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NS2和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SPNS2)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8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NS2、Lgr5的表达状态,分析SPNS2、Lgr5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SPNS2高表达率为40.24%(33/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00%(4/50),癌组织Lgr5高表达率为46.34%(38/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2.00%(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6.008, P<0.001; χ2=16.484, P<0.001)。SPNS2表达状态与肿瘤大小( χ2=5.713, P=0.017)、肿瘤分期( χ2=7.071, P=0.008)、肿瘤分化程度( χ2=5.722, P=0.017)及淋巴结转移( χ2=6.595, P=0.010)有关。Lgr5表达状态与肿瘤分期( χ2=8.200, P=0.004)、肿瘤分化程度( χ2=9.435, P=0.002)以及淋巴结转移( χ2=16.188, P<0.001)有关。SPNS2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90.91%,显著高于SPNS2高表达组的71.43%( χ2=4.975, P=0.026)。SPNS2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79%,显著高于SPNS2高表达组的55.10%( χ2=6.113, P=0.013)。Lgr5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86.84%,显著高于Lgr5高表达组的65.91%( χ2=5.801, P=0.016);Lgr5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95%,显著高于Lgr5高表达组的56.82%( χ2=6.316, P=0.0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 RR=0.199,95% CI为0.057~0.691, P=0.011)、肿瘤分期( RR=0.167,95% CI为0.053~0.531, P=0.002)、SPNS2( RR=0.208,95% CI为0.072~0.604, P=0.004)、Lgr5( RR=0.198,95% CI为0.060~0.655, P=0.008)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列联相关分析显示,SPNS2和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C=0.591, P<0.001)。 结论:SPNS2和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二者均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肿瘤微环境中炎性反应与肿瘤进展的交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处在高位,靶向治疗虽已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不适合。炎性病变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作为脂质鞘氨醇-1-磷酸盐的转运蛋白,参与机体的代谢与免疫应答,在肿瘤微环境的炎性反应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相关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背根神经节S1PR1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背根神经节鞘氨醇-1-磷酸-1受体(S1PR1)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取鞘内置管和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60~28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 n=8):对照组(C组)、S1PR1拮抗剂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 S1PR1拮抗剂组组(R+F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 S1PR1拮抗剂组(R+I+F组)。C组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 -1·min -1 60 min;R组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 -1·min -1 60 min;F组鞘内注射FTY720 3 noml,10 min后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 μg·kg -1·min -1 60 min;R+F组鞘内注射FTY720 3 nmol,10 min后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 -1·min -1 60 min;R+I组建立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 -1·min -1 60 min;R+I+F组鞘内注射FTY720 3 nmol,10 min后建立切口痛模型,同时尾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0 μg·kg -1·min -1 60 min。于输注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前24 h和停止输注后2、6、24、48 h(T 1~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1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L 4~6节段背根神经节,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法测定S1PR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NLRP3)、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谷氨酸转运体-1 (GLT-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RI组T 1~4时MWT降低,TWL缩短,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上调,GLT-1表达及其mRNA下调( P<0.05),F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R组比较,R+I组T 1~4时MWT降低,TWL缩短,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上调,GLT-1表达及其mRNA下调,R+F组T 1~4时MWT升高,TWL延长,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下调,GLT-1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与R+I组比较,R+I+F组T 1~4时MWT升高,TWL延长,背根神经节S1PR1、NLRP3、IL-1β及其mRNA表达下调,GLT-1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 结论: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的机制与上调S1PR1的表达,激活炎症因子,下调GLT-1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磷酸鞘氨醇及其受体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一种神经鞘磷脂的生物活性代谢物.神经鞘磷脂是细胞膜上主要的神经鞘脂类,能被神经磷脂酶催化生成神经酰胺,神经酰胺很快被催化水解生成鞘氨醇,后者再在鞘氨醇激酶作用下磷酸化产生S1P[1].S1P既可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影响细胞代谢和功能,也可通过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超家族和Spns2转运体转运至细胞外与其受体结合[2-3].S1P可在大多数细胞中合成,其降解或是通过细胞内S1P裂解酶不可逆的降解为软脂醛和磷酸胆碱,或是被S1P磷酸酶去磷酸化生成鞘氨醇,从而维持体内S1P的动态平衡[1].抑制S1P裂解酶活性可明显升高小鼠淋巴组织中S1P水平,降低血液和淋巴组织间的S1P浓度差异[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磷酸鞘氨醇及其受体对血管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血管壁炎症反应贯穿心血管疾病的全过程.1-磷酸鞘氨醇(S1P)与靶细胞表面的1-S1P受体(S1PR)结合,激活不同的细胞内信号途径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分化、血管生成和创伤愈合等,本文就S1P及其受体对血管炎症的影响进行综述.1 S1P概述1.1 S1P的生成、代谢及转运S1P是磷脂代谢的重要代谢产物,其前体物质鞘氨醇主要由软脂酰乙酰辅酶(Co)A及丝氨酸在磷酸吡哆醛、还原型辅酶Ⅱ(NADPH)+H及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等辅酶参与下合成,也可由神经酰胺在神经酰胺酶作用下脱酰胺键生成.鞘氨醇通过鞘氨醇激酶(SPHK)1和SPHK2磷酸化生成S1P.SPHK1对鞘氨醇和二氢鞘氨醇具有高度特异性,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当受到激活时由细胞质移位至质膜.此外,约8%的胞内SPHK1释放到胞外,以局部合成S1P作用于自身或旁细胞表面的S1PRs.SPHK2磷酸化底物广泛,包括鞘氨醇、二氢鞘氨醇、4-羟双氢鞘氨醇和FTY720,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也有部分表达于胞质及胞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Spns2)与肿瘤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比较Spns2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Spns2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8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胃癌术后病理标本20对(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比较Spns2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构建过表达Spns2的pEX-1真核载体和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根据转染的质粒载体不同分2组:pEX-1-Spns2组(转染pEX-1-Spns2真核表达载体)、pEX-1组(转染空载体pEX-1).进行siRNA制备与转染,根据转染的siRNA不同分2组:siRNA-Spns2组(加入针对Spns2的脂质体介导的siRNA)、siRNA-NC组(加入不与人任何基因序列同源的siRNA).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Spns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检测Spns2过表达和下调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胃癌组织Spns2蛋白表达(0.39±0.0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45±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X-1-Spns2组Spns2 mRNA(21.96±2.08)、蛋白表达(10.71±2.78)较pEX-1组[(0.88±0.12)、(0.83±0.16)]明显升高(P<0.05).siRNA-Spns2组Spns2 mRNA(0.35±0.07)、蛋白表达(0.53±0.07)较siRNA-NC组[(0.91±0.09)、(0.92±0.08)]明显降低(P<0.05).转染后第48、72、96小时,pEX-1-Spns2组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较pEX-1组明显降低(P<0.05).siRNA-Spns2组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较siRNA-NC组明显增强(P<0.05).pEX-1-Spns2组克隆形成率较pEX-1组明显降低[(33.30±3.81)%vs(48.00±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ns2组克隆形成率较siRNA-NC组明显升高[(48.38±4.22)%vs(26.25±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X-1-Spns2组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pEX-1组;siRNA-Spns2组穿膜细胞数则明显高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X-1-Spns2组细胞迁移率较pEX-1组降低[(1.60±0.19)%vs(3.25±0.37)%],siRNA-Spns2组较siRNA-NC组升高[(3.16±0.40)%vs(1.4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ns2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Spns2可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下调Spns2则可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提示Spns2可能起着抑制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spinster homolog 2,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经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13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NS2蛋白的表达.另收集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的2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行RT-qPCR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高(81.20% vs. 22.60%,χ2=69.136,P<0.001).RT-qPCR结果显示SPNS2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t=3.974,P<0.001).SPNS2蛋白过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NS2阴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优于阳性患者(χ2=13.080,P<0.001).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表明, SPNS2异常表达会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SPNS2作为一种新型结直肠肿瘤标记物,在临床上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监测术后肿瘤侵袭转移的指标及诊疗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磷酸鞘氨醇及其信号通路在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是细胞膜鞘磷脂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S1 P可被转运到细胞外,通过作用于S1 P受体,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如Ras/Raf/ERK、PI3K/Akt等,也可作为第二信使直接作用于细胞内靶点,如HDAC、TRAF2.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如细胞增殖和迁移、炎性细胞因子浸润、血管生成、自身免疫等.该文分别从S1 P的胞外及胞内两种作用方式,探讨S1 P及其信号通路在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综述S1 P信号通路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PNS2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SPNS2)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例HCC新鲜临床标本和70例HCC手术标本石蜡切片(包括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及其临床相关病理资料,检测SPNS2及EMT的两个主要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统计分析SPNS2与临床病理特征及E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PNS2、N-cadherin在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E-cadherin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分析得出,SPNS2与N-cadherin呈正相关性,与E-cadherin呈负相关性.SPNS2在HC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与TNM分期和血管侵犯密切相关.结论 SPNS2在HCC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同时可能通过调控EMT的转录因子促进HCC发生.SPNS2与TNM分期和微血管侵犯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预后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肝细胞肝癌组织NTS、SPNS2、Mortalin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癌组织神经降压素(NTS)、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SPNS2)、热休克蛋白75(Mortalin)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仓山院区收治的90例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NTS、SPNS2、Mortalin及EMT标志物N-钙粘蛋白(N-Cad)、E-钙粘蛋白(E-Cad)表达情况.分析NTS、SPNS2、Mortalin表达与HCC患者EMT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HCC癌组织中NTS、SPNS2、Mortalin、N-Cad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E-Cad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C癌组织中NTS、SPNS2、Mortalin表达水平与N-Cad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E-Cad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HCC癌组织中NTS、SPNS2、Mortalin表达与Child-Pugh分级、血管侵犯、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90例HCC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48.89%(44/9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TS、SPNS2、Mortalin 阳性组总生存率分别低于 NTS、SPNS2、Mortalin 阴性组(P<0.05).结论:HCC 癌组织中 NTS、SPNS2、Mortalin表达上调,与EMT、Child-Pugh分级、血管侵犯、BCLC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预后有关,可作为HCC病情及预后的辅助评估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