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吸烟者合并肺纤维化的孤立性肺结节 18F-FDG PET/CT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并验证长期吸烟者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的孤立性肺结节(SPNs)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恶性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行 18F-FDG PET/CT显像,且有明确吸烟史、同机CT示有肺间质纤维化合并SPNs的1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年龄68(63,75)岁。以病理学诊断结果或肺内病灶随访的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2年)为标准,判断结节良恶性;运用 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病灶的临床特征(年龄、吸烟指数)、形态特征(病灶最大径、密度、位置、分布、与纤维化区域相对位置、毛刺征、分叶征、钙化、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肺气肿及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和代谢特征[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结节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及 k折交叉验证( k=10)验证模型。 结果:共发现SPNs 222个,其中恶性157个、良性65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指数,结节是否伴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钙化、肺气肿,结节大小,与纤维化区域的相对位置,SUV max,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在良恶性结节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2.514~9.858, χ2值:4.353~18.442,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血管集束征及SUV max为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 OR):0.048~2.534,均 P<0.05],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为:恶性概率 P=1/(1+e - x), x=-1.839-3.033×钙化+0.930×血管集束征+0.754×SUV max(结节具有钙化或血管集束征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自身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95% CI: 0.895~0.969),模型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7.9%、86.2%。 k折交叉验证示,测试组预测准确性为0.847±0.075,训练组预测准确性为0.862±0.010。 结论:钙化、血管集束征和SUV max是长期吸烟者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恶性SPN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的模型判断恶性SPN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PNS2和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SPNS2)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8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NS2、Lgr5的表达状态,分析SPNS2、Lgr5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SPNS2高表达率为40.24%(33/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00%(4/50),癌组织Lgr5高表达率为46.34%(38/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2.00%(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6.008, P<0.001; χ2=16.484, P<0.001)。SPNS2表达状态与肿瘤大小( χ2=5.713, P=0.017)、肿瘤分期( χ2=7.071, P=0.008)、肿瘤分化程度( χ2=5.722, P=0.017)及淋巴结转移( χ2=6.595, P=0.010)有关。Lgr5表达状态与肿瘤分期( χ2=8.200, P=0.004)、肿瘤分化程度( χ2=9.435, P=0.002)以及淋巴结转移( χ2=16.188, P<0.001)有关。SPNS2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90.91%,显著高于SPNS2高表达组的71.43%( χ2=4.975, P=0.026)。SPNS2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79%,显著高于SPNS2高表达组的55.10%( χ2=6.113, P=0.013)。Lgr5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86.84%,显著高于Lgr5高表达组的65.91%( χ2=5.801, P=0.016);Lgr5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95%,显著高于Lgr5高表达组的56.82%( χ2=6.316, P=0.0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 RR=0.199,95% CI为0.057~0.691, P=0.011)、肿瘤分期( RR=0.167,95% CI为0.053~0.531, P=0.002)、SPNS2( RR=0.208,95% CI为0.072~0.604, P=0.004)、Lgr5( RR=0.198,95% CI为0.060~0.655, P=0.008)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列联相关分析显示,SPNS2和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C=0.591, P<0.001)。 结论:SPNS2和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二者均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 mm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AI)建立并验证≤20 mm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20 mm SPN患者279例(338个SPN),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恶性肿瘤史及家族恶性肿瘤史)、影像特征(最大径、最小径、实性占比、体积、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及影像组学特征(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中位数CT值、CT值标准差、偏度、峰值、能量、熵)。采用完全随机法将SPN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271个)和验证集(67个)。训练集数据中,首先使用最小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方法对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及影像组学进行筛选,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20 mm SPN良恶性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实现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最后将测试集数据传入该模型进行验证,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训练集中271个≤20 mm SPN,其中良性81个、恶性190个。经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得出年龄、性别、最大径、空泡征、实性占比5个因素为预测最大径≤20 mm SPN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 构建预测模型为:P=e x/(1+e x),x=-2.583+0.027×年龄+1.519×性别+0.127×结节最大径-2.132×实性占比+1.720×空泡征。该模型预测≤20 mm的SPN为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 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82.7%,准确度为82.3%。验证集67个SPN,其中良性22个、恶性45个, 预测模型的AUC为0.882,灵敏度为82.2%,特异度为81.8%,准确度为85.1%。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良好(训练集: P=0.688,验证集: P=0.618)。 结论:基于AI建立的≤20 mm SPN的良恶性预测模型可获得预测概率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GEO数据库的三叉神经痛关键基因筛选及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的关键基因并探索其重要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获取与TN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186505,数据集中包含20个样本的芯片数据,其中10个是TN样本,10个是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样本。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标准化、归一化和显著性检验筛选与TN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探索DEG的潜在生物学功能,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进一步筛选TN相关的关键基因,利用CIBERSORT分析不同样品中免疫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共筛选出56个DEG,其中包括23个上调基因和33个下调基因。在PPI分析中鉴定了两个必要的PPI模块,基于STRING数据库筛选出ANXA5、ENO1、CA2、FBP1、CD9、SMPD3、VSTM1、SPNS3、PRSS33、FAS、LENG8这11个关键基因可能参与TN的发生机制。富集分析表明,TN与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反应、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的调节、膜的外在成分、磷脂结合的外部成分和嘧啶代谢等密切相关( P<0.05)。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幼稚B细胞、M2巨噬细胞在TN样本中表达明显增加,而记忆B细胞、幼稚CD4 + T细胞在HC样本中表达增加。 结论:TN的发病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NXA5、ENO1、CA2、FBP1、CD9、SMPD3、VSTM1、SPNS3、PRSS33、FAS、LENG8等基因,参与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反应、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的调节等生物过程,调控嘧啶代谢、糖酵解/糖异生、碳代谢等信号通路来完成的。TN发病与幼稚B细胞、M2巨噬细胞增多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联合多数据库构建肝细胞癌自噬基因预后模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自噬基因表达特征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研究项目(The 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GTEx)数据库中分别得到所有HCC和正常肝细胞组织的基因转录表达数据,并将每个样本的基因转录表达数据统一转化为log 2(FPKM值+1),消除数据库之间测试平台的数据差异。根据人类自噬基因库中获取的人类自噬基因列表筛选出TCGA-GTEx整合后序列中每个样本对应的自噬基因的表达量。采用R语言limma包以错误发现率( FDR)<0.05及差异倍数|logFC|>1为筛选标准,进行自噬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采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自噬基因以 P<0.05为筛选标准,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根据自噬基因的差异表达量和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R语言survival包进行单因素的Cox回归分析。进一步将单因素的Cox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 P<0.05)的自噬基因纳入到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以每个差异表达的自噬基因表达量和相对应的回归系数 coef值为基础,构建HCC的自噬基因预后模型:expmRNA1×βmRNA1+expmRNA2×βmRNA2+…+expmRNAn×βmRNAn(exp:基因表达量;β: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 coef)。绘制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预测价值。 结果:从TCGA-GTEx数据库中共得到HCC样本374例和正常肝组织样本160例的基因转录表达数据及临床信息。从整合后的样本序列中共筛选出205个自噬基因的表达数据,其中SPNS1、DIRAS3、TMEM74、NRG2、NRG1、IRGM、IKBKE、NKX2-3、BIRC5、CDKN2A、TP73为符合筛选标准的差异表达自噬基因。差异表达自噬基因GO主要富集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调控、ErbB 2信号通路、蛋白激酶调节活性、激酶调节活性等功能。差异表达自噬基因主要富集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Hippo信号通路等KEGG通路。整合并删除生存信息缺失的样本后,共418例样本表达纳入到Cox回归分析中。通过单因素、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后,筛选出NRG1( HR=1.5565,95% CI:1.1793~2.0543)、IKBKE( HR=1.7502, 95% CI:1.2093~2.5330)这两个自噬基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0.44247×NRG1的表达量)+(0.55977×IKBKE的表达量)。预测模型的ROC曲线显示7年总体生存的AUC为0.711。 结论:基于NRG1和IKBKE表达量构建的HCC预后模型,对HCC患者远期生存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循环肿瘤细胞联合低剂量螺旋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低剂量螺旋CT(LD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120例LDCT检出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术前检测CTC、测量LDCT上肺结节实性成分占比(Cdmax/Td),以术后病理为诊断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C、CTC联合LDCT对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并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CTC与MSPN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120例SPN中,恶性肺结节102例(85%),其中肺腺癌97例(81%);含浸润成分的MSPN[包括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CTC明显高于不含浸润成分的MSPN[原位腺癌(AIS)][10.65(9.05~12.70)比8.00(6.85~10.20) FU/3 ml, Z=-3.119, P<0.05];CTC、Cdmax/Td预测MSPN是否含浸润成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855;CTC联合Cdmax/Td预测MSPN是否含浸润成分的AUC大于Cdmax/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14比0.855, Z=2.243,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TC与肺腺癌LDCT肿瘤最大径(Td)、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7.118、14.474、4.368, P<0.05),与恶性结节脉管侵犯、胸膜侵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无相关( χ2=1.601、0.822、0.457, P>0.05)。 结论:CTC对MSPN病理浸润具有预测价值;CTC联合LDCT对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纯影像预测;CTC与Td、淋巴结转移、术后TNM分期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结节性质与中医体质、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研究肺结节性质与中医体质、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 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就诊的肺结节患者271 例,对患者肺结节的直径、密度、数量情况进行统计,直径按≤4 mm、4~6 mm、6~8 mm、>8 mm划分为4种,密度分为实性肺结节、纯磨玻璃结节、混杂性结节3 种,数量分为孤立性结节、多发性结节 2 种.同时对患者的中医体质、证型进行判断,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9 种类型,证型分为肺气亏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痰热郁肺证、肝郁气滞证5 种证型.然后整理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信息,并进行肺结节直径、密度、数量与中医体质、证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71 例肺结节患者老年(>60 岁)患者占比最高(164 例,60.5%),肺结节直径4~6mm者最多(134 例,49.5%),密度主要为纯磨玻璃结节(160 例,59.0%),数量为多发性结节者居多(198 例,73.1%).271 例肺结节患者中,中医体质分布最多的是气虚质(64 例,23.6%)、气郁质(60例,22.1%)、湿热质(41 例,15.1%),中医证型分布最多的是肺气亏虚证(93 例,34.3%)、气阴两虚证(52 例,19.2%)、瘀血阻络证(48 例,17.7%)等.经相关性检验,肺结节直径与中医体质之间有相关性,气郁质患者临床多见直径≤4 mm的肺结节(P<0.05),少见直径4~6mm的肺结节(P<0.05),血瘀质患者临床多见直径>8mm的肺结节(P<0.05);肺结节密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相关性,肝郁气滞证患者多见纯磨玻璃结节(P<0.05);肺结节数量与中医证型之间有相关性,肝郁气滞证患者多见多发性结节(P<0.05),少见孤立性结节(P<0.05).结论 肺结节直径、密度、数量与中医体质、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辨治时可基于肺结节性质和中医体质、证型的相关性对肺结节进行更精准的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1-磷酸鞘氨醇及其受体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一种神经鞘磷脂的生物活性代谢物.神经鞘磷脂是细胞膜上主要的神经鞘脂类,能被神经磷脂酶催化生成神经酰胺,神经酰胺很快被催化水解生成鞘氨醇,后者再在鞘氨醇激酶作用下磷酸化产生S1P[1].S1P既可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影响细胞代谢和功能,也可通过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超家族和Spns2转运体转运至细胞外与其受体结合[2-3].S1P可在大多数细胞中合成,其降解或是通过细胞内S1P裂解酶不可逆的降解为软脂醛和磷酸胆碱,或是被S1P磷酸酶去磷酸化生成鞘氨醇,从而维持体内S1P的动态平衡[1].抑制S1P裂解酶活性可明显升高小鼠淋巴组织中S1P水平,降低血液和淋巴组织间的S1P浓度差异[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亚实性肺结节CT征象在良恶性鉴别及腺癌恶性侵袭程度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与目的 亚实性肺结节为肺原发腺癌的常见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表现,依据其CT影像特征预测病理分型对确定临床治疗策略具有临床价值.本研究根据病理分类,回顾性分析良性、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微侵袭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侵袭性腺癌三组亚实性肺结节的CT征象,评估其在良恶性鉴别及恶性侵袭程度判别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手术切除亚实性结节的CT征象.依据手术病理分为良性和恶性组,恶性组根据侵袭程度分为无/微侵袭组(AAH/AIS/MIA)、侵袭性腺癌组,测量结节大小、实性成分比例、瘤肺界面、形状、边缘、胸膜牵拉征、空气支气管征、结节内血管异常等CT征象.根据单因素分析(x2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晰的瘤肺界面、空气支气管征以及结节内血管异常是恶性结节的重要预测指标,风险比分别为38.1(95%CI:5.0-287.7; P<0.01)、7.9(95%CI: 1.3-49.3; P=0.03)、7.2(95%CI: 1.4-37.0; P=0.02).更大的实性成分所占比例是侵袭性腺癌与AAH/AIS/MIA组鉴别的重要指标,其风险比分别为1.04(95%CI: 1.01-1.06, P=0.01).结论 亚实性结节中出现清晰的瘤肺界面、空气支气管征、结节内血管异常提示其恶性概率增加.恶性结节中实性成分所占比例越大预示着侵袭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妊娠糖尿病与CDKAL1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妊娠糖尿病(GDM)易导致羊水过多、巨大儿或胎儿生长受限,以及新生儿发生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增加了低血钙、低血镁、红细胞增多及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GDM母亲所生新生儿将来发生儿童期肥胖、糖耐量降低、神经心理失调等疾病风险性也大大增加.产后增加患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再次妊娠时GDM的复发率高.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阐述了CDKA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PNs)与GDM的关系,并描述了CDKAL1基因影响胰岛素分泌的通路,为治疗GDM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