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抵御肿瘤细胞,目前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多种不同类型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斑丘疹、瘙痒、水疱病变、色素减退和脱发等,严重者出现类似Steven-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样表现。这些ICIs相关皮肤相关不良反应(cirAEs)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师的治疗决策,部分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SCARs)甚至危及生命。为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皮肤医学分会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讨论并制订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此共识包括cirAEs的命名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分类分级、诊断依据、治疗策略与ICIs的重启治疗等,旨在为中国cirAEs的诊治提供更科学、更权威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口腔黏膜上皮培养与眼表移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人角膜上皮细胞由角膜缘干细胞不断补充,从而维持眼表稳态及正常视觉功能。热化学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眼表损伤或疾病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当双眼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时可考虑非角膜缘性自体上皮组织移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是眼表重建的重要种子细胞来源,体外培养构建的细胞片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围绕载体、培养条件及技术等影响口腔黏膜上皮片培养的各种因素,以及细胞片应用于临床眼表移植的优缺点,对利用口腔黏膜上皮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安全有效地重建眼表上皮提供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2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例1 男,74岁,因发热14 d、全身红斑伴黏膜糜烂8 d于2020年12月7日就诊。患者14 d前开始发热,体温37 ~ 40 ℃,随后出现全身红斑、黏膜糜烂。患者有食管癌及霍奇金淋巴瘤病史8个月,4个月前开始每3周静脉注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200 mg和静脉滴注伊立替康100 mg,治疗94 d后出现发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08年1月—2019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TEN患者46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入院诊断情况,并发脓毒症患者入住科室类别、有和无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治疗史脓毒症患者病死比例,患者死亡原因。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32例)与非脓毒症组(14例);根据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9例)与存活组(37例)。统计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可疑致病原、合并基础疾病的具体情况,入院时血液中转氨酶/胆红素、肌酐与血小板计数异常情况,病程中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情况。分别比较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病损面积、TEN严重程度评分(SCORTEN)系统评分、合并基础疾病情况以及病程中血微生物培养阳性情况、激素使用情况、丙种球蛋白使用情况。对数据进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选取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EN患者并发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46例TEN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8个月~92.0岁,入院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1例(23.91%)、剥脱性皮炎9例(19.57%)、TEN 9例(19.57%)、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7例(15.22%)、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6例(13.04%)、重症药疹4例(8.70%);并发脓毒症患者入住科室达11个,其中有ICU/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治疗史患者病死比例与无此类科室治疗史患者相近( P>0.05);死亡患者均并发脓毒症,且主要死亡原因为脓毒症。入院时,脓毒症组患者可疑致病原主要为别嘌醇(8例)与非甾体类消炎药(4例),非脓毒症组患者可疑致病原主要为别嘌醇(3例)与精神类药物(3例);脓毒症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达10种,非脓毒症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仅4种;脓毒症组肌酐升高患者比例( χ2=13.349, P<0.01)及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比例( P<0.01)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转氨酶/胆红素异常情况与非脓毒症组相近( P>0.05)。脓毒症组21例患者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皮肤分泌物中检出病原菌,种类繁多,14例患者为耐药菌感染,血液标本培养出的9株菌株中8株为耐药菌、6株为革兰阳性菌;非脓毒症组8例患者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皮肤分泌物中检出病原菌,种类较少,6例患者为耐药菌感染。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损面积、血微生物培养阳性情况、激素使用情况、丙种球蛋白使用情况相近( P>0.05),脓毒症组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比例( χ2=4.493, P<0.05)、SCORTEN系统评分4~6分患者比例( P<0.01)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病损面积、血微生物培养阳性情况、激素使用情况、丙种球蛋白使用情况相近( P>0.05),死亡组年龄≥60岁患者比例、SCORTEN系统评分4~6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 χ2=4.412、11.627, P<0.05或 P<0.01)。SCORTEN系统评分为影响TEN患者并发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025、2.757,95%置信区间=1.352~6.769、1.244~6.110, P<0.05或 P<0.01)。 结论:TEN入院诊断困难,男性为易感人群,别嘌醇为常见致病原;并发脓毒症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比例较高,血源性感染主要为耐药菌且多为革兰阳性菌;死亡患者的年龄大于存活患者,且主要死因为脓毒症。SCORTEN系统评分为影响TEN患者并发脓毒症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63例重症药疹住院患者发热及肝损伤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发热及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住院治疗的6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发热及DILI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63例重症药疹患者中,54例出现发热,低、中、高热/超高热者各占约1/3,16例高热/超高热者(16/17)发生于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和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S)。45例热型为不规则热;51例热程1 ~ 14 d;不同临床类型药疹患者间热度及热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分别为0.303、0.719);92.59%的患者皮疹早于发热或与发热同时出现。11例患者出现DILI,入院时肝细胞损伤型8例,其中DHS 5例、SJS 2例、TEN 1例;6例伴有发热,低、中、高热均可见,热程(7.33 ± 4.97)d,均为1级肝损伤;出院时复查肝功能5例痊愈,1例好转,1例演变为混合型,1例自动出院未复查肝功能。另3例DILI为胆汁淤积型,均为DHS患者,皆伴有高热或超高热,热程(8.33 ± 3.51)d,其中1例为4级肝损伤(急性肝衰竭);出院时肝功能均好转。 结论:重症药疹热型多样,不规则热多见,热程多≤ 2周;皮疹常早于发热或与其同时出现。DILI多合并发热,以肝细胞损伤型更为多见,恢复较快,而胆汁淤积型临床症状重,病程长,好发于DH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丙戊酸钠口服液致幼儿Stevens-Johnson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例1岁4个月男孩因癫痫口服丙戊酸钠口服液2.5 ml、2次/d,升血调元汤6 ml、2次/d和五维葡钙口服液3 ml、2次/d治疗。用药第13天,患儿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和水疱,部分融合成片,双眼球结膜略充血伴分泌物,口唇黏膜充血糜烂,外生殖器少许斑丘疹,体温升高,最高40.0 ℃。诊断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考虑与丙戊酸钠口服液有关。立即停用该药,予血液灌流,输注血浆和悬浮红细胞,抗感染和激素等治疗,同时予眼部和皮肤护理。停药并治疗第17天,患儿全身皮疹消退,溃烂处结痂,口唇黏膜糜烂处痊愈,双眼球结膜充血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特瑞普利单抗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例56岁男性淋巴瘤患者接受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1次/3周)联合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抗肿瘤治疗。首次接受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第5天,患者全身出现皮疹,躯干和四肢出现大面积红斑,伴瘙痒和疼痛,全身>30%皮肤出现表皮剥脱;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2.4×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5×10 9/L,红细胞沉降率162 mm/1 h,C反应蛋白74 mg/L,降钙素原1.09 μg/L。患者以往曾接受过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抗肿瘤治疗,未出现皮肤反应,考虑可能为特瑞普利单抗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立即予患者保护性隔离护理,并予以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抗感染等治疗。23 d后患者病情好转,破溃面积减少至10%;31 d后患者大部分破溃皮肤新生,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沉降率46 mm/1 h,C反应蛋白15 mg/L,降钙素原0.04 μ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诊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是一种严重的皮肤-黏膜反应,绝大多数由药物引起,以水疱及泛发性表皮松解为特征,可伴发一系列系统症状,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等,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在国内外最新共识、指南及医学证据基础上,结合我国诊疗现状,从SJS/TEN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断、致敏药物的确定、病情进展的评价、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制定了SJS/TEN诊疗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Stevens-Johnson综合征样皮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Boston Ⅱ型人工角膜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难治性角膜融解穿孔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31岁女性因右眼角膜移植术后5个月热泪涌出3 d就诊。患者4年前因盆腔炎性反应静滴头孢呋辛钠及甲硝唑后出现双眼红痛、干涩、畏光,伴有高热及全身皮疹及表皮剥脱,指甲脱落,眼、口腔等多处黏膜溃烂。后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全身糖皮质激素冲击及局部药物治疗,眼部干燥并逐渐加重,尽管局部给予持续人工泪液及绷带镜等治疗,仍先后发生双眼角膜溃疡穿孔。经多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药物治疗无法阻止溃疡和角膜融解,因双眼角膜穿孔入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5 cm手动,眼压中度降低,结膜囊狭窄,角膜广泛混浊水肿,溃疡直径约8 mm,下方近角膜缘约2 mm×5 mm的角膜穿孔。左眼视力无光感,角膜中央溃疡直径约8 mm,后弹力层膨出,无前房,眼球萎缩。B超显示右眼脉络膜脱离。行右眼眼内探查、玻璃体切除、异位角巩膜载体BostonⅡ型人工角膜植入术、青光眼阀植入术、自体耳软骨植入术、结膜遮盖术,左眼板层角膜移植、结膜遮盖术。术后右眼-6.50 DS矫正至0.12,眼压正常,眼表稳定。左眼视力无光感,眼表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