束后4~8周复查 13C尿素呼气试验。按意向性治疗集(ITT)分析和符合方案集(PP)分析比较两组的根除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在ITT和PP分析中,阿莫西林组根除率分别为84.3%(332/394,95%置信区间80.6%~87.6%)和90.5%(332/367,95%置信区间87.2%~93.3%),头孢呋辛组根除率分别为62.5%(65/104,95%置信区间52.7%~71.7%)和69.1%(65/94,95%置信区间58.8%~78.7%),阿莫西林组根除率均高于头孢呋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4.11、28.44,均 P<0.001)。阿莫西林组和头孢呋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43/394)和14.4%(15/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头孢呋辛+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在青霉素过敏的 H. pylori感染患者中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根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oston Ⅱ型人工角膜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难治性角膜融解穿孔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31岁女性因右眼角膜移植术后5个月热泪涌出3 d就诊。患者4年前因盆腔炎性反应静滴头孢呋辛钠及甲硝唑后出现双眼红痛、干涩、畏光,伴有高热及全身皮疹及表皮剥脱,指甲脱落,眼、口腔等多处黏膜溃烂。后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全身糖皮质激素冲击及局部药物治疗,眼部干燥并逐渐加重,尽管局部给予持续人工泪液及绷带镜等治疗,仍先后发生双眼角膜溃疡穿孔。经多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药物治疗无法阻止溃疡和角膜融解,因双眼角膜穿孔入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5 cm手动,眼压中度降低,结膜囊狭窄,角膜广泛混浊水肿,溃疡直径约8 mm,下方近角膜缘约2 mm×5 mm的角膜穿孔。左眼视力无光感,角膜中央溃疡直径约8 mm,后弹力层膨出,无前房,眼球萎缩。B超显示右眼脉络膜脱离。行右眼眼内探查、玻璃体切除、异位角巩膜载体BostonⅡ型人工角膜植入术、青光眼阀植入术、自体耳软骨植入术、结膜遮盖术,左眼板层角膜移植、结膜遮盖术。术后右眼-6.50 DS矫正至0.12,眼压正常,眼表稳定。左眼视力无光感,眼表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2020年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8—2020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梅州市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16例、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4例、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4例、综合性重症监护室(GICU)53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9例、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1例。分析医院感染率、标本来源及病原菌分布、耐药菌检出情况。结果:2018年、2019年、2020年ICU医院感染率分别为0.39%、0.44%、0.30%,总感染率为0.39%。87例ICU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标本(45.98%)、尿标本(24.14%)、血液标本(13.79%)。共检出87株病原菌,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43.68%,38/87),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4.14%,21/87);SICU、GICU检出病原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87株病原菌均为耐药菌株,以ESBL阳性菌株检出率最高,其次为XDR广泛耐药菌株。SICU、CICU、GICU、NSICU均以ESBL阳性菌株检出率最高。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菌株均为产ESBL阳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MRSA阳性菌株;鲍曼不动杆菌中XDR广泛耐药菌株检出率最高,占71.43%(15/21),其次为MDR多重耐药菌株,占19.05%(4/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辛、哌拉西林舒巴坦分别在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感染中使用率较高,头孢噻肟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使用率较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替考拉宁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使用率较高。结论:梅州市人民医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总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则以ESBL阳性菌株最常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围术期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围术期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为围术期安全、合理使用头孢呋辛提供参考。调取2011—202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围术期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同时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2年5月31日关于围术期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汇总分析。共计纳入患者31例,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2021年围术期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12例,检索数据库共获得相关文献16篇(涉及19例患者)。4例患者性别和年龄情况不详,其余27例患者中有男性13例(48.1%),女性14例(51.9%),年龄以60岁以上居多(16例,59.3%)。在所有的31例患者中,9例患者(29.0%)有药物过敏史;5例患者(16.1%)在用药前进行了皮试且结果均为阴性;28例(90.3%)为静脉滴注给药,给药剂量有所不同;22例患者(71.0%)在麻醉用药后发生过敏性休克,其中20例(64.5%)发生在麻醉后10 min内;主要临床表现有低血压、呼吸困难、皮疹、心动过速等。患者经停药和积极抢救后均好转,无死亡病例。过敏史及皮试结果对头孢呋辛所致围术期过敏性休克的预示作用有限;在围术期应用头孢呋辛时应提高警惕,给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过敏性休克抢救准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