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孤立性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孤立性导管内癌(isolated 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iIDC-P)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6—2022年间的3例iIDC-P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高通量DNA靶向测序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3患者年龄分别为61、67、77岁,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分别为7.99、7.99、4.86 μg/L。例1和例2包含前列腺穿刺和根治标本,例3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标本。镜下:例1穿刺标本仅1条组织见导管内癌(累及2个导管)、根治标本其中6张切片见导管内癌(病灶直径0.3~1.1 cm),其中1张切片见小灶低级别腺泡腺癌(病灶直径0.05 cm)。例2穿刺标本6条组织见导管内癌,根治标本其中13张切片见导管内癌(病灶直径0.5~1.6 cm),另外3张切片可见低级别腺泡腺癌(最大病灶直径0.6 cm)。例3电切标本其中5条组织见导管内癌。例1和例2导管内癌呈实性生长,导管-腺泡显著膨胀,核显著异型;例3呈致密筛状或疏松筛状结构,核显著异型,核仁明显。例2伴有粉刺样坏死,3例核分裂象均易见。导管内癌免疫表型:双标34βE12+P504s显示基底细胞表达34βE12/异型肿瘤细胞表达P540s,p63和CK5/6显示腺泡/导管周围基底细胞,肿瘤细胞表达NKX3.1、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不表达GATA3,导管内癌和腺泡腺癌均弱表达PTEN、不表达ERG。高通量DNA靶向测序:例2和例3伴有MAPK/PI3K通路基因改变(KRAS、MTOR和PTEN),例2伴有p53突变、例3伴有FOXA1突变。3例均未发现TMPRSS2::ERG融合,3例均显示微卫星稳定,肿瘤突变负荷低(2.1~3.1 muts/Mb)。随访16~91个月,均无生化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iIDC-P是一种特殊的前列腺导管内癌,不同于伴有高级别前列腺癌的前列腺导管内癌,具有独特的分子改变,可能代表一种特殊类型前列腺癌的原位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生信分析评价前列腺癌TP53表达和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生信分析评价前列腺癌(PCa)中TP53及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公开数据库,分析TP5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科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间诊治的PCa 79例,复阅病理切片并整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79例PCa中PTEN及TP53的蛋白表达水平。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中PTEN和TP53的相关性。 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TP5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501个比52个, Z=8 874.5, P<0.05);TP53表达水平(低表达250例比高表达251例)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表明,TP53与患者年龄( χ2=6.079, P>0.05)、T分期( χ2=0.338, P>0.05)、N分期( χ2=0.176, P>0.05)、PSA水平( χ2=0.016, P>0.05)和Gleason评分( χ2=3.999, P>0.05)在内的临床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前列腺癌总体生存期(OS)预测列线图,分析得出TP53不能作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PSA值与Gleason评分在前列腺有预后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TEN蛋白阳性(完整)者占73%,阴性(缺失)者占27%;TP53蛋白染色呈野生型突变模式者占81%,突变型表达模式者占19%。Pearson统计学分析,PTEN缺失与TP53突变型显著相关性( r=0.653, P<0.05)。 结论:TP53联合PTEN对前列腺癌的进展有一定预测作用,且为临床前列腺癌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卵巢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子宫体。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卵巢的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肿瘤巢之间有嗜酸性玻璃样物质沉积;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嗜酸性至透明,胞膜清晰,核圆或椭圆形,可见小核仁,部分核有异型,散在多核细胞,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表达p63、细胞角蛋白(CK)8/18,PTEN弱表达,散在弱表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胎盘碱性磷酸酶,Ki-67阳性指数约30%。测序PIK3CA基因第9、20号外显子未检出突变。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分型示肿瘤组织在大多数STR基因位点显示有过量的非母源性(即父源性)等位基因。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及最新进展,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TEN基因新发变异致儿童Cowden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1例儿童Cowden综合征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Cowden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并以"Cowden综合征"、" PTEN基因"、"错构瘤息肉"、"儿童"、"Cowden syndrome and child"、"PTEN and child"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21年3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患儿,男,13岁,间断腹痛、腹胀5个月就诊,儿童电子显微胃肠镜检查提示多发息肉,息肉组织活检见灶状淋巴细胞聚集浸润。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 PTEN基因存在c.475(exon5)A>T杂合核苷酸变异,该变异导致第159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色氨酸,通过蛋白三级结构预测发现该变异可能影响蛋白的空间结构,可能导致蛋白功能受到损害.结合患儿临床特点,确诊为Cowden综合征。家系验证变异遗传自母亲,母亲有类似表型。检索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0篇,与 PTEN突变有关的41篇儿童病例报道的英文文献中,仅2篇报道与儿童Cowden综合征有关,该变异未见报道。 结论:本研究发现导致Cowden综合征的新的 PTEN基因c.475(exon5)A>T突变位点,为国内首例儿童Cowden综合征病例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未分化癌基因联合突变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低却死亡率高。ATC具有侵袭性强、进展迅速、预后差的特点,目前的治疗方案疗效均较差,因此迫切需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更新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既往研究发现多数ATC可由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发展而来,且BRAF、RAS突变是ATC的关键驱动因素,TP53、PI3K通路、PTEN、TERT、SWI/SNF复合体亚基、NF2等突变也在AT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一基因的突变往往不足以驱动ATC的发生,ATC通常是由分化程度较好的甲状腺癌经过多种基因突变的累积后发展而来。因此本文综述了ATC常见联合突变的作用,以加深对ATC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中心64例骨肉瘤二代测序突变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骨肉瘤基因突变的分布和特点,并对突变位点的频率和类型进行分析,寻找骨肉瘤个体化治疗的潜在靶点。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手术切除或活检并进行二代测序检测的64例骨肉瘤的新鲜组织或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提取DNA通过靶向测序技术检测肿瘤组织的体细胞突变及胚系突变基因变异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发病年龄6~65岁,中位年龄17岁,其中儿童(18岁以下)36例,成人28例。骨肉瘤组织学亚型包括普通型骨肉瘤5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3例,继发性骨肉瘤7例,骨旁骨肉瘤2例。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84.4%(54/64),共检测出180个突变基因中存在324个变异信息,包括拷贝数变异125个,点突变109个,插入或缺失83个,基因融合7个。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TP53、VEGFA、CCND3、ATRX、MYC、RB1、PTEN、GLI1、CDK4及PTPRD。其中TP53的突变比例最高(21/64,32.8%),点突变是其主要变异类型(14/23,60.9%),并有2例携带TP53胚系突变基因。VEGFA和CCND3在7例患者中同时出现拷贝数扩增。结论:TP53的高频突变提示其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A、CCND3及ATRX等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骨肉瘤突变基因,结合临床可为难治或复发转移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RNA-106b下调后抑制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和TU212细胞侵袭能力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miRNA-106b(miR-106b)对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和TU21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ep-2和TU212细胞分为转染miR-106b抑制序列组(实验组)、转染miR-106b竞争性阴性序列组(阴性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组(空白组)。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miR-106b抑制序列对细胞miR-106b表达的抑制效应。应用生物信息学及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分析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是否为miR-106b的靶基因。利用PTEN小干扰RNA(siRNA)抑制Hep-2和TU212细胞中PTEN的表达。Transwell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miR-106b沉默后和(或)PTEN干扰后Hep-2和TU212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及PTEN、上皮性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Hep-2和TU212细胞miR-106b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037、0.074±0.009,较阴性对照组(1.013±0.059、1.035±0.062)均降低(均 P<0.05)。Transwell实验中,实验组Hep-2和TU212细胞较阴性对照组每个视野侵袭细胞数少[(37.09±4.02)个比(95.65±4.77)个,(29.16±2.49)个比(103.19±6.08)个,均 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TEN mRNA的3'-UTR区与miR-106b的3'-UTR区域互补;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显示,转染miR-106b的野生型PTEN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子的活性降低至(22.84±2.68)%,转染miR-106b的突变型PTEN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子的活性几乎未改变[(92.08±3.4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实验组Hep-2和TU212细胞PTEN蛋白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高。Transwell实验检测显示,抑制PTEN表达的实验组Hep-2和TU212细胞比未抑制PTEN表达的实验组每个视野侵袭细胞数增加[(65.08±3.57)个比(26.72±2.58)个,(57.38±4.96)个比(31.81±2.97)个,均 P<0.05]。蛋白质印迹实验显示,抑制PTEN表达的实验组Hep-2和TU212细胞上皮性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下调。 结论: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和TU212细胞中miR-106b可能通过靶向调节PTEN的表达,影响PTEN下游侵袭相关蛋白,而改变细胞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甲胎蛋白升高伴肠母细胞分化胃腺癌的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伴肠母细胞分化胃腺癌(GAED)患者的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2018—2020年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例血清AFP升高且伴有GAE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及二代测序方法对13例血清AFP升高伴GAED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免疫标志物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结果:13例GAED患者中,男12例,女1例,年龄41~70岁,中位年龄64岁,病灶位置以胃窦部(5例)、胃体部(4例)为主。IHC显示可表达瘤胚胎蛋白(AFP、SALL4、GPC3)、肠上皮分化蛋白(CDX-2、CD10)和一些原始肠上皮表型标志物(OCT3/4、Claudin6),联合应用多种标志物诊断可降低漏诊率。13例患者中,12例存在至少1个基因突变(1个基因突变:1例,2~5个基因突变:3例,6~15个基因突变:8例),1例未检测到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是TP53(10例),其他突变基因包括EPHB1(3例)、ATRX(2例)、EPHA5(2例)、GATA3(2例)、LRP1B(2例)和MAP2K4(2例)。13例患者中3例存在基因结构变异,分别为C14orf177-GNAS、AIM1-FGFR3、EPHA6-ROS1基因重排。13例患者均存在拷贝数变异,11例患者存在2个以上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常见的扩增基因为IRS2(5例)、PTEN(5例)、GNAS(4例)、CCNE1(3例)、CEBPA(3例)、PCK1(3例)、ERBB2(2例),常见的缺失基因为SOX2(5例)、MYC(5例)。13例患者中,死亡4例,死亡患者中有2例出现肝转移;无病生存患者4例,5例患者病情进展,其中3例出现腹腔转移,2例出现肝转移。血清AFP升高伴GAED患者3年生存率为65.9%,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0.7%。基因LRP1B点突变与预后不良有关( P<0.001)。行免疫治疗较单纯化疗的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 P=0.595),但进行术后化疗或术后化疗加免疫治疗较只进行手术患者预后好(均 P<0.05)。 结论:血清AFP升高伴GAED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肿瘤,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往往同时伴有多个分子事件,TP53突变是其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此外,部分患者伴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扩增和基因重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原发性绒毛膜癌检测出PTEN基因缺失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是一种具有磷酸脂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在癌症中频繁突变和缺失,已被证明在多种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发生于胃的绒毛膜癌罕见。本文报道1例胃绒毛膜癌患者检出PTEN基因的缺失突变与表达下降。患者男,69岁,于胃窦小弯侧近胃角见一巨大不规则肿物,侵及浆膜。显微镜下检查显示肿瘤细胞为滋养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弥漫阳性,PTEN阴性。关于PTEN在胃原发性绒毛膜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知之甚少,该病例表现为PTEN基因缺失,PTEN通过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参与细胞生长与增殖,提示PTEN可能与胃绒毛膜癌的发生有关,结合p53基因与PIK3CA基因E545K位点也发生突变,进一步讨论胃绒毛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道1例脑实质内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男,46岁,因头晕伴肢体麻木半个月入院。头颅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淋巴瘤。先后行立体定向脑活检及肿瘤部分切除术,首次术后病理诊断为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WHO 4级。活检样本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片状或散在浸润性生长,胞界清晰,胞质丰富颗粒状,罕见核分裂象,未见坏死及微血管增生。手术切除样本中,镜下除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瘤成分外,局部可见密集排列的异型星形肿瘤细胞以及微血管增生和坏死。2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弥漫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不同程度阳性,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 部分阳性,CD68阳性,CD163阴性。过碘酸雪夫特殊染色显示胞质颗粒阳性。2次标本即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出TERT(C228T)基因突变,第二次手术标本二代测序未检测出H3基因或IDH基因突变,检测出TERT基因突变、EGFR基因扩增、CDKN2A/B纯合性缺失、PTEN缺失、第7号染色体获得、第10号染色体缺失以及MET基因扩增。患者术后接受全中枢放疗以及化疗,于术后7个月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