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结核新药吡法齐明组合用药的体外及小鼠体内抗结核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吡法齐明(pyrifazimine,TBI-166)与抗耐药结核病A组药物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及新型抗结核药物德拉马尼(delamanid,DLM)、SQ109、Q203、PBTZ169两药组合在体外及小鼠体内的抗结核活性,为TBI-166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自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应用棋盘法测定TBI-166与BDQ、MFX、DLM、SQ109、PBTZ169两药组合的相互作用,时间杀菌曲线法评估具有部分协同作用的两药组合的抗结核活性;BALB/c小鼠急性结核病模型评价两药联用组(TBI-166+BDQ、TBI-166+SQ109、TBI-166+PBTZ169、TBI-166+Q203)与单药组(TBI-166、BDQ、SQ109、PBTZ169、Q203)治疗4和8周的抗结核活性,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TBI-166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后,最低药物浓度(MIC)降至应用单药的6.25%~25.00%,TBI-166分别与BDQ、SQ109、PBTZ169两药联用后,部分抑制浓度指数(FICI)值分别为0.56、0.75、0.75;时间杀菌实验显示TBI-166分别与BDQ、SQ109、PBTZ169两药组合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14 d后与单药应用时相比活菌量减少了至少3 log 10 CFU/ml;在小鼠实验中发现BDQ、SQ109和PBTZ169分别与TBI-166组合后与单药组相比肺组织活菌量较少,其中TBI-166+BDQ组小鼠在治疗4周后肺组织培养阴性,小鼠肺内活菌数比BDQ单药组低1.49 log 10CFU( P<0.01)。 结论: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揭示TBI-166分别与BDQ、SQ109、PBTZ169联用后均具有协同抗结核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4种抗结核药物在巨噬细胞内的抗结核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测定14种抗结核药物在巨噬细胞内的抗结核活性,并评价体外巨噬细胞内抗结核活性测定对新药筛选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感染J774.1巨噬细胞,建立体外巨噬细胞感染模型.分别检测利福平、异烟肼、左氧氟沙星、吡嗪酰胺、贝达喹啉、氯苯吩嗪、利奈唑胺、硝基咪唑类药物PA-824、氯苯吩嗪的衍生物TBI166、利奈唑胺的同类药物OTB-658,以及苯并噻嗪类药物PBTZ-169和BTZ-043、TZY-5 84、NTB-3119H作用后的巨噬细胞中的细菌载量,评价抗结核药物的胞内活性;并采用微孔培养显色法(MABA法)测定上述药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从中选取利福平、异烟肼、左氧氟沙星、贝达喹啉、氯苯吩嗪、利奈唑胺、TBI-166、PBTZ-169分别作用J774.1巨噬细胞3h,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 细胞培养基中药物浓度为0.50 μg/ml时,异烟肼、PBTZ-169、贝达喹啉、BTZ-043、NTB-3119H、TZY-5-84和PA-824降低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1.60、1.33、1.31、1.25、1.13、1.01和1.00 lg(CFU/ml)(CFU:菌落形成单位),胞内活性最强的是异烟肼和PBTZ-169,其次是贝达喹啉;但吡嗪酰胺、利奈唑胺、TBI-166和OTB-658仅降低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0.65、0.55、0.33和0.31 lg(CFU/ml).经体外90%最低抑菌浓度(MIC90)和胞内活性比较,发现利奈唑胺和OTB-658虽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MIC90分别为0.25和0.05 μg/ml),但是二者在细胞培养基中浓度为5μg/ml时仅降低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0.77和0.50 lg(CFU/ml).在培养基中药物浓度为20g/ml时,PBTZ-169、贝达喹啉、氯苯吩嗪、利福平、TBI-166、异烟肼、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在巨噬细胞内的浓度为1.42、2.11、4.93、1.65、0.50、0.27、1.13和0.32 μg/ml,胞内药物浓度是其MIC90(分别为0.0005、0.03、0.12、0.05、0.04、0.05、0.25、0.25 μg/ml)的2840.00、70.33、41.08、33.00、12.50、5.40、4.52和1.28倍.结论 各药物进入巨噬细胞的能力并不相同,巨噬细胞内抗菌活性的差异提示细胞内药物浓度及与MIC90的关系是细胞内活性的决定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骨骨折效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三维重建诊断颅骨骨折效能,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3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166例急性颅脑外伤(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受伤后6h内均接受MSCT平扫与MSCT三维重建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对颅骨骨折的诊断效能,并采用Kappa-致性检验分析MSCT平扫与MSCT三维重建诊断与手术结果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166例TBI患者经手术证实有86例患者存在颅骨骨折,占51.81%,均为单发性骨折,其中线形骨折34例,粉碎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15例,轻度凹陷性骨折23例;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三维重建诊断颅骨骨折准确度为98.19%,灵敏度为97.67%,特异度为98.75%,阳性预测值为98.82%,阴性预测值为97.53%,均高于MSCT平扫[68.67%、81.40%、55.00%、66.04%、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22、12.162、43.068、32.464、62.321,P均<0.001);且经Kappa-致性检验显示,MSCT平扫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44;MSCT三维重建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很好,Kappa值为0.968,显著优于MSCT平扫.结论 MSCT三维重建诊断颅骨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还可辅助临床评估颅骨骨折类型,利于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指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抗耐药结核病新药吡法齐明通过醌氧化还原酶介导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吡法齐明(pyrifazimine,TBI-166)通过醌氧化还原酶(quinone oxidoreductase,QOR)介导累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发挥抗结核作用的机制进行探索.方法 表达、纯化MtbQOR蛋白,设置空白对照组及加TBI-166(0.03、0.3、3 μg/ml)组,酶标仪监测波长340 nm处吸光度(A340)下NADPH的下降程度(△A);应用辅酶Ⅱ NADP(H)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TBI-166作用H37Rv菌体后NADPH/NADP+的比值;应用细菌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菌体内ROS荧光值.结果 空白对照组 △A(0.316±0.032)较0.03、0.3、3 μg/ml TBI-166组(0.506±0.107、0.531±0.054、0.801±0.07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9,P<0.05;t=-7.634,P<0.01;t=-12.683,P<0.01).在48 h 内,加TBI-166组 NADPH/NADP+比值(0.847±0.229)低于空白对照组比值(1.728±0.384).H37Rv 菌株中,TBI-166刺激组ROS荧光值(23 072±258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828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34,P<0.01).在菌株号为12897菌株中,TBI-166刺激组ROS荧光值(18 369±311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2 268±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6,P<0.05);在菌株号为15171菌株中,3μg/ml TBI-166刺激组ROS荧光值(17 572±24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1 109±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601,P<0.01);在菌株号为11492及11195菌株中,TBI-166刺激组与空白对照组ROS荧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440,P>0.05;F=44.788,P>0.05).结论 TBI-166可以通过增加MtbQOR介导的氧化还原反应,降低NADPH/NADP+的比值,刺激菌体累积ROS发挥抗结核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估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以及高血糖尤其是应激性高血糖(SIH)对TBI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7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66例中度和重度TBI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有无发生AKI分为AKI组(n=42)和无AKI组(n=124),使用多因素分析寻找TBI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及ROC曲线分析.对比分析SIH和糖尿病性高血糖(DH)导致血糖升高对TB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较高的降钙素原(PCT)(OR=2.538,95%CI:1.035-2.524,P<0.001)、血糖(OR=2.208,95%CI:1.510-2.906,P<0.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859,95%CI:1.026-2.692,P<0.001)、血清胱抑素 C(sCys-C)(OR=2.284,95%CI:1.184-3.384,P<0.001)是 TBI 后发生 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和 HbA1c(r=0.348,P<0.05),sCys-C和PCT、血糖、HbA1c(r值分别为0.166、0.426、0.370,P<0.05)均有一定的正相关,但相关性均较弱.ROC分析结果显示PCT、血糖、HbA1c、sCys-C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622、0.653、0.719、0.898.预后结果显示,SIH组的RRT比例、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AKI发生率均显著高于DH组和正常组(P<0.05),此外SIH组的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AKI发生率均显著高于DH组(P<0.05).结论 PCT、血糖、HbA1c、sCys-C是TBI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伴随SIH的TBI患者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吡法齐明与贝达喹啉协同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吡法齐明(pyrifazimine,TBI-166)与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德拉马尼(delamanid,Dlm)、SQ109及PBTZ169的两药组合对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的相互作用,并初步探讨TBI-166与Bdq的协同作用机制,为TBI-166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MTB标准株H37Rv(ATCC 27294)、2株药物敏感型MTB临床分离株(菌株编号:30031和30091),以及1株前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株编号:13385),应用棋盘法测定TBI-166与Bdq、Mfx、Dlm、SQ109、PBTZ169两药组合对临床分离菌株的相互作用;应用时间杀菌曲线法评估具有协同作用的两药组合的抗菌活性;采用细菌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及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TBI-166和Bdq处理H37Rv标准株24 h后菌体内的ROS及AT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Bdq联用后,TBI-166对MTB临床分离株30031、30091及13385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 0.08、0.05、0.08 μg/ml,均降至 TBI-166 单药 MIC 值的 1/2.TBI-166 与 Bdq 的两药组合对菌株 30031、30091 及 13385 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值分别为1.00、0.75、1.00.时间杀菌曲线法结果显示,TBI-166与Bdq的两药组合与菌株30031、30091及13385作用14 d后与TBI-166单药应用时相比活菌量分别减少1.59 logi0 CFU/ml、1.27 log10 CFU/ml、1.70 log10 CFU/ml.0.4 μg/ml TBI-166 与 0.3 μg/ml Bdq 联用作用于 H37Rv 标准株 24 h 后菌体内 ATP 含量(相对光单位值为115 160.67±19 129.79)与0.3 μg/ml Bdq(相对光单位值为208 599.20±24 078.74)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109,P=0.013);而ROS含量(荧光值为21 014.33±1189.19)与0.3 μg/ml Bdq(荧光值为13 715.00+907.93)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403,P<0.001).结论:TBI-166与Bdq联用具有协同杀菌活性,并且其协同杀菌机制可能与ROS进一步累积及ATP合成受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