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列相似性家族107成员A抑制前列腺癌进展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序列相似性家族107成员A(FAM107A)调控缺氧诱导因子3A(H1F3A)对前列腺癌(PCa)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目的基因并进行分析.体外培养人PCa细胞PC-3,采用反转录病毒稳定转染,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验证HIF3A及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焦磷酸测序检测启动子甲基化程度;细胞功能试验验证对PCa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两组间差异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结果 生信分析提示FAM107A基因在PCa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Gleason评分(GS)越高,FAM107A表达量越低(P<0.01).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提示过表达 FAM107A会抑制 PCa 细胞的迁移(C4-2:0.337±8.930 比 29.334±2.651,t=-7.260,P<0.05;PC-3:18.672±10.494 比 52.043±3.512,t=-6.024,P<0.05)、侵袭(DU145:117.703±12.845 比 242.303±21.401,t=10.273,P<0.05;PC-3:51.674±9.502 比 139.303±13.394,t=16.025,P<0.05),促进凋亡(17.180±0.700 比 0.527±0.121,t=40.600,P<0.05).细胞周期实验表明oe-FAM107A-ENZ组细胞G1期比例高于对照组(80.410±0.786比35.583±0.714,t=73.130,P<0.05),S 期比例低于对照组(11.233±0.374 比 38.747±1.809,t=25.790,P<0.05),细胞分裂被阻滞在S期.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过表达FAM107A组的DNMT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277±0.032 比 0.900±0.026,t=25.93,P<0.05),HIF3A 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657±0.040 比0.523±0.043,t=4.041,P<0.05).sh-FAM107A-5-aza 组的 HIF3A 的表达量明显恢复(0.550±0.020比0.427±0.067,t=3.073,P<0.05).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过表达FAM107A时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773±0.095 比 0.307±0.046,t=7.683,P<0.05),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380±0.060 比 0.733±0.045,t=8.154,P<0.05),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347±0.107 比 0.700±0.040,t=5.361,P<0.05).结论 FAM107A高表达可抑制HIF3A启动子甲基化促进其表达,进而抑制PCa的迁移、侵袭,是PCa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对肺腺癌细胞迁移侵袭抑制及SPG20基因甲基化调节作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对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及痉挛性截瘫-20(SPG20)基因甲基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以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对肺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作用于肺腺癌A549细胞,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活力,筛选得到SGI-1027最佳作用浓度为7.5 μmol/L,作为后续实验的作用浓度.将A549细胞分为SGI-1027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SGI-1027组培养基中加入SGI-1027培养,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DMSO培养.两组培养48 h时,采用划痕愈合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SPG20 mRNA,焦磷酸测序法检测细胞SPG20基因甲基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DNMT3b、SPG20蛋白.结果 培养48 h时,与DMSO组比较,SGI-1027组细胞迁移距离小、穿膜细胞数少(P均<0.05).与DMSO组比较,SGI-1027组DNMT3b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SPG20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SGI-1027组SPG20基因甲基化率较DMSO组降低(P<0.05).结论 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可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降低细胞SPG20基因甲基化水平;SGI-1027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内SPG20基因甲基化水平进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参麦注射液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作用成分及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SMI)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活性成分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SMI的主要成分及相应靶点,并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在GeneCards、DisGeNET和CTD数据库检索急性胰腺炎(AP)相关靶点.将SMI靶点与SAP靶点取交集,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N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核心靶点和活性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将交集靶点分别于焦亡、铁死亡、铜死亡及失巢凋亡基因集取交集.结果 通过数据库共检索到SMI中67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作用于与AP相关的238个靶点.PPI网络分析结果表明DRD2、DLG4、DNMT1、TYMS、GSR、IL-1B、APOE、ALDH2、AKT1、ALDH1A1、ESR1和GRIN2A等靶点可能是SMI治疗AP的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其机制可能与酪氨酸代谢、鞘脂信号通路、cAMP 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等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ethyl Ophiopogonanone B 与ALDH1A1蛋白有较好的结合能力.此外,鉴定出12个焦亡相关基因、14个失巢凋亡相关基因、14个铁死亡相关基因及3个铜死亡相关基因.结论 通过数据库共检索到SMI中67种活性成分,12个焦亡相关基因、14个失巢凋亡相关基因、14个铁死亡相关基因及3个铜死亡相关基因,SMI可能通过以上活性成分调整程序性相关死亡基因靶向治疗SA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TAS基因突变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DTAS基因(DNMT3A基因、TET2基因、ASXL1基因、SRSF2基因)突变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二代测序检测(NGS)的163例AML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诱导缓解方案、是否移植、外周血指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8例,女75例,年龄48(33,59)岁。根据患者二代测序资料,将有上述4个基因任一突变者分为DTAS基因突变组,反之为无DTAS基因突变组。同时纳入40名健康对照研究DTAS基因突变与粒淋比和淋单比之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与预后指标。结果:163例患者中,检出DTAS基因突变的患者50例(30.7%),未检出DTAS基因突变的患者113例(69.3%)。在50例DTAS基因突变的患者中,其中≥2个突变的患者有8例(16%),DTAS基因中有任一基因突变的患者有42例(84%)。DTAS基因突变组患者年龄较大、欧洲白血病网预后分层较差、缓解持续时间较短、诱导化疗后28 d重度骨髓抑制程度所占比例[21(61.8%)比31(34.8%)]较高( χ 2= 7.313, P=0.007),治疗后达完全缓解时,淋单比值较低,且低于健康对照组(Z=4.935, 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DTAS基因突变组的总生存时间和无事件生存时间均低于无DTAS基因突变组( P均<0.01)。DTAS基因突变组的中位OS时间为21(95% CI 16.63~25.37)个月,低于无DTAS基因突变组的43(95% CI 33.01~52.99)个月( P=0.003, HR=2.04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TAS基因突变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HR=2.041,95% CI 1.285~3.244, P=0.003)。 结论:DTAS基因突变不影响AML患者诱导化疗后血象恢复时间,但DTAS基因突变患者缓解持续时间较短。DTAS基因突变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中心109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分子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按照WHO 2022分类,对2016年3月至2021年10月113例CMML和8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CMML重新诊断,并分析符合WHO 2022标准CMML患者的临床和分子学特征。结果:113例WHO 2016标准诊断的CMML患者有23例(20.4%)重新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包括18例AML伴NPM1突变,3例AML伴KMT2A重排和2例AML伴MECOM重排。另90例患者符合WHO 2022 CMML诊断标准。840例MDS患者中有19例(2.3%)符合WHO 2022 CMML诊断标准。99%的CMML患者检出至少1种基因突变,中位突变个数为4(2,5)个。突变检出率≥10%的基因依次为:ASXL1(48%)、NRAS(34%)、RUNX1(33%)、TET2(28%)、U2AF1(23%)、SRSF2(21.1%)、SETBP1(20%)、KRAS(17%)、CBL(16%)和DNMT3A(11%)。配对分析显示SRSF2同ASXL1( OR=4.129,95% CI 1.481~11.510, Q=0.007)和TET2( OR=5.276,95% CI 1.979~14.065, Q=0.001)常为共存突变。SRSF2和TET2常出现于老年(≥60岁)增殖型CMML(MP-CMML)患者。U2AF1同TET2( OR=0.174,95% CI 0.038~0.791, Q=0.024)常成互斥关系,易见于年轻(<60岁)发育异常型CMML(MD-CMML)患者。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AMoC)≥1×10 9/L和<1×10 9/L两组患者比较比较,前者有更高的中位发病年龄(60岁对47岁, P<0.001)、WBC(15.9×10 9/L对4.4×10 9/L, P<0.001)、单核细胞比例(21.5%对15%, P=0.001)和HGB水平(86 g/L对74 g/L, P=0.014)。TET2突变( P=0.021)和SRSF2突变( P=0.011)更常见于AMoC≥1×10 9/L组,而U2AF1突变( P<0.001)更常见于AMoC<1×10 9/L组。两组间的其他基因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按照WHO 2022分类,约20%的CMML病例诊断时的AMoC<1×10 9/L,MD-CMML和MP-CMML有不同的分子学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用于难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桥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9年11月收治的1例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桥接allo-HSCT移植的难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30岁女性,初诊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NMT3A、IDH2、RUNX1和BCOR基因突变阳性,采用地西他滨+DA、FLAG、阿扎胞甘+HAG+依托泊苷方案联合化疗后未达到完全缓解。予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后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转阴,接受父供女单倍体allo-HSCT巩固治疗。术后患者造血恢复,呈完全供者植入。至截稿前无复发生存1年余。结论:难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存在多药耐药,单纯化疗效果差。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后桥接allo-HSCT安全有效,可能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NA甲基转移酶3A、MAX基因关联蛋白A、磷酯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γ基因基因突变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MAX基因关联蛋白A(MGA)、磷酯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γ基因(PIK3CG)基因突变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其癌组织中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分析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DNMT3A基因突变阳性37例(7.91%),MGA基因突变阳性25例(5.34%),PIK3CG基因突变阳性19例(4.06%);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PFS显著低于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P<0.05)。 结论: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明显相关,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较高、预后较差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NMT3A、MGA、PIK3CG基因突变率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列腺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多形性巨细胞型腺癌(PG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例前列腺PGCC,复查切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及425基因高通量测序(NGS)检测,同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IHC及分子特征。结果:2例前列腺PGCC患者年龄为55岁和70岁,组织形态上均可见数量不等多形性巨细胞伴有奇异细胞核(均>50%),伴有高级别经典型腺泡腺癌;IHC只有部分肿瘤性巨细胞表达雄激素受体、NKX3.1、P504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前列腺上皮分化的标志物,同时部分细胞表达GATA3。NGS检测到多个基因的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变异及融合(TP53变异、BRAF变异、ZSCAN25-BRAF融合),导致TP53及BRAF功能异常,同时检测到SDHA及DNMT3A基因变异,形成截短蛋白,可能参与肿瘤发生发展;例2内分泌治疗后出现雄激素受体拷贝数扩增;微卫星状态分析提示2个病例均为微卫星稳定型,肿瘤突变负荷为低水平。结论:PGCC多见于老年男性,形态学表现为在高级别经典型腺泡腺癌中出现多形性奇异核分化,部分前列腺分化标志物表达减少或缺失,具有不同于经典型前列腺腺癌的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并为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NA甲基转移酶在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DNA甲基转移酶在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Sham+5-Aza组)、脓毒症组(Sepsis组)和脓毒症+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Sepsis+5-Aza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CLP后24 h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提取DNA利用比色法测定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l、DNMT3a、DNMT3b)的mRNA表达,确定肺湿重/干重比值,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ELISA法测定IL-6、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DA含量、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结果:与Sham组比较,Sepsis组和Sepsis+5-Aza组小鼠CLP后24 h时肺组织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升高,DNMT1和DNMT3a的mRNA表达上调,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和肺湿重/干重比值升高,IL-6、TNF-α、HMGB1和MDA含量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 P<0.05),Sham+5-Aza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epsis组比较,Sepsis+5-Aza组小鼠肺组织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DNMT1和DNMT3a的mRNA表达下调,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肺湿重/干重比值、IL-6、TNF-α、HMGB1和MDA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增加( P<0.05)。 结论:DNMT1和DNMT3a介导的DNA高甲基化参与了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缓解期存在的克隆性造血对伴NPM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造血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缓解期存在的克隆性造血(CH)对伴NPM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造血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初诊伴NPM1突变AML患者86例,对患者诊断时的临床资料、二代测序检测结果和缓解期骨髓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应用Log-rank方法比较造血恢复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造血恢复的因素。结果:86例AML伴NPM1突变患者中位年龄50(15~69)岁,男39例,女47例,41例患者给予"7+3"强化疗方案诱导治疗,45例患者给予含低剂量阿糖胞苷的低强度方案诱导治疗。86例患者诊断时最常见的突变为FLT3、DNMT3A、TET2、IDH1、IDH2,缓解期存在CH相关突变患者21例,为DNMT3A、TET2、ASXL1、IDH1/IDH2基因突变。缓解期存在CH相关突变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与缓解期无CH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82),但前者的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延长[26(95% CI 21~32)d对25(95% CI 23~26)d, P=0.032]。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年龄、诱导化疗方案、缓解期存在CH相关突变为影响血小板恢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诱导化疗方案( HR=0.454, P=0.001)、缓解期存在CH相关突变( HR=0.520, P=0.027)为影响血小板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缓解期存在的CH使AML伴NPM1突变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延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