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链非编码RNA KCNQ1重叠转录物1在肝细胞癌迁移及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KCNQ1重叠转录物1(LncRNA KCNQ1OT1)在肝细胞癌迁移、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收集StarBase数据库中LncRNA KCNQ1OT1在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数据,通过实验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转染、划痕实验、C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中LncRNA KCNQ1OT1表达、迁移、增殖、侵袭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AKT信号通路的关系。观察指标:(1)肝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肝脏组织中LncRNA KCNQ1OT1表达情况。(2)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HepG2、SMCC-7721和MHCC-97H细胞迁移情况。(3)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HepG2、SMCC-7721和MHCC-97H细胞增殖、侵袭情况。(4)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对PI3K、p-AKT信号通路影响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1)肝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肝脏组织中LncRNA KCNQ1OT1表达情况:收集StarBase数据库374例肝细胞癌组织和5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LncRNA KCNQ1OT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20±0.017和1.470±0.0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t=5.24, P<0.05)。分析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结果显示:肝细胞癌组织LncRNA KCNQ1OT1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30个月无病生存率为41%和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09, P<0.05)。实验研究结果显示:LncRNA KCNQ1OT1在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70±0.042、3.300±0.032、4.040±0.031,在LO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0.022,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与LO2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7.66,95.40,114.20, P<0.05)。(2)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迁移情况。①转染实验结果显示: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和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LncRNA KCNQ1OT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50±0.016、0.310±0.020、0.380±0.018和1.000±0.021、1.000±0.018、1.000±0.019,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与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40,28.15,22.32, P<0.05)。②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和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愈合率分别为85.0%±1.9%、75.0%±1.8%、90.0%±1.7%和100.0%±2.0%、95.0%±1.8%、72.0%±1.7%,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与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1.35,47.36,38.42, P<0.05)。③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和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垂直迁移数目分别为(195±10)个、(205±12)个、(85±8)个和(520±11)个、(430±7)个、(405±20)个,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与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22.30,458.20,708.40, P<0.05)。(3)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HepG2、SMCC-7721和MHCC-97H细胞的增殖、侵袭情况。①CCK8实验结果显示: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和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72 h吸光度值分别为1.370±0.018、1.240±0.016、1.360±0.020和0.900±0.023、1.740±0.032、1.230±0.025,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与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79,12.00,7.56, P<0.05)。②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和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侵袭数目分别为(186±12)个、(155±7)个、(75±9)个和(505±1)个、(245±8)个、(300±15)个,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与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55.90,163.40,530.90, P<0.05)。(4)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情况。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敲低LncRNA LncRNA KCNQ1OT1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和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磷酯酰肌醇-3激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7±0.009、0.430±0.012、0.354±0.006和0.820±0.017、0.850±0.012、0.531±0.001,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与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8.94,25.72,27.46, P<0.05);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和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p-AKT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3±0.015、0.410±0.012、0.579±0.006和0.546±0.012、0.620±0.012、0.830±0.012,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的HepG2、SMCC-7721、MHCC-97H细胞与其相应阴性对照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78,12.86,19.02, P<0.05)。 结论:LncRNA KCNQ1OT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敲低LncRNA KCNQ1OT1基因对PI3K/AKT信号通路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增殖和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Q成员1重叠转录物1靶向调控miR-92a-1-5p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Q成员1重叠转录物1(Kcnq1ot1)通过调节miR-92a-1-5p影响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自2020年6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招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例,同时招募年龄匹配且无糖尿病的受试者2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中Kcnq1ot1表达量,并分析其与FPG和HbA 1c的相关性。12只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脂饮食(HFD)组( n=6)和正常饮食(CD)组( n=6),喂养20周后,提取原代胰岛细胞RNA。将体外培养的Min6细胞分为牛血清白蛋白(BSA)组和棕榈酸(PA,400 μmol/L)组;按照是否转染Kcnq1ot1 siRNA分为si-NC组和si-Kcnq1ot1组;按照是否转染miR-92a-1-5p的模拟物或抑制剂分为:模拟物对照组、模拟物组、抑制剂对照组和抑制剂组;按照转染Kcnq1ot1/NC siRNA后是否加入抑制剂分为si-NC+抑制剂对照组、si-Kcnq1ot1+抑制剂对照组、si-NC+抑制剂组和si-Kcnq1ot1+抑制剂组。采用qRT-PCR检测Kcnq1ot1、miR-92a-1-5p和胰岛素转录本1( Ins1)、胰岛素转录本2( Ins2)、胰岛素受体( Insr)、NK6同源盒蛋白1( Nkx6.1)、胰岛素受体底物1( Irs1)和神经生成素3( Ngn3)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岛素和Insr蛋白表达水平;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Kcnq1ot1与miR-92a-1-5p之间的直接作用关系。各组间指标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受试者Kcnq1ot1表达量与FPG和HbA 1c的相关性。 结果:T2DM患者血清中Kcnq1ot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调( P<0.01),且Kcnq1ot1的表达量与FPG和HbA 1c呈负相关关系( r=-0.52、-0.49,均 P<0.05)。与CD组相比,HFD组小鼠胰岛中Kcnq1ot1表达量下调( P<0.001)。在Min6细胞中,与BSA组相比,PA组细胞中Kcnq1ot1表达量下调( P<0.01);与si-NC组相比,si-Kcnq1ot1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降低( P<0.05),且 Ins1、 Ins2、 Insr、 Nkx6.1、 Irs1和 Ngn3的mRNA水平及Insr和胰岛素的蛋白水平均降低( P<0.05);与模拟物对照组相比,模拟物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降低( P<0.05),且 Ins1、 Ins2、 Insr、 Nkx6.1、 Irs1和 Ngn3的mRNA水平及Insr和胰岛素的蛋白水平均降低( P<0.05);与抑制剂对照组相比,抑制剂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升高( P<0.05),且 Ins1、 Ins2、 Insr、 Nkx6.1、 Irs1和 Ngn3的mRNA水平及Insr和胰岛素的蛋白水平均升高(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模拟物和Kcnq1ot1-WT质粒共转染细胞后,Kcnq1ot1-WT荧光素酶活性降低( P<0.05);抑制剂和Kcnq1ot1-WT质粒共转染细胞后,Kcnq1ot1-WT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升高( P<0.05)。与si-NC组相比,si-Kcnq1ot1组miR-92a-1-5p表达升高( P<0.05);与si-Kcnq1ot1+抑制剂对照组相比,si-Kcnq1ot1+抑制剂组Min6细胞中的 Ins1、 Ins2、 Insr、 Irs1和 Ngn3转录水平及胰岛素和Insr的蛋白水平升高( P<0.05)。 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Kcnq1ot1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92a-1-5p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lncRNA KCNQ1OT1和miR-146a-3p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Q成员1反向转录物1(KCNQ1OT1)和微小RNA(miR)-146a-3p在子痫前期(PE)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索两者相互调控后对滋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PE孕妇45例为PE组,选择同期正常孕妇55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KCNQ1OT1 mRNA、miR-146a-3p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2)采用绒毛膜滋养细胞层细胞系HTR8/SVneo细胞,先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脂多糖(LPS)组,经LPS处理24 h的HTR8/SVneo细胞再进一步分为短发夹状RNA(sh)-KCNQ1OT1组(即沉默KCNQ1OT1的表达)、miR-146a-3p抑制物(inhibitor)组和sh-KCNQ1OT1+miR-146a-3p inhibitor组,共5组。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KCNQ1OT1和miR-146a-3p的靶向关系,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加以验证;分别采用活细胞计数(CCK-8)法、划痕实验、穿膜(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HTR8/SVneo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KCNQ1OT1 mRNA、miR-146a-3p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趋化因子12(CXCL12)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的表达。结果:(1)PE组胎盘组织中KCNQ1OT1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23±0.03、0.51±0.04),miR-146a-3p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9±0.03、0.31±0.0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组胎盘组织中KCNQ1OT1 mRNA的表达水平与miR-146a-3p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0.79, P=0.031)。(2)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显示,KCNQ1OT1与miR-146a-3p存在靶向关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中KCNQ1OT1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分别为0.91±0.03、0.35±0.03),miR-146a-3p的表达水平升高(分别为0.22±0.03、0.63±0.04),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CXCL12、CXCR4蛋白的表达均下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h-KCNQ1OT1组细胞中KCNQ1OT1 mRNA的表达水平(0.23±0.03)进一步下降,miR-146a-3p的表达水平(0.85±0.03)进一步上升,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CXCL12、CXCR4蛋白的表达均进一步下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miR-146a-3p inhibitor组、sh-KCNQ1OT1+miR-146a-3p inhibitor组分别与sh-KCNQ1OT1组比较,KCNQ1OT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8±0.04、0.50±0.03)升高,miR-146a-3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03、0.46±0.03)下降,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CXCL12、CXCR4蛋白的表达均增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KCNQ1OT1负调控miR-146a-3p的表达,激活CXCL12/CXCR4信号通路后,可促进滋养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参与了PE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微小RNA表达谱特征及内源竞争RN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骨关节炎(OA)患者与正常人血清微小RNAs(miRNAs)表达差异。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和ArrayExpress数据库中查找OA血清相关的芯片数据,并下载GSE105027数据集。筛选样本包括8例OA患者血清和12例正常(NC)人样本,其中女性患者5例,健康女性7例。用R语言Limma包分别筛选出男/女性OA和男/女性NC之间的差异表达miRNAs(DEMs),设定阈值为 P<0.05和|log2FC|>1,用ggplot2包绘制火山图和韦恩图,得到2个DEMs:hsa-miR-33b-3p和hsa-miR-4284。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件蛋白互作网络图(PPI)网络,依据LncBase和MNDR数据库筛选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绘制内源竞争RNA(ceRNA网络互作图,Cytohubba筛选出关键基因,结合NONCODE和lncRNA SNP2数据库筛选与骨关节炎相关的lncRNAs,得出关键调控轴。 结果:共筛选出男、女性共有的DEMs 2个:hsa-miR-33b-3p和hsa-miR-4284,均为下调。结合ceRNA网络及数据库综合分析出lncRNA KCNQ1OT1-miR-33b-3p-PIK3CA轴。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OA和NC的血清miRNAs表达差异集中在细胞凋亡、炎症和代谢,而lncRNA KCNQ1OT1-miR-33b-3p-PIK3CA轴在OA发病机制中尤为很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LncRNA KCNQ1OT1在人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KCNQ1OT1在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及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阐明KCNQ1OT1与肥胖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解读lncRNA参与肥胖发生发展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用PPIA为内参基因,通过定量PCR,检测KCNQ1OT1于人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第0、1、3、5、9、12天的表达水平;应用定量PCR检测KCNQ1OT1在肥胖和正常人群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KCNQ1OT1与人群体重指数、血清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的相关性。 结果:KCNQ1OT1在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第1、3、5、9和12天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89±3.10)、(24.78±5.58)、(15.53±2.11)、(6.75±0.71)、(4.81±0.84),与第0天相比,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分化初始增长尤为明显(第1、3天)。KCNQ1OT1在肥胖人群内脏脂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79±0.05,较正常人显著增加( P<0.01)。KCNQ1OT1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r=0.569, P<0.01),与三酰甘油含量呈正相关( r=0.489, P<0.05),与总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 r=0.591, P<0.01)。 结论:KCNQ1OT1在人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呈增高趋势;在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其表达与体重指数、血清三酰甘油等肥胖相关指标呈正相关,提示KCNQ1OT1可能是影响人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及肥胖防治的潜在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探索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炎症应答候选基因及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实验验证探索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炎症应答候选基因及潜在的分子机制,为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潜在炎症靶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从 GEO数据库检索获得GSE108109 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相关程序包处理、分析并筛选出差异基因.利用DAVID在线网站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并通过STRING网站构建炎症候选基因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通过miRWalk和DIANA-LncBase 数据库预测并构建内源性竞争性RNA(ceRNA)调控网络,并从网络中筛选出关键基因绘制ROC曲线.纳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并经肾穿刺活检证实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肾组织标本进行验证,以非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肾组织标本(IgA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为对照组.对收集到的肾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计算平均光密度,进一步验证生信分析筛选出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将关键基因的平均光密度值与炎症指标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 846个,其中 444 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402 个基因表达明显下调.通过KEGG和GO富集分析获得了与炎症调控相关的重要差异表达基因,其中CSF1R和TNFRSF1B为首次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中报道的差异基因.同时构建了包括KC-NQ1OT1-hsa-miR-125a-5p-TNFRSF1B在内的多条内源性竞争RNA(ceRNA)调控轴.收集到ANCA相关性血管炎标本15 例,IgA肾病标本 6 例,微小病变型肾标本 3 例.肾穿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SF1R、TNFRSF1B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组织表达较对照组均有升高,对ANCA组患者临床数据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CSF1R的表达量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含量呈正相关(r=0.587),TNFRSF1B的表达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646).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出CSF1R和TNFRSF1B等参与炎症调节的关键基因,构建了严密的ceRNA调控网络,并通过免疫组化验证了CSF1R和TNFRSF1B在ANCA血管炎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为深入探究ANCA相关性血管炎发生发展的炎症分子机制及发掘新的炎症治疗靶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衰老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分析学方法,筛选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衰老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揭示OA的发生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OA软骨组织数据集,使用RStudio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富集分析,再将DEGs与SenMayo衰老基因集取交集获得Hub基因,并进行验证,最后用miRNet在线平台及Cytoscape软件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结果]数据集GSE169077和GSE114007经差异分析并取交集后共得到DEGs 272个;对DEGs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等条目中;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黏着斑信号通路等;经筛选及验证,得到了 2个Hub基因:IGF1和MMP2;构建ceRNA网络并筛选出3组RNA调控途径:KC-NQ1OT1/XIST-hsa-mir-16-5p-IGF1,KCNQ1OT1/XIST-hsa-mir-424-5p-MMP2,KCNQ1OT1/XIST-hsa-mir-377-3p-IGF1/MMP2.[结论]1GF1 和 MMP2 可作为 OA 软骨细胞衰老的 Hub 基因,KCNQ1OT1/XIST-hsa-mir-16-5p-IGF1,KCNQ1OT1/XIST-hsa-mir-424-5p-MMP2,KCNQ1OT1/XIST-hsa-mir-377-3p-IGF1/MMP2 可能是调节 OA 软骨细胞衰老的潜在 RNA 调控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KCNQ1OT1基因敲除联合鸦胆子素D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KCNQ1OT1基因敲除联合鸦胆子素D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CCK8、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鸦胆子素D和siKCNQ1OT1对MDA-MB-231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RT-PCR检测鸦胆子素D、siKCNQ1OT1对MDA-MB-231细胞中KCNQ1OT1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蛋白及CDC42、p-MKK7、MKK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鸦胆子素D和siKCNQ1OT1处理的MDA-MB-231 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且二者联用时抑制作用更强( 均P < 0 . 0 5 ) ; 鸦胆子素D 处理后KCNQ1OT1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下调(均P<0.05);鸦胆子素D联合siKCNQ1OT1处理组MDAMB-231细胞中CDC42、p-MKK7、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显著下调,E-cadherin的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 鸦胆子素D联合siKCNQ1OT1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其分子机制可能与CDC42/MKK7信号通路的阻断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lncRNA KCNQ1OT1调控miR-384/CACNA1C轴对心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Q成员1 反向转录物1(lncRNA KCNQ1OT1)调控miR-384/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基因(CACNA1C)轴对心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正常培养的大鼠心肌H9c2、CP-R073 细胞及缺氧/复氧(H/R)诱导的H9c2、CP-R073 细胞中的KCNQ1OT1、miR-384、CACNA1C蛋白表达.将H9c2 细胞分为Ct组、Model组、si-NC组、si-KCNQ1OT1 组、mimic NC组、miR-384 mimic组、si-KCNQ1OT1+inhibitor NC组、si-KCNQ1OT1+miR-384 in-hibitor组.除Ct组外,其他组H9c2 细胞均需转染对应物质后构建H/R损伤模型.qRT-PCR检测细胞中KC-NQ1OT1、miR-384 表达;CCK-8 法、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中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CNA1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Bcl-2 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KCNQ1OT1 与miR-384、miR-384 与CACNA1C的关系.结果 H/R诱导的H9c2、CP-R073 细胞中 KCNQ1OT1、CACNA1C蛋白表达升高,miR-384 表达降低,且H/R诱导的H9c2 细胞中KCNQ1OT1、CACNA1C蛋白表达最高,miR-384 表达最低,因此,后续选择H9c2 细胞为研究对象.与Ct组比较,Model组细胞中 KCNQ1OT1、细胞凋亡率、Mb、cTnⅠ水平、CACNA1C、Caspase-3、Bax蛋白表达升高,miR-384 表达、D450 值、EdU 阳性率、PCNA 蛋白表达降低(P<0.05);沉默 KCNQ1OT1 或过表达miR-384 可促进H/R诱导的H9c2 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miR-384 inhibitor减弱了沉默KCNQ1OT1 对H/R诱导的H9c2 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KCNQ1OT1 靶向调控miR-384/CACNA1C轴.结论 沉默KCNQ1OT1 可能通过上调miR-384 来抑制CACNA1C表达,进而促进H/R诱导的H9c2 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LncRNAKCNQ1OT1靶向调控miR-124-3p/HMGB1轴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KCNQ1OT1靶向调控miR-124-3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轴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凋亡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人HMC分为对照组(NC组)、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阴性序列(si-NC)组、KCNQ1OT1 小干扰核糖核酸(RNA)(si-KCNQ1OT1)组、si-KCNQ1OT1+模拟对照序列(miR-NC)组、si-KC-NQ1OT1+miR-124-3p抑制剂(miR-124-3p inhibitor)组,各组在转染后进行高糖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LncRNA KCNQ1OT1信使核糖核酸(mRNA)、miR-124-3p mRNA、HMGB1 mRNA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MGB1蛋白、增殖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D1)]、细胞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9(caspase-9)]、细胞纤维化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KCNQ1OT1与miR-124-3p与HMGB1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与NC组比较,高糖组KCNQ1OT1 mRNA、HMGB1 mRNA及HMGB1蛋白、CyclinD1蛋白、FN蛋白、ICAM-1蛋白表达、HMC活性(24h、48h和72 h)明显上升,miR-124-3pmRNA、caspase-3蛋白及caspase-9蛋白表达、HMC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与高糖组、si-NC 组比较,si-KCNQ1OT1 组 KCNQ1OT1 mRNA、HMGB1 mRNA及HMGB1 蛋白、CyclinD1 蛋白、FN 蛋白、ICAM-1蛋白表达、HMC活性(24 h、48 h和72 h)明显下降,miR-124-3p mRNA、caspase-3蛋白及caspase-9蛋白表达、HMC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与 si-KCNQ1OT1 组、si-KCNQ1OT1+miR-NC 组比较,si-KCNQ1OT1+miR-124-3p inhibitor 组 HMGB1 mRNA 及 HMGB1 蛋白、CyclinD1 蛋白、FN 蛋白、ICAM-1 蛋白表达、HMC 活性(24 h、48 h 和 72h)明显上升,miR-124-3pmR-NA、caspase-3 蛋白及caspase-9蛋白表达、HMC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较miR-NC组与KCNQ1OT1-WT共转染组而言,miR-124-3p mimic组与KCNQ1OT1-WT共转染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P0.05);较miR-NC组与HMGB1-WT共转染组而言,miR-124-3pmimic组与HMGB1-WT共转染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LncRNA KCNQ1OT1可以靶向下调miR-124-3p mRNA表达,上调HMGB1 mRNA及HMGB1蛋白表达,促进高糖诱导HMC增殖,抑制凋亡,促进细胞纤维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