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K细胞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肝损伤激活肝星状细胞产生I型胶原纤维,造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堆积,从而形成肝纤维化。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在肝纤维化的进展和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肝脏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能够通过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和产生γ-干扰素等效应分子杀死肝星状细胞,起到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也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NK细胞的作用受到其受体和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Ⅱ型自然杀伤T细胞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然杀伤(NK)T细胞是一群独特的T淋巴细胞亚群,它表达T细胞受体,是被CD1d分子呈递的糖脂类抗原激活的一群免疫调节细胞。活化的Ⅱ型NKT细胞可导致Ⅰ型NKT细胞、经典树突状细胞和CD4 +T细胞失活,并抑制Th1/Th17等促炎细胞增殖及功能,使机体具有耐受的性质,限制免疫性疾病的进展,对疾病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回顾了Ⅱ型NKT细胞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在哮喘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调节剂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浆细胞异常克隆为特征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虽然临床新药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显著延长了MM患者的无病生存(DFS)期,但是目前MM仍然是不可治愈的疾病。自从以沙利度胺类似物为代表的免疫调节剂应用于MM的治疗,取得令人瞩目的治疗效果。免疫调节剂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发挥抗MM作用,逐渐获得相关研究者的重视。MM患者的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受限,改善NK细胞功能对于延长MM患者生存期、减少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主要阐述免疫调节剂调节NK细胞受体、促进细胞因子分泌、改善骨髓瘤微环境、协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在治疗MM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免疫调节剂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与恙虫病患者免疫损伤的差异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与恙虫病两种疾病患者病程中免疫损伤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SFTS患者和16例恙虫病患者,另外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 +、CD8 + 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CD3 + 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比例;同时用Luminex液相芯片平台技术检测外周血34个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间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差异。 结果:SFTS患者外周血CD3 + T淋巴细胞比例、CD4 +及CD8 +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恙虫病患者( t值分别为4.860、9.411和5.030,均 P<0.01),NK细胞及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恙虫病患者( t值分别为2.344和5.896,均 P<0.05)。SFTS患者病程中外周血浆细胞比例为(7.7±1.2)%,危重患者最高可达30%,都表现为λ单克隆型细胞群;而恙虫病患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浆细胞。检测34个细胞因子水平发现,SFTS与恙虫病患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抗体(IL-1RA)、白细胞介素(IL-6、IL-15、IL-10、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 -干扰素(IFN-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IFN -γ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MIP-1β)、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AA、PDGF-AB/BB)及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表达均异常,其中SFTS患者IL-1RA、IL-6、IL-15、IL-10、TNF-α、IFN-γ、G-CSF、Eotaxin、IL-8、IP-10、MCP-1和MIP-1α水平明显高于恙虫病患者( Z值分别为2.312、2.447、3.660、5.444、1.965、2.402、2.402、2.997、3.525、2.481、3.817和2.211,均 P<0.05),PDGF-AA、PDGF-AB/BB和RANTES分泌水平明显低于恙虫病患者( Z值分别为3.728、2.514和2.649,均 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RANTES、PDGF-AA和PDGF-AB/BB水平均与SFTS、恙虫病患者血小板水平呈明显正相关(SFTS: r值分别为0.223、0.365、0.330,恙虫病: r值分别为0.263、0.632、0.407,均 P<0.05)。在SFTS患者中,与存活组(21例)比较,死亡组(10例)CD3 + T淋巴细胞比例、CD4 +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浆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3.980、3.314和26.692,均 P<0.01),IL-1RA、IL-6、IL-15、IL-10、TNF-α、IFN-γ、G-CSF、Eotaxin、IL-8、IP-10、MCP-1、MIP-1α和MIP-1β明显升高,PDGF-AA、PDGF-AB/BB和RANTES明显降低( Z值分别为3.930、4.014、2.832、3.592、2.958、3.508、2.578、3.254、4.270、3.465、2.663、3.085、3.107、3.639、3.043和3.825,均 P<0.05)。 结论:SFTS患者较恙虫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更严重;SFTS患者过强的体液免疫及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与死亡发生密切相关。病程中检测CD4细胞、浆细胞及IL-6、IL-10为代表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对SFTS与恙虫病的鉴别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钾通道四聚结构域1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钾通道四聚结构域17(KCTD17)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究相关机制。方法:结合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分析KCTD17在ccRCC肿瘤和癌旁组织中转录水平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KCTD17表达与ccRCC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临床关系。利用通路分析KCTD17在ccRCC中参与的机制。CIBERSORT数据库分析KCTD17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检查点基因的相关性。结果:KCTD17在ccRCC癌组织中表达升高(癌比癌旁组织为3.08±0.89比2.49±0.87, t=4.034, P<0.001),其表达与临床分期(Ⅲ期比Ⅰ期为3.220±0.888比2.998±0.897, t=2.298, P=0.01,Ⅲ期比Ⅱ期为3.220±0.888比2.724±1.348, t=2.539, P<0.05,Ⅳ期比Ⅰ期为3.402±0.832比2.998±0.897, t=3.755, P=0.001,Ⅳ期比Ⅱ期为3.402±0.832比2.724±1.348, t=3.371, P<0.01)、分级(G4比G1为3.678±0.67比3.237±0.454, t=3.058, P=0.007;G4比G2为3.678±0.67比2.922±0.943, t=7.572, P<0.001;G4比G3为3.678±0.67比3.102±0.920, t=5.716, P<0.001)、肿瘤分期(T3期比T1期为3.283±0.857比3.008±0.896, t=3.271, P<0.001;T3期比T2期为3.283±0.857比2.767±1.264, t=3.127, P<0.01;T4期比T1期为3.925±0.997比3.008±0.896, t=2.865, P<0.05;T4期比T2期为3.925±0.997比2.767±1.264, t=3.308, P<0.01)、淋巴结转移(转移比非转移为4.018±0.593比3.054±1.027, t=5.777, P<0.001)和远处转移(转移比非转移为3.375±0.791比3.027±0.979, t=3.408, P<0.01)显著正相关。KCTD17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 P<0.01)和无进展生存率( P<0.001)均低于低表达患者,且KCTD17是ccRCC患者总体生存期[风险比( HR):1.408,95%可信区间( CI):1.162~1.705, P<0.001]和无进展生存期( HR:1.609,95% CI:1.308~1.980, 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路分析显示KCTD17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 P<0.001)、凝血( P<0.001)、缺氧( P<0.001)、补体( P<0.001)、白细胞介素(IL)-6/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 P<0.005)及脂肪酸代谢( P<0.05)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通路[免疫反应调节( P<0.001)、淋巴细胞活化正向调节( P<0.001)、B细胞受体信号调节( P<0.001)、免疫效应过程调节( P<0.001)、补体激活调节( P<0.001)、经典补体激活途径( P<0.001)和免疫球蛋白受体结合( P<0.001)]参与ccRCC发生发展及导致不良预后。KCTD17高表达组的浆细胞(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为0.029±0.020比0.026±0.025, t=1.702, P<0.05)、CD8 T细胞(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为0.116±0.102比0.085±0.082, t=3.806, P<0.001)、休眠记忆CD4 T细胞(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为0.079±0.059比0.063±0.048, t=3.357, P=0.001)、激活记忆CD4 T细胞(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为0.006±0.002比0.004±0.003, t=9.023, P<0.001)、滤泡辅助性T细胞(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为0.019±0.014比0.015±0.013, t=3.409, P<0.001)、调节性T细胞(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为0.012±0.010比0.009±0.006, t=4.191, P<0.001)、休眠NK细胞(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为0.013±0.004比0.010±0.002, t=10.930, P<0.05)、激活NK细胞(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为0.033±0.025比0.027±0.020, t=2.732, P<0.05)、M0巨噬细胞(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为0.023±0.012比0.016±0.010, t=7.297, P<0.001)、M1巨噬细胞(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为0.040±0.029比0.030±0.022, t=4.742, P<0.001)、M2巨噬细胞的浸润(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为0.207±0.100比0.155±0.082, t=6.542, P<0.001)丰度升高。KCTD17表达水平与常见免疫检查点基因PD1[相关系数(cor)=0.404, P<0.001]、TIGIT(cor=0.403, P<0.001)、CTLA4(cor=0.398, P<0.001)、LAG3(cor=0.397, P<0.001)、MIF(cor=0.169, P<0.001)显著正相关。 结论:KCTD17在ccRCC中高表达并提示预后不佳,可能与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细胞介素-6阻滞治疗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亦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由多种原发或继发因素导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异常激活,并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引起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白细胞介素(IL)-6是HLH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核心细胞因子,通过影响穿孔素及颗粒酶B表达降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参与HLH的发生、发展。因此,阻滞IL-6及其信号通路成为治疗HLH的新方法。笔者通过对IL-6及其信号通路在HLH中的致病机制、IL-6阻滞治疗HLH患者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 在子痫前期蜕膜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蜕膜各淋巴细胞亚群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免疫失衡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剖宫产分娩的单胎妊娠子痫前期患者25例为子痫前期组,按照1∶1的比例选取剖宫产日期和分娩孕周匹配的产前检查正常并择期剖宫产分娩的健康单胎妊娠孕妇25例为正常妊娠组。剖宫产胎盘娩出后收集蜕膜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PD-1、PD-L1和LAG-3在蜕膜T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和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2组间PD-1、PD-L1和LAG-3的表达差异。 结果:子痫前期组蜕膜中PD-1在T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37.84±3.82与57.02±3.89, t=3.529, P<0.001;3.28±0.48与5.69±0.99, t=2.184, P=0.034),而在NKT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61)。子痫前期组蜕膜中PD-L1在NK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0.60±0.11与1.32±0.19, t=3.319, P=0.002),而在T细胞和NKT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子痫前期组蜕膜中LAG-3在T细胞和NKT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2.32±0.36与4.09±0.67, t=2.335, P=0.024;35.40±4.97与56.27±4.49, t=3.282, P=0.002),而在NK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12)。 结论:免疫检查点PD-1、PD-L1和LAG-3在子痫前期蜕膜淋巴细胞亚群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可能通过母胎界面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参与子痫前期的免疫失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尼美舒利对宫颈癌荷瘤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机制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对宫颈癌荷瘤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人宫颈癌C33A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尼美舒利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剂组、联合组,每组10只.尼美舒利组每天给予20 mg/kg尼美舒利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0.5%羟甲基纤维素钠灌胃,PPARγ抑制剂组每天给予10 mg/kg PPARγ抑制剂GW9662灌胃,联合组给予尼美舒利联合PPARγ抑制剂处理,均连续干预4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裸鼠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PPARγ、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蛋白激酶B(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40只裸鼠皮下出现直径至少5 mm的肿瘤结节,且未出现红肿或坏死的迹象,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尼美舒利组NK细胞活性增强,PPARγ抑制剂组NK细胞活性降低(均P<0.05).与尼美舒利组比较,联合组NK细胞活性降低(P<0.05).与PPARγ抑制剂组比较,联合组NK细胞活性增强(P<0.05).各组干预后第3、6、9、12天,与模型组比较,尼美舒利组移植瘤体积缩小,PPARγ抑制剂组移植瘤体积增大(均P<0.05);与尼美舒利组比较,联合组移植瘤体积增大(P<0.05);与PPARγ抑制剂组比较,联合组移植瘤体积缩小(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美舒利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及PPARγ、PTEN蛋白表达量升高,p-AKT/AKT比值降低;PPARγ抑制剂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及PPARγ、PTEN蛋白表达量降低,p-AKT/AKT比值升高(均P<0.05).与尼美舒利组比较,联合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及PPARγ、PTEN蛋白表达量降低,p-AKT/AKT比值升高(均P<0.05).与PPARγ抑制剂组比较,联合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及PPARγ蛋白、PTEN蛋白表达量升高,p-AKT/AKT比值降低(均P<0.05).结论:尼美舒利可抑制宫颈癌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增强NK细胞活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及PTEN/AKT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免疫相关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筛选支架内再狭窄(ISR)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DEIRGs),分析ISR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阐明ISR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6560数据集样本mRNA基因表达数据,分为ISR组与非ISR(non-ISR)组.采用R软件"Limma"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与免疫相关基因(IRGs)交集获得ISR中DEIRGs.采用R软件进行DEIRGs的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以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并计算核心基因(Hub基因).绘制Hub基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价其诊断价值.采用CIBERSORT软件分析ISR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免疫细胞间及其与关键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鉴定出331个DEGs(P<0.05,|log2FC|>1),其中176个基因表达上调,155个基因表达下调,获得38个DEIRGs.GO功能富集分析,在生物过程(BP)中DEIRGs主要富集在防御反应、免疫反应和免疫系统;在细胞组分(CC)中DEIRGs主要定位于胞外区和细胞质膜等;在分子功能(MF)中主要参与调控信号受体结合和细胞因子受体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ISR中DEIRGs主要富集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信号通路.PPI 网络,前 10位Hub基因中 CD19 具有最高节点.与 non-ISR 组比较,ISR组样本中 CD19 mRNA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D19 mRNA 表达的 ROC 曲线中 AUC值为 0.92(P<0.05).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与non-ISR组比较,ISR组患者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浸润水平升高(P<0.05),初始B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幼稚CD4+T淋巴细胞和M0 巨噬细胞等浸润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性B淋巴细胞、活化性记忆CD4+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静息性自然杀伤(NK)细胞、活化性NK细胞、单核细胞、静息性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浸润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h与M0巨噬细胞和静息肥大细胞等呈正相关关系(r=0.88,P<0.05;r=0.68,P<0.05),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呈负相关关系(r=-0.49,P<0.05;r=-0.42,P<0.05).结论:CD19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影响Tfh和B淋巴细胞,促进ISR的发生发展.CD19可作为诊断ISR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肛周感染致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l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遗传或获得性原因导致的免疫调节紊乱、淋巴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从而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而产生的一系列炎症反应.HPS的主要临床表现:①血三系减少;②高热;③高甘油三酯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④脾大;⑤血清铁蛋白升高;⑥骨髓或淋巴组织中找到噬血细胞;⑦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 CD25,sCD25)水平升高;⑧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减低.符合以上8条诊断标准中的5条即可诊断[1].本文报道1例肛周感染为首发表现,有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基础疾病1年的HPS患者诊治经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