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核素显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全身骨显像是筛查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方法。全身骨显像所用放射性示踪药物为锝-99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显像原理是99mTc-MDP通过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的方式与骨组织内羟基磷灰石晶体结合,行SPECT检查时,骨代谢活跃的部位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全身骨显像的主要优势是一次显像扫描全身骨骼,价格便宜,灵敏度高,不足之处是骨的良性病变如退行性变、骨折等也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可能被误判为骨转移,特异度相对较低。目前已有SPECT/CT断层显像技术,将SPECT骨代谢成像结合CT解剖结构特征,放射性浓聚区的定位更准确,并可以提高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除了SPECT,SPECT/CT,还有核素PET/CT、PET/MR显像可用于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目前常用的放射性示踪药物有18F-NaF、18F-FDG、18F/68Ga-PSMA。18F-NaF能够与骨组织中的羟磷灰石共价结合,对成骨性转移的灵敏度高,而同机融合的CT图像也提高了诊断准确性,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优于全身骨显像。但因为18F-NaF PET/CT只能检查骨转移病灶,无法评估前列腺癌原发灶及其他部位转移,且PET/CT价格昂贵,目前18F-NaF PET/CT临床应用极少。18F-FDG是目前PET/CT检查的常用显像剂,在肿瘤中应用广泛,大部分肿瘤细胞糖酵解水平增加表现为FDG摄取明显增加,但部分前列腺癌表现为FDG摄取正常或轻度增高,对前列腺癌溶骨性转移的灵敏度高。18F-NaF PET/CT在骨转移诊断方面要优于18F-FDG PET/CT,但18F-FDG PET/CT除了能够评价骨病灶外,还可以评估全身脏器及淋巴结受累情况。PSMA PET实现前列腺癌精准影像。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一种跨细胞膜表面的Ⅱ型糖蛋白,其在大部分前列腺癌细胞膜上显著高表达,并随着前列腺癌的进展、转移和复发而明显增加,是前列腺癌靶向受体显像及放射配体治疗的重要靶点。PSMA PET检查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率与PSA水平相关,即使是PSA<10 ng/ml的患者仍有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风险。PSMA PET可取代全身骨显像,成为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的首选检查方式。PSMA PET原发灶阴性患者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PECT/CT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 99Tc 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84, 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9.76、15.95,均 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谢性骨病组多为肋骨痛(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1 , P<0.05)。骨转移瘤组患者的年龄和ALP、LDH水平均高于代谢性骨病组,而血钙水平则低于代谢性骨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9, Z=-2.28、-3.65, t=-5.96,均 P<0.05);而2组患者在血磷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在SPECT全身骨显像的显像模式、SPECT/CT融合显像中的骨质破坏类型、临床表现、局部骨痛部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2.71~13.07,均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小、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大,乳腺癌组患者血钙水平最高,肺癌组患者LDH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43、5.13, H=13.47,均 P<0.05);血磷和AL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41, H=6.28,均 P>0.05)。 结论:超级骨显像病因中以骨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患者在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灶处 99Tc m-MDP 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有差异, 99Tc m-MDP SPECT/CT在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制足部简易固定装置在足SPECT/CT断层骨显像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足部简易固定装置在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断层骨显像辅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30例行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SPECT/CT足部断层骨显像发现足部骨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83(65.9±9.8)岁。采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15例,使用足部固定装置;对照组15例,不使用足部固定装置,采用常规体位摆放肢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变侧别等基线资料。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足部扫描长度、扫描时间、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融合时X、Y、Z轴三个方向的偏差量。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病变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观察组的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95.6°±4.1°)小于对照组(12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17, P<0.001);观察组足部扫描长度较对照组减少27.6%、扫描时间缩短27.8%、CT辐射剂量减少24.1%,分别为(15.2±1.4)和(21.0±1.8)cm、(6.89±0.63)和(9.54±0.79)s、(28.6±2.0)和(37.7±2.9)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02、-10.08、-10.16, P值均<0.001);两组间图像融合的偏差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3、-0.57、-0.13, P值均>0.05)。 结论:该足部简易固定装置能够在不影响图像融合质量的情况下得到足的标准解剖位图像,并能降低患者所受CT辐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状旁腺病灶重量对 99Tc m-MIBI显像诊断灵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病灶重量对 99Tc 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及其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灵敏度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学确诊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2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28~73(50.77±8.79)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 99Tc m -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 99Tc 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按切除的病灶重量将全部病灶分为两组,A组:病灶重量≤1.00 g,B组:病灶重量>1.00 g。采用 χ2检验分析两种显像方法对不同重量组的诊断效能。 结果:22例患者中,共切除病灶58个。 99Tc 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对A、B两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7.83%(11/23)和84.00%(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05, P=0.008); 99Tc 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A、B两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8.26%(18/23)和85.19%(2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0, P=0.525)。 99Tc 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A组的诊断灵敏度高于 99Tc 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7, P=0.033)。 99Tc 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B组的诊断灵敏度高于 99Tc 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0.906)。 结论:甲状旁腺病灶重量对 99Tc 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诊断灵敏度有影响,当病灶重量较小时, 99Tc 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对其的诊断灵敏度较低;而病灶重量对 99Tc 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的诊断灵敏度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患者骨盆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至12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临床疑似有骨转移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71例,年龄29~86(48.8±14.5)岁。将患者分为原发盆腔肿瘤组(63例)和非原发盆腔肿瘤组(85例)。所有患者在首次行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后,对骨盆的异常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或)影像学检查(SPECT、CT、SPECT/CT、MRI)随访6个月至1年,通过随访结果,比较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符合率、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个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 结果:SPECT平面骨显像共检出309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23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77.3%(239/309),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2.9%(208/22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7.3%(34/44)。SPECT/CT融合显像共检出367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34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5.1%(349/367),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8.4%(299/30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7.7%(50/57)。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在诊断符合率、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0.595、28.795、4.546,均 P<0.01)。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盆病变中检出的病灶数多于SPECT平面骨显像,原发盆腔肿瘤组检出病灶数多于非原发盆腔肿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385, P=0.036)。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以SPECT/CT最高(84%,52/62),其余依次为SPECT(79%,48/61)、MRI(76%,47/62)和CT(65%,39/60),其阳性预测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492, P=0.003)。 结论:与SPECT平面骨显像相比, 99Tc m-MDP SPECT/CT可以提高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和原发性盆腔肿瘤骨转移灶的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131I治疗后双肺弥漫性摄取 131I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 131I治疗后双肺弥漫性摄取 131I的可能原因。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接受 131I治疗后第7天全身显像示双肺弥漫性摄取 131I的DTC患者46例,根据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分析双肺弥漫性摄取 131I的可能原因。 结果:10例患者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未见异常密度影;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11±4)ng/ml,TgAb(1.2±0.5)%,抑制性甲状腺球蛋白(5.3±1.5)ng/ml;双肺弥漫性摄取 131I的可能原因为双肺存在普通CT扫描未能发现的早期微小转移结节,这类结节摄取 131I所致。36例患者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示双肺多发类圆形结节;sTg(281±10)ng/ml,TgAb(1.7±0.7)%;双肺弥漫性摄取 131I的原因为双肺转移灶摄取 131I所致。 结论:不同程度的肿瘤转移可能是导致DTC患者 131I治疗后双肺弥漫性摄取 131I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 131I治疗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 131I治疗前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全甲状腺切除术(TT)及首次 131I治疗的332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首次 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其它影像资料和生化指标综合评估,将患者分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LNM+)和阴性组(CLNM-)。采用 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CLNM的危险因素。 结果:332例DTC患者中,CLNM-组239例,CLNM+组93例,CLNM-组和CLNM+组间性别、原发灶数目、原发灶最大径、被膜侵犯、病理N分期(pN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转移淋巴结数目和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TSH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原发灶数目、原发灶最大径、被膜侵犯、淋巴结清扫范围、pN分期、转移淋巴结数目、ps-Tg是DTC术后首次 131I治疗前CLNM的显著影响因素( OR:2.16、87.04、1.21、2.16、1.92、1.55、1.04、1.02,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数目、被膜侵犯、淋巴结清扫范围、转移淋巴结数目和ps-Tg是C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均 P<0.05)。 结论:CLNM更容易发生在具有多发病灶、被膜侵犯、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转移淋巴结数目>6、ps-Tg水平偏高特征的DTC患者中,故需加强此类患者的临床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肌肉骨骼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已有多种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肌肉骨骼感染的诊断。X光片作为常规检查,即便有时不能提供诊断性信息,但可提供感兴趣区的解剖概况,利于后续影像学方法的选择和诊断。MRI的灵敏度很高,可提供详细的解剖细节。骨显像可不受基础病变的影响,准确诊断骨髓炎。 67Ga主要用于脊柱骨髓炎的诊断。体外标记白细胞显像作为一种放射性核素检查方法,可用于糖尿病足骨髓炎和人工关节感染等复杂性骨髓炎的诊断,但不能用于诊断脊柱骨髓炎。抗粒细胞抗体和抗体片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广泛供应。 111In-生物素可用于脊柱骨髓炎的诊断。放射性标记抗菌肽泛素合成片段是一种有前景的特异性感染显像剂。 18F-脱氧葡萄糖(FDG)可用于脊柱骨髓炎的诊断,但其在糖尿病足骨髓炎和人工关节感染诊断方面的价值尚不明确。初步研究表明, 68Ga或可用于肌肉骨骼感染的诊断。 124I-fialuridine最初被认为可用作特异性感染显像剂,但随后的研究结果令人失望。PET/CT和SPECT/CT显像融合了解剖成像和功能显像,彻底改变了诊断影像学。这2种融合显像系统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从而重新定义了诊断学组在疑似或确诊感染和炎性反应患者中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右侧腹股沟膀胱疝SPECT/CT骨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77岁。因"排尿不畅半年余,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升高2个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排尿困难伴排尿不尽感,无明显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腰酸、腰疼等症状,2个月前体格检查发现PSA 7.17(<4.0) μg/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体格检查:双肾区平坦、对称,未见明显异常隆起,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径路无压痛。膀胱区不充盈、无压痛。双侧睾丸及附睾未触及异常,无压痛,精索无增粗。右侧腹股沟触及可复性包块。实验室检查:WBC计数8.21(3.50~9.50)×10 9/L,RBC计数4.81(4.30~5.80)×10 12/L,Hb 139(130~175) g/L,血清甲胎蛋白2.12(<9.00) μg/L,癌胚抗原2.89(<5.00) μg/L。患者因PSA升高行全身骨显像检查,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 MDP)SPECT/CT骨显像(图1)示右侧腹股沟区可见椭圆形显像剂异常浓聚,形态较规整,病灶ROI最大计数/膀胱ROI最大计数为1.06。SPECT/CT融合显像(图2)诊断为右侧腹股沟膀胱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临床活动性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后临床活动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完成2针剂SARS-Cov-2灭活疫苗接种的TAO患者53例。依据CAS评分将患者分为非活动性组22例(CAS<3分),活动性组31例(CAS≥3分);将活动性组患者分为轻度组27例(3≤CAS<5)及中重度组4例(CAS≥5)。活动性TAO患者给予局部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球旁注射治疗。观察疫苗接种前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及 99Tc m-DTPA SPECT-CT眼眶融合显像的摄取比值(UR)。 结果:接种新冠疫苗前,ROC曲线显示,活动性及非活动性TAO患者的UR数值最佳截断点为1.355,灵敏度88.0%,特异度94.7%;UR值与CAS评分呈正相关( r=0.83, P<0.001);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分析:活动性与非活动性TAO患者接种SARS-Cov-2灭活疫苗前后TSH、FT3、FT4、TRAb、TPOAb和TGA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临床活动性分析:非活动性TAO患者接种SARS-Cov-2灭活疫苗前后C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UR值显著升高( P<0.001);活动性TAO患者中,轻度及中重度组接种SARS-Cov-2疫苗后,C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 P<0.05),UR值无显著改变( P>0.05);轻度组中,92.59%(25/27)的患者接受或完成局部激素治疗,接种SARS-Cov-2灭活疫苗后,CAS评分显著降低( P<0.001),UR值无显著改变( P>0.05)。 结论:在控制TAO患者甲状腺功能联合局部激素治疗下,多数轻度活动性TAO患者可安全接种SARS-Cov-2灭活疫苗;对于非活动性TAO患者存在隐匿性加重的可能,在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下可能实现安全接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