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GEE和地理探测器的河南省不同流域植被变化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4小时前
厘清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生态修复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获取2000-2020年河南省植被覆盖数据,并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揭示河南省及其流域分区(海河流域分区、黄河流域分区、淮河流域分区、长江流域分区)植被分布和变化趋势,并联合因子探测及因子交互,从不同尺度探究了自然和人文因素对植被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南省植被覆盖度(FVC)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以中高植被覆盖为主,其中,长江流域分区最好.河南省及各分区FVC变化规律一致,呈波动上升趋势,均以明显改善为主,其中,长江流域分区的改善面积最大.基于Hurst指数,河南省未来植被状况除了淮河流域分区可能持续改善外,其他分区均表现为从改善转向退化.河南省及各分区植被变化是人文因子与自然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因子影响力随时间而改变,主导因子存在地域差异,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和夜间灯光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强于海拔、坡度、年均低温等自然因素.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尤其是人文与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呈非线性增强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4小时前
-
带光源医用吸引器+扩张套管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带光源医用吸引器+扩张套管在脑出血患者术中应用,对其脑脊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有手术指征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组:使用带光源医用吸引器+专用扩张套管,在管腔内操作清除血肿.对照组:采用脑压板牵开脑组织,无影灯照明下清除血肿,观察对比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GOS评分、脑脊液IL-1β、TNF-α水平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基本相同,前者比后者手术时间缩短43.88 min,住院时间缩短13.26 d,前者脑脊液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低于后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光源医用吸引器+扩张套管,可以在良好的照明下清除血肿,减少脑组织牵拉,防止医源性损伤发生,减少患者脑脊液中IL-1β、TNF-α因子含量,减少术中及术后继发性神经损害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照强度对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不同光照强度下拱高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郑州爱尔眼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ICL(V4c)植入术61例(117眼),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光照强度分为暗环境组(2 lux)、常规环境组(60 lux)和明环境组(600 lux),以海德堡OCT的眼前节模块测量瞳孔直径及拱高,并根据常规环境组的拱高分为低拱高组(≤250 μm)、中低拱高组(251~500 μm)、中高拱高组(501~750 μm)和高拱高组(>750 μm)。分别比较常规环境组与暗环境组、明环境组瞳孔直径和拱高的差异。结果:各拱高组的暗环境下瞳孔直径均大于常规环境下者,明环境下瞳孔直径均小于常规环境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各拱高组均未发生ICL接触晶状体的情况。低拱高组,暗环境下拱高大于常规环境下者( t=2.795, P=0.019),明环境下拱高小于常规环境下者( t=2.516, P=0.031);中低拱高组、中高拱高组及高拱高组,暗环境下拱高与常规环境下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924,1.772,0.821; P=0.062,0.082,0.425),明环境下拱高均小于常规环境下者( t=7.456,10.644,7.894;均 P<0.001)。 结论:ICL植入术后拱高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但是其动态变化仍可保持在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屈光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屈光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3周龄三色豚鼠108只,分为FDM豚鼠群54只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群54只,分别采用不透明面罩法制作单眼近视模型和双眼均不遮盖处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FDM豚鼠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分别分为低强度光照组、正常强度光照组和高强度光照组,各组分别在20、300和5 000 lx环境中连续饲养6周,每天12 h光照/12 h黑暗。各组豚鼠每2周进行眼参数生物学测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眼科A型超声诊断仪测量豚鼠眼轴长度(AL),AL定义为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区的距离;采用检影法测定各组豚鼠扩瞳后的屈光度。计算各组豚鼠AL和屈光度变化量,变化量定义为光照各时间点测量值与光照前的差值。结果: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组别=0.365, P=0.697),各组豚鼠AL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延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353.750, P<0.001)。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间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别=3.576, P=0.034),其中高强度光照组豚鼠光照4周屈光度为(+2.75±2.15)D,大于低强度光照组的(+0.41±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FDM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和屈光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组别=0.105, P=0.900; F组别=0.973, P=0.387),光照不同时间AL和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408.302、27.407,均 P<0.001),其中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FDM眼屈光度为(+2.35±1.95)D,大于光照前的(+1.90±0.9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屈光发育豚鼠高强度光照组AL最短,且变化量最小;FDM豚鼠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屈光度变化量明显小于正常强度光照组,产生短暂性远视漂移。 结论:高强度光照可减缓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屈光度向近视漂移;低强度光照有延缓FDM进展的趋势,光照2周屈光度出现短暂性远视漂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认识时代变迁的推手作用 创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视遗传和环境因素孰轻孰重仍争论不休,这一争论使研究者认识到近视自然进程的预测指标、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等相关研究仍落后于社会需求,因而需要创新思维,深刻认识时代变迁的推手作用,减少儿童青少年在低自然光照及人工照明下视近学习和视屏,增加日间户外活动,为我国儿童青少年防控提供新的策略与行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住舱光照条件对舰员睡眠质量及唾液褪黑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某舰不同住舱光照条件对舰员睡眠质量及唾液褪黑素水平的影响,为改进某舰住舱条件,保障舰员健康提供理论证据。方法:选取某舰78名存在睡眠障碍的舰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人。试验组舰员住舱的照明灯更换为色温4 000 K的暖白光灯管,床头灯更换为色温2 700 K的暖黄光灯管;对照组人员住舱采用原有的高色温冷白光灯管。所有人员工作战位光源均继续采用高色温冷白光灯管。试验时间15 d。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眼疲劳自测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受试舰员试验前后的睡眠障碍程度、眼疲劳状态以及焦虑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受试舰员试验前后的唾液褪黑素水平。结果:共72人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8人、对照组34人。试验组干预后PSQI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P<0.05)。试验前、后对照组的PSQI量表以及2组的眼疲劳自测量表、SAS评分以及唾液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试验前比较,试验后≤26岁试验组舰员唾液褪黑素水平升高,>26岁试验组舰员PSQI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不影响舰员作息规律的情况下,优化住舱照明条件可改善舰员的唾液褪黑素水平和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航母舰员眼科疾病谱分析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调查某航母舰员眼部疾病种类及部门分布,分析致病原因,为进一步制定航母舰员眼科保健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某航母医疗中心2020年5-7月眼科就诊记录进行分析,统计疾病人数、部门分布、疾病种类等数据。结果:眼科就诊舰员总人数97例,男性74例,女性23例。患病人数前3位的部门为舰务、机电、行政,分别为36例(37.11%)、22例(22.68%)、19例(19.59%)。发病率前3位的疾病为干眼症、结膜炎、睑板腺功能障碍,分别为30例(30.93%)、28例(28.87%)、19例(19.59%)。结论:航母环境下舰员眼科疾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人员眼卫生宣教,改善舱室照明及通风系统,加强高发病部门巡诊和针对性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潜艇艇员对长远航中生活工作影响因素的主观排序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潜艇长远航过程中,潜艇艇员对生活工作影响因素的主观排序,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及分类。方法:采用自编《潜艇长远航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小排序调查问卷》对潜艇部队参加过长远航的546名潜艇艇员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远航过程中各因素对艇员生活工作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潜艇有害气体,潜艇噪声,生物节律紊乱,对个人健康的担心,信息缺乏、生活单调枯燥,岗位和休息舱室的温度、湿度,个人卫生维护难,对父母健康的担心,饮食问题,空间狭窄,岗位操作和学习压力,晕船,家庭经济压力,个人发展受限,色彩与照明的影响,与领导和战友关系。这些因素构成两类因子,分别是理化环境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高噪声和高污染、晕船和视觉不舒适感、高温高湿及自身卫生问题和生物节律紊乱构成了长远航期间影响艇员生活和工作的理化环境因素;健康担忧及生活压力、生活枯燥无聊和人际关系与工作压力构成了心理社会因素。结论:潜艇有害气体、潜艇噪声、生物节律紊乱、对个人健康的担心和信息缺乏、生活单调枯燥是对艇员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的因素。总体来说,理化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大于心理社会因素,但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应针对性地从潜艇的优化设计、心理功能维护等方面改善艇员工作和生活环境,降低各种因素对艇员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小胞外囊泡对视网膜光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小胞外囊泡(sEVs)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人脐带来源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标记蛋白,收集第3~5代MSCs培养上清,超速离心收集sEVs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形态。将65只清洁级8~10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17只)、磷酸盐缓冲液(PBS)组(24只)和sEVs组(24只)。PBS组和sEVs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2 μl PBS和2 μl sEVs后,在蓝光照度930 lx的环境下照射6 h;正常组小鼠不做处理。分组处理后3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结构,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进行凋亡细胞计数,视网膜电图(ERG)检测小鼠视网膜功能,mRNA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PBS组与sEVs组小鼠视网膜mRNA表达差异情况,并进行差异基因KEGG聚类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一步验证差异基因表达。结果:培养的MSCs中CD90、CD105表达阳性,而CD34、CD45表达阴性,提取的MSC-sEVs呈直径为80~140 nm的双层膜囊泡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PBS组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核排列紊乱,sEVs组视网膜结构紊乱程度轻于PBS组。sEVs组视网膜凋亡细胞计数为(14.60±4.04)个/视野,少于PBS组的(24.00±8.52)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7, P<0.05)。sEVs组ERG a波振幅为(64.38±16.70)μV,高于PBS组的(16.78±6.37)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BS组和sEVs组b波振幅分别为(132.40±39.41)μV和(154.86±34.08)μV,明显低于正常组的(338.38±27.41)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RNA测序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10个,其中sEVs组下调基因109个。KEGG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炎症性疾病、免疫相关信号通路。PCR结果显示,sEVs组视网膜中趋化因子配体2、趋化因子受体2、白三烯B4、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A6和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SC-sEVs可以减轻蓝光造成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损害,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新型肠系膜微循环观察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动物肠系膜微循环活体观察装置的技术关键在于观察装置能够模拟腹腔内环境。微循环观察装置的技术要求:观察盒要能"保温、保湿、灌流、固定",灯光照明要具备"强、聚、冷"特性。皖南医学院科研人员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肠系膜微循环观察装置,经实际使用发现,该装置能满足"保温、保湿、灌流、固定"的微循环观察研究技术要求,显微镜光源采用LED光源并具备"强、聚、冷"特性。该观察装置设计巧妙合理、技术稳定、操作方便、微循环观察效果良好,较好地解决了体外肠系膜微循环模拟腹腔内环境的技术难题,使微循环观察研究更加方便自如,为肠系膜微循环观察研究较理想的装置,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