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工程原理在宫颈重塑及自发性早产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宫颈的机械功能对正常妊娠过程至关重要.在正常妊娠期间,宫颈显著软化,顺应性增加,从而维持妊娠并允许成功分娩,异常的宫颈重塑被认为是导致自发性早产的原因之一.目前,自发性早产的预测手段十分有限,临床工作中最常应用的是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其相关技术应用于科学研究并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实践成为可能.主要总结了电阻抗图谱、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宫颈抽吸、拉曼光谱等生物工程原理技术在预测自发性早产、建立宫颈重塑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生物相容性水凝胶等新型材料在预防自发性早产发生中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自发性早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以肥胖、胰岛素抵抗、慢性低度炎症和高雄激素水平为临床特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多种不良妊娠结局,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产及早产等有关。早产是导致围产儿严重不良结局的原因之一,发病因素复杂,目前干预的效果不够满意。近年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生早产的风险高于正常育龄期女性,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早产的危险因素。本文就多囊卵巢综合征在自发性早产的研究进展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导致的早产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治疗:瑞典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早产儿主要的外科急症。目的是研究新生儿NEC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病死率。方法:检索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瑞典新生儿质量登记册中接受手术治疗的NEC患儿的数据,通过手术记录和组织病理学结果验证NEC的诊断。研究排除了患有孤立性自发性肠穿孔的新生儿。结果:研究共纳入109例新生儿。其中,中位胎龄为25(22,38)周,中位出生体重为771(269,3 920)g。术前有32%的新生儿存在气腹,25%的新生儿存在门静脉积气,26%的新生儿因接受保守治疗后出现病情恶化。97例NEC新生儿中,有38例(39%)存在单灶性NEC,35例(36%)存在多灶性NEC,24例(25%)存在全肠NEC。11%(10/87)的新生儿在初次手术时进行了肠切除术,并予初次吻合。夹放技术的应用率为28%(24/87)。病死率为37%。结论:排除自发性肠穿孔和低胎龄的研究人群后,本研究NEC的病死率与早期报道的病死率相似。坏死肠管的切除并造口是主要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自发性早产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全球医疗水平及救治能力提高,胎儿存活阈值降低,总体早产率明显增加,自发性早产的发生率随之增高。早产儿并发症是全球新生儿死亡最常见的原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已成为长期存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预防措施。自发性早产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病因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现将自发性早产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为自发性早产发病机制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早产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早产原因对晚期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早产原因对晚期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2022年分娩的晚期早产儿及其母亲资料,根据早产原因分为自发性早产组、胎膜早破组和医源性早产组。比较3组母亲围产期特点及新生儿结局,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早产原因与晚期早产儿复合不良结局(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呼吸系统疾病、需要呼吸支持、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53例晚期早产儿,自发性早产组111例(20.1%),胎膜早破组305例(55.2%),医源性早产组137例(24.8%)。医源性早产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使用激素和剖宫产比例、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呼吸支持率、复合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另外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医源性早产组胎龄低于胎膜早破组,新生儿窒息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胎膜早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自发性早产相比,医源性早产( OR=1.983,95% CI 1.037~3.791)晚期早产儿发生复合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与胎龄36周相比,胎龄34周( OR=2.412,95% CI 1.250~4.656)和35周( OR=1.909,95% CI 1.197~3.044)早产儿发生复合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 结论:除了胎龄小所致的发育不成熟影响晚期早产儿结局外,医源性早产也增加晚期早产儿复合不良结局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遗传基因在自发性早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医疗及经济水平的提高,胎儿存活阈值降低,早产(preterm birth, PTB)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SPTB)占70%~80%,其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早产儿并发症是全球新生儿死亡最常见的原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近期及远期并发症需要卫生系统长期支出费用,并且给早产儿家庭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早产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多病因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因素在SPTB的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现从分子机制方面阐述遗传基因对其作用,为防治SPTB提供更多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早期睡眠状况与早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早期睡眠状况与早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10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其妊娠8~12周的睡眠状况,随访分娩结局,根据分娩孕周和早产原因分为足月产组(204例)、早产组(13例)、自发性早产组(9例),分析妊娠早期睡眠状况与早产和自发性早产的关系。结果:足月产组孕妇的中位PSQI量表评分为4.0分(3.0,6.0分),低于早产组[6.0分(4.0,8.0分)]和自发性早产组[7.0分(4.0,8.0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妊娠早期睡眠质量差(PSQI量表评分>7分)孕妇在足月产组[14.2%(29/204)]中的占比低于早产组(5/13)和自发性早产组(4/9),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足月产组孕妇[8.0 h(7.0,9.0 h)]的夜间睡眠时间比较,早产组[7.0 h(7.0,8.0 h)]和自发性早产组[7.0 h(7.0,8.0 h)]显著缩短,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妊娠早期PSQI量表评分是影响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a OR=1.22,95% CI为1.02~1.45; P=0.026);辅助生殖妊娠(a OR=5.55,95% CI为1.22~25.31; P=0.027)、妊娠期糖尿病(a OR=9.27,95% CI为1.96~43.82; P=0.005)、妊娠早期PSQI量表评分(a OR=1.27,95% CI为1.01~1.58; P=0.039)是影响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妊娠早期睡眠质量下降可能会显著增加早产包括自发性早产的风险,应当予以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极早产儿腹裂合并气管狭窄手术修复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报道了1 例极早产儿腹裂合并气管狭窄病例的诊治过程。孕妇因“孕28周 +1,发现胎儿腹裂1个月,羊水少1 d”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孕22周外院B超发现胎儿腹裂,孕28周 +1本院复查B超提示胎儿腹裂畸形,孕29周 +1自发性早产,经阴道臀位助产分娩一女活婴。由小儿外科医师行产房外科手术时患儿血氧饱和度不稳定,采取Silo袋分期手术,生后1周行先天性腹裂延期修补术。因气管插管受阻,生后3周 +行气道三维重建诊断气管狭窄,生后3个月行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气管成形术,术后恢复佳。随访至2岁,患儿生长发育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早产儿生后7天内血压变化趋势及范围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生后7 d内血压变化趋势及超早产儿血压范围。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出生并采用脐动脉监测血压且未经低血压治疗的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超早产儿和孕母基本资料、生后7 d内血压数据、临床结局及并发症情况。分析未经低血压治疗的超早产儿血压变化趋势,建立不同胎龄超早产儿的血压范围。结果:最终纳入145例超早产儿,生后2~168 h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呈上升趋势( P<0.001),舒张压在生后24 h内、收缩压和平均压在生后72 h内处于显著增长阶段( P均<0.05),血压随日龄及胎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结论:超早产儿生后7 d内血压随日龄增加呈自发性上升趋势,不同胎龄超早产儿生后血压范围不同,为超早产儿生后早期的血压管理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早产儿自发性肠穿孔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自发性肠穿孔为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原因之一,需要外科干预治疗。除早产外,自发性肠穿孔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研究显示其可能与应用硫酸镁、非甾体类药物、激素、血管活性药及低灌注状态、感染、先天肠道发育异常、无创呼吸支持、延迟开奶等因素有关。在早产儿管理中,提高对自发性肠穿孔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