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外型肺隔离症合并扭转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0岁男性患儿,进食凉食后腹痛、呕吐3天入院。胸部CT检查示右后纵隔脊柱旁软组织包块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增强检查示软组织包块未见明确强化。2021年11月在全麻下行胸腔镜探查术,右后纵隔旁可见一大小约4.0 cm×3.0 cm×3.0 cm的暗红色实性包块,其根部可见一直径约5 mm、起源于胸主动脉的滋养血管,滋养血管扭转整3周约1 080°,术中诊断叶外型肺隔离症合并扭转。术后病理检查示肺隔离症并出血、坏死改变。免疫组化检查示CD34(血管+),CK(上皮+),PHOX2B(-),TTF-1(-)。患者术后腹痛症状消失,恢复良好。叶外型肺隔离症合并扭转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诊断难度较大,诊断多依赖手术及病理,治疗以手术为主,完整切除病变后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合并围生期缺氧的新生儿脑病遗传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合并围生期缺氧的新生儿脑病遗传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参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基因组计划”的133例新生儿。纳入标准为诊断为新生儿脑病、合并围生期急性缺氧事件或Apgar评分≤7分的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结果和转归等。结果:133例患儿中男77例(57.9%),女56例(42.1%);剖宫产出生56例(42.1%),自然出生77例(57.9%);其中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68例(51.1%),颅内出血25例(18.8%),遗传学病因的20例(15.0%),败血症(未合并颅内感染)5例(3.8%)。20例二代测序结果阳性的遗传学病因患儿中,19例明确致病性,1例为意义不明;分别为 4例先天性肌病相关变异基因(MTM1基因变异2例、ACTA1基因变异和RYR1基因变异各1例),4例综合征相关变异基因(CHD7基因变异2例、PTN11和NSDHL基因变异各1例),3例代谢性疾病相关变异基因(OTC、MTHFR、ALDH7A1基因变异各1例),2例癫痫性脑病相关变异基因(KCNT1和PACS2基因变异各1例),1例为呼吸中枢相关变异基因(PHOX2B基因变异)以及6例拷贝数致病变异。20例遗传学病因患儿中,8例(40.0%)肌张力减低,7例(35.0%)惊厥,5例(25.0%)合并畸形;20例患儿或家庭均进行遗传咨询,4例患儿死亡,10例患儿放弃治疗出院,6例患儿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后进一步制定专科随访计划。结论:在合并围生期缺氧的新生儿中,遗传学病因并不少见。先天性肌病、综合征类、代谢性疾病和癫痫性脑病相关变异基因为常见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松果体始基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男,10个月18天,因抬头困难、肢体活动减少,时有双眼内斜、震颤1个月入院,头部磁共振成像显示松果体区占位,行手术切除,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肿瘤进展的影像学证据或临床证据。病理镜下观察示肿瘤由密集分布的小圆细胞、大量神经胶质细胞和灶性分布的神经上皮小管结构构成,部分胞质内富有色素颗粒沉着,局部可见软骨样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灶性核深染的小圆细胞:神经源性标志物突触素、CD56阳性,嗜铬粒素A少量阳性,PHOX2B阴性,Ki-67阳性指数15%~20%;富有神经胶质的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Olig2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于3%。病理诊断松果体始基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混合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CP)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CP,对5例CP的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预后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CP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男女发病比例为4∶1,发病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59岁,中位年龄54岁),肿瘤最大径3~4 cm(平均最大径3.6 cm,中位最大径3.5 cm);临床表现多为无明显症状的肾上腺肿块;典型的形态为两种成分组成,一种为瘤细胞呈不规则巢状排列,瘤细胞胞质细颗粒状、嗜碱性或双嗜性,核分裂象罕见;另一种为由不规则交叉束状排列的施万细胞及散在分布的神经节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示嗜铬细胞瘤弥漫表达PHOX2B(5/5)、突触素(5/5)、嗜铬粒素A(CgA,5/5),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5/5),节细胞神经瘤弥漫表达S-100蛋白(5/5)、神经丝蛋白(5/5),其内神经节细胞PHOX2B、突触素、CgA弱阳性;5例均接受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随访均无复发。结论:CP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其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仔细的观察肿瘤的完整组织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HOX2B、CgA、突触素、S-100蛋白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巨结肠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告1例生后因全身青紫、反应差入院的新生儿,日龄3 d时手术明确为全结肠型巨结肠。多次撤机后反应差、CO 2潴留再次上机。日龄10 d改为NIPPV辅助通气,但多次尝试改为CPAP辅助通气均失败。完善基因检查提示PHOX2B基因第3外显子丙氨酸重复序列区域出现27 bp重复,基因型为20/29,确诊为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放弃治疗后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南地区人群 PHOX2B基因GCN重复变异的调查以及2例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患儿的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西南地区健康人群 PHOX2B基因第3外显子编码丙氨酸的GCN(GCA、GCT、GCC、GCG)三碱基重复数的分布,并对2例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CHS)患儿的GCN重复数进行分析。 方法:分别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Sanger测序、克隆测序分析518例健康个体和2例CCHS患儿及其父母 PHOX2B基因的GCN重复数和碱基序列。 结果:对518例健康个体的1036个等位基因进行分析,共发现5种等位基因,其中以(GCN) 20频率最高,达94.79%;共发现5种基因型,其中(GCN) 20/(GCN) 20纯合子占89.58%。(GCN) 20纯合基因型由4种不同的GCN重复碱基序列组成。 PHOX2B基因GCN重复的基因型在调查人群中达到了遗传平衡。两例CCHS患儿的基因型分别为(GCN) 20/(GCN) 25和(GCN) 20/(GCN) 30。 结论:调查正常人群中 PHOX2B的GCN重复数分布和基因型数据具有重要的意义。518例健康个体的GCN重复数均在20以下。准确检出 PHOX2B基因的重复扩增突变将有助于CCH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YCN和 PHOX2B基因联合血浆游离DNA检测在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 MYCN基因、 PHOX2B基因及血浆游离DNA(cfDNA)水平用于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B)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94例高危NB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于初诊时、化疗4个疗程和6个疗程后检测 MYCN基因、 PHOX2B基因及cfDNA水平,观察治疗过程中3项指标的变化,采用 χ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价其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94例患儿中 MYCN基因扩增14例(14.9%), PHOX2B基因阳性76例(80.8%),cfDNA水平>100 μg/L者56例(59.6%)。 MYCN基因扩增患儿初诊高乳酸脱氢酶(LDH,≥1 500 U/L)比例(6/14例)显著高于基因正常组患儿(9/80例)( P=0.009); PHOX2B基因阳性患儿多部位转移病例(54/76例)及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70 μg/L)比例(37/76例)显著高于基因阴性组患儿(5/14例,2/14例)( P=0.015、0.020);cfDNA高水平患儿初诊高LDH及高NSE比例(13/37例,28/37例)显著高于cfDNA低水平组患儿(2/48例,10/48例)(均 P<0.001)。治疗过程中,随着肿瘤负荷减小, PHOX2B基因拷贝数和cfDNA水平较初诊时显著降低[0(0~719.6)拷贝比1 723.5(0~186 000.0)拷贝;19.0(1.1~225.5) μg/L比200.6(8.0~5 247.4) μg/L](均 P<0.001)。初诊时, MYCN基因扩增组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显著低于 MYCN基因正常组患儿[(33.3±13.1)%比(58.5±7.1)%, P=0.020]; PHOX2B基因阳性组患儿2年EFS率显著低于阴性组患儿[(47.9±7.1)%比(79.1±11.1)%, P=0.043];cfDNA高水平组(≥229.6 μg/L)2年EFS率显著低于cfDNA低水平组[(38.6±9.8)%比(71.7±8.2)%, P=0.001]。6个疗程后 PHOX2B基因阳性组患儿2年EFS率显著低于基因阴性组患儿[(16.7±14.4)%比(60.6±6.6)%, P=0.014];维持治疗前间碘苄胍(MIBG)核素扫描阳性组患儿2年EFS率显著低于阴性组患儿[(35.2±11.7)%比(65.8±7.1)%, P=0.037]。治疗过程中, MYCN基因和cfDNA水平与患儿预后无显著相关性。将6个疗程后的 PHOX2B基因及维持治疗前MIBG结果联合分组进行生存分析( PHOX2B+/MIBG +, PHOX2B+或MIBG +, PHOX2B-/MIBG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53.6±1.2)%比(65.5±7.4)%, P=0.003]。 结论:MYCN和 PHOX2B基因及cfDNA水平在高危NB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与 MYCN和cfDNA水平相比, PHOX2B基因更适于治疗过程中的疗效监测, PHOX2B与维持治疗前的MIBG结果联合分析,用于判断患儿治疗效果,评估体内残余病灶更精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HOX2B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PHOX2B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NB及其他儿童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NB、副神经节瘤及其他儿童小圆细胞肿瘤病例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HOX2B的表达情况。不同类型肿瘤中PHOX2B阳性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NB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PHOX2B表达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NB和副神经节瘤中PHOX2B表达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NB 104例,其他肿瘤180例,包括9例副神经节瘤和171例其他儿童小圆细胞肿瘤。104例NB均弥漫表达PHOX2B。无节细胞样分化的神经母细胞呈强阳性表达,有节细胞样分化的神经母细胞染色强弱不定,施万细胞呈阴性反应。其中,93例分化差型及未分化型的神经母细胞呈均质弥漫强阳性着色,11例分化型神经母细胞呈异质性阳性染色模式。180例其他肿瘤中,9例副神经节瘤异质性表达PHOX2B,其他小圆细胞肿瘤均为阴性。PHOX2B在NB中的敏感度为100%(104/104),特异度为95.0%(171/180),阳性预测值为92.0%(104/113),阴性预测值为100%(171/171)。结论:当肿瘤以小圆细胞为组织学特征时,PHOX2B对NB及其他形态相似的肿瘤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PHOX2B染色模式的不同有助于NB和副神经节瘤的鉴别:均质强阳性染色模式是分化差型和未分化型NB的特点,异质性表达更常见于分化型NB和副神经节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荧光标记迷走神经元转基因小鼠的袖状胃切除术动物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基于迷走神经元荧光标记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小鼠和袖状胃切除(SG)小鼠模型。方法:选取购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10周龄健康的无特定病原体级Phox2b-Cre-tdTomato转基因小鼠。获得标记基因的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和正常饲料喂养,获得DIO小鼠。25只DIO小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接受袖状胃切除术(SG,10只),袖状胃切除-迷走神经离断术(SG+TV,10只)和假手术配对喂养(SH,5只)。观察围手术期(术后2、8、12周)各组小鼠体质量和空腹糖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肠脑轴各器官迷走神经分布情况。计数资料采用 t检验。 结果:各组Phox2b-Cre-tdTomato杂合子小鼠的胃、小肠、结状神经节与后脑区均可见红色荧光染色阳性表达。与SG小鼠相比,SG+TV组小鼠术后的胃、肠、结状神经节和后脑区荧光表达均减弱。术后12周,与SH组小鼠相比,SG和SG+TV小鼠术后的体重和血糖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时间延长下降幅度逐步增加,SG和SG+TV小鼠与SH小鼠相比体重和空腹血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组小鼠体重分别为(56.7±4.4)、(24.5±7.7)、(36.0±3.3) g,空腹血糖分别为(9.1±0.1)、(4.1±0.4)、(5.8±0.4) mmol/L( t=4.652、4.025、16.050、10.240, P<0.01)。与SG组小鼠相比,SG+TV组小鼠在术后早期(8W内)体重和血糖水平未见明显差异,但8W后SG-TV组小鼠的体重和血糖的下降幅度有所缩小,体重下降(1.0±0.7) g,血糖下降(0.3±0.4) mmol/L,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t=0.180、4.789, P>0.05)。SH组小鼠在术后12周体重和血糖水平基本恢复术前水平。在总体重丢失方面,SH小鼠在术后12周总体重丢失现象开始消失,而SG与SG+TV组在术后12周的总体重丢失分别为(24.3±6.8) g和(25.2±4.2) g;与SH小鼠[(3.8±0.8) 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31、7.131, P<0.01);术后12周,SG与SG+TV组的总体重丢失比例分别为(49.1±1.0)%和(49.2±1.1)%,与SH组小鼠[(6.2±0.9)%]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50.000、44.290, P<0.01)。 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荧光标记迷走神经元的DIO小鼠和SG小鼠模型,初步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显示迷走神经纤维在肠脑轴内的分布,为进一步VANs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和功能奠定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HOX2B在低通气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配对同源异型盒蛋白2B( PHOX2B)是自主神经系统神经谱系分化的关键基因, PHOX2B基因突变介导调节自主呼吸和化学敏感性的脑干核功能失常,进而导致对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应缺陷。另一方面, PHOX2B基因突变通过通过颅骨、下颌骨改变、Ⅲ类牙齿咬合不正及舌下核发育不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也发挥作用。因此, PHOX2B有望为低通气疾病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