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肌肉电刺激辅以Flexi-bar运动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以Flexi-bar运动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疗效.方法 选取产后DR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联合Flexi-bar运动训练.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脐上及脐下4 cm、平脐处腹直肌间距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脐上及脐下4 cm、平脐腹直肌间距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脐上4 cm、平脐及脐下4 cm腹直肌间距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上腹围、中腹围、下腹围、腹直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振幅均方根(RMS)、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最大值、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平均值、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腹围、中腹围、下腹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腹直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振幅RMS、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最大值、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平均值、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ES辅以Flexi-bar运动训练治疗产后DRA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增强患者腹部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悬吊固定Flexi-bar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悬吊固定Flexi-bar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训练组(n=22),两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加用悬吊法固定Flexi-bar棒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姿势控制量表(PA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运动和平衡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采集坐位偏瘫侧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竖脊肌表面肌电图振幅均方根值(RMS).结果 训练组2例脱落.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提高(|t|>2.750,P<0.05),训练组除FMA运动评分外,其他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更多(|t|>3.449,P<0.05).治疗后,两组各肌表面肌电RMS均提高(|t|>2.156,P<0.05),训练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多(|t|>2.368,P<0.05).结论 悬吊固定Flexi-bar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躯干肌运动功能,提高姿势控制和平衡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探讨应用flexi-bar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应用flexi-bar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为指导临床及家庭训练制定更简单、有效的运动处方.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稳定性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flexi-bar训练.两组都将接受为期4周的运动干预,每周3次,每次40 min,包括5 min的热身和5 min的放松.试验组训练过程中15 min进行flexi-bar运动,在站立、双桥、卷腹和四点支撑体位下进行,flexi-bar振动保持30 s,休息30 s,每个动作做3组.两组训练前后分别应用疼痛数值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Oswestry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压力生物反馈仪(pressure biofeedback unit,PBU)进行疼痛、腰椎功能和腹横肌激活能力的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RS评分、ODI评分及腹横肌激活压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NRS评分、ODI评分及腹横肌激活能力压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试验组患者NRS评分、ODI评分及压力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flexi-bar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可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腰部疼痛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Flexi-bar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Flexi-bar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分娩后发生腹直肌分离的产妇2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96例.A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30 min/次,3次/周;B组接受Flexi-bar运动训练,1次/d;C组进行Flexi-bar运动训练,然后行NMES;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量腹围和腹直肌间距,利用表面肌电仪检测腹直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振幅的均方根(RMS)值,利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盆底Ⅰ类肌纤维最大值及Ⅱ类肌纤维平均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和腹直肌间距均降低(P<0.05),腹直肌RMS值升高(P<0.05),盆底Ⅰ类肌纤维最大值和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均升高(P<0.05);C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Flexi-bar运动训练联合NMES可有效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运动模式下Flexi-bar训练对躯干稳定性肌肉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不同运动模式下Flexi-bar训练对躯干稳定性肌肉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北京博爱医院健康男性21例,随机顺序分别用双手握持不振荡(休息)、双手前侧振荡(前侧)、非利手前侧振荡(非利手)、利手前侧振荡(利手)、双手上侧振荡(上侧)、双手下侧振荡(下侧)、双手后侧振荡(后侧)等7种方式振荡Flexi-bar,在每组运动方式下,采用表面肌电图采集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背阔肌、多裂肌的肌电图信号,记录平均电压.结果 前侧时,多裂肌平均电压最高(F=42.362,P<0.001);上侧时,上斜方肌和下斜方肌平均电压最高(F>10.935,P<0.001);后侧时,背阔肌平均电压最高(F=35.243,P<0.001);非利手时,同侧中斜方肌平均电压最高(F=40.400,P<0.001).结论 Flexi-bar训练能有效激活躯干稳定性肌肉,针对不同肌肉采用不同的运动姿势可取得最佳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坐位压力生物反馈疗法联合Flexi-bar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坐位压力生物反馈(PBU)疗法联合Flexi-bar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2年6至9月,招募徐州医科大学及周边高校CNSLBP大学生27例,随机分为PBU组、Flexi-bar组和联合组各9例.在常规康复指导的基础上,PBU组行PBU疗法,Flexi-bar组行振动疗法,联合组行振动疗法+PBU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Stabilizer压力生物反馈仪评估核心稳定性,采用iHandy水平仪测量腰椎重新定位误差(LJRE),B型超声测量双侧腹横肌厚度和多裂肌横截面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定;首次治疗后加测核心稳定性1次.结果 首次治疗后,3组双下肢滑动试验波动值、腹横肌重压测试值和多裂肌轻抬测试值均改善(|t|>3.000,P<0.05),联合组的增强程度均优于其余两组(F>10.909,P<0.001).治疗3周后,除PBU组LJRE无显著性差异外,3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改善(|t|>2.604,P<0.05).联合组除LJRE与Flexi-ba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均最优(|F|>4.061,P<0.05).结论 坐位压力生物反馈疗法联合Flexi-bar运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CNSLBP患者的核心稳定性和核心肌力,改善本体感觉,缓解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