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gius综合征合并中枢性性早熟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Legius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7月收治的1例表现为性早熟和皮肤散在咖啡牛奶斑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对该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分子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临床特征。结果:先证者女性,10岁9个月,临床表现为颜面、躯干>5处直径大于5 mm的咖啡牛奶斑、腋窝雀斑,无虹膜Lisch结节及神经纤维瘤体征,8岁确诊中枢性性早熟;家系3人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先证者 SPRED1基因新发杂合无义突变c.751(exon7)C>T,p.Arg251Ter(p.Ter251 *)。检索文献发现:共报道88个 SPRED1基因致病性突变,包括移码突变(41/88)、无义突变(31/88)、剪切突变(7/88)、错义突变(6/88)、其他(3/88),未发现突变热点;临床表型:>5处咖啡牛奶斑占92.8%(168/181),腋窝、腹股沟雀斑占43.5%(73/168),巨头畸形占21.4%(31/145),学习障碍占18.0%(30/166),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占13.8%(22/159),脂肪瘤(成人)占13.7%(21/153),努南样面貌征占12.1%(21/173),神经纤维瘤病1型肿瘤表型未见报道。 结论:Legius综合征合并中枢性性早熟表型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Legius综合征临床表型轻,具遗传异质性,无神经纤维瘤病1型肿瘤表型;基因检测有助于Legius综合征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PRED1基因变异所致Legius综合征3例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3例Legiu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6月6日至2022年8月25日以性早熟或矮小症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3例疑似Legius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3例患儿(2女1男,年龄分别为4岁6个月、8岁、14岁8个月)均具有典型的咖啡斑,例1合并性早熟、例2和例3合并矮小症。基因检测提示患儿1携带 SPRED1基因c.751C>T(p.Arg251Ter194)新发杂合变异,例2携带 SPRED1基因c.229A>T(p.Lys77Ter368)杂合变异,例3携带 SPRED1基因c.1044_1046delinsC(p.R349fs*11)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c.751C>T(p.Arg251Ter194)判断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_Strong+PM2_Supporting+PM6),既往未见报道。例2、3均为已知的致病性变异。 结论:3例患儿均具有多处咖啡斑,同时伴有性早熟或矮小症,且均携带 SPRED1基因变异,考虑为Legius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内首报Legius综合征一家系及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测1例以多发咖啡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Legius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明确其诊断。方法:收集1例以多发咖啡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外祖父母临床资料,采集上述受试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确定突变位点,再在家系中对突变位点进行PCR扩增及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明确其诊断。结果:先证者男,12岁,躯干可见10余处长径> 5 mm的咖啡斑,腋窝、腹股沟多发雀斑。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编码Sprouty相关EVH1功能域蛋白1的SPRED1基因第7号外显子中存在小片段杂合缺失(c.1220_1238del),引起氨基酸序列发生移码突变(p.L407fs*),先证者患病母亲检出该突变,外祖父母及父亲未检出该突变。该突变为新发突变,先证者突变遗传自母亲,突变与疾病符合共分离,确诊为Legius综合征。结论:Legius综合征与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早期临床症状相近,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制定随访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602调控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生长、侵袭的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微小RNA-602(miR-602)对神经母细胞瘤(NB)SH-SY5Y细胞生长、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人NB细胞系SH-SY5Y和胚肾细胞系HEK-293中miR-602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miR-602对SH-SY5Y细胞生长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602对SH-SY5Y细胞侵袭的影响.筛选miR-602可能的靶基因,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结合qPCR技术验证miR-602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 将健康者胚肾HEK-293细胞的表达量标化为1,人NB细胞系SH-SY5Y中miR-602的相对表达水平为3.83±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实验结果显示,miR-602 mimics 组细胞相对活性(1.20±0.05)高于 NC mimics 组(1.00±0.01),而 miR-602 in-hibitor 组细胞相对活性为0.76±0.04低于NC inhibitor组(1.00±0.01),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iR-602 mimics组穿膜细胞数[(193.33±8.02)个]高于NC mimics组[(97.33±20.03)个],而 miR-602 inhibitor 组穿膜细胞数[(62.01±11.79)个]低于 NC inhibitor 组[(132.33±11.2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在 miR-602 mimics组重组人Sprouty相关EVH1域含蛋白1(SPRED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NC mimics组相对变化倍数为0.56±0.08,miR-602 inhibitor 组 SPRED1 mRNA 表达水平较对照 NC inhibitor 组相对变化倍数为 4.16±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602在SH-SY5Y细胞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SPRED1促进SH-SY5Y细胞生长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辅助生殖胎盘JAK-STAT信号通路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辅助生殖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本身对早期胎盘滋养层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影响,探讨IVF-ET技术对早期胎盘发育和功能影响.方法 收集辅助生殖IVF-ET技术来源,双胚胎移植妊娠7~ 8w,经超声引导下减胎获得胎盘绒毛组织,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自然妊娠双胎7-8w人工-流产中获得的胎盘绒毛组织.利用Affymetrix HG-U133 Plus 2.0基因芯片对两组胎盘绒毛组织进行芯片杂交分析.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其中8个差异表达基因,选取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和Gene 0ntology (G0)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获得28例IVF-ET减胎绒毛组织和8例自然妊娠人工流产绒毛组织,共8例胎盘绒毛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相比较自然妊娠对照组,IVF-ET来源胎盘JJAK-STAT信号通路中27个差异基因表达,差异表达倍数大于等于2倍,其中5个基因上调,22个下调.上调基因是SPRED1,CCND1,PIAS2,CYCS,SPRY1,下调基因是IFNGR1,CISH,STAM2,IL10RB,CBLB,LIFR,IL22RA2,PRLR,STAT5B,PIK3CB,CSF3R,0SMR,IL2RB,CSF2RA,GH2,CSF2RB,CSH1,GH1,LEP,BCL2,S0CS2,MCL1.经qRT-PCR验证lVF-ET组与自然妊娠组胎盘中8个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确实存在差异表达,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 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定位显示,IVF-ET来源胎盘中受到影响JAK-STAT基因主要位于信号通路的上游,胎盘滋养层细胞通过基因表达代偿维持JAK-STAT信号通路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IVF-ET来源的早期胎盘和自然妊娠胎盘JAK-STAT信号通路存在基因表达差异,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种JAK-STAT信号通路关键功能,包括免疫耐受、侵袭能力、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调节等,影响IVF-ET胎盘早期发育和功能,同时胎盘滋养层细胞通过改变相关基因表达来代偿IVF-ET技术本身造成干扰,维持JAK-STAT信号通路正常功能,满足胎盘和胎儿发育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髓系白血病SPRE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SPRE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SPRED1 mRNA表达水平和预后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Sequenom MassARRAY平台检测50例AML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SPRED1#1_CpG的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SPRED1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 AML患者SPRED1#1_CpG_1,#1_CpG_2和#1_CpG_11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31,P=0.039).#1_CpG_11甲基化状态与SPRED1 mRNA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427,P=0.004);#1_CpG_1甲基化状态与SPRED1 mRNA水平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r=-0.005,P=0.972);#1_CpG_2甲基化状态与SPRED1 mRNA水平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r=-0.033,P=0.822).#1_CpG_11甲基化水平与预后参数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AML患者SPRED1启动子异常的甲基化状态与SPRED1 mRNA水平下调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V感染与CIN及宫颈组织PAK1、Spred1表达关系的病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相关性,并探讨宫颈组织P21活化激酶(PAK1)、Spred1的病理特征及表达关系.方法 观察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PAK1、Spred1的表达水平及病理特征,对高危型HPV感染与CIN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CINⅠ期、CINⅡ期、Ⅲ期PAK1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Spred1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CIN组织的PAK1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有关,Spred1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感染与PAK1、Spred1表达水平均有相关性,且PAK1与Spred1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CIN组织PAK1与Spred1表达呈负相关,高危型HPV感染和PAK1表达是CI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SPRED1基因突变致Legius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儿女,4岁,躯干、腋窝、腹股沟散在褐色斑4年.患儿既往身健,母亲有类似皮损.基因检测显示患儿SPRED1基因第7号外显子发生c.995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出现p.R332H改变,母亲该位点杂合变异,父亲该位点无变异.诊断:Legius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先天性心脏病基因突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用全外显子组学测序技术捕获和筛选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基因突变.方法 于2014年1月—2018年4月,从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明确诊断为以室缺伴房缺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选取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与父母家系血样,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捕获突变基因,采用公共数据库dbsnp、HapMap以及VEP和BGI内部数据库进行注释和筛选定位先天性心脏病的致病突变,用Sanger测序验证突变.结果 在6个家庭中有3个家庭发现了符合筛选条件的新生基因突变,其中3个基因发生错义突变,分别为FH2域控制蛋白1(FHDC1)(c.1977G>C;p.Gln659His)、溴区包含蛋白4(BRD4)(c.3797A>C;p.Glu1266Ala)和己糖激酶3(HK3)(c.397C>G;p.Leu133Val),一个基因剪切位点发生突变为sprouty相关EVH1域包含蛋白2(SPRED2)(c.373+1G>T).结论 FHDC1(c.1977G>C)、BRD4(c.3797A>C)、HK3(c.397C>G)、SPRED2(c.373+1G>T)可能为先天性心脏病有害的新生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SPRED1基因突变致Legius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病例资料女,2岁.因"躯干、四肢多发褐色斑片2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我院)皮肤科门诊.患儿出生时躯干、四肢即有多发褐色斑片,随年龄增长数量逐渐增多、面积增大,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患儿足月自然分娩,无出生窒息抢救史,既往体检未见异常,智力、运动发育正常,无惊厥抽搐史,无过敏史,无重大疾病史.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否认遗传代谢性疾病史.患儿父亲躯干、四肢见散在褐色斑片,性质与患儿一致,余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