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至2019年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患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流行特征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在区的3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腹泻病原主动监测情况,使用冷增菌法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分析菌株生物/血清型、毒力基因型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率的比较。结果: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腹泻患者12 941例,0.7%(88/12 941)患者经确认感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67.0%(59/88)患者为单一感染,33.0%(29/88)患者为混合感染。年度病原检出率呈升高趋势(0.3%~1.2%)。<5岁年龄组(1.1%,37/3 218)和春季(1.1%,32/2 998)检出率最高(χ 2分别为18.64和9.76, P<0.05)。58.0%(51/88)患者的粪便性状为水样便,15.9%(14/88)患者有发热症状,14.8%(13/88)患者有呕吐症状。3/O:3型为优势菌型(53.4%,47/88),其次为1A/O:8型(15.9%,14/88)和1A/O:5型(6.8%,6/88)。3/O:3型在<5岁年龄组占比89.2%(33/37)。所有3/O:3型菌株4种致病性毒力基因( ail、 ystA、 yadA、 virF)均阳性,11/14的1A/O:8型菌株和4/6的1A/O:5型菌株 ystB基因阳性。对氨苄西林(80.7%,71/88)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1.6%,63/88)的耐药率最高,63.6%(56/88)菌株为多重耐药。3/O:3型和非3/O:3型菌株间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萘啶酸、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分别为14.68、43.80、41.86、30.54、5.07, P<0.05)。 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儿童中的检出率高于成人,优势菌型为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的3/O:3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lizarov外固定结合碎骨技术治疗胫骨营养不良型骨不连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结合断端碎骨技术治疗胫骨营养不良型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胫骨营养不良型骨不连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为32~61岁,平均44.6岁。本次入院前最后一次手术固定方式:组合外固定支架固定6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5例。本次入院前最后一次手术至本次手术时间为9~26个月,平均14.2个月。11例患者均采用Ilizarov外固定结合断端碎骨技术治疗。术后第2天扶双拐下床逐渐负重行走,术后2个月扶单拐行走,术后3个月弃拐、正常负重行走。记录患者的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骨愈合时间及疗效等。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20.0个月)随访。Ilizarov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6个月。4例患者出现针道轻度感染,应用生理盐水清洗针道后愈合;2例患者出现针道中度感染,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周并用生理盐水清洗针道后愈合。所有患者骨不连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6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协会骨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协会肢体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2例。结论:Ilizarov外固定结合断端碎骨技术治疗胫骨营养不良型骨不连的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项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耐药在中国是一个愈发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 H. pylori感染的治疗。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需要根据当地或个体的抗生素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数据以指导个体化的治疗。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CCHpMM)郜恒骏教授团队牵头进行了这项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调查中国 H. pylori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研究从中国5个地区(9个CCHpMM分中心)的 H. pylori感染者的胃活检样本中分离培养 H. pylori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检测,并评价了两者的一致性。该研究成功分离和培养了4 242株 H. pylori,成功率为84.43%。耐药表型结果显示 H. pylori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的原发和继发耐药率分别为37.00%和76.93%、34.21%和61.58%、2.20%和6.12%、1.61%和3.11%、1.18%和3.31%、87.87%和93.48%。甲硝唑/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双重耐药率分别为43.6%、38.4%和26.1%。 H. pylori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基因型主要是23S rRNA第2 143和2 143位碱基、gyrA基因第87和91位氨基酸的突变,与耐药表型的Kappa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0和0.78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龈卟啉单胞菌持留菌通过上调叉头盒转录因子1信号通路诱发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牙龈卟啉单胞菌(Pg)持留菌(Ps)对巨噬细胞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Pg(ATCC 33277)悬浮培养和生物膜培养至对数末期(72 h)后,不使用药物处理以及使用高浓度甲硝唑(100 mg/L)和(或)阿莫西林(100 mg/L)处理不同时间,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甲硝唑组、阿莫西林组、甲硝唑+阿莫西林组,采用血平板计数法检测Ps生成数量,细菌活死染色检测Ps的生存状态;使用Pg和甲硝唑处理的PgPs(M-PgPs)刺激巨噬细胞,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不经任何处理)、Pg组、M-PgPs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菌进入细胞内部的情况;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内炎症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通过RT-qPCR检测巨噬细胞叉头盒转录因子1(FOXO1)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利用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FOXO1在巨噬细胞内的分布情况。使用FOXO1抑制剂(Fi)和激活剂(Fa)处理巨噬细胞后,用Pg和M-PgPs刺激巨噬细胞,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不经任何处理)、Pg组、M-PgPs组、Fi组、Fi+Pg组、Fi+M-PgPs组、Fa组、Fa+Pg组和Fa+M-PgPs组,通过RT-qPCR和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内炎症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悬浮培养和生物膜中的Pg经过高浓度的甲硝唑和(或)阿莫西林处理后,均无法被完全杀灭,且存活的Ps可重新生长形成菌落;Pg和M-PgPs均可进入巨噬细胞内部且巨噬细胞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量[Pg组分别为(2 392±188)、(162±29)、(5 558±661)、(789±155)μg/L;M-PgPs组分别为(2 415±420)、(155±3)、(5 732±782)、(821± 176)μg/L]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485±140)、(21±9)、(2 332±87)、(77±7)μg/L](均 P<0.01)。同时,Pg和M-PgPs均可促进巨噬细胞内FOXO1入核,巨噬细胞内FOXO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FOXO1、B细胞淋巴瘤6和Krüppel样转录因子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 P<0.05)。另外,Fi+Pg组IL-1β、IL-6、IL-8和TNF-α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 081±168)、(70±8)、(1 976±544)、(420±47)μg/L]均显著低于Pg组[分别为(4 411±137)、(179±6)、(5 161±929)、(934±24)μg/L](均 P<0.05);Fi+M-PgPs组IL-1β、IL-6、IL-8和TNF-α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 032±237)、(74±10)、(1 861±614)、(405±32)μg/L]均显著低于M-PgPs组[分别为(4 342±314)、(164±17)、(4 438±1 374)、(957±25)μg/L](均 P<0.05)。相反,Fa+Pg组IL-1β、IL-6、IL-8和TNF-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8 198±1 825)、(431±28)、(8 919±650)、(2 186±301)μg/L]以及Fa+M-PgPs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8 159±2 627)、(475±26)、(8 995±653)、(2 255±387)μg/L]均显著高于Pg组和M-PgPs组(均 P<0.05)。 结论:PgPs对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表现出高度耐药性;M-PgPs通过上调FOXO1信号通路诱发巨噬细胞的免疫炎症反应,该作用与未经药物处理的Pg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颈面部放线菌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现报道1例以反复颈部肿物及间断发热7月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面部放线菌病病例,患儿入院后结合脓液穿刺病理涂片及脓液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最终诊断为颈面部放线菌感染,确诊后先后予长疗程静脉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儿科医师需提高对罕见放线菌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质子泵抑制剂和阿莫西林双联方案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是全球重要卫生健康问题,临床上大量患者需进行根除治疗。然而,随着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的明显升高,现有根除方案疗效显著下降,根除治疗形势日趋严峻,亟需开发安全、高效、可广泛应用的新方案。近期,4次/d口服的质子泵抑制剂和阿莫西林双联方案以其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其历史、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优缺点等进行了综述,有利于指导未来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肺放线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肺放线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儿童”或“小儿”和“肺放线菌病”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以“pulmonary”或“thoracic”和“actinomycosis”和“pediatric”或“children”或“child”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1975年1月至2020年1月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 男,12岁6月龄,因“咳嗽伴胸痛20 d余”收入院,病初3 d有发热,外院胸部CT示“右肺中叶炎性病变,不除外空洞形成”,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且1次灌洗液示结核杆菌DNA阳性,但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均阴性。入院后患儿有咳嗽伴胸痛,体温正常,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液送检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检测出放线菌属(检出序列数222),格雷文尼放线菌(检出序列数185)。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针静脉滴注抗感染2周,出院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周,随访至2020年4月患儿无临床症状,且胸部影像学提示病变已明显吸收好转。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外文文献8篇,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共报道62例肺放线菌病患儿,文献报道最小年龄为27月龄。该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胸壁肿物(8例)、咳嗽(23例)、疼痛(胸部、背部、肩部、腋窝)(24例)、发热(25例)、体重下降(26例)等。结论:儿童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临床上极易误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有助于确诊,经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品与环境中豚鼠气单胞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毒力和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食品与环境中49株豚鼠气单胞菌菌种鉴定、毒力与耐药性检测。方法:VITEK、API 20NE生化鉴定, gyrB、 rpoD系统发育分析;PCR检测 act、 alt、 ast、 lip、 ahp、 aerA、 hlyA、 ompA1、 fla基因;AST-GN16药敏试验。 结果:生化鉴定为豚鼠/嗜水气单胞菌株54株,经系统发育分析豚鼠气单胞菌49株,嗜水气单胞菌4株,中国台湾省气单胞菌1株。毒力基因 alt、 lip、 ompA1、 fla、 act、 aerA、 hlyA检出率依次为100.00%、100.00%、79.59%、14.29%、2.04%、2.04%、2.04%,未检出 ast、 ahp;存在4种毒力基因组合,优势组合为 alt/ lip/ ompA1(32/49)。豚鼠气单胞菌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安曲南耐药率依次为79.59%、14.29%、10.20%、6.12%、4.08%、4.08%、2.0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呋喃妥英均敏感;2株多重耐药菌株。 结论:gyrB、 rpoD可有效鉴定豚鼠/嗜水气单胞菌, rpoD可区分近亲缘关系豚鼠与中国台湾省气单胞菌;所有豚鼠气单胞菌均携带2种以上毒力基因,1株环境源菌携带7种毒力基因;青霉素类普遍耐药,产生β-内酰胺酶是最主要耐药机制;未发现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呋喃类耐药菌株;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存在多重耐药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锡地区儿童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耐药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江苏省无锡地区儿童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耐药性的影响,为后续DGR患儿抗HP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因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于无锡市儿童医院消化科门诊且接受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HP检查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分为DGR组(217例)和不伴DGR的对照组(1 252例),对其年龄、性别、HP感染率及腹痛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 469例患儿,中位年龄11(9,14)岁,男808例(55.0%),女661例(45.0%)。HP感染共检出322例(21.9%)。DGR组患儿中位年龄高于对照组[13(11,15)岁比11(8,14)岁, P<0.001];不同年龄段间DGR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年龄段DGR发病率增加( χ2=45.963, P<0.001)。DGR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及是否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DGR组患儿检出HP阳性47例(22.0%),对照组检出HP阳性275例(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P分离培养阳性并行菌株体外药敏试验256例,发现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及盐酸四环素的单一及联合耐药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大龄儿童更易发生原发性DGR。DGR对HP的感染及耐药性没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00年以来国内和国外关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为消化系统疾病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中、英文文献,时间跨度为2000年—2021年。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Citespace.6.1.R2软件中,对作者、国家和机构、关键词、被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2 824篇,英文文献1 885篇。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为胡伏莲和Gisbert JP,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是北京大学第一医学院和美国贝勒医学院。中文文献中介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有克拉霉素、根除率、耐药性、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被引文献分析中,观察到马斯特里赫特共识报告在该领域的重要地位。结论: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直观地阐述了关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方面的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