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医疗服务能力评价和提升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以广州市为例,评价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策略.方法: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和Kernel密度估计,评估2019-2021年广州市省部属、市属和区属三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医疗服务能力的不平等程度.结果:研究显示,广州市三级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省部属医院整体表现较好,市属医院正在缩小与省部属医院的差距,而区属医院面临较大挑战.基尼系数分析揭示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以及同一级别内部的医疗服务能力不平等问题.结论:为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建议实施差异化策略,明确不同类型医院的功能定位,并关注内涵式发展.加强跨医院合作和知识共享,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并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尤其是对区属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Dagum基尼系数的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12—2022年北京市各城市功能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优化"十四五"及长远期的北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6年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和首都功能定位,将北京市16个行政区分为4个城市功能区(首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应用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提供的2012—2022年北京市各街道层面医疗资源指标,包括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及每千人万元以上设备数,计算Dagum基尼系数,分析比较各城市功能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比较4个城市功能区内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情况,Dagum基尼系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接近0表示资源分布越公平。结果:2022年,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1、0.65、0.63,较2012年没有显著变化;万元以上设备数的基尼系数为0.75,较2012年的0.79略有下降,资源配置差异主要存在于各城市功能区之间。2022年,城市功能拓展区上述4个指标的基尼系数最低,其次为首都核心区,生态涵养区的基尼系数最高;城市发展新区4个指标的Dagum基尼系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性没有显著变化,只有城市发展新区的基尼系数有下降趋势,需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在各城市功能区之间的公平合理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测度与产业-生态的协调发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以9个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作为实证研究区域,构建产业化和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及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耦合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MGWR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测度生态功能区建设12年来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及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分析产业化、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差异及动态演化趋势,剖析影响产业生态化发展因素为产业生态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12年间产业生态化呈低水平的小幅上升态势,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发展态势.不同功能区间产业生态化水平及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差异均较大,不同功能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的主要内部动因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化水平和生态化水平总体均呈小幅上升态势,产业化总体水平低于生态化水平,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均呈先下降收敛后上升发散的态势;产业生态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均表现为前一阶段增长快于后一阶段,且后一阶段增速下滑幅度大.(2)12年间产业化与生态化系统二者协调度实现由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的提升,9个功能区间协调水平最大差距呈持续上升发展态势.186个县域样本总体协调水平分布呈以初级、中级协调为主,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良好协调县份少的"纺锤"形态;产业化增长速率快于生态化增长速率,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速率的剪刀差呈小幅下降态势,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间差异逐渐缩小,趋向于共同发展阶段.(3)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财政自给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对产业生态化水平呈正向影响,且城镇化率为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正向主导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西部地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及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西部地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及变化趋势,为护理人力资源均衡配置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 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马尔可夫链等方法分析2011年—2020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动态变化与趋势预测.结果 从区域差异看,西部地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总体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且主要源于地区内差异;城市、农村总体地区差异主要源于地区间差异.从动态变化过程看,西部地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水平不断提升且绝对差异逐步增大.从趋势预测看,西部地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各水平间转移概率低,空间因素对其产生极化影响.结论 西部地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水平逐步提升,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各配置水平护理人力资源具有稳定性,受空间因素影响明显.政府应建立区域、城市、县域护理专科联盟以及创新信息化护理服务模式,实施护理人才培养机制,以提高西部地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均衡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水平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分析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空间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为制定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优化配置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构建2012-2021年30个省份的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探究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过程.结果:2012-2021年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差异整体呈缩小态势.东部区域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水平最高,增速最慢、区域内差异最大;中部区域的增速较慢、配置水平较低、区域内差异最小;西部区域增速最快、配置水平最低、区域内差异较大.东部与西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与中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小.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结论: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水平的总体差异在缩小,其非均衡性有所减弱,为此,建议完善体制机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激活政策存量并兼顾政策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2016-2021年我国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究我国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演变趋势,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熵值法构建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从空间和结构2 个视角考察我国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差异大小及来源.[结果]2021 年我国中医卫生资源配置综合评价指数与 2016 年相比上升了 76.92%,东中西部地区综合评价指数均值依次为 0.261、0.252 和 0.339;样本期内我国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总体差异较小,基尼系数均值为 0.269,超变密度是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贡献率均值为 40.28%,人力资源配置差异是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贡献率均值为 53.33%.[结论]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稳步提高,但总量不足;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区域差异缩小,区域内存在两级分化现象,区域间差异有扩大化风险;中医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结构差异的贡献存在地区异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山西省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减排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2
碳排放核算是落实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体现了碳减排成效,是主体功能区未来减排措施和低碳发展道路的选择与调整的重要依据.以我国典型高碳经济省份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市级碳排放量、人口、GDP、夜间灯光总值、植被覆盖率、城市化水平构建了适用于主体功能区的碳排放核算模型,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时间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主体功能区碳排放时空特征、碳排放区域差异并评价碳减排成效.结果表明:(1)从时间趋势来看,2006-2020年各主体功能区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增长率均表现为重点开发区域(48.08%)>农产品主产区(38.13%)>重点生态功能区(33.95%)的特征,与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显著相关.(2)从空间演变来看,主体功能区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山西省"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势相关.重点开发区域空间集聚格局较为稳定,集中在山西省中部,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集聚特征不显著,分布在东部和西部.(3)碳排放区域差异分析表明山西省碳排放地区间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总体基尼系数由2006年的0.505下降到2020年的0.498,年均下降0.102%,重点开发区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之间的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碳减排效果评价显示主体功能区碳排放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重点开发区域的碳减排成效显著高于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基于对主体功能区碳排放的分析,结合其功能定位,针对性地提出主体功能区减排和低碳发展措施.本文为我国能源资源型省份制定和实施差异化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35个大中城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分析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2012-2021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通过Tobit模型检验内外部因素对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 2012-2021年,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均值为0.866,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超变密度差异(40.7%)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政府卫生支出(β=-0.071,P<0.01)以及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β=-0.029,P<0.05)为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人均GDP、城镇化率、政府卫生支出、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以及医护比均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P<0.05).结论 优化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缩小东中西部区域差异,促进卫生资源配置的经济能动性,强化政府投入保障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空间非均衡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函数估计,探讨医院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的空间非均衡状态.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我国各地区卫生资源配置非均衡状况不断改善,但这种改善更多体现在硬件(医院床位数)上,而软件(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改善相对较慢;从地区间和地区内看,主要表现为东部对中西部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具有优势,同时在东部地区内部卫生技术人员处于非均衡状态.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供决策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Dagum基尼系数我国中医药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我国七大地区中医药资源公平和效率的区间和区内差异和趋势.方法:基于熵权的资源分布指数,超效率DEA模型,Dagum分解基尼系数,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地区间公平差异均值0.1746显著高于效率差异均值0.1056;地区内全国总体公平差异0.194大于效率差异0.102;华北、华东中医药资源聚集性较大,华南资源分布较好且差异较小;各地区效率差异均低于0.1;华南、华东公平和效率平衡性较好,东北和西北平衡性较差.结论:地区内和地区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高于效率差异;资源分布状况和效率差异5年来有固化特征;各地区根据不同的现状应精准施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