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檗碱治疗胶质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占恶性脑瘤的80%。胶质瘤的常规治疗是手术切除后辅以替莫唑胺化疗,但会逐渐出现耐药情况,造成患者预后不良。小檗碱是提取自黄连的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通过控制不同的分子和细胞途径,在胶质瘤中发挥其抑制肿瘤生长等药理作用。现就小檗碱在治疗胶质瘤方面的应用以及具体分子机制领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心-面-皮肤综合征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面-皮肤综合征(cardio-facio-cutaneous syndrome,CFC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A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RAS-MAPK)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激活有关,由BRAF、MAP2K1、MAP2K2、KRAS基因生殖系突变所致,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FCS患者表现为多系统异常,包括颅面部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皮肤异常、胃肠道异常、生长迟缓、神经认知障碍、癫痫等,与其他RAS通路病患者有许多重叠的临床表型。CFCS患者可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早期诊断有助于评估相关基因型的严重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MEK抑制剂可有效改善部分CFCS动物模型的异常表型,但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明确诊断后需行多学科评估与对症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半枝莲-党参药对治疗膀胱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半枝莲-党参药对治疗膀胱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党参药对的药物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获取膀胱癌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膀胱癌小鼠模型。模型组小鼠灌胃等剂量溶剂,治疗组建模后第8天灌胃半枝莲-党参药对0.2 ml,剂量为342.86 mg/kg,2次/d。建模后第28天,测量裸鼠瘤体大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PTGS1、核受体辅活化子2(NCOA2)、维甲酸X受体α(RXRA)、孕酮受体(PG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蛋白激酶B1(Akt1)水平。结果:半枝莲-党参药对的45个药物成分通过多条通路直接作用于187个疾病靶点治疗膀胱癌,主要核心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黄芩素、β-谷甾醇和豆甾醇等,关键靶点为PTGS2、PTGS1、NCOA2、RXRA、PGR、MAPK1、RELA和Akt1等。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对细菌分子的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涉及转录调控复合体、膜筏、膜微区、RNA聚合酶Ⅱ转录调控复合物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半枝莲-党参药对治疗膀胱癌的主要信号通路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白细胞介素-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TNF)、MAPK、缺氧诱导因子-1(HIF-1)、细胞凋亡、p53、Toll样受体等。动物实验验证显示,半枝莲-党参药对能够明显改善裸鼠的瘤体大小,同时也能改善PTGS2、PTGS1、NCOA2、RXRA、PGR、MAPK1、RELA、Akt1表达水平。结论:半枝莲-党参药对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IL-17、PI3K-Akt、TNF、MAPK、HIF-1、细胞凋亡、p53、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的PTGS2、PTGS1、NCOA2、RXRA、PGR、MAPK1、RELA、Akt1等靶点治疗膀胱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小RN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增生性瘢痕(HS)影响患者功能与美观,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但其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该病仍然是临床难防难治疾病之一。微小RNA(miR)是一类具有调节基因表达作用的单链内源性非编码RNA。miR在HS的成纤维细胞内的异常转录可影响下游信号通路或蛋白的转导与表达,对mi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的探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瘢痕增生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该文总结并分析近年来miR与多种信号通路如何参与HS的形成与发展,并进一步概述miR与HS中靶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三七治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三七治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三七的药物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获取血小板聚集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并使用Cytoscape构建网络图,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三七中的7个有效成分通过多条通路直接作用于142个疾病靶点治疗血小板聚集,其中β-谷甾醇、豆甾醇、槲皮素和人参皂苷Rh 2等是核心成分,肿瘤蛋白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JUN、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1(AKT1)是重要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BP)主要涉及细胞对脂质的反应、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等;细胞组分(CC)主要涉及膜筏、膜微区、小窝和质膜筏等;分子功能(MF)主要涉及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度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三七治疗血小板聚集的信号通路主要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TNF、MAPK等。 结论:三七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PI3K/Akt、HIF-1、TNF、MAPK等信号通路的TP53、MAPK1、JUN、TNF、IL-6、AKT1等疾病靶点,调节酶类活性治疗血小板聚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鼠丙泊酚精神依赖形成的机制:腺苷A2A受体-神经递质-ERK通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大鼠丙泊酚精神依赖形成的机制与腺苷A2A受体-神经递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间断腹腔注射丙泊酚40 mg/kg,连续14 d的方法建立丙泊酚依赖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6组( n=8):中枢对照组(c-C组)、中枢激动剂组(c-CGS组)、中枢拮抗剂组(c-DMPX组)、外周对照组(p-C组)、外周激动剂组(p-CGS组)和外周拮抗剂组(p-DMPX组)。c-CGS组和c-C组于建模后立即颅内注射腺苷A2A激动剂CGS-21680 2.5 ng/0.5 μl或等量生理盐水,p-CGS组和p-C组腹腔注射CGS-21680 0.1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c-DMPX组于每次丙泊酚注射前20 min颅内注射腺苷A2A受体拮抗剂DMPX 50 ng/0.5 μl,p-DMPX组腹腔注射DMPX 0.25 mg/kg。分别于建模前、建模后即刻、激动剂或生理盐水给药后(干预后)测定位置偏爱值(CPP值)。建模后1 d时处死大鼠取血标本及脑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及海马多巴胺(DA)、谷氨酸(Glu)及大脑皮层5-羟色胺(5-HT)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层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 结果:与建模前比较,建模后即刻c-C组、c-CGS组、p-C组和p-CGS组CPP值升高( P <0.05),c-DMPX组和p-DMPX组CP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造模后即刻比较,干预后c-C组和p-C组CP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CGS组和p-CGS组CPP值升高( P<0.05)。与c-C组比较,c-CGS组海马DA和Glu含量增加,c-DMPX组海马Glu含量减少,大脑皮层5-HT含量增加,p-ERK1/2表达下调( P<0.05);与p-C组比较,p-CGS组血浆及海马DA和Glu、大脑皮层5-HT和p-ERK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DMPX组海马DA和Glu含量减少,大脑皮层5-HT含量增加,p-ERK1/2表达下调( P<0.05)。 结论:大鼠丙泊酚精神依赖形成的机制可能与激活腺苷A2A受体,增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进而上调ERK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RA中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该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中介导免疫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并与RA-FLS自噬关系密切。此外,RAF/MEK/ERK信号通路与RA骨破坏也具有相关性,但目前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RAF/MEK/ERK信号通路与RA骨破坏的相关性研究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同时,提出以RAF/MEK/ERK信号通路为靶点开展RA药物靶向研究,可能会推动RA治疗药物的发展,为治疗RA开辟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胶质细胞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放射性脑损伤(RBI)是头颈部及颅内原发和继发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关于RBI的发生机制,目前有血管损伤、炎症免疫反应和脱髓鞘等假说。其中,炎症免疫反应在RBI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MG)是脑内固有的免疫细胞,其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诱导的神经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对近年来MG在RB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异氟烷麻醉诱发脑损伤的核心基因及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异氟烷麻醉诱发脑损伤的核心基因及机制。方法:从GPL85生成的GEO数据库中下载异氟烷麻醉数据集GSE358和GSE359配置文件。进行去批次化处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构建和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PPI网络中寻找到的核心基因绘制基因表达量热图,通过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分析找到与核心基因最相关的疾病。结果:共鉴定出500个DEGs。GO分析结果:生物学过程分析中,主要富集在对外源性刺激反应、对缺氧反应、凋亡以及炎症反应过程;细胞组成分析中,主要富集在细胞质、细胞外空间、神经元投射;分子功能分析中,主要富集在蛋白结合、转录调控区序列特异性DNA结合。KEGG分析:主要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PPI网络获得了6个核心基因:干扰素γ(IFN-γ)、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NFKBIA)、白细胞介素-1α(IL-1α)、原癌基因Fos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B)。CTD分析发现核心基因与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痛觉过敏、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神经变性等有关。推断分数可以反映基因与疾病相关的程度,其中IFN-γ、IL-1α、Fos在脑损伤方面推断分数较高。结论:IFN-γ、IL-1α、Fos、TLR4、NFKBIA和CEBPB是异氟烷麻醉诱发脑损伤有关的6个核心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在免疫和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影响骨代谢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质疏松症(OP)是由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骨质结构变差的一种全身骨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导致的致残率、致死率已成为全球公共难题。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调节和维持细胞能量平衡的重要分子,与骨稳态的保持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临床实践来看,中医药防治OP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关于祖国传统医学基于该信号通路治疗OP的调节机制仍然缺乏相对全面且系统的归纳总结。因此,基于MAPK信号通路在骨代谢的调节机制,从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角度综述防治OP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OP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