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内镜在显微神经外科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扫描评估,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然后在0°和30°硬性神经内镜辅助下寻找残余肿瘤,继续切除肿瘤。38例常规显微手术后,在神经内镜下发现残留肿瘤并在神经内镜下切除。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8例)、脑脊液漏(1例)和颅内血肿(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42±3)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5例(91.8%)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80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胆脂瘤,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内镜治疗复发或残余鞍区及斜坡区肿瘤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复发或残余鞍区及斜坡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要点。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49例复发或残余鞍区及斜坡区肿瘤患者(垂体瘤45例、颅咽管瘤3例、斜坡区脊索瘤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9例患者中全切除29例(59.2%)、近全切除12例(24.5%)、部分切除8例(16.3%)。2例(4.1%)患者术中出现颈内动脉破裂,予急诊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恢复良好出院,但其中1例遗留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术后随访1~24个月,97.2%(35/36)患者的头痛及视力下降症状好转,无一例患者出现永久性尿崩或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3例(6.1%)患者出现残余肿瘤增大,但肿瘤全切除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神经内镜治疗复发或残余鞍区及斜坡区肿瘤安全有效,但术中需重视对颈内动脉加强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在颅颈交界区手术中应用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行颅颈交界区手术中,枕髁磨除前后的解剖观察范围,并分析枕髁磨除的意义。方法:纳入10%甲醛固定的5例(10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以红、蓝乳胶灌注,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8~70岁、平均61岁。模拟远外侧手术入路:取乳突后“S”形切口、枕髁后微骨窗开颅,分别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操作,观察磨除枕髁前后镜下术野显露的解剖结构,测量并计算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对比2种手术入路的观察范围。结果: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可显露成人尸头标本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枕髁磨除后扩大了对椎动脉、舌下神经、延髓侧方及腹侧的显露。神经内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通过面听-舌咽神经间隙、舌咽-迷走神经间隙、迷走-副神经颅根间隙和副神经脊髓根腹侧间隙,可观察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干侧面及腹侧面;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331.0±6.6)mm 2和(464.7±10.6)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99, P<0.001);磨除枕髁前、后显微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205.8±9.6)mm 2和(329.1±6.7)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5.07, P<0.001);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均大于显微镜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18、64.62, P值均 <0.001);内镜磨除枕髁前与显微镜磨除枕髁后的显露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 P=0.137)。 结论: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神经内镜与显微镜2种手术方式均能增加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神经内镜远外侧锁孔入路不磨除枕髁即可获得良好的、与显微镜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相似的显露范围,对脑干腹侧面、椎动脉、基底动脉等深部结构的显露更具优势,临床手术中可免于磨除枕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软通道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软通道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CSDH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 n=48,给予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和B组( n=49,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31.32±2.18)min、(8.16±1.32)d、(7.45±1.49)d,均短于A组的(35.15±4.32)min、(13.18±1.56)d、(11.32±1.88)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3、17.12、11.25,均 P < 0.001)。术后3个月,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B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为(84.94±7.25)分、(84.02±6.29)分、(82.85±8.16)分、(84.36±9.15)分、(83.51±10.39)分、(82.68±8.36)分、(84.93±10.15)分、(86.12±9.13)分,均高于A组的(62.68±5.47)分、(71.39±7.42)分、(69.51±6.39)分、(72.68±7.36)分、(72.81±8.15)分、(73.12±10.13)分、(77.91±9.52)分、(75.32±7.5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82、18.34、19.75、16.71、17.94、20.57、18.22、16.44,均 P < 0.001)。术后7 d,B组神经营养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硫化氢(H 2S)、S100B蛋白分别为(42.53±6.09)μg/L、(6.52±2.79)μg/L、(203.17±15.03)μmol/L、(0.25±0.05)μg/L,均低于A组的(67.38±7.42)μg/L、(9.18±2.27)μg/L、(242.79±14.08)μmol/L、(0.36±0.07)μ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94、5.12、13.33、8.86,均 P < 0.001)。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4/49),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9/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22, P=0.136)。 结论:与软通道引流术相比,CSDH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临床指标、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内镜经鼻选择性海绵窦内侧壁切除治疗功能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于2023年5—10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海绵窦内侧壁切除技术治疗功能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29~60岁,平均45岁。临床诊断为肢端肥大症5例,库欣病2例;微腺瘤1例,大腺瘤6例;Knosp分级:1级腺瘤3例、2级腺瘤3例、3A级腺瘤1例。术中均切除肿瘤侧海绵窦内侧壁,术中判断海绵窦内侧壁被肿瘤侵袭5例,不确定2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颈内动脉损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6 ml,无患者输血。术后内分泌缓解6例,海绵窦内侧壁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细胞6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于Knosp 1~3级的功能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若术中发现肿瘤与海绵窦内侧壁之间无明确的假包膜或正常垂体存在,应积极切除该侧海绵窦内侧壁,以提高术后内分泌缓解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叉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三叉神经鞘瘤(TSs)是第二大常见的颅内神经鞘瘤,仅次于听神经瘤。TSs起源于第五脑神经的施万细胞,可于一个或多个间隙中生长,生长模式复杂。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成熟和颅底手术入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TSs全切除率低且术后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的历史,使TSs患者的预后不断改善。目前,神经内镜也应用于部分类型TSs的外科治疗中,并获得良好效果。对于不能耐受手术、肿瘤体积小、手术残留肿瘤组织或复发的患者可进行放疗以控制肿瘤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鞍上池蛛网膜囊肿误诊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鞍上池囊肿的误诊原因,分析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97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均伴有梗阻性脑积水。97例中13例发生误诊误治,其中男7例,女6例,初次就诊年龄1~31(6.3)岁,6岁以下10例,15岁1例,31岁1例,26岁1例,误诊为梗阻性脑积水11例,误诊为囊性颅咽管瘤2例。结果:13例中1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9例无效再次行神经内镜治疗,同时去掉分流管,恢复良好,1例分流术发生颅内血肿再次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片减压,1例分流后发生裂隙脑室,给保守观察,2例开颅手术切除病例稳定。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者,无并发症发生。内镜再次手术后病例,CT和(或)MRI扫描示脑室有不同程度缩小,部分恢复正常大小,手术后磁共振脑脊液造影造瘘口处脑脊液流动通畅。结论: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发病率低,临床上少见,易误诊误治。目前公认最佳治疗方法是神经内镜囊肿壁部分切除、囊肿脑室造瘘和三脑室底造瘘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部位症状性Rathke's囊肿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症状性Rathke's囊肿(RCC)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和手术治疗的47例症状性RCC患者进入研究,其中21例单纯鞍内型患者行右侧单鼻孔入路,19例鞍内-鞍上型患者行双侧鼻孔入路,3例鞍上型患者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4例单纯鞍上型患者采用开颅经翼点入路。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随访3~3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其中头痛缓解比例为27/31,视力下降改善比例为5/5,高泌乳素缓解比例为11/13,垂体功能改善比例为9/18;共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表现为尿崩。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鞍内型及鞍内-鞍上型RCC经鼻蝶入路行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单纯鞍上型RCC应根据囊肿体积及生长方向选择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脑疝形成,超声定位血肿并确定进入血肿腔路径,内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行血肿清除,并应用超声探测有无血肿残留。术后CT观察血肿清除率,术后半年随访并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66例患者中63例残余血肿量<10%,3例残余血肿量为10%~20%。术后并发肺炎11例,其中9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再出血2例,出血量均较小,无需再手术;继发颅内感染1例;继发脑积水1例;无1例并发脑挫伤。术后半年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分:Ⅰ级3例,Ⅱ级25例,Ⅲ级34例,Ⅳ级3例,死亡1例。结论: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内镜经侧裂入路有助于提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鞍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鞍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的11例鞍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8岁(范围:23~75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例,头晕4例,性欲减退1例,意识障碍1例,视力障碍7例和混合性垂体功能障碍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均可见鞍窝扩大,MRI增强图像显示鞍内蛛网膜囊肿囊壁未见强化,CT图像可见鞍底受压变薄。9例患者囊肿向鞍上扩展,鞍隔受压呈“弓形”,7例囊肿向上压迫视交叉。患者均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开囊肿壁,充分引流并填塞肌肉。观察患者术后症状、垂体内分泌功能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鞍区MRI图像可见囊肿明显减小或消失。发生颅内感染1例,电解质紊乱2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未发生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例;垂体内分泌功能完全恢复2例,明显改善者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0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囊肿部分复发,因未出现新发症状,予继续随访,未再行手术治疗。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是治疗鞍内蛛网膜囊肿的可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