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sd1促进少突胶质细胞铁死亡加重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白质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索Rasd1(ras related dexamethasone induced 1)在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通过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间通讯参与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的机制.方法 将9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50 g)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SAH+LV-NC组、SAH+LV-Rasd1组和SAH+sh-Rasd1组,最终每组12只.利用血管内穿刺法构建大鼠在体SAH模型,侧脑室注射Rasd1基因过表达/敲低慢病毒,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神经功能变化,透射电镜检测胼胝体区域髓鞘脱失情况和少突胶质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情况,普鲁士蓝染色检测铁沉积,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PCR 检测 Rasd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核受体辅激活蛋白4(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4,NCOA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2',3'-环腺苷酸-3'-磷酸二酯酶(2',3'-cyclic-nucleotide 3'-phosphodiesterase,CNPase)和铁蛋白(Ferritin)的表达.结果 SAH 后,Rasd1 升高(P<0.01)并主要表达于皮层神经元中,出现髓鞘脱失,少突胶质细胞铁死亡;过表达Rasd1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髓鞘脱失、少突胶质细胞铁死亡和铁沉积明显加重,MDA升高(P<0.01)、GSH下降(P<0.01)、NCOA4升高(P<0.01)、Ferritin和GPX4下降(P<0.01);敲低Rasd1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髓鞘脱失、少突胶质细胞铁死亡和铁沉积显著减轻,MDA下降(P<0.01)、GSH升高(P<0.01)、NCOA4下降(P<0.01)、Ferritin和GPX4升高(P<0.01).结论 Rasd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通过铁自噬促进少突胶质细胞铁死亡,从而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白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PI-RASD V2.0评分中双参数及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比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RI,MP-MRI)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MRI,BP-MRI)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PCa患者36例和BPH患者61例.均在穿刺前行MRI常规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扫描.分别采用BP-MRI(T2WI+DWI)与MP-MRI(T2WI+DWI+DCE)基于PI-RADS V2评分系统对病灶进行评分,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对比分析二者对PCa的诊断效能.结果 BP-MRI与MP-MRI基于PI-RADS V2评分均能很好地鉴别前列腺癌区与非癌(P<0.001).BP-MRI与MP-MRI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6.1%、83.6%、84.5%、0.927;91.7%、82%、85.6%、0.931.结论 BP-MRI与MP-MRI基于PI-RADS V2评分均能很好发现PCa,对PC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P-MRI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稍高于BP-MRI,尤其是位于前列腺外周带的PCa,条件允许可优先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ZFP36和Rasd1的mRNA鉴别生前、死后挫伤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ZFP36和Rasd1在鉴别生前与死后皮肤挫伤上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的方法,对小鼠和人类皮肤组织中ZFP36和Rasd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在动物实验中,与空白对照和死后挫伤相比,生前挫伤处皮肤ZFP36和Rasd1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且二者升高水平在死后72h仍可检出.为进一步验证两者的法医实际应用价值,本实验使用15例法医尸体解剖材料进行了验证.和自身未受损处皮肤相比,死后时间较短(PMI<48h)的10例尸体检材中,有9例ZFP36和Rasd1的mRNA水平在损伤处明显升高;而死亡时间较长(PMI≥60h)的5例尸体材料中,损伤处ZFP36和Rasd1的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ZFP36和Rasd1有望作为生前挫伤生活反应的指标应用于法医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萝卜硫素诱导RASD1的表达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靶向RASD1,对宫颈癌细胞(HELA)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萝卜硫素(SFN)作用于HELA细胞48h,采用CCK-8法检测SFN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SFN对RASD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SFN对RASD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加药以及过表达RASD1对HELA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LA中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相关凋亡蛋白以及p21和cdc2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SFN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且加药组中RAS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凋亡分析结果提示:加SFN或是过表达RASD1细胞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加SFN或过表达RASD1后细胞cleaved-caspase3以及cleaved-parp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FitLT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加SFN或过表达RASD1细胞S期显著低于对照组,G2/M期细胞增多,同时Western blot结果示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而cdc2蛋白表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RASD1作为SFN的作用靶点,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Recurrent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RA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9月期间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RAS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改良Bristow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RASD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地塞米松诱导的Ras相关蛋白1转录水平对成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尽管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治疗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成人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最佳病例长期生存率在30%~40%[1].目前, BALL的预后模型包括年龄、性别、初始诊断时的白细胞计数(WBC)、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突变情况、诱导治疗的反应以及诱导或强化治疗后对微小残留病(MRD)的治疗[2].然而,在临床上,成人BALL患者预后不良仍然存在异质性[3].因此,确定新的预后标志物是必要的,可以帮助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地塞米松诱导的Ras相关蛋白1(dexam-ethasone -induced Ras-related protein 1,RASD1)属于Ras家族的Rap亚家族[4],该基因定位于17p11.2,该蛋白在信号转导中起分子开关的作用[5].RASD1参与许多人类生理过程,包括各种激素的分泌和饮食生物节律性,与心血管疾病、神经递质介导的行为疾病等病理过程有关[6].RASD1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7].在许多肿瘤中, RASD1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迁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也有报道称RASD1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关于RASD1在BALL中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尚无定论.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RASD1在成人B-AL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价值,并探讨RASD1转录水平高低与成人B-ALL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文拉法辛对CUMS大鼠抗抑郁作用的转录组学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文拉法辛是基于"神经递质假说"研发的抗抑郁药,在临床已广泛使用.笔者运用转录组学技术探究文拉法辛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GUMS)大鼠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文拉法辛对CUMS动物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同时采集大鼠海马组织,应用RNA-seq技术对大鼠海马组织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通过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与模型组/空白组鉴定出的差异基因比较,发现文拉法辛回调的差异基因有387个,其中上调基因237个,下调基因150个.显著回调通路有26条,这些通路涉及昼夜节律、钙信号通路、γ-氨基丁酸能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5-羟色胺能突触等.文拉法辛可能通过调节这些通路上Adcy8、Camk2d、Gng4、Grin2a、Itpr1、Kcnj6、Rasd1、Chrna7、Erbb3、Atp2b1、Atp2b4、Htr2a、Htr2c、Htr5b、Ppp3ca和Trhr等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 文拉法辛抗抑郁作用机制与调控神经系统、信号分子与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到有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文拉法辛抗抑郁的作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后路L4/5单节段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指数恢复情况对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后路L4/5单节段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指数恢复情况对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adiographic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rASD)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3月~2014年3月行L4/5节段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病例354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58例入组,将其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0岁,16例,A组)和中年组(41~60岁,42例,B组).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L4/5椎间高度指数(intervertebral height index,IHI)、脊柱-骨盆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分析rAS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术中是否将IHI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进一步将病例分为IHI恢复组(青年组与中年组分别为A1、B1组)和未恢复组(青年组与中年组分别为A2、B2组),比较各组rASD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9.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指标(VAS、ODI及JOA)均显著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发生rASD者23例(39.7%).A1组无rASD发生(0/6),A2组共发生rASD发生1例(1/10,10%);B1组发生5例(5/16,31.25%),B2组发生17例(17/26,65.4%),两组间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1).rASD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随访时间、术后L4/5的IHI及术后LL,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L4/5的IHI是显著的危险因素(OR=17.1,P<0.001).结论:后路L4/5单节段融合术后,对于41~60岁的患者,术中将IHI恢复至正常值参考范围,可以减少rAS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慢性子宫内膜炎口服抗生素治疗前后的转录组测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口服抗生素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生殖中心被诊断为C E经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与甲硝唑片进行治疗后转阴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DESeq2 v1.22.1软件进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和差异基因筛选,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结果 CE经口服抗生素治疗后1疗程转阴率80.0%,2疗程转阴率96.0%,3疗程转阴率100%.共鉴定70492个转录本,筛选出2951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11519个,下调17991个.K EGG分析表明上调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到多种疾病相关的途径,而下调表达的基因富集到PI3K-Akt信号途径、MAPK信号途径、鞘脂类信号途径和甲状腺激素信号途径等.将至少在14例CE患者中表达模式一致的差异基因划分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共筛选出38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胚胎着床调控基因R A S D1的表达水平在治疗后显著提高(P<0.001),与炎症反应相关的GPX3、MMP7和NTN4的表达水平在治疗后显著下调(P<0.001).结论 抗生素治疗CE前后子宫内膜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CE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间苯三酚对泌尿平滑肌痉挛的调控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对膀胱平滑肌痉挛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水平上,采用膀胱肌条实验验证间苯三酚对不同药物刺激下膀胱痉挛的缓解作用;同时,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间苯三酚解痉挛作用对膀胱组织中钙离子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转录组学分析间苯三酚在解除膀胱痉挛时对其他相关通路基因的影响,用RT-qPCR来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间苯三酚能够缓解不同药物刺激引起的膀胱痉挛,且解痉作用随浓度增高而增强,组织细胞中Calponin 1和MYLK3的表达水平升高,PKCα表达水平降低.RT-qPCR检测结果显示间苯三酚作用时,小鼠膀胱组织中Gprc5bG、Ppp2r5a、Chpt1、Prkar2b、Abcd2、Rasd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与RNA-seq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间苯三酚具有缓解膀胱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钙离子信号通路相关.间苯三酚作用于膀胱平滑肌后,抑制了细胞外Ca2+内流,结合于细胞中的钙调蛋白4Ca2+CaM复合物减少,导致游离的Calponin 1含量升高.钙调蛋白使得MLCK活化程度下降,MLC磷酸化减少,抑制了Mg2+-ATP酶的作用,肌球蛋白横桥与细肌丝肌动蛋白分离,肌肉舒张.同时,间苯三酚还抑制Rasd1基因的表达,提示其在作用于膀胱平滑肌时还可能与细胞周期、蛋白磷酸化、胆碱代谢、ATP合成以及肿瘤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