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性肿瘤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与死亡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与全因死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相关死亡以及肿瘤相关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06—2020年期间开滦队列中首次诊断为恶性肿瘤且基线无ASCVD病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 079例,利用患者确诊恶性肿瘤后最近一次健康体检的数据,根据患者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达标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危险因素达标≤1项(407例)、达标任意2项(865例)、达标≥3项(807例)。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达标数量与全因死亡、ASCVD相关死亡以及肿瘤相关死亡的关系。结果:2 07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为(60.4±10.4)岁,男性占71.2%(1 480例),随访时间[ M( Q1, Q3)]为2.95(1.38,5.12)年。随访期内共出现600例全因死亡,63例ASCVD相关死亡,314例肿瘤相关死亡事件。校正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食盐摄入、体育锻炼、体质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和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以及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后,与危险因素达标≤1项的患者相比,达标数量≥3项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ASCVD死亡风险、肿瘤相关死亡风险均降低, HR(95% CI)值分别为0.68(0.54~0.86)、0.35(0.16~0.77)、0.60(0.43~0.82),均 P<0.05。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危险因素达标数量增加,肿瘤患者的全因死亡、ASCVD相关死亡以及肿瘤相关死亡风险均呈现下降趋势(均 P趋势<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60岁、男性、呼吸系统以及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危险因素达标数量与ASCVD死亡、肿瘤相关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相关(均 P<0.05)。 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数量越多,肿瘤患者的全因死亡、ASCVD相关死亡以及肿瘤相关死亡结局的改善越好,且老年、男性、呼吸系统以及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改善更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ALAT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2型糖尿病足(D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D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清创联合APG治疗。观察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经皮氧分压(TcPO 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水平,PBMCs中MALAT1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ALAT的表达改变(△MALAT1)与治疗总有效率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30/32) vs 73.33%(22/30), 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尿酸(UA)、白细胞(WBC)、TNF-α和IL-6均较前降低,HIF-1α、VEGF和MALAT1较治疗前升高(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UA、HIF-1α、VEGF和MALAT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F患者△MALAT1与TNF-α( r=-0.61, P=0.02)、IL-6( r=-0.52, P=0.04)、WBC( r=-0.53, P=0.03)呈负相关,与VEGF( r=0.58, P=0.03)、HIF-1α( r=0.54, P=0.03)呈正相关。△MALAT高改变组DF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88.37%(38/43) vs 73.68%(14/19), 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PG可明显上调MALAT的表达,改善创面组织血液灌注、创面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且MALAT表达量的变化有助于判断DF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RP8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8(LRP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术前未行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措施)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45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LRP8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LRP8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RP8蛋白高表达37例(82.22%),低表达8例(17.78%);4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RP8蛋白高表达17例(37.78%),低表达28例(62.22%);LRP8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χ 2检验发现LRP8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期、神经侵犯、血管侵犯、癌胚抗原(CEA)、低密度脂蛋白有关(均 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Ki67、糖类抗原199(CA199)、淋巴结转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无关(均 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及血清CEA、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为结直肠癌患者LRP8高表达的影响因素(均 P<0.05)。ApoB与肿瘤分期( rs=-0.382)、淋巴结转移( rs=-0.316)、血管侵犯( rs=-0.311)存在弱的负相关(均 P<0.05)。 结论:LRP8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增加与结直肠癌的分期、神经血管侵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存在相关性;LRP8高表达的患者,其肿瘤分期更差、更易并发神经及血管侵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灵芝降糖方改善肝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灵芝降糖方治疗肝肾阴虚型 2 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诊治的肝肾阴虚型T2DM患者86例,采用密闭信封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 n=43)和治疗组( n=43),两组采用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给予灵芝降糖方治疗,两组随访观察12周。比较两组临床证候疗效、糖脂代谢、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变化及安全性。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38/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5%(23/43)(χ 2=12.69, P < 0.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均 P < 0.05);两组空腹C肽、餐后2 h C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上升(均 P < 0.05),治疗组上升更显著(均 P < 0.05)。 结论:灵芝降糖方可以显著改善肝肾阴虚型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进一步改善炎性反应、抗氧化应激等从而达到有效缓解T2DM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20岁后体重变化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早期体重变化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我们分析了成人20岁到中年时期的体重变化与新诊断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招募10 104名广州地区40岁以上的居民,最终分析数据集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REACTION)的队列人群6 272例,将研究人群20岁时到中年体重变化的四分位数分组作为自变量探索其与新诊断糖尿病的关联。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 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 OR和95% CI。 结果:研究人群新诊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7%,20岁到中年体重变化差值变量在新诊断糖尿病人群中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 P<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总人群中,校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饮酒、收缩压、腰围、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后,随着体重变化量的增加,新诊断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按照体重指数(BM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在超重组24.0≤BMI<28.0 kg/m 2人群中,随着体重变化量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仍有增高的趋势( P=0.081),而在消瘦、正常及肥胖人群中尚未观察到显著关联。 结论:在总人群及超重人群中,成人20岁后体重变化量与新诊断糖尿病患病风险成正相关关系,提示体重管理在预防糖尿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链脂肪乳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治疗中使用长链脂肪乳剂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204例行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具体营养治疗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使用长链脂肪乳剂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104例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入院后根据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术前第7天开始对患者进行营养及电解质支持治疗,术后采取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及早期肠内营养的方式。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第7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的清蛋白、前清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发热情况和总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2±11)h比(54±10)h]、发热时间[(48±8)h比(57±7)h]、总住院时间[(16.0±0.7)d比(18.0±0.9)d]、术后第7天静息能量消耗[(5 326±589)kJ/d比(5 840±599)kJ/d]以及术后第7天总胆固醇[(4.8±0.3)mmol/L比(5.0±0.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第7天清蛋白[(33±3)g/L比(28±3)g/L]、前清蛋白[(0.189±0.041)g/L比(0.164±0.037)g/L]及视黄醇结合蛋白[(0.039±0.016)g/L比(0.032±0.013)g/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他检测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围术期存在营养不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长链脂肪乳剂可能更有利于机体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内镜在显微神经外科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扫描评估,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然后在0°和30°硬性神经内镜辅助下寻找残余肿瘤,继续切除肿瘤。38例常规显微手术后,在神经内镜下发现残留肿瘤并在神经内镜下切除。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8例)、脑脊液漏(1例)和颅内血肿(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42±3)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5例(91.8%)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80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胆脂瘤,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血清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LRP4-ab)阳性在成人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总结LRP4-ab阳性MG患者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MG数据库中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入库的成人MG(起病年龄≥18岁)患者共355例,采用商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其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采用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方法检测LRP4-ab。回顾性分析其中LRP4-ab阳性MG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并与同期入库的LRP4-ab阴性MG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55例成人MG患者中,有13例(3.7%)患者血清LRP4-ab阳性,且均同时AChR-ab阳性;男女性别比为2.3∶1,平均起病年龄54岁。其中5例行胸腺手术,病理证实3例为胸腺瘤,2例为胸腺增生。LRP4-ab阳性和阴性MG患者在起病症状、AChR-ab滴度、球肌无力、呼吸肌无力、胸腺瘤和病情最重时的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临床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RP4-ab阳性MG患者中MGFA分型为Ⅲ型者(病情最重时)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13和26.9%(7/26), P=0.08]。13例LRP4-ab阳性患者经治疗后,10例病情缓解,3例临床明显改善,与LRP4-ab阴性患者无明显差异。 结论:本组MG患者的LRP4抗体阳性率为3.7%,LRP4抗体阳性MG的临床特点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收缩压轨迹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收缩压轨迹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54 888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相关资料,及其恶性肿瘤新发情况。利用研究对象3次健康体检的血压测量值,进行收缩压轨迹分组。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恶性肿瘤发生率,并进行恶性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根据收缩压轨迹将54 888人分为5组,其中低-稳定组14 326人,正常-稳定组25 630人,中-高组5 390人,高-中组6 438人,高-稳定组3 104人。在(4.95±0.53)年的随访期内,共新发恶性肿瘤1 070例。低-稳定组、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和高-稳定组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3%(177/14 326)、2.2%(491/25 360)、3.1%(147/5390)、2.7%(156/6 438)和3.8%(99/3 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后,收缩压轨迹与恶性肿瘤发病有关,与低-稳定组相比,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高-稳定组的 HR分别为1.413、1.731、1.557和1.907(均 P<0.001)。 结论:高收缩压轨迹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肠道菌群-LPS/TLR4通路探讨野菊花提取物对"过食膏粱厚味"致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野菊花提取物(Chrysanthemi Indici Flos extract,CYM.E)对"过食膏粱厚味"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 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别嘌醇10mg?kg-1组,苯溴马隆5 mg?kg-1组,CYM.E 15、30、60、90 mg?kg-1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灌胃脂肪乳剂,建立拟人"过食膏粱厚味"致HUA大鼠模型.实验期间测定血 清尿酸(uric acid,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测定小肠中TNF-α、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中TLR4蛋白表达;应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分类,选择合适的OTU进行结构分析、LEfSe差异贡献分析等.[结果]CYM.E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UA、TC、LDL-c、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血浆LPS水平;同时显著下调小肠组织TNF-α mRNA、TLR4 mRNA表达和TLR4蛋白表达,改善肠道的微炎症状态;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丰度与种类,降低拟杆菌、大肠杆菌的丰度与种类.[结论]CYM.E具有降低血清UA水平、调节血脂、减低炎症损伤、减少LPS释放等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