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血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非血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113例非血缘供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相关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供者均成功动员采集,干细胞采集物中MNC数为(12.40±7.41)× 108/kg、CD34+细胞数为(10.64±8.07)× 106/kg.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供者的干细胞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供者(P=0.015),采集前白细胞计数与干细胞采集物有核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88),供者体重、采集前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与干细胞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259,r=0.780),供者rhG-CSF日剂量与干细胞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285),两种动员剂(惠尔血和格拉诺赛特)均取得良好动员采集效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干细胞采集物有核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P<0.001),采集前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是干细胞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非血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果良好,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CD34+细胞比例是预测采集效果的较可靠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选冶固废材料对土壤重金属稳定化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碱性工业废渣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修复,经复配、加工、改性后可稳定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毒性.本文探究了高炉渣(FG)和铁尾砂(T)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并结合SEM-EDS和XRD等手段揭示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机制.高炉渣材料水洗和高温煅烧后获得产品WFG和HFG;铁尾砂高温煅烧后获得产品HT.结果表明:稳定化材料施加显著提高土壤pH,电导率值变化不显著,稳定40 d后,土壤pH有所下降;土壤DTPA提取态Cd、Pb、Zn含量均下降,HFG-10%处理对Cd和Zn的稳定化效果最佳,稳定化率分别为66.04%和92.21%,HT-10%对Pb的稳定化效果最佳,稳定化率为69.67%;施加稳定化材料导致土壤重金属残渣态和可还原态含量随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生态风险指数表明,施加10%高炉渣材料(FG、WFG、HFG)后土壤中Cd、Pb、Zn的风险指数下降了一个等级.总的来说,HFG-10%处理对土壤中Cd、Pb、Zn的稳定化效果最好,重金属钝化机制主要包括表面吸附和络合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8例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乳腺DLBCL(PB-DLBCL)13例、继发性乳腺DLBCL(SB-DLBCL)15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案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B-DLBCL患者与SB-DLBCL患者在IPI评分、LDH、β2-微球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规律治疗的23例乳腺DLBCL患者中,13例初始治疗达到完全缓解(PB-DLBCL 9例,SB-DLBCL 4例),至随访截止日期,11例患者复发或进展(PB-DLBCL 5例,SB-DLBCL 6例),9例患者死亡(PB-DLBCL 3例,SB-DLBCL 6例).PB-DLBCL 组、SB-DLBCL 组患者 5 年 OS 率分别为(75.0±15.3)%和(32.3±17.1)%,PFS 率分别为(59.1±19.8)%和0,PB-DLBCL患者5年OS率及PFS率均高于SB-DLBCL患者(P<0.05);联合中枢预防治疗组5年OS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乳腺DLBCL分为PB-DLBCL和SB-DLBCL两大类,PB-DLBCL与SB-DLBCL相比,具有IPI评分、LDH水平、β2-微球蛋白较低等特点,且PB-DLBCL患者生存期更长.此外,接受中枢预防治疗患者的预后更为乐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东典型设施大棚土壤微量元素累积特点及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明确设施大棚土壤微量元素累积特点及污染风险是进行设施农业土壤风险管控的重要前提.本研究通过测定山东典型设施土壤中铁(Fe)、锰(Mn)、锌(Zn)、铜(Cu)、镉(Cd)、铅(Pb)、铬(Cr)总量和各形态含量,采用地积累指数法(Igeo)、风险编码法(RAC)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PERI)评价土壤微量元素的污染特征,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鉴定微量元素的潜在来源并计算其风险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Fe、Mn、Zn、Cu、Cd、Cr全量均呈累积趋势,Cd含量最大值超出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随种植年限增加,Mn、Zn、Cd和Cr元素有效态含量均呈增加趋势;PMF模型确定研究区域土壤主要受农业源、工业源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31.49%和24.07%;Igeo、RAC和PERI评价结果显示,土壤Cd、Pb、Cu、Zn全量均有超标,Pb和Zn有效态含量超标,Cd元素单项生态危害指数(Ei)高,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无风险.研究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对成人构成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概率分别为36.78%和0.03%,Cr元素是非致癌和致癌风险优先控制元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本刊对论文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书写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根据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本刊对论文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的书写规定如下.1.化学元素符号使用罗马(正)体,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2.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例如:14N,60Co,不写成"14氮或N14,60钴或Co60.3.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例如:14N2.4.质子数(原子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例如:82Pb,26F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胡生产加工过程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考察栽培方式、产地、加工方法及外观性状对前胡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模式(大田栽培、山地栽培和山地野生)、产地、加工方法("统个"、薄片、不同干燥温度)及外观性状(根部分叉或不分叉)前胡中白花前胡香豆精Ⅱ、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素E质量分数及 4 个香豆素质量分数的和(TC).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A为甲醇-四氢呋喃(60∶40)、流动相B为超纯水,梯度洗脱(0~25 min,40%~65%A);检测波长为 321 nm;柱温为 30℃;流速为 0.25 mL·min-1;进样量为 2 μL.结果:TC为山地野生>山地栽培>大田栽培;不同产地前胡的香豆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前胡香豆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部分叉的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含量显著低于不分叉的前胡.结论:前胡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山地栽培,尽可能减少根部分叉,加工应选择 50℃以下"统个"干燥,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前胡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遗传基因在自发性早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医疗及经济水平的提高,胎儿存活阈值降低,早产(preterm birth, PTB)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SPTB)占70%~80%,其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早产儿并发症是全球新生儿死亡最常见的原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近期及远期并发症需要卫生系统长期支出费用,并且给早产儿家庭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早产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多病因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因素在SPTB的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现从分子机制方面阐述遗传基因对其作用,为防治SPTB提供更多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物过敏生活质量-父母负担量表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汉化食物过敏生活质量-父母负担(FAQL-PB)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食物过敏患儿222例,对其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遵循Brislin翻译-回译模式对英文版FAQL-PB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FAQL-PB量表。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条目筛选;运用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效度;通过内部一致性系数、折半信度以及重测信度评价量表的信度。 结果:中文版FAQL-PB量表各条目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0.88( P<0.01)。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1.00,全体一致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94,平均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9。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中文版FAQL-PB量表可分为情绪影响和生活限制2个维度,累积方差贡献率74.08%。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7、折半信度为0.98、重测信度为0.71。 结论:中文版FAQL-PB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宜作为国内食物过敏患儿照护者生活质量评估的特异性测量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对APP酶解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毒性以及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酶解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中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T)组、低浓度DOP(DOP1)组、中浓度DOP(DOP2)组、高浓度DOP(DOP3)组、低浓度DOP+Aβ 25-35(DOP1+Aβ)组、中浓度DOP+Aβ 25-35(DOP2+Aβ)组、高浓度DOP+Aβ 25-35(DOP3+Aβ)组、Aβ 25-35(Aβ)组共8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转染实验用仓鼠卵巢(CHO)细胞转染APP695,使用不同浓度的DOP进行处理,分为转染空载体V-Flag对照(V-Flag)组、转染APP695-Flag模型(APP695)组、低浓度DOP(DOP1+APP695)组、中浓度DOP(DOP2+APP695)组、高浓度DOP(DOP3+APP695)组共5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Aβ 1-40含量以及γ-分泌酶活力。体内实验选择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体重为(20±2)g,随机分为对照组、铅(Pb)组、低DOP浓度(DOP1’)组、中DOP浓度(DOP2’)组、高DOP浓度(DOP3’)组共5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6周;使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OP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 1-40含量。 结果: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细胞活力降低,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CT组比较,DOP1+Aβ、DOP2+Aβ、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β组比较,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组LDH、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DOP3+Aβ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PP695组比较,DOP2+APP695、DOP3+APP695组Aβ 1-40含量及γ-分泌酶活力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3’组小鼠脑组织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 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Pb组比较,DOP3’组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 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2’和DOP3’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OP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引起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展起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旋毛虫诱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对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小肠组织免疫反应的调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Ts)诱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对伯氏疟原虫( Plasmodium berghei,Pb)ANKA感染小鼠小肠组织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 方法:36只SPF级雌性昆明小鼠(6~8周龄,体重为18~22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Ts单感染组(Ts组)、PbANKA单感染组(Pb组)、Ts与PbANKA共感染组(Ts + Pb组),每组9只。小鼠正常进食、饮水,普通饲料喂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实验处理;Ts组在实验第1天经口感染20条Ts幼虫;Pb组在实验第9天经腹腔注射感染1 × 10 6个寄生PbANKA的红细胞;Ts + Pb组在实验第1天经口感染20条Ts幼虫,第9天经腹腔注射感染1 × 10 6个寄生PbANKA的红细胞。于感染Ts后第22天和/或感染PbANKA后第13天剖杀小鼠,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型甘露糖受体2(Mrc-2)、类几丁质酶3(Ym1)]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M2/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mRNA表达水平的比值。 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形态结构正常;Ts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呈现较多伪足;Pb、Ts + Pb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除呈现较多伪足外,并吞噬有疟原虫。4组小鼠小肠组织iNOS(1.000 ± 0.290、1.277 ± 0.251、3.088 ± 1.110、2.604 ± 0.773)、IL-6 mRNA表达水平(1.000 ± 0.393、2.180 ± 0.629、1.650 ± 0.612、3.242 ± 1.7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420、5.270, 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Pb、Ts + Pb组iN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均< 0.05);与Ts组比较,Ts + Pb组iN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 < 0.05)。与对照组比较,Ts + Pb组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 < 0.05)。4组小鼠小肠组织Mrc-2、Ym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890、20.500, P均< 0.05)。Ts + Pb组Mrc-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Ts、Pb组( P均< 0.05)。Pb组Ym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Ts + Pb组Ym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Ts、Pb组( P均< 0.05)。4组小鼠小肠组织Mrc-2/iNOS、Ym1/iN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642、22.360, P均< 0.05)。Ts + Pb组Mrc-2/iNOS明显高于对照、Pb组( P均< 0.05)。Ts + Pb组Ym1/iNOS高于对照、Ts、Pb组( P均< 0.05)。 结论:Ts诱导的宿主非特异性免疫参与PbANKA感染小鼠肠道免疫应答的调节,并促使其小肠组织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