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东营地区7875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山东东营地区新生儿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变异类型、发生频率和变异位点分布等,为开展大规模耳聋基因筛查和预防耳聋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半导体测序法对7875例新生儿18个常见耳聋基因的100个变异位点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基因变异种类、发生频率和变异位点分布等。结果:共检出552例耳聋基因变异,发生频率为7.01%。其中, GJB2、SLC26A4和 GJB3的热点变异分别为c.235delC、IVS7-2A>G和c.538C>T。耳聋相关线粒体基因 MT-CO1、MT-RNR1、MT-TL1、MT-TS1的变异频率分别为0.38%、0.25%、0.10%、0.01% 。确诊耳聋患者4例,其中1例为单侧耳聋。东营各县区耳聋相关变异基因的构成比分析显示, SLC26A4与 GJB2相比,变异比例最高为利津县(51.76% vs. 40.00%),最低为河口区(30.77% vs. 56.41%)。 结论:东营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变异检出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其原因可能由于采用了半导体测序法,其覆盖的基因类型和变异位点数量均高于芯片法和飞行时间质谱法。由于地缘和人口聚集因素,东营各县区新生儿各耳聋变异基因构成比有明显不同。上述结果对东营地区耳聋出生缺陷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模拟视觉先兆偏头痛发作的MELAS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1例模拟视觉先兆偏头痛发作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的病例报道,分析MELAS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头痛性质进行再认识。方法:收集1例MELAS可疑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影像学、视频脑电图检查,并取其外周血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结果:本例患者青春期起病,表现为视觉先兆偏头痛样发作、癫痫发作、卒中样发作和高乳酸血症。头颅影像学提示基底节区钙化、可逆性左枕叶皮层梗死以及双枕叶皮层异常乳酸峰;视频脑电图提示异常青少年期脑电图;血线粒体DNA测序见MT-TL1基因存在m.3243A>G位点致病性变异。结论:MELA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视觉先兆偏头痛样发作为首发症状,其本质可能是枕叶癫痫的发作形式之一,临床医生应注意鉴别视觉先兆偏头痛、枕叶癫痫和MELA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T-TL1基因m.3252A>G变异致MELAS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MELAS)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线粒体疾病之一。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由m.3252A>G(MT-TL1基因)突变导致的MELAS综合征。先证者为6岁女童,以反复抽搐和高乳酸血症为主要表现,线粒体DNA(mtDNA)基因测序示患儿及其母亲和外婆均携带m.3252A>G(MT-TL1基因)变异,该变异在患儿外周血和尿沉渣中的异质率分别为66.53%和97.42%,明显高于母系亲属。结合国外已报道的3个家系资料,该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探讨了MT-TL1基因致病变异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晚发型MELA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肌肉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晚发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肌肉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新乡医学院附属焦作市人民医院神内科自199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3例晚发型MELAS患者,均采用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线粒体DNA(mtDNA)和核DNA(nDNA)突变筛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肌肉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卒中样发作、头痛、听力下降、偏盲、认知功能减退和精神异常等。3例患者双上肢肌张力、肌力均正常。2例患者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MRI检查显示3例患者颞枕顶叶皮质及皮质下长T1、长T2异常信号,CT扫描显示1例患者双侧苍白球钙化。肌肉病理染色显示3例患者有破碎红纤维(RRF)和破碎蓝纤维(RBF),2例患者有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阴性肌纤维。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例患者 MT-TL1基因m.3243A>G点突变,其中2例患者血液中突变比例分别为15%、17%,1例患者肌肉组织中突变比例为73%。 结论:晚发型MELAS患者肌肉病理染色可发现较高比例的RRF。m.3243A>G点突变是晚发型MELAS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其在肌肉组织中的突变比例明显高于血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携带线粒体DNA致病突变家庭的聋病遗传咨询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携带线粒体DNA致病突变家庭的聋病遗传咨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CDGP)”项目中以“聋病遗传咨询”为主诉家庭,采用靶向捕获技术对线粒体基因组、聋病相关核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排除了明确已知耳聋核基因突变后筛选出携带线粒体DNA致病突变的首诊个体,对其进行家系资料收集、绘制家系图谱,完善相关人员听力学检测及家系内候选基因变异的验证分析。结果:在513个咨询家庭中共发现20个明确携带线粒体DNA致病变异家庭,首诊个体中有16例耳聋先证者和4例无症状咨询者,分别携带 MT-RNR1、 MT-TS1和 MT-TL1三个基因的9种突变:m.1095T>C、m.1310C>T、m.1494C>T、m.1555A>G、m.3243A>G、m.7445A>G、m.7505T>C、m.7510T>C和m.7511T>C。 MT-RNR1和 MT-TS1基因以同质突变为主, MT-TL1基因为异质突变,先证者以中度以上的斜坡型或平坦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为主,也有显著的表型异质性,其中m.7445A>G同质突变患者听力呈明显进行性下降,m.7505T>C同质突变听力损失呈谷型,携带m.1095T>C个体的聋病外显率较低,携带m.3243A>G异质突变的患者可表现为非综合征型耳聋或糖尿病伴耳聋综合征。 结论:携带线粒体DNA致病突变个体及其母系家庭成员发生耳聋的风险较高,但携带者的发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及外显率等存在显著差异,在遗传咨询中需要明确排除核基因可疑致病变异并分析携带者的线粒体DNA突变比例,同时完善首诊个体及其母系家庭人员的听力检测,以咨询家庭为单位进行线粒体突变表型-基因型特征分析,有利于线粒体耳聋遗传咨询个性化的临床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线粒体糖尿病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一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1例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线粒体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对患者线粒体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患者MT-TL1基因上存在m.3243 A>G变异,临床特征符合线粒体糖尿病及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线粒体病
编辑人员丨2023/12/9
青年女性患者,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多系统损害.肾脏损害表现为少至中等量尿蛋白,尿隐血基本阴性,血清肌酐正常,高尿酸血症,血压正常,无贫血.肾外表现身材矮小、糖尿病、高频听力下降及预激综合征,母亲身高150 cm.肾活检病理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小球多处足细胞、壁层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线粒体形态异常.基因检测分析到线粒体MT-TL1基因m.3243A>G突变,母系遗传.最终诊断为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线粒体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儿童MELAS线粒体基因突变异质性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线粒体基因A3243G点突变异质性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期为尽早明确MELAS临床诊断及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MELAS病儿及其家系.回顾性分析病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线粒体位点点突变检测结果,并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分析遗传的异质性及阈效应.结果 7例病儿中6例以抽搐为首发症状,1例以头痛、呕吐起病;伴体型瘦小者7例,多毛6例,发热4例,视力障碍3例,智力运动发育落后1例.7例病儿血乳酸水平均升高(5.52~12.00 mmol/L).7例病儿颅脑MRI均示顶、枕、颞叶异常信号,不符合解剖学血管支配分布.脑电图特点以背景活动慢化为主,1例部分性发作起始部位与颅脑影像学病变部位有高度相关性.7例线粒体脑肌病致病基因均为MT-TL1基因A3243G突变,其中2例为双胞胎兄弟,先症者基因明确诊断后其胞弟基因明确.MELAS病儿A3243G突变率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1),与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84,P<0.05).结论 早期筛查家系以及基因检测有助于MELAS的诊断,病儿A3243G突变率高低可能与起病年龄、血乳酸水平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线粒体DNA MT-TL1基因A3243G突变所致的临床表型系统综述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线粒体DNA MT-TL1基因m.3243A>G(A3243G)突变是最常见的致病性线粒体基因突变,也是临床表现最为复杂的突变之一.临床表型的累及范围包括脑和神经、心脏、骨骼肌、内分泌、胃肠道、皮肤等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程度从无症状到致命性的猝死综合征.而且最新研究发现携带m.3243A>G突变的孕妇在孕产期并发症方面也有很多突出的差异.本文对m.3243A>G突变所致的综合征性和非综合征性的临床表型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TL1A表达对炎症性肠病相关肠纤维化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 tumor necrosis factor ligand-related molecule1A,TL1A)表达对炎症性肠病相关肠纤维化的意义.方法 C57BL/6 野生型小鼠,9 ~12 周,平均(10. 61 ± 0. 17)周;体重20 ~24 g,平均(22. 50 ± 0. 19)g;清洁级,淋系细胞高表达TL1A转基因型小鼠,8~12周,平均(10. 57 ± 0. 20)周;体重19~25 g,平均(22. 61 ± 0. 23)g;清洁级,以Masson(MT)染色与天狼猩红染色法定量分析肠组织纤维化程度.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结肠组织内Ⅰ、Ⅲ型胶原、TGF-β1及Smad3表达进行测定.以右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建立炎症性肠病相关肠纤维化小鼠模型,采取随机法将C56BL/6野生小鼠及基因型小鼠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 只.对照组予以饮用蒸馏水,研究组予以间断性饮用2%右旋葡聚糖硫酸钠水,共4周.研究组右旋葡聚糖硫酸钠水饮用时间为:d1~5,d8~12,d15~19,d22~26,其余时间均饮用蒸馏水.定期观察小鼠,评定其结肠纤维化程度,结肠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Smad3表达.结果 以LCK-CD2-TL1A-GFP引物序列对小鼠DNA进行测定,于192 bp处,野生小鼠无目的基因检出,而转基因小鼠则可见目的基因成像,以此可鉴定出转基因小鼠.健康结肠黏膜组织中有少量胶原蛋白沉积,予以MT染色后,呈现出轻微蓝色;予以天狼猩红染色后,呈现出红色,且于纤维化进程中,黏膜组织及黏膜组织下层胶原蛋白的沉积量逐渐增加,染色程度、染色面积也随之增加.野生小鼠中,研究组结肠纤维化程度加重比对照组更高;转基因小鼠中,研究组结肠纤维化程度加重比对照组更高,且转基因小鼠结肠纤维化程度比野生小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野生小鼠中,研究组小鼠Ⅰ、Ⅲ型胶原表达均比对照组高;转基因小鼠中,研究组小鼠的Ⅰ、Ⅲ型胶原表达比对照组更高,且转基因小鼠Ⅰ、Ⅲ型胶原表达比野生小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野生小鼠中,研究组小鼠的TGF-β1及Smad3表达均比对照组高;转基因小鼠中,研究组小鼠的TGF-β1及Smad3表达比对照组更高,且转基因小鼠结肠组织中TGF-β1及Smad3表达比野生小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L1A对肠成纤维细胞组织活化及增殖起促进作用,通过促使Ⅰ、Ⅲ型胶原大量合成,使炎症性肠病相关肠纤维化的程度加重,同时TL1A还能使炎症性肠病相关肠纤维化进一步发展,TL1A表达对炎症性肠病相关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即促进TGF-β1及Smad3表达上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