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基于CT增强的点征及列线图模型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点征及列线图模型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效能.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所有符合标准的210例sICH患者.依据血肿是否扩大超过33%或体积超过6 mL,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非扩大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借助R语言rms包,构建预测患者血肿扩大的列线图模型.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临床有效性,并通过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等指标全面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血肿扩大组患者66例,血肿非扩大组患者144例.点征、首次CT检查时间、低密度征、高血压史、均匀度、血肿异质性评分及液平等因素是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模型AUC值0.680,准确度71.43%,敏感度40.91%,特异度88.89%,约登指数0.2980;点征预测模型AUC值0.838,准确度86.19%,敏感度77.27%,特异度90.28%,约登指数0.6755;列线图预测模型AUC值0.910,准确度87.14%,敏感度86.96%,特异度81.55%,约登指数0.6851.DeLong检验临床模型、点征模型与列线图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列线图模型预测早期血肿扩大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高拟合度.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点征联合首次CT检查时间、低密度征、高血压史、均匀度、血肿异质性评分及液平等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方面具有显著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肠癌血液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结直肠癌(CRC)血液标志物主要分为4类:核酸(RNA/DNA/信使RNA/microRNA)、细胞因子、抗体和蛋白质。在核酸中最有希望的血液标志物是NEAT_v2非编码RNA,SDC2甲基化和Septin 9甲基化。检测结直肠癌的最有希望的细胞因子是白细胞介素(IL)-8,最有希望的蛋白类标志物是CA11-19糖蛋白和DC-SIGN/DC-SIGNR蛋白。这些标志物检测原发性CRC的敏感性为70%~98%,特异性为84%~99%。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血液标志物是Septin 9甲基化,该标志物灵敏性范围是48%~96%。如果结合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其敏感性从78%提高到94%。Septin 9甲基化或SDC2甲基化均比CEA或CA19-9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了系统评估血液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本文对文献报道的人类原发性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性血液标志物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的非整合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DC-SIGN)表达与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的40例接受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采集手术切除肝癌组织样本、癌旁肝组织样本各40份。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样本中DC-SIGN蛋白表达以及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样本DC-SIGN mRNA表达;分析肝癌组织样本中DC-SIGN、DC-SIGN mRNA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肝癌组织样本DC-SIGN蛋白的吸光度值(10.36±1.41)×10 -3/μm 2、DC-SIGN mRNA表达水平(1.65±0.31)高于癌旁组织样本吸光度值(0.63±0.15)×10 -3/μm 2、DC-SIGN mRNA表达水平(1.00±0.02, t=48.522、14.79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织样本中DC-SIGN蛋白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包膜存在、血清甲胎蛋白(AFP)指标水平明显相关( t=37.148、17.029、13.894, P值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静脉侵犯、肿瘤分化、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 t=0.672、0.603、0.714、0.279、0.530, P值均>0.05);肝癌组织样本中DC-SIGN mRNA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包膜存在、AFP指标水平明显相关( t=5.726、7.483、2.643, P值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静脉侵犯、肿瘤分化、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 t=0.522、0.352、0.443、1.772、1.187, P值均>0.05)。 结论:DC-SIGN参与原发性肝癌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ABVS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T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ic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影像组学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T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158例T1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按7比3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10)及验证组(n=48).利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基于ABVS最大冠状面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降维筛选最优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T1期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进行模型性能评价,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拟合优度评价.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Delong检验比较模型的诊断效能,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 A)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象限、冠状面汇聚征、超声淋巴结阳性为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训练组、验证组AUC分别为0.944、0.862,Delong检验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最高,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均拟合较好(训练组x2=6.877,P=0.550;验证组x2=13.904,P=0.084),校准曲线及DCA表明列线图具有较高的校准度及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基于ABVS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能有效的预测T1期乳腺癌ALN转移风险,构建的列线图能够可视化预测结果,为精准诊疗提供无创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FUT7低甲基化和CT影像在肺浸润性腺癌中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基于FUT7低甲基化和CT影像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肺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 cancer,IAC)发生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和腺体前驱病变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检测其血液中FUT7甲基化水平.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性腺癌组和侵袭前病变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列线图模型.效能评价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决策曲线分析法(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结果 浸润性腺癌组组较侵袭前病变组FUT7_CpG_1和FUT7_CpG_4甲基化水平更低,肺窗最长径更大,结节形状更不规则,混杂磨玻璃结节、毛刺征、分叶征和胸膜征占比更高(P<0.05).其中FUT7_CpG_1、肺窗最长径、结节性质(实性、混杂磨玻璃)和毛刺征是IA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889~0.979,P<0.001),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临界值为0.476,此时敏感度为93.24%,特异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89.61%,阴性预测值为86.48%.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IAC的概率与实际概率高度一致.DCA曲线显示阈概率值为0.06~0.80时,列线图具有较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血液中FUT7_CpG_1和FUT7_CpG_4低甲基化是诊断IAC的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列线图模型在早期识别IA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烟曲霉相关C型凝集素受体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A.fumigatus)是最普遍的空气传播真菌病原体,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致命的侵袭性曲霉病.对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的了解是理解其致病性的关键.通过保守的跨膜或可溶性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s)识别病原体表面上的保守分子结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s,CLRs)是PRRs中主要受体家族之一,CLRs可以通过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ype lectin-like domains,CTLDs)来识别β-葡聚糖、甘露糖、几丁质等真菌细胞壁成分,从而诱导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来清除病原体.目前烟曲霉中所涉及的CLRs主要为Dectin-1、Dectin-2、MelLec、DC-SIGN等,这些CLRs在宿主细胞识别烟曲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针对Dectin-1及Dectin-2已开发出新型抗烟曲霉药物.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与烟曲霉相关的各类CLRs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为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一种新思路,文章对与烟曲霉相关的CLRs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预测乳腺结节良恶性列线图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建立并验证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 VS)预判乳腺结节良恶性的列线图模型,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0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经ABVS检查诊断为BI-RADS 3~5类乳腺结节的患者临床资料,共有398例患者,532个乳腺结节纳入本研究.随机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372)和验证集(n=160).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潜在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可视化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列线图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来比较独立变量与列线图的诊断性能.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列线图的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 A)验证列线图的临床有效性.结果:通过LASSO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ABVS诊断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微钙化、边界、微分叶、皱缩征.基于上述变量绘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67、87.5%和96.0%;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991、93.5%和96.1%.DeLong检验显示列线图在所有模型中具有最佳的诊断效能(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有效性.结论:通过建立ABVS预判乳腺结节良恶性的列线图模型,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医师预判乳腺癌的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功能化外泌体重编程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靶向识别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表面展示具有促进膜融合作用的水泡性口炎病毒糖蛋白G(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glycoprotein,VSVG)的外泌体 VSVG-Exos,利用核酸探针介导 DNA 杂交链式反应在其膜表面修饰靶向树突状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DC-SIGN的核酸适配体,构建功能化外泌体,通过重编程肿瘤细胞与树突细胞之间的靶向识别过程增强相互作用.方法:以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和小鼠树突状细胞DC2.4为研究对象,通过共聚焦成像和流式细胞术等实验证明VSVG-Exos以膜融合方式特异性结合4T1细胞,以及DC-SIGN适配体具有特异性靶向DC2.4细胞的能力.结果:功能化外泌体可以重编程修饰4T1细胞,增强与DC2.4细胞之间的靶向识别效应.结论:功能化外泌体有效地输送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到肿瘤细胞表面,对其进行重编程修饰,提高免疫细胞精准定位和高效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为靶向清除肿瘤细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肺炎支原体荚膜多糖抑制树突状细胞吞噬和膜分子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荚膜多糖(CPS)通过结合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C-SIGN)对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及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复苏培养Mp菌株,抽提和纯化CPS.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吉姆萨染色观察和流式细胞术(FCM)鉴定;用CPS刺激DC,FCM检测DC对FITC-多聚糖的吞噬指数、DC表面特异标志CD83、HLA-DR抗原以及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培养7d的DC有典型的树突状结构,并高表达CD11c分子.经CPS刺激后,DC内FITC-多聚糖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PBS处理组显著增加(P<0.05),DC表面膜分子CD83、HLA-DR、CD80和CD86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用CPS刺激被DC-SING受体封闭的DC,发现DC内FITC-多聚糖吞噬指数和四种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p CPS可促进DC的吞噬功能和减少细胞膜分子CD83、HLA-DR、CD80和CD86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树突状细胞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Cs)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PLT)患者睾丸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10例正常人及7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DC-SIGN、CD1a、BDCA-2、CD83、HLA-DR、IDO表达水平,并进行体视学分析与统计.结果 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有CD11c、DC-SIGN、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其中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分布于睾丸间质区域;CD11c及DC-SIGN在睾丸间质区域及生精细胞中均可见阳性表达;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DC-SIGN、CD1a、HLA-DR、IDO表达水平较正常睾丸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未见CD83阳性细胞表达.结论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髓样DCs (mDCs),DC-SIGN+间质型DCs,CD1a+ DCs、HLA-DR、IDO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表现为耐受性DCs,并在睾丸免疫环境失稳态及肿瘤细胞免疫豁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