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肌肥厚为表现的PRKAG2心脏综合征家系报道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肌肥厚的患者,有一些是特定的疾病表型。本中心收治1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多名家族成员均存在心电图及心脏影像的异常,完善基因检测后,最终诊断为家族性PRKAG2心脏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RKAG2心脏综合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PRKAG2心脏综合征是一种以心室预激、进行性传导系统疾病和心肌肥厚为主要临床表型的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由编码5′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γ2调节亚基的PRKAG2基因突变引起。随着更多致病突变位点的发现以及研究方法的更新,PRKAG2心脏综合征的研究逐渐深入,该文对近年来PRKAG2心脏综合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和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技术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基因型与表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HCM患者45例,并按心尖是否肥厚分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ApHCM组,20例)和非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non-ApHCM组,25例)。采集HCM患者的静脉血进行WES测序。利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壁最大厚度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集标准心尖四腔心的全容积图像,应用3D-STE脱机分析,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环向应变(GCS)、扭转和扭矩。并分析以上参数、基因突变与左室形态学的相关性。结果:HCM患者携带基因突变的比例为73%,其中MYBPC3和MYH7基因的突变最多,分别占全部突变的18%和15%。ApHCM组和non-ApHCM组的基因检测结果均发现KCNEc.79C>T(p.Arg27Cys)和PRKAG2c.905G>A (p.Arg302Gln)突变。ApHCM组基因突变阳性的比例显著低于non-ApHCM组(60%对84%, P=0.041)。ApHCM组GLS显著大于non-ApHCM组( P=0.008)。突变阳性与突变阴性的HCM患者比较,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8)。GLS与左室形态学(ApHCM和non-ApHCM)分类呈中等程度相关( r=0.364, P=0.012),而与是否携带基因突变无相关性( r=0.269, P=0.062)。 结论:HCM的遗传和表型间存在复杂多样的对应关系。ApHCM和non-ApHCM在基因突变和收缩功能上明显不同。GLS的大小与左室形态相关,而与基因突变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肪细胞因子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存在明显的遗传易感性,脂肪细胞因子通过参与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肪变性等过程,在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参与脂肪细胞因子通路的基因与NAFLD之间的关联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脂肪细胞因子通路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及其交互作用与肥胖儿童NAFLD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肥胖儿童分为NAFLD组和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2 mL,提取DNA后采用多重PCR和高通量测序对脂肪细胞因子通路的1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分型检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SNP与肥胖儿童NAFLD的关联.基于显性模型,联合使用交叉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加或相乘交互作用.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检测14个SNP之间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肥胖儿童NAFLD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1 022例儿童,NAFLD组与对照组各511例.在调整年龄、性别、BMI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PARG rs1801282在3个遗传模型中与肥胖儿童NAFLD存在关联,分别是杂合子模型(CG vs CC,OR=0.58,95%CI 0.36~0.95,P=0.029)、显性模型(CG+GG vs CC,OR=0.62,95%CI 0.38~1.00,P=0.049)、超显性模型(CC+GG vs CG,OR=1.72,95%CI 1.06~2.80,P=0.028);PRKAG2 rs12703159在4个遗传模型中与肥胖儿童NAFLD存在关联,分别是杂合子模型(CT vs CC,OR=1.51,95%CI 1.10~2.07,P=0.011)、显性模型(CT+TT vs CC,OR=1.50,95%CI 1.10~2.03,P=0.010)、超显性模型(CC+TT vs CT,OR=0.67,95%CI 0.49~0.92,P=0.012)、加性模型(CC vs CT vs TT,OR=1.40,95%CI 1.07~1.83,P=0.015).但PPARG rs1801282与PRKAG2 rs12703159间的相乘及相加交互作用均与肥胖儿童NAFLD不存在关联.经GMDR分析,调整年龄、性别、BMI后,14个SNP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ARG rs1801282、PRKAG2 rs12703159突变型与肥胖儿童NAFLD存在关联,但未发现SNP交互作用与肥胖儿童NAFLD之间的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miR-148b-3p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miR-148b-3p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及侵袭能力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寻找miR-148b-3p、肝癌及脂代谢三者的交集基因,筛选miR-148b-3p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基因;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148b-3p在正常肝脏细胞LO2 和肝癌细胞Huh7、Hep1 中的表达水平,选取miR-148b-3p表达量最低的细胞Huh7 作为研究对象;Huh7 肝癌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miR-148b-3p NC)和实验组(转染miR-148b-3p mimics),CCK8 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两组肝癌细胞的增值、迁移、侵袭能力及脂滴形成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交集基因及脂肪生成指标基因FASN、PPAR-γ及SCD1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148b-3p在Huh7 细胞中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ep1 细胞(P<0.01)和LO2 细胞(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uh7 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P<0.05)、转移能力减弱(P<0.05)、侵袭能力降低(P<0.05),细胞脂滴形成明显减少(P<0.01);交集基因PRKAG2、INSIG2 的 mRNA水平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1)、CHD9 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脂代谢FASN、PPAR-γ、SCD1 基因的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01、P<0.001、P<0.01);交集基因 PRKAG2、INSIG2 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升高(P<0.01、P<0.05)、CHD9 表达量降低(P<0.05),脂代谢 FASN、PPAR-γ、SCD1 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过表达miR-148b-3p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iR-148b-3p抑制了肝癌细胞的脂代谢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PRKAG2基因突变与心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PRKAG2基因突变与心脏关系密切,可引起类似肥厚型心肌病表现,如心室预激(WPW综合征)、心肌肥厚、心脏传导功能障碍及糖原沉积,被称为PRKAG2心脏综合征.该病为罕见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测.现就近年来PRKAG2基因的功能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RKAG2心脏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PRKAG2心脏综合征是以心室预激、进展性传导系统病变、心肌肥厚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由编码AMP激活蛋白激(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γ2亚单位的PRKAG2基因缺陷所致,发病人群少、临床表型多样,漏诊/误诊率高.近年随着分子遗传学发展、影像学技术进步,人们对该病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以下将从疾病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诊治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束室旁路电生理特征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束室旁路(FVP)是Mahaim纤维的少见类型.束室旁路可合并其他类型的旁路和心动过速.束室旁路也可合并其他类型的心脏疾病,特别是有PRKAG2基因突变所致的糖原积累性心肌病时,其体表心电图表现和电生理特征常有别于典型FVP且预后较差.本文将从解剖、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特征,合并多旁路、合并其他类型心动过速、PRKAG2心脏综合征与FVP及外科手术获得性FVP等方面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RKAG2基因新突变致心肌肥厚和严重心力衰竭但不合并心律失常的心脏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1个肥厚型心肌病先证者及其四代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筛查研究.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法对先证者进行致病突变筛查.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进一步通过Sanger测序法在家系内其他成员及600个健康个体中进行验证.用PolyPhen-2,SIFT及Mutation Taste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发现的潜在致病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 先证者及家系内多个成员均携带PRKAG2基因杂合突变,p.Ser98Asn (c.293G>A).但600例健康个体中并未发现该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RKAG2基因的p.Ser98Asn(c.293G>A)杂合突变位于进化保守区域,并可能影响蛋白功能,为致病性突变.与携带该基因其他突变致PRKAG2心脏综合征的患者合并多种心律失常不同,携带该PRKAG2基因突变位点的家系成员有心肌肥厚和心衰等PRKA G2心脏综合征的表现,但不合并心律失常.结论 我们首次报道一个新的PRKAG2基因致病性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的PRKA G2心脏综合征包括心肌肥厚和严重心力衰竭,但不合并心律失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RKAG2-AS1通过AMPK抑制缺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PRKAG2-AS1在缺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人心肌细胞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RNA核质分提的方法检测PRKAG2-AS1在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模式.将人心肌细胞系分为常氧对照组及低氧组,分别置于常氧环境(21% O2)和低氧环境(1%O2)培养12小时,构建心肌细胞缺氧模型,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检测模型中SOD mRNA及PRKAG2-AS1基因表达.对常氧培养条件下心肌细胞通过siRNA及反寡义核苷酸方法分别靶向敲低胞质及胞核内PRKAG2-AS1的表达水平,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观察PRKAG2-AS1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SOD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MK2亚基蛋白的表达,观察PRKAG2-AS1对SOD mRNA及AMPKγ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RKAG2-AS1在心肌细胞胞质及胞核中均有表达,且以胞核为主.PRKAG2-AS1基因表达水平在心肌细胞缺氧模型中明显降低(P<0.05).对常氧培养条件下心肌细胞,敲低PRKAG2-AS1基因表达,将导致细胞凋亡增加(P<0.05),且敲低胞核中表达细胞凋亡更为明显,同时,敲低PRKAG2-AS1能够引起SOD rnRNA表达水平改变(P<0.05),且AMPKγ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PRKAG2-AS1可能通过AMPK途径影响SOD表达,从而调控心肌缺氧损伤中的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