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炎链球菌StkP/CiaR组成耐药相关二元信号传导系统的分析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确定肺炎链球菌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相关胞内应答调节蛋白CiaR能与跨膜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P结合组成StkP/CiaR二元信号传导系统(TCSS)。方法:采用PCR扩增 stkP基因胞内区片段(IC- stkP),T-A克隆测序确认序列正确后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SDS-PAGE检查IC- stkP片段和我们以往构建的 ciaR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目的重组蛋白rIC-StkP和rCiaR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IC-StkP和rCiaR。采用Co-IP和LC-MS/MS鉴定rIC-StkP捕获的肺炎链球菌靶蛋白。采用等离子共振法(SPR)和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检测rCiaR与rIC-StkP结合能力。 结果:所构建的IC- stkP片段原核表达系统能有效表达rIC-StkP。SDS-PAGE结果显示提纯的rIC-StkP和rCiaR在胶上均为单一蛋白质条带。CiaR可与rIC-StkP特异性共沉淀,其3个裂解肽位于CiaR分子内且序列完全相符。SPR和ITC结果显示,rCiaR与rIC-StkP呈高亲和力强结合,其 KD值分别为1.526×10 -9 mol/L和1.980×10 -6 mol/L。 结论:肺炎链球菌CiaR可作为StkP激酶下游应答调节蛋白组成StkP/CiaR-TCS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阿托品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进展的防控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质量分数1%阿托品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进展的防控作用及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屈光状态正常的3周龄三色豚鼠69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9只、FDM模型组19只、FDM+阿托品组19只和阿托品组12只。采用半透明乳胶气球遮盖右眼的方法建立FDM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干预;FDM模型组单纯遮盖右眼4周;FDM+阿托品组遮盖右眼4周,同时每日使用1%阿托品凝胶点眼1次;阿托品组每日使用1%阿托品凝胶点眼1次,共4周。分别于实验前、实验2周和实验4周时采用带状光检影镜进行屈光度测定,采用眼科A型超声仪测量眼轴长度。实验4周时采集完整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巩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集后极部巩膜组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巩膜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TRAQ)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进行巩膜组织蛋白质质谱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FDM模型组、FDM+阿托品组和阿托品组实验眼不同时间点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138.892, P<0.001; F时间=167.270, P<0.001),其中FDM模型组实验2周和4周、FDM+阿托品组实验4周较正常对照组屈光度向近视化方向发展,实验2周和4周FDM+阿托品组较FDM模型组屈光度向远视化方向发展,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正常对照组、FDM模型组、FDM+阿托品组和阿托品组实验眼不同时间点眼轴长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32.346, P<0.001; F时间=353.797, P<0.001),其中FDM模型组实验2周和4周、FDM+阿托品组实验4周眼轴长度均长于相应时间点正常对照组,FDM+阿托品组实验2周和4周眼轴长度均短于相应时间点FDM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FDM模型组豚鼠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排列疏松且紊乱,FDM+阿托品组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排列较规则。正常对照组、FDM模型组、FDM+阿托品组和阿托品组后极部巩膜厚度值分别为(141.74±16.98)、(101.46±9.15)、(112.74±6.24)和(134.30±18.19)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709, P=0.005),其中FDM模型组后极部巩膜厚度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和FDM+阿托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正常对照组、FDM+阿托品组和阿托品组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直径从内到外逐渐增大,FDM模型组后极部巩膜组织内、中、外层纤维直径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巩膜组织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FDM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以及FDM+阿托品组与FDM模型组间差异倍数均在1.30倍及以上的蛋白85个,其中阿托品干预上调蛋白38个,下调蛋白47个。GO富集分析发现,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生物调节、细胞过程、定位及代谢过程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结合、催化活性、分子功能调控、分子活性及转运活性等,细胞成分主要涉及细胞解剖实体、细胞内物质及含蛋白的复合体。 结论:阿托品可增加FDM模型豚鼠巩膜胶原纤维直径,改善胶原纤维排列,抑制巩膜变薄,其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可能与巩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重塑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源性大麻素及其代谢酶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eCB)及其代谢酶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关联,为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就诊和在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58名ASD儿童作为ASD组。按照性别、年龄1∶1匹配的原则,在黑龙江省抽取58名正常发育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空腹静脉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其外周血中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花生四烯酸甘油(2-AG)、十六酰胺乙醇(PEA)、油酰乙醇胺(OEA)及其代谢酶花生四烯酸磷脂酰乙醇胺特异性磷脂酶D(NAPE-PLD)、酰胺水解酶(FAAH)、单酰基甘油脂酶(MAGL)和二酰基甘油脂酶(DAGL)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eCB与AS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SD儿童的AEA、OEA和PEA的水平[(10.10±2.60) nmol/L,(24.30±5.60)nmol/L,(15.92±2.28)nmol/L]均低于对照组儿童[(13.46±3.04 )nmol/L,(27.85±6.89)nmol/L,(17.87±2.67)nmol/L, t=-6.612,-3.089,-4.579,均 P<0.01];ASD儿童FAAH和DAGL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23,3.840, P<0.05),而NAPE-PLD和MAGL mRN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24,0.885,均 P>0.05);ASD组PEA水平与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总分呈负相关( r=-0.288, P<0.05)。 结论:ASD儿童体内的eCB及其代谢酶可能存在代谢异常,且eCB水平与ASD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滤法测定辣椒素对辛伐他汀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辣椒素对辛伐他汀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滤法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对未加和加入辣椒素后辛伐他汀与大鼠及健康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 在0.2,0.5,1μg·mL-质量浓度下辛伐他汀与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7.73 ±0.24)%,(96.75±2.58)和(96.23±0.81)%;与健康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7.05±1.74)%,(97.68±0.65)%和(97.20±1.00)%.当合并加入辣椒素(1μg·mL-1)后,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下降至:(93.97±0.96)%,(92.76±1.89)%,(92.05±0.58)%和(91.71±2.51)%,(91.73±1.88)%,(91.41±2.48)%;同时游离的药物浓度分别增加了1.66,1.23,1.11倍和1.81,2.56,2.07倍.结论 辣椒素能够使辛伐他汀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降低,使其游离型药物浓度显著升高(P<0.01).临床运用辛伐他汀时,应注意联用含有辣椒素的药物/食物对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大鼠连续口服给药7 d,在最后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的时间点从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LC-MS/MS法,以补骨脂素为内标,测定大鼠体内杠柳毒苷的含量,并运用DAS 1.0软件计算待测物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杠柳毒苷在1~5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符合要求.药动学结果表明,杠柳毒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后,杠柳毒苷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存在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芩苷纳米混悬剂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的方法,并对大鼠灌胃给药黄芩苷纳米混悬剂(BL-NSPS)后黄芩苷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LC-MS/MS方法,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HSS C18柱(1.8 μm, 2.1 mm×50 mm,美国Waters公司);柱温:30℃;流速:0.3 mL/min;进样量:5 μL;流动相:0.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以卡马西平为内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进行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447.09→270.80(黄芩苷)、m/z 237.10→193.80(卡马西平,内标),测定大鼠灌胃给药BL-NSPS后黄芩苷的血药浓度,并用WinNonlin 6.0版药动学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在24.75~4 95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内源性物质无干扰,LC-MS/MS方法回收率、基质效应、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BL-NSPS和黄芩苷原料药(BL-Bulk)的Cmax分别为(3 329.10±499.10)ng/mL、(1 257.84± 158.21)ng/mL.BL-NSPS的Cmax较BL-Bulk有了显著提高(P<0.05),BL-NSPS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0.97± 47.78)%.[结论]建立的LC-MS/MS测定方法准确度强、专属性好,可用于黄芩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BL-NSPS能增加药物的吸收速率,缩短了药物起效时间,提高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可为黄芩苷制剂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LC-MS/MS检测血清万古霉素浓度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检测人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MS/MS)法,并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 CMIA)比较方法学性能.方法 血清样品经过甲醇沉淀蛋白质,采用安捷伦Poroshell 120EC C18色谱柱(2.1 mm×50 mm,2.7 μm)梯度洗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0.1%甲酸),流速为0.5 mL/min,内标采用去甲万古霉素,质谱采用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用该方法定量检测112例临床服用万古霉素患者血清万古霉素含量,并与临床常用的CMIA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万古霉素在1~100 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6 4);方法日内日间精密度、准确度均满足药物定量检测要求,且无基质效应和残留效应.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显示,LC-MS/MS测定结果与CMIA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者线性相关性良好,Y=1.06X-0.37(r=0.986).结论 LC-MS/MS法性能较好,价格优廉,与CMIA法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检测在准确度、精密度上优势明显,可用于临床检测万古霉素的血清药物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