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代谢相关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作为一类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机体发生代谢异常时的病变组织细胞内。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证实,NGAL可在肝脏、肾脏、心脏、胰腺、前列腺及上皮细胞等多种组织中微表达,在肥胖-炎症-代谢综合征及其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各种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炎性反应及肿瘤等疾病中参与机体生理病理过程,本文主要针对NGAL与代谢相关肾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为临床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网膜素-1在脂代谢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网膜素-1是一种新型脂肪细胞因子,广泛表达于血管基质细胞、间皮细胞、气道杯状细胞等。近年来,在许多组织和器官中发现了网膜素-1的特殊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网膜素-1在脂代谢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研究结果显示,网膜素-1在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脂质代谢等的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其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进一步研究网膜素-1在脂代谢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现对网膜素-1及其在脂代谢相关疾病中的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脂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脂肪细胞因子Metrnl在糖脂代谢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型脂肪细胞因子Meteorin-like(Metrnl)是神经营养调节因子Meteorin(Metrn)的同源蛋白。研究发现,Metrnl密切参与糖脂代谢性疾病,如血脂异常、肥胖、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的调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米色脂肪形成、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γ(PPARδ/γ)通路、激活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有关。因此,深入探讨Metrnl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提高对脂肪细胞因子Metrnl的认识,有望使其成为治疗糖脂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鸢尾素在器官功能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鸢尾素是一种主要由骨骼肌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研究证实,鸢尾素可以调节葡萄糖和脂肪的动态平衡,对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最新研究表明鸢尾素具有抗炎、抗凋亡和抗氧化等作用。文章综述了鸢尾素的这些生理作用与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肾疾病、肝疾病、肺损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病理条件下以鸢尾素治疗为靶点的多个分子途径,提示鸢尾素可通过不同机制保护器官功能,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器官功能损伤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lncRNA ZEB1-AS1通过靶向miR-142-5p/PTEN调控糖尿病性肾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的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反义链1(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 antisense 1, ZEB1-AS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DN模型和高糖(HG)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模型进行生化分析和炎症/氧化应激检测;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ZEB1-AS1、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与microRNA(miR)-142-5p的结合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dMSC分泌的外泌体ZEB1-AS1可降低DN大鼠血糖、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肾脏重量、肾组织纤维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水平。同时,在DN大鼠和HG诱导的GMC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下降,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的表达上升。此外,miR-142-5p能与ZEB1-AS1、PTEN结合;miR-142-5p过表达或PTEN沉默逆转了外泌体ZEB1-AS1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抑制作用和对抗氧化酶浓度的促进作用。结论:来自adMSC的外泌体ZEB1-AS1通过miR-142-5p/PTEN通路,控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来抑制DN的进展。这表明ZEB1-AS1可能是治疗DN潜在、有效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危及新生儿生命的肠道疾病,早期识别NEC是临床一大难题。尽管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对NEC至关重要,但基于对NEC发病机制的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NEC相关生物标志物如脂肪酸结合蛋白、细胞因子、肠道菌群等在其预测、早期诊断、严重度评估、预后方面具有潜在价值。该文从血液、尿液、粪便三方面对近年研究较多的与NEC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脂肪细胞因子、血糖指标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及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成都市锦江区春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DN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二甲双胍组(48例)和联合组(52例)。二甲双胍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ADPN)、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人网膜素-1(Omentin-1)和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肾功能指标尿蛋白排泄量(UAER)、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预后情况。 结果: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组治疗4、8、12周总有效率均高于二甲双胍组,并且治疗时间越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组别 = 4.61, χ2时点 = 78.57,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FBG、2 h PBG、HbA 1c、FINS、HOMA-IR、ADPN、SFRP5、Omentin-1和尿液UAER、ACR及L-FA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12周血清FBG、2 h PBG、HbA 1c、FINS、HOMA-IR和尿液UAER、ACR及L-FABP水平均低于二甲双胍组[(7.17 ± 1.62) mmol/L比(8.75 ± 2.11) mmol/L、(5.54 ± 1.11) mmol/L比(6.56 ± 1.08) mmol/L、(6.63 ± 0.92)%比(7.95 ± 0.89)%、(7.12 ± 1.17) mU/L比(8.72 ± 1.58) mU/L、3.52 ± 0.88比4.04 ± 0.70、(28.65 ± 3.22) mg/24 h比(65.42 ± 6.85) mg/24 h、(56.24 ± 7.68) μg/mg比(92.68 ± 9.29) μg/mg、(8.62 ± 1.08) μg/(g·Cr)比(14.62 ± 1.85) μg/(g·Cr)]( P<0.05),ADPN、SFRP5、Omentin-1水平均高于二甲双胍组[(14.53 ± 2.43) mg/L比(10.21 ± 2.12) mg/L、(12.81 ± 2.31) μg/L比(8.75 ± 2.18) μg/L、(48.49 ± 5.28) μg/L比(36.57 ± 4.3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后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二甲双胍组[7.69%(4/52)比22.9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57, P<0.05)。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改善DN患者血糖水平及肾功能,且对脂肪细胞因子分泌调节作用明显,有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肾周脂肪组织与慢性肾脏病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肾周脂肪组织是一种非典型的内脏脂肪组织,具有完整的血液供应、淋巴液引流和神经系统支配,可通过神经调节对肾功能造成影响;同时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分泌瘦素、脂联素等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参与肾功能调节。近期有研究提示肾周脂肪厚度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肾周脂肪组织的解剖学结构、测量技术、对肾脏影响的相关机制及治疗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肪肉瘤的免疫微环境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脂肪肉瘤(LPS)是一种罕见的脂肪细胞分化的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STS)的15%~20%。不同LPS亚型的免疫微环境差异较大,对LPS患者的预后及免疫疗效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研究表明,肿瘤遗传学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治疗方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性抗体、肿瘤疫苗、免疫调节剂、过继细胞治疗(ACT)、T细胞受体基因工程T细胞(TCR-T)疗法等在内的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晚期不可切除LPS患者的新选择。目前,ICI单药治疗LPS患者的初步疗效欠佳,ICI与其他策略如化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阻断剂、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放疗等方案的联合正在积极探索研究中,有望改善LPS的肿瘤学预后。本文就LPS各亚型的免疫微环境、遗传学与免疫关联、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相关预后预测标志物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细胞焦亡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由于与固有免疫相关,焦亡在宿主抵抗感染时细胞溶解和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在肝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介绍细胞焦亡的形态特征、分子和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其在肝脏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